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首辅 > 第239章 到底是恐吓还是合作?

首辅 第239章 到底是恐吓还是合作?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5:54

第239章 到底是恐吓还是合作?

第239章 到底是恐吓还是合作?

嘉靖为什么对银子如此的痴迷和贪恋?

不单单只是为了满足他自身的享受,而是他想要拥有像朱元璋、朱老四那种至高无上的璀璨皇权。

但他手里没有兵!

嘉靖不是一个马上皇帝,他没有威望甚至还不是正统,在这种情况下,嘉靖就像是个提线木偶一般被杨廷和扶着坐上了皇位,从此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政治斗争。

在这几十年的时间中,嘉靖处处谨慎小心、玩弄权术、独善其身,确实做到了稳住皇位,但他并不因此而满足。

如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唯我独尊,那嘉靖必须需要一支随时可以支持他掀桌子的军事力量。

而养军是需要花钱的,而且要花很多钱。

江南的兵嘉靖调不动,因为江南兵不是嘉靖养的,北方的边军嘉靖倒是能用,但耗银太多,嘉靖现在很吃力,而且已经开始出现欠饷。

实际上大明朝的边军欠饷情况从土木之变后就已经开始出现了,一直持续到皇太极入关。

大明朝只出过一支满饷的军队,就是历史中调往辽东作战的戚家军。

其战斗力如何,无需去陈列战绩,只用两个字概括。

无敌!

嘉靖想要养一支强军来加强自己的帝王独裁统治力,故而需要大量的银子来做支援,可是嘉靖自身的历史局限和认知局限限制住了他。

对经济学嘉靖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简单理解嘉靖只会吃蛋糕而不会做蛋糕。

如此几十年来,嘉靖已经认命了、躺平了、摆烂了。

或许曾经刚刚通过大礼议斗倒杨廷和时的嘉靖意气风发,也曾想过要做一个中兴之主、千古一帝,也曾励精图治,企图打造一个所谓的嘉靖中兴,但当嘉靖发现虽然他斗倒了杨廷和,但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依旧不是他的时候,嘉靖颓废了。

因为杨廷和虽然倒了,朝堂上依旧会冒出新的杨廷和,官僚集团的强大早已化身成为了一只恐怖的野兽,而这只野兽不是他脆弱皇权可以限制住的。

因此嘉靖只能无限重复他斗倒杨廷和的操作。

就如史书上所载的嘉靖朝,扶持一个新的政治党派来斗倒旧有的政治党派,不停的轮回、重复、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嘉靖实现自身的皇位稳定。

可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让嘉靖累了、倦了,他开始躺平摆烂,对所有事开始漠不关心、开始任其发展。

但在这个时候,突然间!

一道希望的曙光撕破了笼罩在嘉靖心头的阴霾,让他看到了机会。

先是一个叫做陆远的,很会赚钱的官员出现了。

而后汪直所带来的倭患被剿平了。

于是嘉靖的所有行为逻辑合理化。

嘉靖不会赚银子,但是汪直会,既然汪直可以通过大海的远洋贸易赚到足以对抗大明朝的财富,那么就意味着开海是一定赚钱的,学习模仿还不简单吗,这才有了嘉靖动起开海的心思。

而将陆远召进北京来,也是嘉靖的安排。

他需要陆远的全力支持,不单单只是因为陆远是江南党魁,在政治上具有足以支持他的实力,更因为嘉靖已经清楚的看到了陆远的赚钱能力。

开海这件事只有让陆远来主持,才能确保一定能赚到钱。

只要有了钱,嘉靖可以养得起边军,可以将东厂和锦衣卫的力量再扩充数倍。

如此明暗两个领域,嘉靖都有了控制国家的实力,再加上嘉靖自身点满的权术天赋,绝对可以拿捏住国家的官僚集团,从而实现君临天下,而不用再担心一次落水、一次医疗事故就莫名其妙驾崩,留给后世一堆未解之谜和是否存在阴谋的争论了。

而此刻,陆远的话捅破了这一层窗户纸,也让嘉靖整个人开始控制不住的升腾起杀意。

这种事怎么可以说出来!

面对嘉靖的汹涌杀气,陆远依旧处之泰然,继续不急不缓的开口。

“皇上的打算臣能看出来,天下官员就算现在看不出来,等开了海之后,矛盾激化他们还会看不出来吗,皇上难道会觉得他们都是傻子,都是坐以待毙的羔羊吗,先宪宗、孝宗二帝皆毁难于庸医之手,令人思及,几欲痛死。”

这句话就似一盆来自九幽的冷水浇在嘉靖的头上,也让其瞬间面色发白。

不是坐以待毙的羔羊是什么意思,是警告自己这个皇帝,这些人会做放手一搏,弑君?

是不是觉得这种话很离谱、很扯淡。

那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出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出场了。

明宪宗皇帝和明孝宗皇帝时期的太医院掌院事刘文泰。

这位刘文泰是个民间大夫出身,在明宪宗时期做到了太医院掌院事的位置,也就是太医院的一把手。

后来明宪宗皇帝身感不适,需服药治病,这个时候刘文泰的骚操作来了。

根据《明孝宗实录》的记载,原文是这么写的:“刘文泰等俱为庸医,滥叨重用先帝(明宪宗)不豫之时偏执方药先后不同,临事仓皇投剂乖方,致使旬日之间,宫车晏驾,百官痛心万姓切齿,数其罪千刀万剐粉身碎骨犹有余辜。”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明宪宗患病的时候,刘文泰这位太医院的一把手前后所开的药方竟然对不上!

也就是说,刘文泰将后面开的药方换了!

因此造成了一次极其重大的医疗事故,短短十天的时间,他就将宪宗皇帝给药死了。

当时的礼科给事中韩重非常愤怒,他上疏请明孝宗将刘文泰等人凌迟处死,

明孝宗于是将刘文泰交给内阁审处,最后对刘文泰的处罚是降为太医院判。

也就是说,亲手药死了一位皇帝的刘文泰,被从太医院一把手降成了二把手!

这个惩罚实在是太严重了。

而这远远不是刘文泰的极限。

据《明武宗实录》的记载,原话写的是:“太监张瑜、院判刘文泰、御医高廷和等有罪下狱,初先帝(明孝宗)以祷雨斋戒,偶感风寒,命瑜与太医院议方药,瑜私于文泰廷和不请胗视,輙用药以进,皆与证乖,用药匪夷,先帝遂弥留。”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明孝宗感染了风寒,让司礼监太监张瑜和太医院一起来确定药方,结果张瑜和刘文泰、高廷和三人私下一串通,也不给明孝宗诊断,随便拿了几服和风寒没有任何关系,匪夷所思的药就给皇帝吃了下去,于是又造成了一次重大的医疗事故,明孝宗皇帝也被这个刘文泰给药死了。

连续药死了两个皇帝,这下整个大明朝的宗亲国戚都忍不住了。

英国公张懋上疏,要求以十恶大罪将张瑜、刘文泰等人凌迟,以泄神人之怒。

而对刘文泰的最后宣判,也只是罢黜为民,贬回故乡。

完成双杀皇帝这一成就的刘大太医最后寿终正寝。

这都明明白白写在史书里,两位皇帝的死,就是两起刘文参与甚至是主导的医疗事故,放后世医疗事故还要判刑坐牢呢,感情在古代药死皇帝都没事。

看看嘉靖前面这三位皇帝吧,两个因为医疗事故被直接药死,一个落水之后生病还被内阁封驳圣旨不能寻医问药,最后活活拖死,这叫什么事。

所以,荒谬、离谱、扯淡这些词汇用在明朝这些个皇帝身上毫不奇怪。

而明宪宗、明孝宗两位被药死的皇帝在位期间都干过同样一件事。

要求百官商议开海!

陆远的回答就差直接同嘉靖说。

你要敢一意孤行这么做,宪宗、孝宗怎么死的,你多想想吧。

不说存不存在阴谋论的观点,你就让嘉靖自己来解释这三个皇帝的死,他自己能解释清楚吗?

根本不需要后人为了阴谋论来争论,嘉靖自己心里都会有阴谋论。

所以嘉靖也害怕。

因为害怕,嘉靖迫切想要掌权,需要兵权。

兵权又需要钱,钱就需要开海。

而一旦开海这群人就要弄死自己。

嘉靖这才发现,自己好像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哪怕是身为九五至尊也难以挣脱。

但当惊惧、恐慌之后,嘉靖的心中却又突然灵光一闪的看向陆远。

陆远为什么要如此**裸的将这些事说出来?

只是为了恐吓自己?

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都不会去恐吓一个皇帝,更何况陆远。

为了保护江南的利益不惜直接恐吓皇帝,冲锋陷阵跑到最前面和皇帝拼刺刀,陆远会那么傻吗。

嘉靖不觉得陆远是傻子,而是敏锐的觉察到陆远之所以这么说,更像是在向自己,示好?

不然陆远大可以装傻装糊涂什么都不说,任由矛盾激化,到最后嘉靖是不是也会莫名其妙的病亡和他陆远有什么关系,等到新君继位,严嵩必然倒台,陆远轻轻松松上位首辅、宰执朝纲不好吗。

只要陆远一天不和这天下官僚走向对立面,那么陆远就永远不会倒台。

才三十多岁的陆远完全有几十年的权臣生涯,成为一个不是皇帝的皇帝!

但是陆远没有选择装糊涂,而是将这其中的逻辑、矛盾、缘由坦诚的说出来,那就意味着陆远在向自己示好,在寻求一种合作。

嘉靖脑海中猛然冒出一个想法。

其实陆远也想脱离江南党的控制,或者说陆远拥有更大的政治野心,他不满足只是做一个江南党魁,而是更想成为一个同样可以决定国家命运和走向的决策人物。

只要陆远还是江南党魁,那么他就只能不停的接受政治妥协和政治合作,要在任何事情上同江南党内很多核心人物商量,也要小心翼翼的照顾到每一个人的利益。

陆远如此年轻,他的野心巨大,对此,陆远不愿意接受!

想到这里,嘉靖有些心慌意乱的死盯着陆远,人也陷入了沉思。

自己的猜测是不是真的,陆远是不是真的有意寻求同自己这个皇帝进行合作?

如果是真的,那么陆远要的是什么,自己这个皇帝又要付出什么。

如果自己猜错了,那么一旦说错话,就只能是一个下场。

开海将永远不可能,自己也永远再无机会,将会一生被困死在这大高玄殿之中,当一个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这个选择,是真的艰难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