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亮剑之浴血抗战 > 第839章 评功授奖

亮剑之浴血抗战 第839章 评功授奖

作者:我是三水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2:53

第839章 评功授奖

第839章 评功授奖

“娘希匹,你有罪!”

“你断送了党国在山东恢复统治的希望,你葬送了28集团军,你毁掉了我确保中原的大计!”

对于黄埔学生,尤其是前五期的毕业生,老蒋向来是呵护有加,一向以校长自居,这是李仙洲被老蒋骂的最狠的一次。

在抵达黄河以南的重镇阜阳之后,李仙洲等一干人员当即被押送至山城,在被冷落数日之后,随即被带到老蒋的官邸。

面对老蒋的斥责,只见李仙洲默默低下头,没有了往日的骄狂姿态,老蒋显然是怒气未消,又或许是对他失望至极。

在骂完李仙洲之后,老蒋从抽屉里拿出一把手枪扔在桌子上,意思非常明显就是让其认罪自裁。

民**阀之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彼此之间在战场上你死我活的较量,失败者一般都会宣布通电下野当个寓公,更不会祸及家人。

纵观老蒋掌权的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地方军阀或是被吞并,或是被消灭,军阀头子或是被委以闲职,或是下野,唯有韩复榘是个例外。

而在中央军内部,集团军总司令作为封疆大吏,一方诸侯,必是老蒋的心腹嫡系才能胜任,从来没有过自裁的先例。

李仙洲深知自己葬送了28集团军,更是毁了校长恢复山东,经略中原的大计,自感罪责深重,于是朝着校长深深的鞠了一躬,而后默默拿起手枪,转身走向门口。

就在李仙洲走到门口之时,一旁目睹全过程的侍卫长俞济时一把夺过手枪,作为老蒋的侍卫长绝对是一个察言观色的人精。

俞济时早就看出老蒋并不是真的想处决李仙洲,否则大可下令在前线军法从事,更不会故意冷落他几天。

在李仙洲被关押的几天里,不时的有人向老蒋求情,或许此时此刻是在故意敲打,而自己必须充当这个台阶。

两人同是黄埔一期生,是有几分香火情的,俞济时此时也甘愿当个和事老:“校长,守瀛虽是集团军主官,但是此次战败之责不全在他一人身上!”

“由于战前泄密,八路军显然早有准备,我军在其根据地作战,消息闭塞且时刻处于八路军监视之中,物资补给极为困难,先期已处于不利之境,况且28集团军内部无法通力合作,贺粹之之流另有图谋,才是导致我军失利的罪魁祸首!”

论及28集团军战败失利,**内部已有定论,李仙洲作为军事主官当然要负主责,俞济时的表述也有些许道理,甚至有人含沙射影,指责28集团军急功近利,更改原有的挺近山东的计划,贸然与冀鲁豫地区的八路军交战。

当然,很多人其实清楚李仙洲不敢贸然更改原有计划,只不过从始至终都没有人胆敢指责老蒋在背后的微操之举。

哪怕换做其他人担任主官,在老蒋的干预之下,也难以改变战败的结果,只能说李仙洲替老蒋背了一部分责任。

老蒋本就没有处决李仙洲的想法,最终在俞济时的劝说之下,板子高高抬起又轻轻放下,李仙洲被解除集团军总司令的职务,安排到军政部担任高参。

28集团军的几名主要将领遭到不同程度的追责,没有危及身家性命,反倒是文镪这个军统华北办事处处长在战前负责联络,战后却是被怀疑泄露机密。

老蒋命令戴春风在军统内部处决,由于文镪正身处洛阳,于是戴春风给军统洛阳站下达密裁文镪的指令,不必押回本部,直接在前线处决。

“六哥,咱们怎么做,这可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文镪虽然在我军统内部不受待见,可是他家老爷子在上层还是有些人脉的,一旦由我们动手,到时候.”宋孝安有些迟疑,甚至怀疑上峰有让背锅的嫌疑。

郑耀先当然明白其中的轻重:“干咱们特务这一行可是真不招人待见,论功行赏的时候没有咱们,可一旦战况不利,那些将领首先就将责任推到咱们身上!”

“嘿嘿,文镪说来也是军统的老人,好好的政训处主任不干,反而鬼迷心窍,干起来这种得力不讨好的活计!”

“孝安,你说的对,按照规矩,理应是局本部派人将文镪押解回去,恐怕是局座那里也不好处置,别看老头子现在是雷霆震怒,可是耳根子软,向来多变,万一有人吹吹风,这事可就没准了,所以这事先不急,最好是先拖一拖!”

郑耀先思虑片刻,他心里也拿不定主意,别看文镪职务不高,没有多大的实权,可偏偏这家伙在国共两党内部都沾亲带故,家中老人与国民政府元老程潜乃是世交,并且郑耀先尚没有真正弄清楚文镪的底色。

基于此,郑耀先只是派人先暗中盯住文镪,留给他一些活动的时间,能有人为他说情最好,最糟糕的情况无非是让文镪跑了。

文镪作为黄埔毕业生并且是军统老人,基本的反侦察能力还是有的,很快就察觉出来反常。

原本他在洛阳这段时间,每天都参加酒会应酬借机笼络人手,然而近两天这些老朋友却是一反常态,似乎对他避之不及,同时他也发现跟在身后的尾巴。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往往职权部门一个小小的职员背后就可能有着拐弯抹角的关系,在国民政府内部一些命令和机密的内部泄露也就成了常事,但是文镪这个当事人却是最后知情的。

察觉到风向不对的文镪稍一打听,就得知了上峰的命令,一方面发动人脉去疏通关系,另一方面做好了出逃的打算。

话分两头,周维汉在前线做出部署之后,已然返回冀鲁豫军区指挥部所在的菏泽,此次八路军不仅达到预期的政治意图,并且斩获颇丰。

周维汉在菏泽已经待了数日,难得过上一段闲散的日子,不过军区又要召开会议。

一方面要做战后总结以及抚恤工作,另一方面自然要论功行赏,周维汉不在乎这个,他非常关心李云龙的16旅什么时候能归建。

“你不要急嘛,前日山东军区的罗政委发来电报,称赞16旅能征善战,对李云龙好一顿夸奖,我看16旅暂时还无法归建!”

“目前虽然与**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但是山东当地的日伪军实力依然强劲,正需要16旅这一支尖刀来打开局面,所以把你的心放在肚子里!”副总参谋长说道。

周维汉闻言配合着咧着嘴笑了两声,心说这还表扬上了,16旅作为兄弟部队支援作战,但是李云龙违背山东军区的命令,执意将刘桂堂处死。

表面上看李云龙此举过于鲁莽,实际上心里早就盘算清楚,山东军区的领导干部即使心中不满,但也没有处理李云龙的权利,顶多向冀鲁豫军区汇报一下,所以李云龙一早就向周维汉做了汇报。

“担忧总是有的,主要是这一下手上的兵力又不够用!”周维汉说道。

就在当下,冀鲁豫军区又开始新一轮的整军作战,整军包括下属七个军分区的基干部队,主要是以直南、豫北、鲁西南为主。

原鲁西军区下属的鲁西北、运西、泰西以及湖西要在整军的同时,大范围扩展根据地,大幅度压缩当地日伪军的生存空间,如情况允许直接拔掉根据地夹缝之间的日伪军所驻守县城。

此举完全是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充实根据地人口,以此加强整个冀鲁豫根据地的战争潜力,为日后的大规模作战打好基础。

整体规划时间为三个月,预计在夏收之前完成内部整合,如能达成预期目标,届时冀鲁豫军区的部队要向冀鲁边即鲁北、津南地区挺近。

一方面恢复八路军在当地的政权建设,另一方面切断山东日伪军与平津、石门等地的联系。

武勤的14旅在停战之后,接到军区命令开拔鲁西协助作战,现今已经抵达郓城,与教导七旅的兄弟部队汇合。

“我倒不是发牢骚,主要是眼下13旅、15旅主力南下开辟根据地,14旅北上,陇海铁路沿线只有16旅参谋长辛铁兵率领两千人驻守,附近的虞城地区虽有部分兵力,但是大多在帮助当地老百姓恢复生产!”

冀鲁豫纵队成立的目的就是机动作战,所属显然无法一直集中作战,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周维汉眼下却是成了光杆司令。

“这的确是个问题,你怎么想的?”副总参谋长问道。

“16旅余部钉在陇海线虽然有些危险,但却是有必要的,日军三十五师团所辖日伪军众多,所部物资供给有相当一部分要通过外界运输获得补充,咱们钉在陇海线能起到削弱日伪军的作用,同时能够钳制敌人,为13旅、15旅减轻压力!”周维汉说道。

副总参谋长呵呵一笑,原来周维汉是朝他要人来了:“既然如此,那就让军区直属第一团与16旅余部汇合,进驻老王集,给予敌人足够的压力!”

没过多久,谭林姗姗来迟,军区政治部人员悉数到场。

战后抚恤、评功授奖乃是政治部的主责,按理说应该是主任肖哗负责,但杨、肖二人因鲁西战事未能到场,只能有谭林负责。

之前参战各部已经陆续上报人名单,抚恤工作早有明文条例,军区政治部只需派人到牺牲战士家乡发放抚恤粮和抚恤金,另外联系当地政府给予家人烈属待遇。

八路军一直重视烈属工作,即使条件在艰难也没有断了烈属的抚恤粮,在根据地条件稍好之后,抚恤标准一再提高。

这不仅仅是因为战士们为国家牺牲在战场上,更是为了凝聚人心,即使老百姓心甘情愿将孩子交给八路军,但谁又能保证战士们没有后顾之忧,单纯的靠思想政治工作显然是无法根除,必须以实实在在的物质条件进行保证。

“抚恤工作一定要做到位,但是政治部人手有限,不可能经常回访,我看地方政府部门有必要定期走访,切身实地解决烈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烈士的直系血亲或者兄弟姐妹要优先入学,优先入厂,优先提拔任用!”副总参谋长说道。

谭林点了点头说道:“有关烈属的政策正在逐步完善,我建议在地方政府单独成立一个部门,不仅负责烈属抚恤工作,还要负责解决军属或者退伍官兵安置的问题,就叫军属部,如何?”

这个建议让众人眼前一亮,随着诸多职权部门的成立,根据地的各项事务的处理效率也在有条不紊的提升,但显然还不够完善。

周维汉一拍巴掌,对着谭林说道:“这个想法好,就拿这次安置**退伍官兵来说,着实废了不少精力,部队找不到专门对接的人员,还得通过我来找你进行安排!”

副总参谋长、周维汉、谭林作为冀鲁豫分局的主要成员,三人一合计决定趁此次战后抚恤的机会,马上着手组建军属部。

相比之下,战后立功评奖工作更为繁琐,在提交名单之后,需要进行考察审核。

此次名单之上,军区直属第一团因在小黄集之战有显著表现,军区拟受集体一等功,冀鲁豫纵队侦察连在战前摸清敌人部署,且潜入大杨集内部获悉重要情报,拟受一等功。

除此之外,15旅第9团在与商丘日伪军的战斗中作战勇猛,断敌后路,拟受集体一等功,骑兵团牵制12军余部万余人,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拟受集体一等功。

主观上评功授奖是公平公正的,但客观上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一就是上级单位主官推荐,存在个人感观影响,其二则是考虑该支部队履历渊源。

以丁伟15旅为例,下属三个团均参与**、日伪军作战,三个团均作战勇猛,主官指挥得当,但为何偏偏是敌9团评功授奖。

其一,第9团团长的战时指挥颇合丁伟心意,其二第9团并不是丁伟从太南带过来的部队,而是有原冀鲁豫军区的地方基干团改变,底子稍弱,更需要通过评功授奖来激励士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