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首辅 > 第229章 戚继光投入江南怀抱

首辅 第229章 戚继光投入江南怀抱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5:54

第229章 戚继光投入江南怀抱

第229章 戚继光投入江南怀抱

海瑞北上进京参加科举、沈文纪将刺韩案草草了结,意味着三方共识已经达成,这一次刺杀带来的**也宣告结束。

时局再次恢复平静。

而后不久,沈炼获罪斩首,严嵩的嫌疑得以洗清,嘉靖便迫不及待下了圣旨,起复严嵩,仍为文渊阁首揆,华盖殿大学士。

同日,嘉靖征辟礼部尚书徐阶入阁。

这是必然的事情,因为严嵩赋闲的那段时间中,嘉靖为了内阁的平稳将严嵩的小舅子欧阳必进征入阁,如今严嵩起复,他要么将欧阳必进赶出去,要么就征一名江南党入阁来平衡。

不然让严嵩一人内阁独大,已经完全占据政治优势的江南党派不会同意。

因此徐阶的入阁顺理成章。

不过在征辟谁入阁这件事情上还出了点小插曲,嘉靖的意思是征陆远,但是这个提议张治没有同意,严嵩同样没有同意。

两人的托词默契的一致,就是陆远的岁数还太年轻,应该再锻炼几年为好。

而后严嵩推荐了徐阶,但张治推荐了韩士英。

这就很有意思了。

两人都不希望陆远入阁,张治的原因很好理解,现在江南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节点,陆远需要留在南京主持江南大局,不能动。

只要江南发展的速度够快,陆远根本不需要再入阁过渡,可以直接一步到位进首揆,赶走严嵩重新组阁。

而严嵩现在是刚刚起复,赋闲几个月的时间,严党的势力已经被削弱了很多,这个时候的严嵩也不希望陆远入阁来掣肘他,他需要抓紧时间来恢复元气。

所以在这一点上两人达成共识不奇怪,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推荐新阁臣上。

严嵩推荐徐阶,可是把张治等人恶心了一下。

怎么个意思,什么时候严嵩开始和徐阶眉来眼去了。

两人中间到底有没有猫腻,还是说这只是严嵩的离间之计。

精明的嘉靖哪里会放过这个机会,顺水推舟就同意了严嵩的人事建议,将徐阶带入了内阁。

木已成舟,张治只好给陆远专门书信一封,安抚陆远不要多想。

不仅张治写了信,韩士英以及刚刚入阁的徐阶都给陆远写了信。

“多想,本官至于多想吗。”

陆远将这几封信全扔进了火炉里,脸上看不出什么端倪,只是语气中还是有些不爽。

不是别扭自己没有入阁,陆远现在也不想入阁,因为自己也没有准备好。

让陆远感到别扭和恶心的就是徐阶的入阁。

论资排辈,这一次入阁的最合适人选当然是韩士英,可严嵩力推徐阶,又有嘉靖推波助澜,才让徐华亭这个大地主位列文渊。

前面说我陆伯兴资历浅、年岁小,后面又拿出一个除了岁数大点,狗屁资历都没有的徐阶来当阁臣,这不是纯纯恶心人吗。

从北京而来传信的韩士英随官严用良也听出了陆远话语中的不爽,当即作揖言道。

“陆少傅勿复多虑,张阁老和韩部堂都说了,只有您来主持江南大局,才能让天下人信服,徐阁老、徐阶这一次位进一步也是沾了您统筹江南的光,江南士林上下,还是惟您马首是瞻的。”

“严都事先回吧,和阁老以及韩部堂说一声,陆某不会有什么思虑的地方,也请两位放心,江南的事陆某会办好,不使两位有后顾之忧。”

“是,下官告退。”

暂时将这个不愉快的小插曲抛诸脑后,陆远又带上兵部左侍郎谭纶跑了一趟浙江去见戚继光。

后者如今已经因功擢为杭州总兵,原杭州总兵岳长林擢浙江备倭都司指挥使。

见戚继光当然是因为军务方面的事。

自从去年张经收复双屿之后,浙直总督衙门的行辕就搬到了杭州,为的就是在双屿进行练兵整备,以此出兵北上,追剿汪逆余孽。

眼下经过了一年多的整军修武,张经已经手握六万水师,大小福船将近三百艘,配备佛朗机火炮一千门。

出兵平户岛,彻底歼灭汪直的军事力量已经足够了。

看到张经如此的兵强马壮,陆远也很高兴。

这可都是从他手里买的军备啊。

只可惜过了今年就没有了,嘉靖已经在北直隶和山西动工建了不少的火器厂,又在天津和登莱建了造船厂,以后够呛能从嘉靖身上再继续赚银子了。

“陆少傅、谭侍郎。”

对陆远二人的到来戚继光也显得很高兴,他兴致勃勃的向两人介绍着此刻浙江的军备情况。

“按照张部堂的意思,下个月即从双屿出兵平户追剿汪逆,末将则从杭州出发,会同福建的俞大猷将军一道将闽浙沿海所有岛礁再全部梳理一遍,清剿盘桓在这些岛礁上的海盗、流寇,彻底荡平沿海。”

谭纶看向陆远:“陆少傅有没有什么训示。”

“军务之事,本官不懂。”陆远连连摆手:“本官对这种事向来是只带耳朵不带嘴,子理兄和戚将军聊吧。”

说罢陆远就起身走向房间内悬挂的闽浙沿海图前端详。

身背后,谭纶和戚继光聊的畅快。

“只待张部堂那里剪除汪逆,咱们这边再荡海平波,萦绕我大明几十年之久的海患就算彻底根除了,如此,沿海百姓再不用受海盗倭寇侵扰之苦。”

戚继光摩拳擦掌:“末将早先在登莱,只有守备招架之力,苦无主动出击之能,今日可以在浙江大展拳脚了。”

谭纶含笑点头:“元敬所言甚是,为兄为你道喜,也预祝你出师告捷。”

“多谢子理兄。”戚继光抱拳道:“也要多谢陆少傅这两年来的鼎力相助,不然焉能如此快的整军成军,末将微末之才,不敢居功。”

这个时候一直看地图的陆远突然开了口。

“荡平沿海之后,戚将军作何打算。”

戚继光错了一下神:“陆少傅是何意?”

“是回登莱还是留在浙江。”

陆远没有转身,只是看着地图说话:“海患平复之后,朝廷就会开海禁,居安思危,江南仍需练兵,尤需精锐水师来为海贸保驾护航,戚将军练兵之才能冠绝我大明,只是回登莱守备疆域难免有些屈才了。”

“陆少傅说的极是。”谭纶附和了一声:“元敬,以你的才华,留在江南方能大展拳脚,而且就算剿灭了汪逆,也并非就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还多的是伱继续建功立业的机会。

江南富庶、丁口巨万,完全可以练一支纵横汪洋,睥睨万国的强大水师,回登莱困守一城,闲度此生实在是浪费。”

戚继光这便反应过来了。

怪不得今天陆远和谭纶一起来,这是盛情相邀,要把自己留在江南的意思。

“戚将军将来定可成为我大明朝的名将,乃至是我民族之名将,保家卫国、开疆拓土才是为将者之荣誉。”

陆远转过半个身子看向戚继光:“本官很看好戚将军。”

戚继光虽是军户出身,不谙政治,但也不傻,能听明白陆远话中的意思。

军人就干军人的事,追求一个军人该追求的事业,其他的不要多想。

留在江南发展前景最好,回登莱,只能一辈子当个世袭的守御千户,为大明朝守海防。

纵横汪洋、睥睨万国,这般足以名垂青史千年的荣誉,哪一个好男儿不动心。

戚继光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抱拳施礼。

“若陆少傅不嫌末将才疏学浅,末将愿留江南以供少傅驱使。”

听到这话,陆远的脸上笑容更甚。

这个结果一点不意外。

戚继光不是海瑞,他是一个识时务的人。

既有练兵打仗的名将之才,又有洞悉时局的政治敏锐,要不然也不会以一个世袭千户的身份一直到加封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蓟州总兵。

虽然他屡立战功,但没有张居正的提拔,也轮不到他。

收下戚继光,江南又多一大将,多一柱石。

至于俞大猷则和戚继光不同,俞大猷是根正苗红的江南地方势力一员,俞家世世代代的根都在福建,宗族亲重,无须拉拢天然就是自己人。

如此,江南军方双柱石就位,加上一个谭纶,足以为江南保驾护航了。

万事俱备,只待东风。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