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首辅 > 第141章 这该死的浪漫(2500均订加章)

首辅 第141章 这该死的浪漫(2500均订加章)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5:54

第141章 这该死的浪漫(2500均订加章)

第141章 这该死的浪漫(2500均订加章)

“学生张居正,参见陆学台。”

当张居正站在陆远面前行后生礼的时候,陆远内心的虚荣得到了最大化满足。

这可是张居正啊。

不得不说张居正的措辞很严谨,自称学生、尊陆远为学台。

这是翰林院庶吉士对翰林学士的官方称呼,既严肃正式也不失亲近。

“本官唤你叔大不介意吧。”

“叔大,不要忘记你今天说的话,永远要记在心中,但日后不要再和人谈及,只自己记住。”

张居正有些感慨的叹出一口气。

待等张居正重新坐下,陆远再言道:“伱是嘉靖二十六年的二甲,授庶吉士,按说三年考满,怎么还是编修。”

“学台,学生觉得,宗室乃国家用度之巨壑,其弊日隆,若不尽快决断,则国家永无富裕之日,且宗室骄矜,贪婪无度,在其封地大肆圈占民田,致使国家税基流失严重。

一条鞭法是桂萼提出来的,时间是嘉靖九年,但是朝廷没有同意,奏疏就此封存,等到张居正执政后重新拿出来,在桂萼一条鞭法的基础上润色修改后推行。

“学台能呼学生表字是学生的幸事。”张居正作揖再谦。

陆远呵呵一笑,招手:“坐吧,在本官家中无须如此拘谨。”

怪不得要吾非相、乃摄也,这几件事,只有摄政、臣代君权才能施行下去。

“削减宗亲俸禄、军中增设御史监察、考成吏治、推行一条鞭法。”

看到张居正如此大反应,陆远也不好再给他泼冷水了,于是点头给了些许鼓励。

翰林编修,正七品,二甲进士入了翰林院都是从这个职务开始干。

“愿不愿意留下来做本官的随官。”

陆远瞬间坐直了身子,有肃然起敬之感。

“说了,学生才疏学浅,万没想竟然能得学台青睐,不胜惶恐。”

“学台愿意赐教,学生自是愿意。”

年仅二十七的张居正,已经如此胆大的提出改革思路了。

这个操蛋的世道确实需要张居正这种理想主义者。

陆远思索一阵,不语,后问道。

张居正忙起身作揖:“愿为学台效力。”

张居正应了一声,随后又先为陆远添上热茶,这才落座。

“有什么话大大方方的说,本官这不至于吝一家之言。”

张居正于是便大胆开口。

说到最后的时候张居正语气更是热血激昂。

“你就不怕举目皆敌,落个难全善终的下场。”

“今国赋所出,仰给东南,呵呵,叔大啊,你这么写,内阁能批吗,司礼监敢拿给皇上看吗?”

虽然,最终还是难逃人亡政息。

“可以和本官说说吗。”

你这么写,太过书生意气了。”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陆远摇头一笑:“虽说我大明朝有南北两京,但是皇上在北,则万方之中在北,我等为君父之臣子,当牧土之责,岂可言之功?

四言庶官疾旷,自中枢以降,官员皆惫懒成性,久旷公堂者累累无计,公文积案累牍或延或淹,致使政令不通、律法失度,长此下去,则地方愈加贫瘠、国家愈加艰难。

陆远越加满意,由是颔首。

国之用度皆有其用,或予边备、或予禄支、或予济民,不因竭乏而废,岂可言之过?

动宗亲、动吏治、动军队、动财政。

张居正面露喜色,侃侃而谈道:“学生窃以为,国有五弊,一曰宗室骄恣、二曰吏治因循、三曰边备未修、四曰庶官疾旷、五曰财用大亏。”

“无论多难,学生都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论时政疏》这个名字陆远有印象,但想不起来具体内容了,于是问道。

“居正唯一怕的,是国家贫弱、百姓困苦,若有朝一日可除弊政,便使刀斧尽加吾身又何惜哉。”

张居正虚心听着,可面上还是有些不太服气,但碍于陆远之身份又不敢强驳,陆远自然看出,言道。

随后张居正便将原文洋洋洒洒千余字悉数背了出来,当背诵到‘今国赋所出、仰给东南,然民力有限,应办无穷’的时候还看了一眼陆远,见后者面无表情方才一口气背完。

不错,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细心观察,不容易。

五言财用大亏,天地生财,自有定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朝廷岁入仅三四千万,却常用五六千万,今岁邸报又行文要加嘉靖三十一年的税,如此寅吃卯粮则卯时无粮可吃,经年累月,何以济国民、何以济社稷。”

“嗯,有理想、有抱负,叔大日后必可成大器,不过叔大啊,你可知此路有多么艰险。”

所以说施行者是张居正,但首创并非张居正。

“嘉靖二十八年,学生不谙世事,向内阁写了一道《论时政疏》措辞严厉了一些,奏疏因而成了淹本,吏部考评的时候对学生的评语也不甚理想,故而仍为编修。”

张居正语气坚定说道:“正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虽远,行则必至。”

我大明朝洪武之年尚有在册之田八百六十万顷,时至今日仅剩六百万顷,口却多了四千五百余万,几番一倍也,如此人多而地少,国焉能不穷、民焉能不困矣?

二言吏治因循守旧,腐化墨守,其以百年之成法治今日之国民,孰能不迂?是民之吁请难入圣听,不察民情何谈教化。

哪怕他救不了大明朝,却也是身为一个士子读书人专属的浪漫。

“不去做,怎么就会摸不到呢。”

“你既然知道时政之弊,可有除弊之思?”

“是。”

三言边备松弛,军有巨蠹,抽丝吞茧贪墨兵饷,如此,焉可练就强军?

“本官欲将你留仕南京的事,殷正茂和你说了吧。”

“好好好,坐。”陆远喜笑颜开,招手示意。

陆远当年一样如此。

陆远极其认真且严肃的说道:“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若是愿意相信本官便留在这,本官定给你一个施展才华和抱负的舞台,让你有朝一日可以实现你的理想,去做你想做的事。”

“愿为学台,尽效全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