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亮剑之浴血抗战 > 第777章 入缅作战

亮剑之浴血抗战 第777章 入缅作战

作者:我是三水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2:53

第777章 入缅作战

第777章 入缅作战

格兰特·史迪威与周维汉相交莫逆,珍珠港事件之后,美日两国正式撕破脸,日军大肆抓捕租界的西方列强各国人士。

史迪威作为美**方的情报人员,化名隐藏在被日军拘捕的欧美人士之中,后来周维汉派人将史迪威一行人从津门救了出来,从此两人开始有了交情。

回到山城之后,史迪威摇身一变成了美国驻华大使馆少校武官,为了报答八路军的救命之恩,史迪威凭借私人关系搞到了比事前协商数量更多的美械装备。

而这一切的原因则是他的哥哥是约瑟夫·史迪威,中缅印战区美国陆军司令兼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

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这是在哪个时代都流行的硬道理。

中条山战事刚刚落下帷幕,胡棕南就欲重新上演进攻陕甘宁根据地之举,延州高层断然不能容忍。

国共双方的内战消耗的终究是中国的国防力量,假使**真的攻入陕甘宁根据地,即使最终八路军挫败了**的军事行动,直接的人员损失暂且不说,对根据地的生产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

旅长与周维汉作为八路军在西按的调停代表,在与延州方面的多次协商之中,周维汉提出了破局之法。

当天晚上,在酒会结束之后,史迪威换了一身便装前往城内八路军的一处秘密据点与周维汉会面。

“史迪威先生,在现今的西按你可是炙手可热的大人物,私底下想要见你一面可真难啊!”周维汉打趣道。

美国人的相处之道与中国的迥然不同,史迪威听后以为周维汉心生不满,于是连忙解释道:“周,你是知道的,我们是好朋友!”

“军调部成立之后,我第一时间向长官申请前来西按进行调停,可是我毕竟代表的是美国政府,即使伱我有私交,我也不能公然做出偏袒之举,更不能在调停结束之前,与你私下有过多的往来!”

“好吧,我的朋友,你对于我们八路军的帮助已经够多了!”周维汉笑着摆了摆手,示意史迪威坐下。

在国与国的利益面前,个人交情又算的了什么,个人干涉无异于是螳臂挡车。

“回到山城的日子怎么样?”

“周,我总感觉当时选择继续留在中国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我应该是去前线作战,而不是留在山城,我在山城看不到一点希望,从我手中下发的军用物资,第二天居然出现在黑市上!”

“你能想象到吗,飞行员用生命维持的航线,飞机上竟运输着上流社会所用的奢侈品,在港岛沦陷的时候,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的女儿居然敢拔枪让飞机上的乘客下来,然后让自己养的宠物登机!”

“我对中国没有任何的贬低,你们的国民吃苦耐劳,你们的士兵是有血性的,他们的工资待遇不及我国士兵的十分之一,能吃上大米白面已经是极大的满足!”

“贵国的士兵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士兵,可为什么会屡屡打败仗?中条山之战为什么就输了?”

“你们那位领袖远在山城,却屡屡插手前线的作战事宜,而我们这些美国人似乎只能扮演军火供应商,而不应该有其他的想法!”谈及这个话题,史迪威似乎有倒不尽的苦水。

“史迪威先生,你所说的情况的确是事实,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即使是在国民政府中,也一直有人在践行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国家政权与制度的问题,我相信在这场战火之中会迎来一场革新,就如同贵国的南北战争一样,我中华民族也会浴火重生,一切都交给时间!”

周维汉所言极为笃定,如果有需要,他甘愿成为这场熊熊烈火中的干柴,只为让中华民族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史迪威摇了摇头:“周,恕我直言,你们的政权太弱小了,首府中枢所在处于**的重兵包围之中,随时有覆灭的危险!”

“我知道你找我来的目的,可是你们的主义与我国所奉行的背道而驰,在白宫的那些政客眼中,国民政府永远都是第一选择!”

周维汉闻言主动揭过了这个话题:“哈哈,我的朋友,这并不是你我能决定的,我们来谈一谈眼前更为实际的问题,调停工作拖延的太久了,西按这个地方我是一分钟也不想在待下去!”

“周,我也一样,请说吧!”

“陕甘宁三省的**部队虽然兵力不少,但是能否齐心合力还不一定,中条山之战就足以证明,有时候**部队太多也不见得能取得胜利!”

“我军在陕甘宁根据地的兵力虽然占据劣势,可黄河以东各个根据地却有不少部队,即使打不过总可以转移到黄河以东,难不成**还能跟着追过去?”

“再者说,这一场内战违背了全体国民的意愿,乃是国民政府中顽固派的个人之举,在当前的局势下,这不符合国共双方的共同利益!”

“一旦开战,这场战争短时间内是无法结束的,势必会影响国际局势,这同样不符合盟军的利益!”周维汉接连说道。

“周,你所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件事真的跟蒋某人决裂,毕竟只有他才能代表中国!”

美国政府内部同样派系林立,但归根结底还是以利益为主,谁能为美国政府带来实质性的好处,美国政府就支持谁。

用史迪威的话说,八路军的政权力量太弱了,假使中国是八路军当家做主,即使意识形态与美国背道而驰,美国政府也只能捏着鼻子支持八路军。

“我倒是有一个法子,或许可以削弱一下陕省境内**的实力,使双方的实力恢复到之前的平衡状态,这样某些人就不敢铤而走险,自然就化解了危机!”

“我听说,远征军入缅作战不是很顺利?”周维汉明知故问道。

“蒋某人屡屡插手前线作战,英国人未战先怯,反而给了日本人机会!”史迪威咬牙切齿的说道。

实际上,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要比历史同一时期的情况好的多,最起码没有发生野人山的惨剧,但是日军依旧占据优势。

不是所有人都像周维汉一样开了天眼,知晓历史同一时期情况更惨,所以美、中双方肯定会对战果不满意。

远征军总司令是卫长官,这个位置是烫手山芋,卫长官相当于是在第一战区被李默庵摘了桃子,发配过去的。

参谋长罗卓英是陈城土木系四大金刚之一,历史中他担任总司令不过是蒋某人的应声虫,他在任上的主要任务就是保存远征军的实力。

远征军的成立是中美双方共同促成的,美国出装备,中国出兵源,蒋某人心里是有着借鸡生蛋的打算,但是美国人也不傻,远征军必须入缅作战。

如果可以,蒋某人更想将远征军调回国内打八路军,打小鬼子。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派系,**内部的派系斗争想必你也清楚,卫长官虽然是国民政府元老,但是他这个总司令是空降过去的,远征军中的骨干将领皆是黄埔毕业,乃是蒋某人嫡系中的嫡系!”

“一旦与蒋某人意见相左,卫长官又能指挥得动多少部队?能维持今日的局势已是不容易!”

史迪威点了点头:“周,你说的我都明白,可又如何做出改变?”

实际上,美国人也没安好心,在对于这支远征军的控制权上,蒋某人一直同美国人存在矛盾。

历史上,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远征军有两条撤退的路线,一是向西南的印度撤退,另一条则是北上撤回国内,可是由于当时滇缅公路被日军占领,最终蒋某人下令从野人山回国。

第五军军长杜玉明坚持执行校长的命令,结果酿成了野人山惨剧,但却换来了蒋某人的信任。

孙立仁将军是从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毕业,先天与美国人有着联系,与蒋某人少了一层师生情分,后来率部撤到了印度,此举最后引来了蒋某人的猜忌。

“从中条山撤出来的第14集团军乃是卫长官的起家部队,如能让第14集团军入缅作战,既能解决我军当前之困局,避免内战爆发,又能解决卫长官的难题!”周维汉终于说出来心中的真实意图。

“OH,NO,周,这怎么可能?蒋某人怎么可能将这么多部队调入缅甸作战?这相当于是在他身上割肉!”

“只要付出足够多的利益,蒋某人就会同意,咱们可以这么办.”周维汉坐到史迪威身前,详细道出计划。

在撤离中条山之后,原本属于第5集团军的第14军改隶到第14集团军,算是回到了老部队,此时第14集团军下辖第14军、第15军、第93军。

要知道远征军满打满算也就第5军、第6军、第66军这三个军,蒋某人怎么可能轻易让第14集团军入缅作战,更何况这支部队还是卫长官的嫡系。

周维汉的意思是,可以让美国人与蒋某人之间做一个妥协,第14集团军入缅作战,而后将远征军中的部分部队调回中国。

如此一来,不仅蒋某人试图将远征军调回国的目的达成,反而又多出来三支装备美械装备的部队。

这对于中美双方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以美国人的军工实力,根本不差这三个军的装备,第14集团军大可南疆进行换装整训,然而接替远征军入缅作战。

第14集团军虽然是卫长官的嫡系,但同样也是中央军,在与美国人争夺远征军的控制权上,卫长官与蒋某人是站在同一战线的。

“为了打消蒋某人的顾虑,大可让其嫡系的黄埔军官生担任第14集团军的总司令,这个人选我已经替你想好了,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周维国刚刚在陕省取得了不小的战功,足以胜任这个职位!”周维汉道。

“周维国?我怎么听人说起,这位将军好像是你的兄长?周,你真是诡计多端!”

“不,这叫足智多谋!”

这套方案是经过仔细推敲的,先前周维汉在与大哥周维国照面的时候,周维国曾经多次流露出不想打内战,想要去前线打小鬼子的想法。

可是第一军是蒋某人嫡系,轻易不可能调到前线作战,周维国只能作罢。

眼下倒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周家在国民政府有着不小的人脉,周维国本人是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又是黄埔军校毕业,再加上刚刚到手的战功,足以让他再往上升一升。

史迪威听完完整的计划,其本人并没有意见,但是此事涉及甚广,不仅牵扯到三个军的美械装备,还有已经入缅作战的远征军调回问题,所以表示只能上报。

当天谈话结束之后,周维汉回到住处,旅长急着问道:“怎么样?史迪威怎么说?”

“他本人倒是表示全力支持,但是这种重大决策不是他一个陆军少校能够决定的,不过至少有五成的把握!”周维汉道。

“五成不少了,但凡有一丝的可能也要尝试一下!”旅长点头说道。

在随后的几天里,各方势力均在行动,史迪威直接给自己的哥哥发去密电,详细的陈述了这一计划。

周维国联系了老家的父亲,一同政府以及部队中的人脉促成此事,八路军同样在暗中发力,三方势力先后开始着手筹备。

陕甘宁根据地周边的形势紧张,八路军也没有将全部希望放在此计划之中,延州高层同样做出了多手准备。

如此过了两天,史迪威回信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战争,美方愿意进行尝试。

为了不引起蒋某人的过多顾虑,此计划的开端却不应由美方提出,更不能让蒋某人觉得周维国不想内战,有亲近八路军的嫌疑,所以远征军的总司令卫长官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最终,八路军派人秘密联系了卫长官,密陈此事,卫长官听后略作思量,爽快的答应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