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盛唐挽歌 > 五月总结,兼部分背景介绍

盛唐挽歌 五月总结,兼部分背景介绍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7:17

五月总结,兼部分背景介绍

五月总结,兼部分背景介绍

剧情到现在渐入佳境,从上半部的“盛唐”转到下半部的“挽歌”了,我认为目前这本书的一切,都还在严密控制当中,这是一个好消息。

历史小说,越到后期,越考验构建历史走向的能力。这其实不过是写历史文的作者,把前期“偷懒”的部分用完了。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历史脉络作为“天然”的主线大纲,它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捆住了作者的手脚。

瞎写,读者不认可。

照着写,主角在历史世界里面作为越大,对历史走向的改变就越大。

作者还怎么能依照原来的历史脉络去写?

比如说,杨玉环都提前死了,她后面那些杨贵妃的历史线索,不就根本用不上了么?

这时候怎么办?

我一直认为,人类的厉害之处,便在于善假于物。

资料,大纲,逻辑,都是为人服务的。

而不是人去适应这些死物。

换言之,假如你先天就握不好筷子,现在你手里有一个非常不好用,甚至一长一短的筷子。

你会选择用别的工具吃饭,还是会买一双新的,好用的筷子,又或者是花时间苦练使用筷子的技能?

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吧?

历史书捆住了我的手脚,我已经用我的方式,逐步摆脱原历史走向的束缚,开始正常行走,甚至是奔跑了。

书写到现在,已经构建完了我这本书的历史世界,是历史走向有过重大转折,但殊途同归的世界。

史书上的很多资料,对于我来说已经无法使用了。

那该怎么办呢?

用教员的一句话总结:俱往矣,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

……………………………………………………………………………………………………

顺便在这里补充一个历史盲区知识。

盛唐时候,自开元初年起,边镇的边军将领,就已经开始抱团排除异己,内部有各种小派系,彼此之间梁子不断。

比如说,以河北二镇为例子。

首先这里面就有河北汉人将门世家,有高句丽将领,有契丹将领,有突厥系将领。还有少量没有出身,自己利用安史之乱混上去的。

当地兵马的来源,也很复杂。

汉人的团结兵,胡人的城旁部落,发配的原府兵在当地落户的军户,将门世家子弟的随从家奴等等。

中唐开始的藩镇割据,绝对不是偶然,也不是某個皇帝一道圣旨就能完成的事情。它的发展,更像是因为安史之乱这个契机催化,而堂而皇之走上历史舞台的产物。

这个话题展开说可以写本书。

总之就是,边军内部的关系,在安史之乱以前原本就很复杂了,后面又在不断激化。

以平卢镇为例子,中唐时候平卢镇分裂出淄青镇,远走他乡,然后如同癌细胞一样在别处兴风作浪。

出走的那部分人,很多都是抱团的汉人将门世家。留在本地的,则是以高句丽将领为主的团体。至于契丹将领,以李光弼父亲为首的一批人,早在开元年间就被排挤走了。

李光弼出自柳城李氏,而柳城就在营州的核心区域。他们原本都是河北将领。

这些相关的内容,往往隐藏着历史走向的细节,以及不愿意被后人提起的原因。

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一直不肯承认国家承载的极限,就是人地矛盾。地盘就那么大的时候,一旦户口超过某个数值,国家就定然要出问题。

我的观点,一直都认为,安史之乱类似于某种程度的“火龙烧仓”。在大乱的掩盖下,一些真正的矛盾,被藏起来了。

于是便显得这天下好像就是在安禄山起兵的那一天,才开始乱的。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安史之乱两年后,当初的那些叛军基本上都死得七七八八了。后面那些人,压根就不是当初起兵的那一批。

但这些人依旧坚定的站在唐庭的反面,而他们的前身,往往都是河北团结兵出身。

不少人甚至还参加过平叛!

他们后面依旧当了六年的叛军。

符合人性的所谓忠诚与背叛,实际上应该是模糊的,是可以随着现实需要,而改变立场的。

无脑的忠诚,无脑的背叛,反而始终都不可能是主流。它们的数量,肯定不会比三条腿的蛤蟆多。

安史之乱当时模糊的是非观念,这跟安史之乱的正史记载肯定接不上,但却可以和中唐藩镇割据的历史接上!

甚至是完美契合!

唯有想自己过日子,想改朝换代的人多了,唐庭才会无法收拾局面。这便是隐藏在史书字里行间中的人心向背。

史官,是可以说谎的,就如同今日的人,每天起码要说五句以上的谎话,甚至都不会察觉到自己说话。

我认为更有价值的,反倒是历史逻辑脉络的推理。

史官会说谎,甚至文物都会说谎,但历史的走向不会说谎,历史的逻辑不会说谎。

一样东西,不会凭空出现。

它一定会经历萌芽,成长,发展,成熟,衰败,消亡等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足迹,都有脉络。

凭空消失与凭空出现的记录,则一定是有人在说谎。

其中当然免不了为尊者讳,文过饰非。

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所遭遇的麻烦,更多的是“取舍”,而不是“该怎么写”。

不是没有东西可以写,反倒是可以写的东西实在太多,怎么将其融入剧情里面。

让剧情“假得像是真的一样”,很伤脑筋。

我想,我这本书完本后,应该可以作为判断某本盛唐历史文,是不是“小白文”标尺。看完这本再去看其他的,我想有心人,心中就会有数的。

最后提一句:剧情不可测。

作者之所以为作者,便是比读者对剧情的走向把握更深。如果读者都可以随便猜出来后面的剧情如何,那作者也不必写书了,直接把笔交给读者,让读者来写吧。

六月份剧情很精彩,敬请期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