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首辅 > 第311章 小冰河,来了!

首辅 第311章 小冰河,来了!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5:54

第311章 小冰河,来了!

编修教材是一项大工程,北京将《永乐大典》护送而来,连带着的还有一些唐宋时期的孤本残本,光是整理就花了接近半个月的时间。

主要就是永乐大典的归纳,永乐大典共有两万多卷,一万多本书,光是目录就多达六十卷,涵括了中国四千年来几乎所有的学术知识。

“当年成祖修《永乐大典》,两千名士子用时五年编修成册,全文三亿七千万字,是咱们大明朝乃至我中国四千年来最伟大的文学成就。”

看着堆满了几乎六间房屋的永乐大典,陆远惊叹之余更是下了死命令。

“这里要派最少一个营的兵来看,十二个时辰任何时间不得少于三百人,房间外房间内都要有人看守,任何人靠近之前都要搜身,禁止携带任何可能导致引火助燃之物。”

“另外,这永乐大典能否拓印。”

“能肯定是能,但是需要的人力和物力不菲。”

郑大同言道:“当年成祖修此书,历时五年耗费逾八百万两,刻模拓印用不了那么多,但几十万两是最少的。”

“时间呢?”

“招两千名工匠一起刻,最快也要一年。”

“那就招一万名。”陆远大手一挥:“三个月内将模板做出来,将永乐大典拓印三到五份出来。”

郑大同不可思议的开口:“啊?拓印那么多份做什么,这不是太浪费了,光纸张的消耗就得最少开十几家浆纸坊,还要从庐州、宁国等地招募纸匠工人上万名,所耗木材无可计数。”

“福建正好多林木,一直也没有开伐,正好就当给福建创收了,至于增开造纸厂和招募工人,也算是增加工作岗位、给百姓创收了,至于花销。”

陆远也没犹豫就定了下来:“就按拓印一套要消耗一百万两来计算,五套不也就”

“不能这么算,主要是做一套模块要浪费不少人力和铅铜,模块做出来之后,后面的消耗无非就是纸张和人工了,估计五套下来最多也就是二三百万两的样子。”

“那就按三百万算吧。”陆远更不心疼了,直接揽在自己身上:“这钱让远东出,就当是陆某送给咱们翰林院、国子监乃至天下士林的一份礼物吧,拓印五套连原本这一套就是六套,北边皇宫、翰林院、国子监各留一套,南京亦如此。

等将来各省开建国文馆,一个国文馆我陆某人就加拓一套,所有钱远东出。”

“陆公大义!”

郑大同震骇之余也是心生敬意,作揖致谢:“下官代天下士林学子,谢过陆公高义。”

“此等民族和文明之瑰宝,越多越好,越多越好。”

陆远是肺腑之言:“银子花出去还可以再赚,钱用在这上面,用在给后人留文明之火种,纵是消耗亿万陆某也绝不会心疼一分。”

说到做到,陆远表态之后不过十日,远东就从南直隶、浙江两地的商号和银行调动了超过二百万两现银运往南京,同时开始招募人手组建造纸厂和印刷厂,福建布政使司绝对是最高兴的,因为他们很快就接到了一笔天大的木材定单。

本身伐木对目前的福建来说就是一种开荒推动发展的好事,更何况这些木材还能变卖成现钱,简直是一举两得。

而陆远要拓印五份永乐大典的消息也经通政使司迅速传开,陆远在江南士林的名声瞬间又站上一个新高度。

这是实打实的无私奉献了。

永乐大典成书困难,从编修到如今仅仅只有这么一套,珍藏于北京皇史宬之中,只有在北京的监院生员可以借阅观看,为什么一直不出第二套,就是因为其造价之昂贵,所需靡费的人力物力巨大,朝廷也吃不消。

国家都扛不住,哪会有私人愿意自费来拓印。

但现在陆远扛下了这份传承文明和传播文明的责任。

“远东富可敌国,财富亿万无计,拿出个几百万两来算什么?”

“本公子要是家中有亿万家产,我都愿意拓印二十份出来。”

“那这位公子,您能出一百两给城外的百姓置办几身棉衣吗?”

“不行。”

“为什么?”

“因为本公子真有一百两。”

说风凉话的、阴阳怪气的人什么时候都有,但只是鲜少的个例,而且往往一冒头就会被口诛笔伐所淹没。

整个士林对这一次陆远的慷慨解囊还是很感激的。

不单单是江南,北方亦如此。

起码山东和河北的士家就有不少人闻听这事后给陆远写了书信,信中无不是感谢之词。

用几百万两银子买到北方士林的好感,太值了。

陆远这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他出发点倒是真没考虑过,不过能借此机会为自己抬高名望,总算是意外之喜。

拓印的事在推动,编修教材的事也没有停,陆远直接坐镇文渊阁,会同各地名士大儒、座师们开始商讨如何编修这所谓的新教材。

“今年这天,可是真热啊。”

“可不说吗,去年的时候南京就够热了,怎么今年感觉比去年还要严重,老夫心神都快要被炙烤的化掉了。”

陆远人还没有进殿阁,耳音中就听到了这些议论声,不由得停下脚步抬头望天。

碧空万里无云,只有一颗滚烫的骄阳高悬着,散下滚滚热浪。

“多久没下雨了?”

张四维愣了一下,不确定的说道:“得有小一个月了吧。”

“这么毒辣的太阳,一个月不下雨,庄稼能吃得消吗?”

陆远说着话眉心立时一拧。

他怎么忘了如此要紧的一件事。

小冰河!

明朝有史记录的自然灾害有一千一百多次,而从嘉靖到崇祯亡国是小冰河的高发期,自然灾害超过七百次,平均每年都有三次以上,最常见的就是夏天大旱,冬天严寒,辅以地震、洪涝、瘟疫和台风,造成了大面积的粮食减产,也使得南直隶的农业经济崩溃,湖广取缔南直隶成为了大明朝中后期最大的粮食大省,是以才有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而等到了万历八年,大明朝就再也无力应付天灾,旱灾的发生也开始从局部性骤然加剧成为全国性大旱灾,而每每发生天灾朝廷只能眼睁睁看着,完全千疮百孔的国家经济已无力再去赈灾,只能浮皮潦草的免点税赋、象征性拨点钱粮做做样子,能不能活下去全靠当地百姓自己。

“咱们南京的储备粮多吗?”

张四维一时间没跟上陆远的跳脱思维,但还是立刻反应过来做出回答背书。

“南京各太仓储量还有接近八百万石米麦,即使今年大旱,也有足够力量应付南直隶及周边的灾情。”

“不够。”

陆远迈步动身进入文渊阁,同时交代了一句。

“派人八百里加急去澳门,告诉维特,让他从南洋那些国家输运最少一千万石粮食,不管他是从当地买还是直接抢,总之今年十月份之前我要看到粮食进上海港!”

“是。”(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