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首辅 > 第426章 清高

首辅 第426章 清高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5:54

第426章 清高

安排完内阁的工作分工后,陆远得以从繁冗的政务中短暂的抽身,并开始自己早已准备多时的北上出巡。

这次出巡的目标则是山东、河北、辽东、山西和陕西五地,可以说将整个大明的北方九边全部涵括在内。

而陆远想要北上视察的想法并非是临时起意,大明迁都已经将近三年,北方的事务陆远一直都没有切身去看过,现在政局趋稳,自己也该去看看北方的情况了。

此番出巡,除了通政使司和政研室之外,陆远还带上了陆鸣,护军之事则由俞大猷陪同沿路协调负责。

陆远到的第一站便是山东,山东布政使孙秉诚、巡抚薛公纪带领官员于济南城外迎候。

迎驾的官员中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

曲阜知县孔公珏。

而当代衍圣公孔尚贤并没有露面。

“下官参见太师,恭请万安。”

在近百名官员的齐声颂迎下,陆远走出马车,面带微笑。

“诸同工辛苦了。”

“下官孙秉诚参见太师。”孙秉诚见到陆远来到自己面前,作揖施礼:“下官为太师介绍。”

随着孙秉诚的一一介绍,陆远也是同这些人一一认识,简单寒暄几句,惟独到了孔公珏这里的时候多聊几句。

“公珏公可是有几年没到南京来了。”

陆远笑着说道:“以往国都还在北京的时候,尚贤公可是每年都要去一趟,在翰林院、国子监讲课的,怎么这三年不来南京呢。”

孔公珏垂首答话:“太师宽谅,老夫近来身体染疾,实在是有心无力。”

“公珏公染疾?”陆远语气加快两分:“那可不是一件小事,正好本辅此番出巡从宫中带了几名太医,安排给公珏公请个脉。”

“多谢太师。”

陆远点点头:“公珏公安心养病才是当务之急的大事,对了,怎么没有见到衍圣公?”

这句话说的众人脸色都怪异起来。

按照大明的礼法,衍圣公的政治待遇仅次于皇帝和皇太子,他去北京,需要提前一个月通知通政使司和礼部,由礼部筹备迎接礼数,要组织百官在文华殿恭候,当晚皇帝和皇太子更是要亲自出面在华盖殿设宴款待。

所以衍圣公属于是超品,位在三公之上。

陆远这么说,那是公然挑衅衍圣公的权威了。

“太师见谅,衍圣公如今岁数还小,在曲阜居家读书呢。”

这一代的衍圣公孔尚贤幼年袭爵,算起来如今岁数确实只有十五六岁,是个孩子。

“衍圣公敏而好学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本辅虽然位居首揆,但也是至圣先师的徒子徒孙,于情于理来了山东都该拜见衍圣公的。”

陆远看向孙秉诚:“这么重要的事,孙蕃台这里怎么不知道提前安排一下。”

后者胆战心惊拱手:“下官安排失当,请太师责罚。”

“先进城吧。”陆远甩手便回了马车。

而孙秉诚则很是懂事的叫来一名下属,小声交代道:“立刻派人去曲阜,请衍圣公来济南见太师。”

下属啊了一声:“蕃台,这么做是不是有些失礼?”

“失礼?”孙秉诚瞥了他一眼:“礼大还是权大?难不成你想让太师亲自去曲阜见衍圣公。”

下属吓的不敢多说,可又在原地纠结了半天开口。

“蕃台,下官,下官怕请不来啊。”

“将提学道御史孔元杲叫上,你们俩一起去。”

“属下明白了。”

交代完这件事之后的孙秉诚这才踏实下来,登车跟随入城。

济南是山东省府,共辖四州二十六县,弘治十五年的时候,济南府造册的人口就已经超过七十万。

但是因为净街的原因,因此坐在车辂内的陆远透过车窗看不到一丝繁荣景象。

“以后这种净街的事少做。”

陆远对同在车厢内的郑大同交代道:“本辅的车辂非常安全,大炮都轰不开,难道还怕被弓弩暗杀吗。”

后者点头称是,可心中却是有了主意。

太师爱民如子,不喜净街这种形式,那接下来就让当地官府安排人乔装成百姓便是。

反正不能真让不知根底的人围着,万一有个刺客,不说刺杀成功与否,惊了驾也是罪过。

抵达藩司衙门,一众当地官员簇拥着陆远入内,按序落座之后,孙秉诚便恭恭敬敬的上身前倾,姿态谦卑的开口。

“太师车马劳顿,实在是辛苦了。”

“无妨。”

陆远手中捧着从吏部带来的负责记载山东考成的台账,随口应了一句就将话题转移到考成一事上。

“这两年山东的户田增长分别是百分之七、百分之五,税收增长为百分之十六、百分之十九,这两年灾情断断续续,能有这般成效,可见你们做的很不错。”

见陆远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赞扬,本来还很局促的山东有司官员顿时轻松不少。

孙秉诚忙道:“下官等人偶有成绩,全仰赖太师坐镇中庭,帷幄定策,加上张阁老等上司们的督促,下官等人只是遵令而行罢了,实不敢居功。”

“谦虚是好事,不过过分谦虚就是妄自菲薄了。”

陆远言道:“做官,还是要有点傲气,不然怎么勇于担当。”

“是是是,太师金玉良言,下官等人牢记教诲。”

“本辅这次来山东可以待十日,简要汇报一下政务即可。”

“是。”

孙秉诚应了一声而后看了薛公纪一眼开口。

“那就下官先说吧。”

“山东下辖六府、一十五州、八十九县,有盐运司二、转运司一、海关六港.”——

江西,袁州府分宜县。

这里是严嵩和陆远的老家,一个县连续出了大明朝两任首揆,足可谓人杰地灵、学风鼎盛。

人口只有四万不到的分宜,却有多达三十名进士、数百名举人秀才,这也让分宜县的教谕严秉堃走到哪都昂首挺胸。

他姓严,但是和严家没什么亲戚,或许祖上有,可如今早已出了五服。

年过四十严秉堃是个举人,二十多岁中举之后就一直在本地做教谕,这一干就是近二十年。

也是时运不济或者才学不够,严秉堃参加了四次科举全部落第,一赌气干脆就不参加,想着就这么当一辈子教谕也挺好。

至于说那个什么新学?

严秉堃的态度就是,只要自己还干着这个教谕,那什么狗屁新学就别想在分宜县开!

而他之所以如此反对,是因为严秉堃看不到新学的未来。

正所谓学海无涯,无论是古典的旧儒理学,还是如今江西盛行的王阳明心学,本质都是儒学,儒学之博大精深,多少人苦学一生尚且不过是皮毛而已,现如今的新学搞了十几门学科,严秉堃不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能教出什么好学生,更别提为国家做贡献了。

“教谕。”

一声呼喊叫醒了沉思中的严秉堃,他抬起头看,唤自己的人是县衙的一名书吏,此刻满头大汗,甚是着急。

“怎么了?”

“严阁老回乡来了,县尊大人召集着大伙一起迎接呢。”

严秉堃眉头微皱:“严阁老早已不是首揆,而今白身回乡颐休晚年,何须劳师动众往来迎待。”

书吏人都听麻了,手足无措的支吾道:“教谕,那可是严阁老啊。”

“以前是。”

严秉堃言道:“朝廷有礼法,万事有规矩,他若还是首揆,老夫自当去迎接。”

书吏彻底服了,拱手。

“那在下转告县尊,就说没有找到您。”

“无需如此,照实禀报。”

书吏不复多言告辞离开,只是一劲的腹诽。

自从这些年大明朝出了一个南平教谕海瑞之后,地方上的不少教谕都开始有样学样。

搞的好像只要学海瑞刚正不阿就能被提拔一般。

装什么装。

呸!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当严嵩见到分宜知县钱廷皋的时候就说了这么一句。

“老夫如今一介白身,只想着含饴弄孙,钱知县组织那么多官员迎接不合适,不合适。”

人严嵩这话就算写下来都挑不出什么毛病,可钱廷皋还是从严嵩不高兴的语气和神态中揣摩出了一二。

很显然,严嵩并不是因为己方的迎接而不高兴,全然是因为迎接的队伍中少了人而不高兴。

一个县,总共就那么几名官员。

钱廷皋内心打定主意,明天就给提学道衙门写信,把这个教谕给撤掉!

喜欢装清高,那就回家种地,一辈子清高下去吧。(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