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首辅 > 第133章 最宝贵的政治财富 一千五百订加更

第133章 最宝贵的政治财富(一千五百订加更

第133章 最宝贵的政治财富(一千五百订加更)

爆竹一声辞旧岁,桃符万户换新春。

伴随着清脆的鞭炮声,嘉靖二十九年的除夕夜如期而至,南京城处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陆远忙的口干舌燥。

今年来自家府上送礼的官员特别多,不仅是南京城的,就连六省的地方官进南京,在拜会完九卿之后,这第一站便是来陆远这,待的时间都不长,聊个几句闲天便走,留下一堆年货礼品。

有送名人字画的、有送新鲜物件的,也有各地不同的土特产。

当然,黄白之物这种俗礼也不少。

要是这么看,那陆远还是圣人。

“是,学生江西袁州府人。”

只有让伯兴这种年轻人越快的成长起来,咱们这些老头子才能安养天年,不用再为国朝忧心。”

说这话的时候杨旦看着陆远:“陆伯兴就做的很好,老夫听说他最近给几千户百姓分了五百多顷地,朝廷多了几千户平农,就是多了几千户的税源,仕鸣。”

这群老头子,都是已经致仕的,之前在南京做过九卿的儒家泰斗!

刘龙刘顺卿年近八旬,已是老态龙钟、行将就木,但是一双眼睛还很亮,对陆远夸奖了两句后便不再多说。

当介绍到这位杨旦杨晋叔的时候,万镗的姿态更谦逊了。

这杨旦曾经主政过南北两京的吏部和户部!

这二百三十个孩子,就是第一批入校的学生。

“这么说来,你和严分宜还是同乡呢,老夫是南昌人。”

三杨在大明朝的名气还用多介绍吗。

想要免费获得土地,那么家中的孩子在十六岁之后就必须要进远东商号务工,务工时长十年起步,彼时的工钱该怎么发还怎么发。

也是江南士林这么多年风吹雨打仍旧茁壮成长的定海神针。

所以这个租契还有一份伴生契约。

“呵呵,伱比严分宜当年要聪慧。”

“学生陆远,见过悦之公。”

那这到底算是逢年过节的礼节心意,还是行贿受贿?

但这才是真正的官宦门阀啊。

“是,学生告退。”

杨旦连摆手,招呼着喝茶:“在老夫这不要拘束,就轻轻松松的最好,也别有什么老师学生的身份,老夫曾经是官,你们现在是官,将来你们退了还会有后继者,这就是传承,大家都在做同样一件事,那就是将这个国家治理好。”

分给佃户了呗。

杨荣育六子,孙子辈不知多少,到杨旦这重孙辈更多了,还能出一个主政南北两京户政、吏政十几年的政坛大鳄,可见建安杨家底蕴。

“这位是太子太保悦之公,曾主政过南北两京吏部、南京礼部、兵部、都察院。”

座师,就是主持科举的主考官,也称座主。

就是成祖朝三杨之一的那个杨荣。

“晋叔公的话学生一定牢记,回去后,也会和潘部堂他们老几位说,让他们也都听听晋叔公的教诲。”

维特已经离开南京,他带着陆远的意思去澳门,不仅要开不夜城、万芳园,还要开一个澳门外国语学校。

租地户家中必须有丁。

“老夫记着严嵩也是袁州人。”

由不得他不谦虚,因为这位杨旦的曾祖父叫杨荣。

这些十六岁以上的孩子成了远东商号的工人,紧接着就以务工的名义南下去了广州,继而交由胡宗宪送去澳门。

“您的远见、睿智和开阔的胸襟比太阳还要耀眼,能跟随您的脚步,是在下毕生的荣幸。”

大年初一这天,陆远送走了很多客人,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此闲了下来,相反,更忙了。

“学生参见晋叔公。”

“老夫已经不问朝政二十年了,仕鸣你有心啊,每年都要来看老夫。”

地呢?

“是,严阁老是袁州府分宜县人。”

“这位是晋叔公。”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拜会完这一位,还有下一位。

明清两代生员,见座师无不万分尊重,更有甚者都能迎送几十里以尽恭顺之情。

陆远闻之亦是作揖下拜:“后进学生陆远,见过顺卿公。”

万镗忙放下茶碗,束手束脚倾身聆听:“学生在。”

陆远不是圣人,也不可能说散尽家财收地再免费送给无地的佃农,地确实是分了,但签了一个二十年的租契。

熊浃摆了摆手:“老夫一介朽木了,难为你们还有心来给老夫拜年,去忙各自的事吧,咱们江西能出你这样的青年才俊,老夫很欣慰,后继有人是好事。”

以往的佃户,土地产出七成归东家,只有三成归佃户,佃户同样要承担赋税,别说干二十年,就算干二百年,这地还是东家的。

其祖父辈、叔伯父辈皆为仕,只是品轶不高,多为四品五品。

“你就是陆伯兴,果然是少年才俊,不错。”

陆家是大善人啊。

陆直统计了一遍清单,这个年光是收礼,起码有十几万两。

万镗这个老头子要带他拜访居住在南京的一些老头子。

“能认识维特先生也是我的荣幸。”

五百顷地就是五万亩,分给了足足八千户无地的佃农,换来了第一批二百三十人的种子。

拜访完这一圈大明朝曾经的老领导,虽说累的腰酸腿疼,但陆远却比谁都要高兴。

“您老是学生们的授业恩师,学生们都恨不得天天守在您身边聆听教诲呢。”

“老夫可教不了你们。”

“语言是沟通的基础,不通晓语言,将来怎么交流,没有交流怎么合作,不合作如何共赢。”

十几万两银子是笔巨款,但对如今的陆远来说,还真不看在眼里。

离开,下一位。

当然,还会有一些葡萄牙甚至阿拉伯人同样进入这所学校学汉语。

陆远分不清楚,也懒得去分清楚这个时代的黑白。

“你们不要总摆前辈的架子,觉得年纪大就懂得多,后进的这些学生一样聪慧,他们可能会比咱们这群老头子想的更深、看的更远,对此咱们要支持。

实际上,陆家现在名下连一百亩地估计都没有。

“顺卿公,这位就是学生多次给您提过的陆远陆伯兴。”

不仅免费给土地,连孩子将来长大的就业岗位都给解决了。

二十年后土地归租地户所有。

“乐意听便听,只要别嫌弃老夫絮叨就最好。”

熊浃熊悦之侍弄着花草,看了一眼陆远后问道:“听说你也是江西籍?”

在南京短短十几日,维特就已经被陆远彻底折服,临走的时候用几乎膜拜上帝的口吻说道。

“怎么会。”

“学生确实与严阁老同乡,但学生家境贫寒,又才疏学浅,入不得严阁老的慧眼。”

杨旦为人很慈和,说话也不像之前那两个老头般拿腔作调,他招呼着万镗和陆远落座,还亲自泡了茶水。

“伯兴,这是顺卿公,他老人家在正德朝可是连续两科座师。”

二十年内这些田地的产出,一半归陆家,一半归佃户,所该缴纳的税赋由租地户来承担。

“全拿出去买地。”

陆家这些日子已经从南京许多官员手中购置了将近五百顷的田地,陆远这么做当然不是向徐阶致敬,打算当一个大地主。

自正德十一年至嘉靖六年,时间长达十二年之久。

“这些都是咱们陆家将来开海辟洋的种子。”

自己或许还没有完全得到上一代大明南京领导核心层的肯定,但总算混了个脸熟不是吗?

这,就是最宝贵的政治财富。

(十三章了,理直气壮求月票和订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