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首辅 > 第257章 改稻为桑

首辅 第257章 改稻为桑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5:54

第257章 改稻为桑

西苑精舍。

黄锦面带笑容来找嘉靖,后者一看便言道。

“有什么好事啊。”

黄锦笑道:“真是事事都瞒不住主子。”

“你这奴婢,脸上的笑都漾出来了。”

“织造局的信。”黄锦圆乎乎的胖脸上全是喜色:“就这短短一个月的功夫,织造局接下了足足几十万匹丝绸的定单。”

嘉靖很是诧异的言道:“那么多?”

“是啊。”黄锦答道:“杨金水说,这里面还有一笔订单是陆阁老给牵的线。”

“怎么说?”

“就是之前那个卖朝廷火器的葡萄牙商人,他这次来南京找到陆阁老,一口气要了十五万匹丝绸和两万匹苏绣,陆阁老将这份订单让给了织造局来做。”

“关键是,用来生产丝绸的原料蚕丝不够。”

确实挺值得高兴的一件事。

可陆远越是如此,嘉靖心里越是难受。

“陆远是懂事啊。”嘉靖感慨了一声:“到手的银子让给杨金水赚,还说是杨金水帮了他的忙,似陆远这样的做派,又怎么会有敌人呢。”

遍地都朋友。

“主子,杨金水信中还说了一件事。”

这陆远到底是神还是鬼啊。

似陆远这种臣子,实在是太难对付了。

黄锦点头附和了一句:“是啊,要不然陆阁老也不会在江南一呼百应了。”

顿了顿,嘉靖又道。

四处散财送银子的同时还送面子,这般做派谁会愿意做陆远的敌人?

这是陆远给自己这个皇帝送银子呢。

这件事还没半个月,陆远在南京转手就给了魏国公二百万两银子,美其名曰请魏国公帮忙,整肃江南六省治安、打击土匪恶霸,今天又送给织造局那么大一笔订单。”

“前段时间张经回北京来闹了一出,才两天的时间,翰林院、国子监就坐不住的反攻张经,若不是定国公、成国公出面来保,现在张经估计要被下入诏狱了。

正纠结着,黄锦又道。

听到这话嘉靖的心情一时间有些复杂。

黄锦小心翼翼看了眼嘉靖,揣摩着说道:“杨金水信中说,陆阁老召见他的时候,杨金水一开始是不愿意接这份订单的,是陆阁老说这笔订单太大,除了织造局没人能拿出这么多的丝绸,希望杨金水帮他这个忙。”

黄锦答道:“前些年朝廷一直海禁,丝绸也无法出口,所以民间老百姓养蚕缫丝的很少,都改为种粮食了,现在一时半会收不到那么多蚕丝,另外除了要给付这些订单之外,织造局每年还要为宫中送定数的丝绸,要为全国所有官员准备做官袍的丝绸,缺口很大。”

“不足就生产啊。”嘉靖眉头一皱,脱口而出道:“这还用请示吗?”

“织造局接连拿下那么多的丝绸订单,仓储里的货实在是不足。”

“什么事?”

“那杨金水是什么意思?”

“这杨金水没有说,他只是请圣训。”

嘉靖点点头:“朕知道了,你去将杨金水的信送进文渊阁,让严嵩他们商量商量,拿出个意见来。”

“是。”

黄锦快步离开,将杨金水的信送进了文渊阁,严嵩几人看罢后也都皱起了眉头。

这以前赚不到开海的钱难受,现在能赚到钱了还是难受。

光有订单没有原料这算个什么事。

严嵩开口言道:“现在民间养蚕者不多,南直隶、浙江、福建的桑田也多大都是织造局自己的田,现在蚕丝数量缺少,各位有没有什么办法。”

“蚕丝的数量不足,就只能鼓励百姓种桑养蚕。”徐阶言道:“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欧阳必进亦是开口附和:“没错,既然现在开了海禁,将来丝绸的贸易量将会巨大,鼓励百姓种桑养蚕是必须要做的,老夫觉得应该让南京的陆阁老考虑在江南选几个县出来,施行改稻为桑。”

“改稻为桑?”张治眉头一扬:“让老百姓不种粮食去养蚕,那老百姓吃什么。”

“养蚕缫丝可以卖钱的嘛,拿钱买粮食不就行了。”

严嵩言道:“一亩地种粮食才能卖多少银子,而养蚕缫丝,收益最少也是种粮食的一倍。”

张治并不满意,但也没有正面驳斥,而是说道。

“这件事要征求陆阁老的意见。”

到底他是首辅我是首辅?

严嵩有点窝火,于是言道:“咱们四个人可以先统一下,然后再行文南京让陆阁老酌情补充,现在咱们不能拿出主意就先去问陆阁老,这南北两京一来一回就是小一个月的功夫了。”

“时间紧迫,确实不能都浪费在路程上,织造局那里今年的货勉强还能备齐,明年怎么办?要未雨绸缪尽快决定。”

张治便言道:“反正老夫是觉得改稻为桑这件事不能着急,这些年来陆阁老做事一向是先调研、后定策,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可以保证民生不出现问题,这件事还是应该先问陆阁老。”

严嵩只好去看徐阶:“徐阁老的意见呢?”

“慎重、慎重。”

两票对两票,严嵩也没办法,只好一叹。

“既然如此,那就将这个意思禀报皇上,让皇上拿主意吧。”

皮球又一次被踢回给嘉靖,嘉靖心情便很是不爽。

要内阁有个屁用!

“司礼监把内阁的意思整理成疏,送去南京,问问陆远的态度。”

“是,奴婢这就去办。”

黄锦不敢耽误,立刻派人以四百里加急赶往南京,将是否推动改稻为桑的奏疏送到了陆远手中。

而陆远拿到奏疏后,也是丝毫不觉得意外。

改稻为桑是必然的事。

前文就提到过,一旦多了出口这一项,对于原材料的消耗将会是倍增,那么原材料不够怎么办,只能扩产。

电视剧中也有改稻为桑这件事,不过办的不好,导致浙江的百姓家破人亡。

但现实情况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主要的一点就在于,江南织造局赚的银子要反哺给国家,而不再只是进入嘉靖一人的腰包,这是最关键的变化。

而且还有了海关和银行,海关能征关税,这笔银子是很可观的,可以用来反哺百姓。

银行一直有收储粮和平抑粮价的作用,也不用担心老百姓改稻为桑后,出现没钱买粮或者地方粮行哄抬粮价的情况。

即便如此,陆远也没有着急就确定,而是先将浙江、江西两省藩司主官召来南京,当面沟通。

“如果推动改稻为桑,咱们就得先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要做好充分的调研,需得完整的数据支持,两位蕃台要上上心。”

陆远列出了一个非常完善的调研表格。

“用多少亩地来进行改稻为桑,范围内有多少户百姓,这些田地种粮食的话一年能出多少粮,养蚕缫丝能出多少蚕丝,蚕丝值多少钱,能买回多少粮食,从哪里买,是朝廷调运还是地方粮行自售,运输能不能跟上,另外在改稻为桑的第一年,老百姓的家中有没有余粮,能不能撑到缫丝卖钱那一天,如果说撑不到,地方的县仓有没有足够的储备粮来先贷给百姓保证民生。”

调研表发到两位布政使的手中,陆远言道。

“麻烦二位回去后立刻将这份调研表发到各府县,这次调研属于交办事件,要列入考成事项中,所以,每个府县都必须给出调研结果,上报南京本辅会一一阅看。”

“太傅,这么做的话,最快也要两三个月,等到出了调研结果,再报北京,如此来回一趟,恐怕会耽误不少时间,会不会影响今明两年织造局的丝绸订单?”

“就算织造局能赚一千万两,都没有老百姓的活命粮重要。”

陆远毫不犹豫的说道:“这件事如此、任何事都如此,任何政策没有调研、没有数据支持就不可以贸然颁行,因为我们的一句话,很可能就是几千甚至几万人的命,这一点要时刻警醒于心。”

“是,请太傅放心,我们回去之后一定亲自抓这件事,用最快的时间出一份完整详实的调研结果。”

“辛苦二位了。”

陆远笑道:“等这件事办好,将来改稻为桑也为朝廷赚到钱,本辅一定在考成奖励的基础上,给浙江、江西二省多发一倍的绩效奖,这钱也算是犒劳各位的辛劳。”

娄志德、吴鹏两人都笑了出来。

两人虽然都是清官,但既然能够名正言顺的多拿些奖金,谁又会不要呢。(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