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首辅 > 第73章 来自嘉靖皇帝的亲自提拔

首辅 第73章 来自嘉靖皇帝的亲自提拔

作者:煌煌华夏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5:54

第73章 来自嘉靖皇帝的亲自提拔

第73章 来自嘉靖皇帝的亲自提拔

要说东厂和锦衣卫的效率那真是第一等,接了嘉靖命令的陈洪带着人手去浙江,来回不过半个月的光景就把所有事都查的一清二楚,并且还带着张经的奏本回到北京,面呈嘉靖。

消失的三百万两银子找出来了。

张经在奏本中详细的向嘉靖汇报了这三百万两银子都花在什么地方,甚至是小到总督衙门给看门的兵丁置办一百套棉甲的钱都写了上去。

既然钱都是花在正道上,那嘉靖再多的脾气也没法冲张经使,可是有火不发也不是嘉靖的性格。

“去,把严嵩和张治叫来。”

温祥领了命离开,派小太监袁亨去文渊阁传二人,自己则守在精舍的门口等待,赶等见了严嵩便赶忙上前。

张治于是跪到地上垂首:“臣万死难辞其咎。”

“臣在。”

那陆远今年好像才二十九岁,虚三十吧。

朕也让锦衣卫去看了,这是实话,没有瞒朕,如此实心国事的官员,可是不多见了。”

“是个有才华的人,外放之后也一直兢兢业业的干事,这种官员朕知道了就不能薄待,你们内阁既然派了三法司去江南查案,为的是给张经筹措军费,那就把这个陆远调去南京户部做个右侍郎,让他专心给张经筹钱去。”

三人后面也没再说什么,进了精舍,严张二人便欲跪地行礼,被嘉靖免去还赐了座。

“伱当然有错。”嘉靖也不客气,直接就把锅甩给了张治:“你在南京做了那么多年的吏部尚书,各省官员的拔擢都握在你手上,你看看用的都是些什么人。”

陆远这个出身要是放在洪武、永乐年,还当官,不给你当成万恶的资本家打倒砍头就算是福气了。

“当然,也不全是。”嘉靖拿过张经的奏疏交给温祥,后者明悟将其转交给严嵩。

浊官是没资格进内阁的,一生最高的政治巅峰也就是胡宗宪那种浙直总督了。

当然了,这种政治规矩不可能写在明面上,只是大家都遵守的一种的政治默契,一种潜规则罢了。

明朝自明英宗,也就是大明战神朱祁镇后有个惯例,非进士不可入翰林,非翰林不可入内阁,一甲进士授予翰林修撰、编修职,二甲进士入翰林授庶吉士,也叫选馆,做了庶吉士将来就有机会优先任命为中枢官员,甚至进入内阁为相,因此庶吉士也被称为储相。

严嵩慢悠悠的拾级而上,嘴里跟着叹气。

这个升迁速度放在全大明朝来说。

因此就算陆远以庶吉士的身份留在翰林院,前面有几百名还没有工作岗位的前辈排队等着,没有任何出政绩的机会,后面又不存在政治资源、政治靠山的支持,那么陆远唯一的结果就是在翰林院里熬到退休,然后带着一个六品或者五品的翰林院虚衔回老家。

借着搀扶的机会,温祥就在严嵩的身边念叨起来。

而外放做知县的都是三甲进士,比如之前的胡宗宪。

“是啊阁老,张经有难处,您也有难处,皇上圣明灼照,都看在心里呢。”

嘉靖于是很满意:“允文允武,是个人才,他是什么功名啊。”

兼着礼部尚书的张治只能开口:“是臣的罪过,臣在南京的时候疏于治理,导致江南军备松弛,日积月累竟然闹出了这么大的亏空。”

后面这种奇葩律法当然被废止,不过商人贱籍的身份却从没有被免除掉,大明朝商人的身份太低,政治上别说帮助,不拖后腿就算好事。

而立之年没到,户部右侍郎?

朱元璋可是制定过在全国捕杀商人这种离谱法律。

放着好好的庶吉士不做,跑出去到了淳安当知县,这算哪门子操作。

张治也知道投桃报李,跟着说上一句:“这陆远还是当初通政使赵文华向臣举荐的,当初这陆远还在淳安县做知县,当时臣在南京吏部,浙江发汛灾,独有淳安几个县安然无恙,臣也是因此功擢升陆远做了浙江按察使司的佥事。”

前面说清流浊官的规矩是一种政治上的潜规则,这里严嵩说的也是一种潜规则。

嘉靖皇帝沉吟了好一阵。

“这张经太不是个东西了,主子对他如此信任,将江南半壁江山都托付给他,结果却给主子出了那么大一个难题。”

“就比如说浙江的那个按察副使陆远,这个官就没选错,张经奏本里罗列了这三百万两银子的去处,唯独浙江没花总督衙门一两银子,浙江几十个营七万多人愣是没有丝毫缺数,实实在在。

“当初在台州平了倭乱的也是这陆远吧。”

“是。”

“阁老。”

“千错万错都是老夫这个首辅做的不好,张经有难处,老夫却帮不上什么忙。”

“若是干的出色,将来也可以调回翰林院再沉淀几年,洗洗身上的浊气,还是可堪大用的。”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有的外派到云贵川的山沟里,有的在吏部找找关系去江南,像陆远这种就属于通过找关系,选调到的浙江。

嘉靖皇帝是懂的,懂所以会诧异。

后者翻看的同时,嘉靖的声音继续响起。

嘉靖给张经的还只是半壁江山,给你严嵩的那是整个天下,你这个内阁首辅就当成这样?江南出了那么大的亏空你不知道?现在把黑锅甩给我嘉靖?

另外这陆远的出身也非清正,其父为江西豪商,既为豪绅,翰林院内便更难有其为朝效力的机会了。”

这就相当于和三甲同进士出身一样的政治起点了。

“皇上,张阁老固然有着失察的责任,不过谁也想不到江南那些官员竟然如此胆大包天,短短十几年时间竟然将朝廷用于军备的钱款大数侵吞,臣和张阁老来之前已经命三法司派人去了南京,旨在彻查此案,该杀的杀、该罢的罢,将那些侵吞的银子抄出来,也就替张经那解了燃眉之急。

嘉靖这才满意:“有了解决的办法就行,张治。”

两人跟这掰扯着责任,就跟在严嵩后面的张治插了一句嘴。

生的默默无闻,死的轻如鸿毛。

那这本书太好写了,十二个字便可以总结陆远同志的一生。

严嵩眼底闪过喜色,而张治则是有些错愕。

这话骂的是张经,点的可就是严嵩了。

大明朝类似陆远这种的庶吉士虽然不多但也不能说没有,因此这些人的选择都是和陆远一样,三年考满后直接选择外放,好一点的做一府同知,差一点的就和陆远一样从知县开始做起。

南京户部右侍郎,正三品。

张治倒是不含糊,一边起身,一边就开口领了下来:“是,臣失察,选了那么多禽兽为官。”

嘉靖皇帝气的窝心,好在严嵩跟着开口把这场面圆了过去。

横批,第一章就是大结局。

严嵩对答道:“皇上有所不知,这陆远在二甲排名靠后,而翰林院里的庶吉士历经四朝已有数百人至今未有官缺安置,陆远在翰林院中蹉跎三年无有一事可用,再及后也无非是空耗岁月。

嘉靖当时便有些诧异:“二甲入翰林,庶吉士的出身怎么会去淳安做知县。”

“坐吧,那些个虚礼对我大明朝无用。”

非清流不可为相便是政治规矩。

严嵩停下脚步看了张治一眼,点点头没说什么,继续向前走。

“阁老说的没错,你是有失察的责任在的,起来吧。”

“在其位谋其政,本本分分干好自己的事本就应该,皇上恩泽似海,赏了两句肯定便是这陆远莫大的殊荣了。”

“回皇上,这陆远是嘉靖二十三年的二甲进士,入翰林院。”

嘉靖一开口,语气听着似乎是波澜不惊,但措辞却是满满的责备:“都说礼为国之本,可朕今天怎么看,礼法也帮不到朕、帮不到我大明朝,变不出银子来。”

这种话术就是典型的耍无赖,也是文官们难为皇帝最喜欢的一句话。

浙江的事也能跟着摆平,不至于再因为强征耽误国计民生、耽误皇上的万世英名。”

好吧,确实不算快,没必要大惊小怪。

“阁老这说的哪里话,主子知道阁老也有阁老的难处,并没有责怪阁老的意思。”

正错愕着又听嘉靖说道。

严嵩听在耳里美在心里,脸上倒是不动声色,还谦虚了几句。

嘉靖这句话算是给陆远寻了个出路。

浊官确实不可入阁,但浊官进了翰林院深造后那就不叫浊官,而是正儿八经的清流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