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首辅 > 第220章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首辅 第220章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5:54

第220章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第220章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赶等结束完此次北京述职之行后,陆远在嘉靖三十二年正月十二这一天回到南京,也算是能陪家人一起过个元宵节。

不过还没等他喘口气,张居正就已经拿着最终定稿的考成制度办法来见他了。

“因为每个省的府县数量不一样,所以居正做的考成法一共有七本,每个省各不相同。”

张居正为陆远介绍着最终的定稿。

“先说南直隶,南直隶有九十六个县,将这些县放在一起进行考核,取前三名擢两级,第四至第十五名擢一级,第十六名至第三十名记一优,累两优者擢一级,第三十一名至六十名不奖不罚,第六十一名至九十名记一过,累两过者降一级,第九十一名至九十四名降两级,最后两名撤职。”

“浙江有七十五个县,同样是取前三名擢两级”

“.”

“最后是府一级的考核标准,江南六省带一个南直隶共有八十一个府、九十一个州,府州分开单独进行考核”

“如此,综上所述,每年全江南会有十四名知县被撤职,会有两名知府、两名知州被撤职,一共汰撤十八名官员。”

张居正先是介绍了提拔、降级、撤职的分配,随后又道。

“同时,在新的考成法推行后,凡是考核分数超过六十分的,知县一律奖励五十两,超过七十分的奖励六十两,八十分奖励七十两,第一名则直接奖励二百两,第二名和第三名各一百五十两。

知府、知州的考评中拿到六十分奖励一百两,七十分奖励一百五十两,八十分奖励二百两,第一名奖励五百两,第二第三名各三百两。”

陆远听的频频点头:“如此,按照全江南六百多个县、一百七十多个府州,若是全部合格,一年也无非多开支十万两左右,但却能起到极其好的激励作用,确实不错。”

六十分是个及格分,也是满足奖励的基础分,能达到这个成绩就能领到奖励,一个知县一年的俸禄也就五十两左右,只要及格就相当于多领了一笔年俸的奖金。

踏踏实实做官,不贪不占同样可以实现小康。

要这样还为自己的贪污找借口,那就只能说明这个官员贪污成性,他就是觉得贪污比踏踏实实做事要来钱快,那没得洗了。

一年一百两银子若是都还不够花,你这个知县是打算纳多少小妾?

明朝的物价水平不能以赋税水平来直接和后世做对等换算,更不能拿嘉靖朝赋税五百万两来直接和后世中央财政来比较。

要是按照这种算法,那么五百万两对标二十万亿,一两银子岂不是要对标四百万。

综合《明实录》、《大明会典》、《明会要》及部分民间史传可考的内容,明朝的物价基本维持在一石米四百文左右,北方要稍微贵一些,折价超过六百文,西北区域最贵,大概是八百文。

《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中明朝一石约合明制一百五十四斤,明一斤为594.6克也就是约一点二斤,那么明代一石折一百八十四斤。

这就算出了江南的米价,一斤米大概两点二文钱。

如果把文换成元的话就很好理解了,一斤米两块多钱,这个物价跟后世近乎持同,部分品牌大米除外,不在此比较序列中。

用粮食这个王朝时代唯一硬通货来进行购买力比较,那么一两银子的价值就是两千二百块钱。

五百万两白银折一百一十亿中央财政收入。

除此之外,嘉靖朝时期还是实物税,全国粮赋为两千四百万石,折财政收入二百一十一亿。

收麦五百万石,明朝小麦价格为一石三千至四千文区间(数据出自《五伦书》、《芸窗杂录》),就姑且取中间值来计算,以三千五百文为准,那么小麦折财政收入为三百八十五亿。

再有其他一系列乱七八糟的实物税全部加在一起,以书中嘉靖三十一年的物价换算大概为四千五百万两左右,对标后世的购买力也就是接近一千亿的中央财政收入。

这个数字乍一看特别低,连后世中央财政的二百分之一都不到,但是将两个时期放在一起比较本身就是一件特别离谱的事情。

天启元年,明代生猪(非成品猪肉)一斤要二十文钱左右,这还是直隶府的物价,地方上更贵,而后世生猪一公斤才十二到十五块钱,折合一斤六七块钱。

时代生产力的巨大悬殊是不能够忽略的。

这里不得不罗列一些啰嗦的数据,因为需要为后文的展开做好数据支持。

一个知县只要踏踏实实做事,每年能保证自己的考核超过六十分,那么连年俸在一起就可以拿到一百两银子,如此,养两三个媳妇、五六个孩子都是没有压力的。

另外知县还有自己的职俸田,少则二三十亩,多则五十亩,光靠着这几十亩地,每年的产出也不用交税,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再养几个下人也足够了。

这生活质量还不行吗?

要说惦记去万芳园里潇洒,那你别说一百两了,再加个零也不够,若是再惦记去不夜城赌两手?

那到底需要给多少俸禄才能填满这无底洞般的欲壑。

踏踏实实做事、保证考核分数及格,如果连这种要求都觉得做不到,那这种官留着的意义到底何在。

张居正这定稿的考成法不敢说毫无漏洞、完美无缺,但能考虑到的地方也算是基本都照顾到位了,后面肯定还会出现问题,对此陆远倒是看的开。

“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

“我们制定和实施一项政策,那么就会推动一个县、一个府甚至一个省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是官员但不是神仙,无法做到在任何事情发生前就事事料到并做好防范和更正,只能说我们尽快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以此积累经验更正和完善政策及制度。”

“这样就能保证事情总是在向好的方向去发展,如此便算是尽职尽责了。”

最后陆远又挑出了一个毛病来:“你这个最终定稿的考成法忽略了一项。”

“请明台示下。”

“府县两级官员完成考核分数都有奖励,那么省司官员呢?”

张居正啊了一声:“居正给忘了。”

“一个省的主官虽然不用参加考成法的考核,但伱也得给他们制定一个奖励的措施,好让他们也对地方的发展上上心。”

陆远给张居正添了一笔:“我看这样吧,只要一个省内的府县达标六十分以上的数量占到全省总数量的七成,那么奖励该省五千两,由藩司各级官员自行分配,若是达标总数超过九成,奖励八千两,全数达标的奖励一万两,这样也好让各省藩司内的各级官员有动力来替咱们进行监督和督促。

除此之外,各省臬司也要定一个考核标准,比如案讼的数量、惩办的罪犯、打击的匪盗、省内的治安环境、兵备的完善进度都可以作为考核的内容,做得好也要有所奖励。”

张居正由是点头。

“明台的意思居正明白了,就是要在全江南各个衙门都制定一套完善的考成法,让所有官员都明确有哪些要去做,激励他们去做好。”

“是这个意思。”

陆远很满意的点头:“现在时间上肯定是来不及了,就先按照你目前的这一版定稿来发邸报,后面的时间咱们一边补充完善一边深入推行,总结下来就是本官之前那句话,要敢于摸着石头过河,这件事你亲自抓,本官来之前已经和张阁老打过了招呼,决定在南京吏部增设考成司,擢你为考成司郎中,专司考成法推行一事。”

郎中,正四品。

又进步了。

张居正乐得咧嘴,拱手:“是,多谢明台提拔。”

“好好干吧。”

陆远勉励了一句,随后说道:“等过完元宵节,本官又得再去一趟广东,随后便在江西亲自坐镇,确保考成法在江西的落实。”

“再去广东?皇上同意新乡约的推行了?”

“对。”陆远颔首:“新乡约得本官亲自去广东缔结,这是一件大事,只要这次广东能做好,那么整个江南六省并南直隶所有乡约都可以废除掉,以后朝廷的官府公文将会直接下到乡村,县一级往下也将会组建新衙门。”

张居正被震住了。

“县一级往下还能组建衙门?”

“咱们大明朝,九成以上的百姓都是活在乡村之中,若是能把这几千万百姓组织起来,那么才能有更快的发展。”

陆远道明原因:“乡约组织虽然完善但是松散,不具备朝廷的统一组织能力,无法实现组织性的高度统一那就无法保证朝廷的国策落实到几千万百姓的头上,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是束之高阁,若为小人阴执其柄,则好的国策随时会变成暴政,这些都是历史上的前车之鉴不可不警惕、不可不防范。”

张居正听的连连点头,由衷感慨。

“明台之高远,居正,大不及也。”

陆远为此笑了笑。

站在那么多巨人的肩膀上向前看,哪有看不远的道理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