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亮剑之浴血抗战 > 第781章 陕北记事

亮剑之浴血抗战 第781章 陕北记事

作者:我是三水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2:53

第781章 陕北记事

第781章 陕北记事

八月的陕北是收获的季节,金灿灿的糜谷,红彤彤的高粱,白花花的棉花,唯有到了这个季节,陕北才暂时隐去了它原本荒凉贫瘠的本色。

整个陕甘宁根据地都被丰收的喜悦所笼罩,八路军的大生产运动已经初见成效,这也让根据地民众身上的负担有所减轻。

周维汉从西按回来之后难得过上了悠闲的日子,但是因为要抢收,抗大、马院等学校也暂时停课,一号号召所有教员与学员走出学堂,到田间去帮助老乡进行生产劳动。

每天天未亮,天气还算凉爽的时候,人就已经出现在地里,周维汉纵使手中的镰刀抡出来火星子,效率也不及老乡的一半。

周维汉、李云龙等几个在马院学习的将领被分在了一块地,大约是九十点钟,太阳光逐渐变得炽热起来,光线似乎都变得扭曲。

在田间劳动过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是最难熬的,腰酸背痛不说,汗水浸湿的衣衫往往使得浑身刺挠,倘若裸露在外的身体在与农作物来一个肌肤相亲,那滋味真叫一个舒服。

“咱李云龙当年在大别山的时候,那也是十里八村干农活的好手,每逢下地干活的时候,这身板子一亮,准是叫附近干活的姑娘们眼睛瞪得溜圆,我老李家的门槛差点被媒婆踩平了!”

几人坐在树荫底下乘凉,李云龙一坐下就扯着嗓子开始了吹牛,杨秀芹则是拿着一罐子刚刚从井里打上来的凉水分给众人。

手中拿着烟杆的老乡,呲着一口大黄牙:“李同志,一看就是庄稼把式,比我年轻的时候强!”

杨秀芹知道自家男人的秉性,对于李云龙的吹牛炫耀之言并没有不满,反而拿着毛巾给李云龙擦拭着身上的汗水。

这一举动,反而弄得李云龙娇羞起来,屁股上好似长了钉子,缩着个脖子但却又不敢起身。

众人一阵大笑,旅长打趣道:“真是一物降一物,你李云龙也总算是有人能治你了,秀芹同志以后可要好好管管这个家伙!”

在众人眼中,李云龙可真是撞上了天大的福气,三十多岁的年纪硬是娶了杨秀芹这样知冷知热的女人。

自从娶了杨秀芹之后,生活上被照顾的无微不至,李云龙、显得利索了不少,连带着整个人都看着年轻了些许。

与文蔷这种大户家庭出身的大小姐不同,杨秀芹身上带有中国女人独有的勤劳、朴实的特点,在这种战乱的年代依旧能顶起半边天。

几人正说笑着,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乘着马车沿着田间小径一路过来,原本欢笑的气氛顿时冷了下来。

自从《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西方国家出版之后,延州这个地方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原本在西方人眼中延州是土匪聚集的地方。

可是在斯诺的书中,延州是一群有信仰的人聚集的地方,这里的人们为着伟大的革命事业而奋斗,此后陆续有西方人到延州进行采访,从而将延州的真实情况报道出去。

气氛之所以冷场也不是对这些外国人怀有敌意,而是多少有些紧张,八路军已经弄清楚这些外国人是代表美国政府来延州考察,或许称之为试探性接触更为合适。

为首的一人叫卡斯帕·韦纳,算是观察团中说话较有分量的一人,对外的身份则是摄影师。

“陈,没想到又见到你,我想采访伱们一下,可以吗?”卡斯帕说的是英语,不过身边跟着翻译,交流并不存在障碍,说完就看向了负责翻译的同志。

负责翻译的同志很年轻,是从后方来的大学生,正在抗大学习,英语算不上多流利,但是简单的沟通还是可以做到了。

人群里他只认识周维汉,但是能跟周维汉坐在一起的老同志显然身份也不简单,所以显得有些局促。

“周教员,卡斯帕先生原本是要去南泥湾采访的,可是路过这里,非说要采访一下老朋友,所以就改变了行程!”

旅长平时看着严肃,其实是个自来熟,跟谁都能处一块去,在回延州的路上,一早就和几个老外处好关系。

“卡斯帕,没想到你眼神这么好,大老远就能看见我,我还寻思过来的是谁呢!”旅长上前热络的邀请几人坐下,顺便还示意周维汉给翻译一下。

卡斯帕算是半个中国通,中国话能听个模棱两可,但是却不怎么会说,不过倒是入乡随俗,一屁股就坐在地上,杨秀芹急忙给到了一碗水。

“陈,你们这里的天气实在是太热了,我的皮肤都要被烤熟了,很难想象你们是怎样忍受在地里干活的?”

周维汉与旅长对视一眼,心说得了,这南泥湾在延州南边,距离少说也有上百里,准是这老外嫌弃天气太热,于是决定就近找人采访。

想到卡斯帕今天可能到不了南泥湾之后,周维汉当即让负责翻译的学员回去跟上级说一声,省的到时候南泥湾那边的同志着急。

李云龙对于这种事向来不上心,于是拿着帽子盖在头顶,四仰八叉的躺在树荫下,显得好不自在。

“卡斯帕先生,我可记得你跟我说过,你是一个负有冒险精神的冒险家,怎能被眼前的这点困难吓倒呢?”旅长打趣道。

“不不不,陈,你误会了,我是看见你之后,觉得还是采访你更加合适,我只是好奇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是如何在地里干活的?”

“那你现在看见了?”旅长张开双手,在卡斯帕身前转了一圈,面庞黝黑,指甲缝里还带着泥土,裤腿上扎着倒刺。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真的不敢相信,你好像真的是一个农夫!”

“农民有什么不好的,在我们这个国家,正是农民辛勤劳动才支撑着这个国家,我们八路军能在陕北生存下来,吃的就是农民种植的粮食!”

“可是这场战争让我国同胞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如果可以的话,大多数人还是愿意安安分分的侍弄家里的几亩地!”

听过周维汉的翻译之后,卡斯帕咬牙切齿的说道:“这都是该死的日本人,他们卑鄙的偷袭了我国的海港,政府这才动员大量民众参军,但愿这该死的战争不要危及到本土!”

“所以,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对吗?希望世界和平,永无战争!”旅长笑道。

“是的,希望世界和平,永无战争!”

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众来说,他们是向往和平的,和平年代也许还能决定个人命运,可是一旦爆发战争,底层民众将会被裹挟向前,很少能幸免。

事实上,一个国家的政府和民众要分开看待的,美国政府代表不了美国民众的意愿,美国民众同样无法决定美国的重大决策。

虽然珍珠港事件让美国决定下台干预,让美国宛如一个救世主一般亮相,在亚洲支援中国抗击日本,在欧洲支援英法对抗德国。

可是在此之前,美国一直是一个投机分子,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美国对于日本的贸易输出几乎达到顶峰,石油、钢铁、橡胶等物资源源不断的进入日本。

大量的机床以民用物资的名义销售给日本,然而到了日本国内之后,却充实了日本的军工生产,这无疑是助涨了日本的实力。

那么美国人为何要源源不断的“资助”日本?

一来,美国因为其独特的地位位置,让其有了隔岸观火的本钱,国内奉行“孤立主义”,在有利益的情况下,尽量输出各种物资,拉动国内的经济。

二来,日本这资源匮乏,人口稀少的岛国,一直没有被美国视为对手,美国的最大对手一直是老大哥,所以美国在二战之前,对德国也进行过援助,为的就是遏制老大哥向东西进行扩张。

只不过日本这个小老弟并不安分,不想一直被美国人遏制住命脉,于是试过将大哥拉下马。

反观美国则是被权贵和资本家裹挟,在追求利益的道路上甚至开始“养寇自重”,底层的民众生活并没有多少改善。

当然美国人所追求的和平是孤立的,他们只希望自己的国家和平。

回归正题,不管对于美国政府的行径如何厌恶,但仅从个人观感而言,周维汉与旅长等人对于卡斯帕还是欢迎的。

一场采访双方皆很满意,临近结束之际,卡斯帕提议给众人拍一张照片,众人依旧坐在树荫下,背景是不远处那一片片金灿灿的庄稼。

1942年的夏天,一张照片记录了美好的一幕,照片上有男人、有女人,有未来的将军、也有农民,有带着仓皇茫然的稚童,也有为丰收而喜悦的老人,更有为革命事业奔波的先行者。

“卡斯帕,可不要忘了将照片邮寄过来!”旅长不忘提醒道,卡斯帕表示等照片洗出来之后,他会带回美国,到时候刊登在美国顶流的报刊上。

时光匆匆,历史的车轮不停的转动,在时代大势面前,个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

直到1980年,随着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一张带有时光烙印的照片被持有者的家人刊登在报刊之上,这张记载中国特色过往的照片引起了不少美国人的关注。

在了解到其中的历史之后,不免让人有些唏嘘,照片上的人大多已经不在人世,当然这只是后话。

未来难以预测,个人的命运不可琢磨。

陕北高原的夜里还是带有一丝丝凉爽,周维汉简单的擦洗了一下身体,疲惫有所缓解。

快一岁的周太南正在炕上乱爬,周维汉左手按在儿子的屁股上,身子伏在炕桌上写着东西,这一举动气的周太南吱哇乱叫。

刚刚洗漱完的文蔷看见这一幕不由得有些来气:“你怎么连自己儿子都欺负,小心等你老了被儿子收拾!”

“那也得到了那时候再说,现在还是我说了算!”周维汉说着将儿子抱起来递给文蔷。

现在的周太南正是磨人的时候,白天睡不醒,晚上不睡觉,整的当父母的白天都没有精神。

原本组织是要让文蔷到保育院工作,但由于保育院距离住的地方足有几十公里,考虑到文蔷要照顾孩子,所以最后给文蔷安排到就在*中央驻地附近的兰家坪托儿所。

不管是保育院还是托儿所,待遇都是极好的,即使是在被**严密封锁时期,孩子们依然可以享受到一周七天、每天四餐的美食。

食物搭配也十分合理,菜蛋肉与各种水果一应俱全,每日菜品多变,极少重复。

只不过负责照顾孩子的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女孩,文蔷到了之后反倒是成了主心骨。

“平时在托儿所工作累吗,孩子应该都跟儿子一样折腾人吧!”

文蔷听后白了一眼:“你以为谁都跟你儿子一眼精力充沛?三四岁的孩子早就懂事了,早就知道心疼人了!”

说完,文蔷又叹了口气,好似有些发愁,周维汉连忙放下笔关心。

“你都不知道,有的孩子真是太可怜了,父母双亲不在身边,有的甚至已经牺牲,这以后可怎么办啊?”

“我说,文蔷同志,你这觉悟可不够啊,有组织在还能少了孩子们一口饭吃?父母不在了,组织就是孩子的父母,再说了,我可是听说了,托儿所的伙食可比抗大的都要好!”

周维汉说完,文蔷反而扭扭捏捏的不说话了,良久之后道:“咱两收养一个小姑娘吧,邓大姐说了,只要咱们两人同意,组织上是允许的,到时候可以一块带回太南去!”

周维汉并没有立即答应,只是说明天去托儿所看看。

第二天,周维汉请了个假,和文蔷一块去了托儿所。

文蔷口中的小姑娘也就四五岁的样子,也不跟其他的小朋友一块玩,见到周维汉朝她走去,吓得躲在了墙角。

这一幕顿时触动了周维汉柔软的内心,经过了解才知道,大约半年前,女孩亲眼目睹父母被反动派杀了,送到托儿所之后就一直是这个样子。

周维汉心里明白这个小姑娘恐怕是因为受到外界的刺激,患上了自闭症。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