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第一百九十四章 证道法

耕耘贞观 第一百九十四章 证道法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0:54

第一百九十四章 证道法

耕耘贞观

耕耘贞观第一百九十四章证道法

“不是一样能够得出晒盐法来,这不是徒耗朝廷的精力!”杜如晦不由道。

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语,点头道,“但这个过程会有人思考,哪怕多一个人去问为什么,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

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不由一愣,却停下了向李泰直接索要的态度。

因为在杜如晦看来,李泰是圣人的儿子,他手上的东西自然是属于圣人,而圣人的东西自然是属于大唐的,大唐的东西收归国有又有什么不对,甚至是理所当然的。

顶多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上奏为燕王美言几句,相信圣人也会赐予燕王奖励。

反正现在的燕王已经就封,不再身在长安,再怎么样奖励,难道还会废了太子,让燕王回长安不成。

但杜如晦没想到李泰居然会拒绝自己,这倒让杜如晦有几分疑惑。

而李泰看着杜如晦道,“杜相出身京兆杜氏,如果有人打着朝廷的名义,向您要你们杜氏典藏,说是要上交给朝廷,那您会怎么对待这个人,算不算是不死不休!”

“……”杜如晦自然明白,要是谁敢这么说,乱棍打死那都是轻的。

杜如晦却神色凝重道,“不瞒燕王,若真有人这般言语,我定然让人那棍棒打出杜氏。

不过书籍经典与这些奇淫巧技到底有所不同,岂可混为一谈!”

“若真只是无用的奇淫巧技,杜相又怎么会还在这里与我言语呢!”

李泰看着杜如晦道,“实际在我看来,不论是杜家珍藏的典籍,还是我们研究出来的晒盐法都是智慧结晶。

只不过杜家典籍多是儒家智慧的结晶,教授得是如何做人做官。

而这晒盐法,则凝结了农业学府上下师生智慧的结晶,教授得是如何快速获取食盐而已。

也许在您看来,您所掌握的高人一等,但实际上在我看来都一样的,都是智慧结晶。

我之所以不借,不是因为我舍不得,而是因为若因为您一句话便把这东西给您,那就是糟蹋了我农业学府上上下下为了这晒盐法所付出的心血。”

“杜相,除非圣人亲自下令让我必须要交,不然这晒盐法我是不可能白白给朝廷的!”

听到了李泰的话语,杜如晦不由皱起眉头。

虽然杜如晦一路做官到了仆射,秉承得更是实用主义。

但因为到底是儒家的经书教授出来的,杜如晦对晒盐法这种技术多少有几分傲慢。

所以杜如晦才会直接开口向李泰表示朝廷要这奖励。

不过,面对李泰的直言不讳,杜如晦思索了一会儿之后,道,

“但燕王还是会把晒盐法的原理告知朝廷,这样跟燕王直接告知晒盐法又有什么区别?

重新走一趟这样的道路,就为了证明您的正确吗?”

“不!”李泰摇头道,“重要得不是我而是过程,是要证明证道之法的正确,!”

“证道之法?”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陡然一愣,有些不理解李泰的言语。

而李泰则从容不迫道,“这是我们学院里面提出的一种近道而证道的方法。

寻找大道真理三千,然后将其重新拼凑成统一大道。

所以我们能够根据日之法则与水之法则推出晒盐法的合理性,再由这晒盐法的合理性证明日之法则与水之法则的正确性!”

“如此便互证了!”杜如晦听到李泰的话,忍不住眯起眼睛。

这时候的李泰看着杜如晦彷佛有所觉悟的目光继续道,

“杜相对我来说,钱不是什么问题,甚至就算朝廷掌握了晒盐法,

难道就能一下子在整个大唐普及开来吗?

说实话以大唐对基层的把握,必然是要先交给世家大族,然后再慢慢向着民间蔓延。

十年时间能在沿海地区普及开来,就算一件很是了不得的功绩了。

而这一段时间,难道抵挡得了我赚钱吗?说实话,这对我的影响微乎其微。”

杜如晦也无奈的点点头,毕竟现实不是游戏,一个技术出现到普及,哪怕朝廷力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推行开来的,再说朝廷对于推广这一项的动力也不大。

毕竟其他盐业会本能抵制,同时朝廷又不需要对外销售。

那生产那么多盐,让物价更进一步的降低做什么!意义何在?

毕竟百姓一斗十钱也不是吃不起,那为什么要把价格压低了。

“燕王这般绕事,是为了传播您的证道法吗?想来当初对付儒家的话,不是空话啊!”

杜如晦看着李泰,经过了李泰的解释后,杜如晦明白了李泰的目的。

李泰听到杜如晦的话语,沉默了一会儿,道,

“所以若杜相你想原理,我可以给你,让朝廷找匠人按照证道法慢慢摸索。

至于想要直接从我这里获取却是莫想了!”

杜如晦看着李泰的姿态,道,

“只是燕王,您就这般肯定,您的证道法能超过儒家学说,把儒家学说给打败吗!

毕竟你所要面对的却是一个传承了千年的伟大学说!”

“原本它应该还能传承得更漫长的!”李泰说到这里,目光却尖锐起来,道,

“只不过惹到了我,我终究要让它漫长的传承不再漫长!”

杜如晦看着李泰的姿态,不由苦笑了起来,显然有的事情是能让人记一辈子的。

只不过正常来说,小时候被一件事情打击了,应该是留下了心理阴影才对。

但李泰却头铁得想掀翻儒家学说,甚至开始研究出了所谓的证道法。

杜如晦就算是用脚指头去想,也能知道这东西明显就是冲着儒家学说去的。

因为儒家对不对很难说,毕竟儒家自身就不算是完整,一而二二而一,才是正常的思想。

《控卫在此》

但证道法这种东西,杜如晦看一眼就知道,这东西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

对就能作为指导思想衍生出所谓的晒盐法,而不对的只要现实中找到反例就能推翻。

至于李泰为什么只提供原理,而不直接提供技术,很显然,李泰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证道法的正确性。

因为没有什么比自己亲手做实验证明一件事情更让人印象深刻了。

与之相比,儒家经典的各种学说,不论是哪一派都没有这般的直观与清晰。

毕竟所谓的辩经,更多得是看个人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背后的政治势力,而不是这一门学说到底是不是真的正确。

但现在燕王拿出这种证道法,那就先证明这条道是对的,再用这条道在现实中展现出来,然后彻底的得到证明。

这种东西跟一个人的逻辑思维没直接关系,跟身后的政治势力没有关系。

因为这法则就是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甚至越是聪明的人,反而越是会证明它的正确。

这种东西,不是说想要打压就能够打压的,因为它是客观存在,那随着时间流逝,终究会有人把它翻出来进行翻桉。

至于这些打压的家伙,怕是会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杜如晦想到这里,却是感觉到一阵头疼,再抬起头看着李泰说道,“燕王,您来幽州是早有谋划的吗!”

“这怎么能说我呢,还不是你们硬是让我就封的!”李泰看着杜如晦说道,

“只不过,也许就算是你们也没有想到我就封这般遥远的边境之地吧。”

李泰笑了笑继续道,“也就只有这种边境地区,异族与汉族融合,能轻易接受多种学说。

这才方便我把有关证道法的理论进行完善与实践,否则若在长安高陵地区进行传播,怕是孔县男,以及其他的儒家大儒都不会放过我啊!”

杜如晦听到李泰亲口的确认叹了一口气,道,“燕王没必要如此,儒家……”

李泰看着杜如晦说道:“我知道,在我就封后,儒家应该就不会特地的针对我。

顶多就是将来写史书的时候,稍稍污蔑我一下。但我又何必受这污名呢,战就是了!”

杜如晦听到了李泰言语中的决断,叹了一口气,也不再多说什么。

毕竟杜如晦不是那种迂腐书生,李泰的所做所谓只要不危害大唐根基就好,而且看起来若是燕王的证道法能够多出几种能与晒盐法媲美的技术,那儒家经书变一变也不是不可以。

只不过杜如晦明白,李泰的证道法是不可能推翻掉儒家的,甚至这证道法也很可能会反而被儒家吸收。

比如通过格物致知,儒家便能把整个证道法给吃干抹净,消化后成为儒家经典的一部分。

说到底儒家学说是一门正统的政治学说,像证道法这种纯粹的学术学说,是不可能替代政治学说的。

毕竟儒家学说的背后有整个朝廷,甚至整个华夏。

不过,李泰反抗儒家学说,杜如晦是乐得见成的,甚至可以写一份信给孔颖达,好好笑话笑话孔颖达。

杜如晦相信孔颖达怕也乐得有李泰这般的鬼才出来挑战儒家学说。

为什么整个大唐是封建时代的巅峰,其中最重要得原因就是由百家争鸣的学说,在大汉独尊儒术后,通过这近千年的时间彻底被儒学吃干抹净,让儒学发展到了巅峰。

至于北宋甚至明朝的儒学,基本上就是儒学因为穷途末路后,只能走各种小道了。

现在的大唐儒学对那些穷经皓首的酸儒来说,以为儒学已经是至善至美,但实际上对于孔颖达这些大儒来说,看不到儒学应该如何发展,这才是最头疼的。

现在已出现王通这种,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路子,但实际上这更能说明,儒学的道已经到尽头了,只能通过触类旁通的道路继续艰难走着。

但说到底儒学是入世道,佛道两家的道理顶多给儒学做补充。

想儒学能像吸收法家那样,彻底吃干净后的全面提升,甚至还出了个唬人的儒皮法骨的说法来,到底差太多了。

所以,李泰以想要以掀翻儒学为目的,自己创造出一门学说来针对儒学,至少在这些大儒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刺激。

不管李泰最终能够研究出什么来,对这些儒学大家来说,等到太子登基后,就是要收割李泰的时候了,到时候磨刀霍霍连人带骨头全部吞噬干净。

毕竟对儒学来说,当初百家争鸣时,自己都把其他的学说给彻底吃干净了。

现在到自己彻底独霸时,难道还怕李泰这连火苗都算不上的火星能逃出自己的手掌?

李泰看着杜如晦,显然就是一副啊你对对对的样子,对李泰的言语,哪怕李泰是燕王,杜如晦也就脸上保持几分的恭敬。

至于相信李泰会成功?对不起,杜如晦半点相信都奉欠。

李泰明白,杜如晦到底不是自己的同路人,不过,杜如晦能理解自己的行径也就是了。

反正自己也只是不想要与杜如晦有敌意而已,便大大方方的把原理交给杜如晦。

看着杜如晦离开,李泰马上便写信给李世民,然后乖乖写了有关晒盐法的原理。

同时表示如果朝廷缺盐的话,自己便马上把晒盐法上交上去。

只不过自己现在希望能多几分研究证道法的人才,uu看书如果可以还是尽量把这晒盐法原理传播出去。

说实话,对李世民来说,自己手上绝对不介意多一股势力。

不说扶持这股势力与儒家学说进行对抗,单是这门学说的存在本身便能对儒家学说有着一定的制衡作用。

所以,很快李世民便给了李泰回信,什么与儒家抗衡,挖儒家墙脚之类的话以后给我少说,你阿耶我还有国家大事处理,没时间陪你胡闹。

不过,你这证道法倒挺有意思的,可以深入去研究研究,多出一些类似晒盐法一样有助于国家富强的技术。

另外冬天寒冷,你要记得保暖,你母亲亲手编织的大氅,天冷穿上!

好吧,对杜如晦能看明白的事情,李世民自然也看得明白。

知道李泰离开长安去幽州苦寒之地,就是为了避开儒家研究证道法。

自己看得出来,李泰心中憋着一口气,一口就是要狠狠咬儒学一口的气。

自己作为李泰的老爹能怎么办,能支持就支持呗,反正在边疆地区影响不大。

“青雀走后,这高陵的农业学府谁主事?”李世民发出给李泰的信后,转头对王内侍道。

“燕王就封后,现在农业学府的山长是吕才。”王内侍连忙对李世民回答道。

“派人宣旨,让吕才明天来两仪殿见我,我倒想知道什么叫做证道法!”李世民开口道。

“遵命!”听到这话,王内侍连忙道。

加入书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