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首辅 > 第306章 让兵权?

首辅 第306章 让兵权?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5:54

第306章 让兵权?

陆远带着朱定燿看了澳门和香港,最后离开广东往福建,在泉州府厦门城隔间眺望澎湖巡检司。

“对面就是澎湖岛了,现在还没有进行开发,咱们的人刚去落脚,估计还得三五年能有点样子,下次再看吧。”

在广东转了一个多月,来到福建的时候天就进入了四月,而泉州这地方四月份已经很热了。

陆远和朱定燿并肩走在海岸边上,闲庭信步间聊着天。

后者有一肚子的疑问等着解惑。

“这一趟闽粤转下来真是让小王大开眼界,也让小王明白什么叫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陆远转头问了一句:“王爷觉得广州发展的怎么样。”

“令人不可思议。”朱定燿实心答道:“可能是因为小王自幼长在武冈,其一生所见皆受困于其地,觉得世间最繁庶之地莫过于书本之中的南京,今日方知书本之浅薄啊。”

“那么王爷知道广州为什么可以发展的那么快,那么迅猛吗。”

“此皆伯兴兄之功。”

陆远微微一笑摇头:“王爷谬赞了,我也只是推了一把而已,其他的事都是广东官员们自己做的好,事实证明地方官员是有能力治理好地方的,前提是我们对他们愿不愿意信任和支持。”

朱定燿的心头一动,他言道。

“这几年,江南发展日新月异,伯兴兄居功至伟,皇上应该来江南看一看,如此便不会再对伯兴兄心存偏见了。”

“皇上对我没有偏见。”

陆远直言道:“王爷知道我同皇上之间存在矛盾的事吗?”

朱定燿沉默下来没敢接话。

“王爷可能只看到了表面,看似是我陆远同皇上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江南士林和皇权之间的矛盾,皇上只是皇权的代表,具象化的个人,而我陆远也只是江南士林的代表,同样是具象化的个人,两种权力集团之间的矛盾就成了我同皇上之间的矛盾。

皇上对我不存在偏见,相反,我相信皇上是能理解我的,不过理解归理解,理解不代表他老人家就会放过我。”

踩在湿润的砂砾上,陆远满脸微笑。

“如今,皇权同士权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这不是某一个人主导的事情,而是因为江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必然冲突,事实已经证明,皇权统治下的社会模式注定落后,因为皇权的特点是闭塞,任何皇帝都不可能也不会将权力开源,话又说回来,权力一旦开源,皇权还叫皇权吗,这就成了权力的悖论。”

“小王愚昧,无法领悟伯兴兄话中之意。”

“那我就说通俗些吧。”

陆远问道:“如果王爷您是皇帝.”

“不不不,这小王实不敢如此假设。”

“没事,这里咱们说话皇上他听不到。”

陆远看了一眼朱定燿:“没必要如此惊惧。”

后者讪讪一笑。

“如果王爷您是皇上,会容许陆某这种已经可以无视皇权的权臣存在吗。”

朱定燿瞬间额角渗汗,支吾着言道:“伯兴兄是对朝廷有功、对社稷有利的贤臣名相。”

“哈哈哈哈。”

陆远笑了起来:“您看,您这么回答就代表您也不会容许陆某的存在,因为咱们没法坦诚相待,皇上亦然,他和陆某之间也无法坦诚相待,我无法向他解释,也不可能邀请他来广州看看世界,邀请了他也不会来,不敢来。

同理,皇上不会和陆某坦诚,他倒是想让我去北京,但是我也不会去、不敢去,所以就注定了我们俩之间的关系成了化不开的死结。

自从您到了南京之后,北京和南京都有了风言,风言我陆伯兴要造反了,要分裂国家,要搞内战,发动第二次靖难,说您就是我陆伯兴请来南京打算扶持的新帝。”

面对陆远如此大胆的说辞,朱定燿惊惧万分,遍体生寒。

这是要和自己图穷匕见了吗。

“曹操为什么不造反?霍光为什么不造反?”

陆远突然话锋一转,扔出了两个问题,将朱定燿问的愣住了。

“他们两人是相权和军权的结合,掌握着整个国家的行政权和军事权,谁都完全具备造反的能力为什么不愿意造反自己做皇帝,还有人说曹操是忠臣,做了一辈子的汉臣,这种千人千面的话陆某就不说了,说一些自己对这些事的看法也没意义,我只说,造反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本质上只是一个新兴的利益群体取缔旧的利益群体仅此而已。

曹丕做了皇帝,用的是九品中正制做交易,赵匡胤造反了,用的是‘与士大夫共天下’作为交易,我陆伯兴要造反,又该和天下士林做哪些交易才能换来他们的支持?

人终究不是神仙,不可能一个人就做成所有事,王爷啊,您看历朝历代,有哪一个朝代像咱们大明这样,搞两个中央政府的。”

朱定燿叹出一口气。

“没有。”

“南北两京的政治格局本身就是妥协的产物,当然这种话不会记在史书上,只说是为了方便朝廷在江南征税,那真是掩耳盗铃,无论是隋唐还是两宋,难道江南就收不上税了?

皇帝迁都北京又是为什么,为了民间所说的天子守国门吗,很遗憾,陆某人翻遍了我大明朝历代先帝的宝训、实录,没见过这句话。”

天子守国门这句话不是朱明哪一个皇帝说的,那他们做到了没有?

主观上不清楚,客观上确实。

为什么说主观上不清楚,因为如果朱明的皇帝都那么有骨气,就要恪守天子守国门,那么土木堡之变和庚戌虏乱的时候,就不会讨论迁都这件事了。

是经过多方充分论证之后,发现迁都不如防守来的更合适,这才没有迁都,这才死守北京。

所以从客观结果上,朱明确实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加上崇祯帝最后吊死煤山不离京师的行为,又兑现了君王死社稷,算是成全了朱明皇室的体面。

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确确实实不是朱明某一个皇帝提出来的,是有了客观上存在的行为之后才有的这句话,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倒推的,而非先有了这句话,后代君王用实际行动去践行。

至于后世那句耳熟能详的我大明一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也是这般,是因为明朝没有存在这些事才有的这句话,前文写过,庚戌虏乱的时候,嘉靖皇帝想要通过赔款来换取俺答的退兵,如果真有这句话的存在,他就不可能提出这个建议。

有人说这句话是朱元璋说的,记在皇明祖训中,那么说这话的人真去看过皇明祖训吗?

事实上《皇明祖训》《明太祖宝训》都没有这句话。

说起这件事并不是为了批评或者质疑明朝皇帝的骨气,而是用实证充分论证朱棣离开南京的行为,其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去兑现天子守国门的。

主观上他离开南京是出于哪些政治因素不为人知,只能说客观上他离开南京去北京的行为,做到了天子守国门这五个字,这个因果关系要理顺。

陆远叹出一口气来。

“连成祖都有自己的无奈,我陆某人何德何能就能凭借一己之力定鼎江山、改朝换代?与其造反做了皇帝之后,还要去低头,倒不如干脆不造这个反来的萧洒自在,皇帝,只是一个名分罢了,实权不是皇帝这个名分就能给予的。”

“王爷,我陆伯兴在广东养有私军,海关也有十几万的精兵,等将来,江南都司一定会重建,这不会因为皇上的拒绝就搁置,大势所趋,统合各省地方总兵的事我是一定要做的,届时江南最少会有六十万军队。

这么说吧,这六十万军权我陆伯兴不要,拱手让给王爷您,您要吗?”

朱定燿瞬间愣住。

把兵权让给自己?

开玩笑呢吧。(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