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盛唐挽歌 > 第745章 一个很坏很坏的人

盛唐挽歌 第745章 一个很坏很坏的人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7:17

第745章 一个很坏很坏的人

汴州府衙书房里,跪着一个人,额头点地不肯起身。

看到这一幕,方重勇也有些无奈,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中。比如说李璬的不当人,是他没想到的。

“官家,请让罪臣随军出征,踏平襄阳!为官家牵马!”

跪地之人头也不抬,声音哽咽喊道,看得一旁的元载忍不住连连摇头。

方清这个人,脑子清醒得很,根本不会被任何感情左右,你这样是不行的呀。

元载在心中暗暗吐槽了一句。

“李璬竟然会如此丧心病狂,杀鲁将军全家,本官实在是没有想到居然会有这样的事情,唉!”

方重勇上前将跪在地上的鲁炅扶起来。他其实并没有刻意要去收服此人,奈何李璬不由分说把鲁炅一家都宰了,这下,鲁炅还能怎么选?

“官家,罪臣识人不明,牵连家小,乃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他人。但鲁某一家老小的仇,若是不能亲自去报,那岂不是猪狗不如?

还请陛下……官家成全鲁某吧!鲁某熟悉荆襄地形,可为行军向导,随军左右,做个斥候就行!”

鲁炅跪在地上不肯起来,声泪俱下,那样子哪怕是草原的雄狮看了也会心软。

他就是铁了心的要跟着讨伐荆襄的陆路大军。

当然了,为家人报仇还是次要的,关键是,要给自己在新朝廷里争取一个位置。

最好的机会,就在眼前。

鲁炅会以野兽的心境,将利刃捅进李璬的心脏!

“官家,鲁将军拳拳之心,确实是令人感慨。不如官家就给他这个机会,让他随军出征吧。”

一旁看戏的元载开口建议道,决心帮鲁炅一把,也是卖对方一个人情。

“既然如此,那鲁将军便在车大帅帐下担任先锋官,负责勘察地形,为前军做指引吧。

你先在汴州安顿下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即便今日就决定用兵,也不可能今日就开拔。

这种事情急不得,越急越坏事。”

方重勇拍了拍鲁炅的肩膀安慰他道。全家都被宰了,就剩下他一个,实在是太惨了。

哪怕是方重勇这样的政治动物,也不免起了恻隐之心。

待鲁炅千恩万谢般告辞离去后,他才让元载落座,与之商议大事。

“你在浔阳停留了不少时日,在当地有何见闻?”

方重勇漫不经心的问道,给元载倒了一杯酒。

当初元载去劝降鲁炅,后来一直停留浔阳等待机会。但是于颀接替鲁炅后,防守严密小心谨慎,鲁炅也找不到机会潜入水寨兵变。

于是二人便一直停留在浔阳,直到今日才返回。

当然了,人可以停,事情不能停。方重勇没有将元载召回,而是让他考察当地民情,以备不时之需。

“官家,那边无甚稀奇没什么好说的。如果真要说的话,洪州的情况,就是穷。哪怕是浔阳在长江边,情况也没有好多少。”

元载微微点头说道。

以水文条件来说,浔阳(九江市)发展水运是极好的,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然而,一个地方能不能成为商埠,不能只看它的水运条件如何,周边地区的产出,以及周边的交通环境,才是决定贸易的关键所在。

自古以来,江州的问题就在于,仅仅是外围交通环境好,深入内地的交通环境极差,物产又不多。所以哪怕靠着长江,也享受不到多少贸易的便利。

扁担扁担,只能用来挑东西而已,没办法成为装着鸡蛋的篮子。这个问题,不仅是唐代才有,哪怕到了现代,这里的情况也没有多少本质改变。

“洪州对于李璬而言,不过是用兵之地罢了,没有多少产出扔了也不心疼。

荆襄军在洪州,粮秣运输很是不便。李璬放弃此地,似乎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元载补充了一句。

“这样啊。”

方重勇有口无心的来了一句,他揣摩着事情,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来。

元载最是害怕方重勇露出这样的表情,完全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不由得心有惴惴不敢造次。

“这次出征,你也随军,负责跟卢杞接洽。他会劝说唐州守军投降,你身上的担子很重!”

方重勇开口吩咐道。

“请官家放心。”

元载叉手行礼道,心中松了口气。这种事情,他早就轻车熟路了。

“李璬这个人,真的很坏啊。没想到李氏宗室里面,居然出了这么坏的一个人。”

方重勇忽然毫无征兆的感慨了一句。

“那可不是么?李璬无德,荆襄百姓都盼着官家的王师来荆襄收复失地呢!”

元载说了句没油盐的恭维话,还吃不准方重勇到底是什么意思。

“只是,这个人要是死于兵乱也就罢了。万一他被俘了,来汴州以后,本官还不好处置他。李璬在李氏宗室里面的辈分很高,本官的一位妾室,还与李璬的王妃是亲姐妹。”

方重勇面色为难说道。

元载立刻心领神会,他不动声色压低声音说道:“请官家放心,干坏事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天道报应不爽。”

“唉,但愿如此吧。”

方重勇叹了口气,似乎是有些意兴阑珊的样子。

“官家,李璬子嗣众多,这些人该如何处置呢?”

元载小声问道。

“真的有很多吗?这种事情为什么本官不知道?”

方重勇面露不悦之色反问道。

“哦哦,对对对,是下官失言了,失言了。”

元载后背全是冷汗,吓得手脚冰凉。

“你这一趟也辛苦了,回家好好休息几天吧。大军不久后就要开拔,你准备一下。”

方重勇收起脸上的冷漠,温言劝慰道。

元载这才感觉如释重负,拜谢而去。如今方重勇威严日重,即便是不发脾气,也会令亲信们不敢越轨造次。

一个人的身份与权力提高之后,他在身边人心中的地位与分量也变得不一样,此乃人之常情。

等元载走后,方重勇这才给自己倒了一杯酒,随后一饮而尽!

李璬必须死,包括他的儿子孙子,也都必须死。当然了,妻女可以活下来。这就是失败者所必须付出的最低代价。

统一天下不是在过家家,会有很多人死去,过程也不是温情脉脉,充满了血腥和暴力。

这都是改革与统一,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方重勇随手拿起一份压在镇纸上的文案,那是枢密院收集的,关于河东地区的情报。

李抱玉等人,似乎准备起兵讨伐李宝臣,收复长安,还于帝都。频频调兵,有出兵蒲州的迹象。

这些年河东兵精粮足,军事实力已经不在李宝臣之下。

起于河东,终于长安,然后以关中为依托,横扫天下。这踏马不就是大唐的起家之路嘛!

世界上有种东西,叫“成功经验”。这种东西在之后的时间里,会被其他人当做“路径依赖”来使用。

以前成功过的,现在再做,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小。

所以那些割据势力,一个两个的都往长安跑。不跑不行,因为往其他地方走,没有前人验证过,或者走过那个路,但是挂了。

只有从河东到关中的路线,是被李渊与李二父子验证过的,可行的。

这是太宗认证,在大唐这个时代,谁都要服气!

所以当初很多人认为方清选择汴州就是傻缺,当时明明是有机会染指河东的,虽然有那么亿点点困难。

“李抱玉他们终于忍不住了。”

方重勇冷笑了一声,自言自语道。

不过他暂时还伸不出手到河东,因为河北的资源还没有整合好。

要动手,那起码也是三年后的事情了,饭要一口口的吃,目前掠地的节奏很稳健,官府的统治也在逐渐铺开,逐步推行新政策。

更多的地盘,没法消化,只是纸面上好看而已。

方重勇压下心中的冲动,脑子冷静了下来。

汴州朝廷的实力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资源整合得好。北汴州南扬州,通过一条运河,连贯了河北与江南,实现了物流的低成本化。

这就是将治下的地盘有效整合起来了,无论是调兵还是运粮,都是按天算日期,而不是如当年在长安那样按“十日”来计算。

李抱玉要取长安,那就让他去取吧。

方重勇暗想,他站起身,看着挂在书房墙上的那张巨幅地图,有好几个地方都画着圈:

襄阳、太原、长安、广州、凉州。

好多地方。

……

这年春天,天子李琦发讨逆檄文,讨伐荆襄李璬。一时间大量漕船从汴州开往扬州,其中不乏粮秣与军械。

看起来,汴州军是要走最顺的一条路,也就是从扬州出发,沿着长江,水军一路攻打长江沿岸的城池,最后攻打荆襄重镇江陵。

以此为桥头堡,尝试进攻襄阳。

从目前两军实力对比来看,汴州军攻克江陵问题不大。但攻打襄阳,似乎还差口气,很难一蹴而就。

这些动向,都已经传到了颜真卿耳中,只是他压根就顾不上扬州的动静,洪州的荆襄军水军,士气低落,困守豫章,几乎在崩盘的边缘。

情况比李璬当初介绍的,要差太多了!

这天,颜真卿陪同梁崇义刚刚巡视完城防,李璬身边的亲信宦官白志贞就前来传旨了。

只是,圣旨的内容,让颜真卿等人大跌眼镜。

“陛下真的要放弃豫章?”

颜真卿瞪大双眼,死死盯着白志贞询问道。他不敢相信,豫章这么重要,李璬居然说放弃就放弃。

打仗是好玩的事情么,还能朝令夕改?

一旁的梁崇义倒是没说话,只是面色有些古怪,毫无震惊之色,似乎早就料到了有此一招。

颜真卿抵达洪州后,并未清算梁崇义坑死姚令言的事情,要知道,后者可是因为“通敌”的罪名,被梁崇义下令杀掉的。

也就是说,姚令言其实在战斗中根本没死,他是被梁崇义给事后灭口的。

颜真卿没有处置梁崇义,并不代表他不想处理,而是不能这么做。若是处置梁崇义,困守豫章的这支军队立马就要散架!

再精锐的兵马,也经不起这样三番四次的更换主将啊!

然而,颜真卿还想守豫章,李璬却已经在担心江陵被攻占。江陵对于襄阳的重要性,无须多言,历史上已经有过无数次的表演。

所以,颜真卿可以说李璬胆小如鼠,但真不能说他做错了。

“如果要把豫章的这支水军带回江陵,就必须突破赣江口的封锁。要不然,就只能人回去,船回不去。

没了战船,怎么守住江陵?”

颜真卿质问白志贞道,言语十分不客气。

李璬很是警惕宦官,所以军中的监军都是文官,宦官没什么地位,自然是被颜真卿训斥。

白志贞虽然是负责传旨的亲信宦官,但地位也没有高到哪里去。

“这个……奴只是个内侍而已,不懂军务,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嘛。”

白志贞连忙将圣旨递到颜真卿手里,随后逃一般的转身离开,压根就不想多说什么。

颜真卿问他要怎么办,他还能怎么办,一个宦官能干啥?

还是赶紧的溜吧,这地方来一趟不容易,要突破汴州军对赣江口的封锁,只能趁着夜晚行船离开。

白志贞离开了,留下府衙书房内的颜真卿与梁崇义二人,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陛下要我们带兵回江陵,颜相公可知道路怎么走?”

梁崇义明知故问道。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陛下的圣旨我们无法执行。梁将军放心便是,出了事本相一力承担。”

颜真卿摆了摆手,示意梁崇义稍安勿躁。

“那也……只是权宜之计啊。”

梁崇义长叹一声,他相信颜真卿是有担当的人,然而,李璬是什么德行,梁崇义已经看透了。他对这位皇帝可不抱什么期望。

“那梁将军有什么高论?”

颜真卿反问道,他为人硬派强势,并不是那么好相处。

“为今之计,只有夜袭赣江口的汴州军水寨。

突破封锁后,趁着他们没反应过来,继续北上进入长江,然后前往江陵。”

梁崇义叹息道。

这么做有没有风险?那自然是风险极大。

可是正因为如此,成功的几率反而不小,因为这是出乎汴州军预料的举动。他们并非要去攻占对方的水寨,而是放把火就跑,只为突围而已。

并不是去送死。

“呃……要不再等几日吧。”

颜真卿一抬手,拒绝了梁崇义。

“那就如颜相公所说吧,末将没有话说了。”

梁崇义气得撂下一句话转身就走。

这也不行那也不要,还玩个鸡儿,你自己去玩吧!

梁崇义在心中骂了一句,却是忽然想起李光弼给自己的那封劝降信。

这件事极为机密,只有他的贴身亲兵才知道!

李光弼在信中承诺,只要他本人投靠过来就行,至于水军,无所谓的!

要不要试着接触一下呢?

梁崇义在心中盘算着,李光弼开出来的条件很宽松,只要梁崇义本人投过来就行,并不需要带兵来投。

这应该不是什么反间计。

如今荆襄朝廷的情况有些不妙,是不是应该……想一下后路?

一个奇怪的想法涌上心头,梁崇义脸上出现一丝不自然,他旁若无人回到自己居住的院落。

梁崇义进入书房,然后从书柜暗格里面取出一封皱巴巴的信,拿在手里反复翻看,好像能从里面看出花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