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第三十九章 窦静的请求

耕耘贞观 第三十九章 窦静的请求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0:54

第三十九章 窦静的请求

耕耘贞观正文卷第三十九章窦静的请求司农寺的官员自然是把李泰带了进去,送上了茶水与点心,在偏厅照顾着李泰。

同时在知道李泰来意后,马上就去找了窦静。

毕竟李泰与窦静自从上次灭蝗后关系不错,所以李泰既然来司农寺,于情于理都要去招呼窦静一声。

另外则把主薄也叫过来,毕竟李泰来还小麦,肯定需要对小麦数量进行核准入库。

而窦静还有事情便让李泰等了一等,倒是这位司农主薄先一步来了。

这司农主薄看起来相当年轻,脸上也没有那种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气,应该并不是走科举路线来的,走得应该是荫补路线,在大唐前期这种路线才是正常路子。

那种走了科举路子的人,就算考了进士科,多数也就是给个九品官职。

更多还是丢在崇文馆之类的地方打杂,等到朝廷哪里缺人了,这人才有补上来的机会。

而这种走荫补路线的人,一般上在千牛备身上镀金,放出去就是七八品的官。

“见过越王,在下司农主薄阎玄邃,前来核实入库!”阎玄邃不卑不亢的对李泰道。

“东西都在院子里,请去清点一下!”李泰听到阎玄邃的话,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阎玄邃也没客气,马上前去清点起李泰送回来的小麦。

不过一开始还是小麦,但是到了后来,却翻到了相当精美的顶级绸缎,不由愣了愣。

阎玄邃略带着几分疑惑,但还是把这些东西都清点了一下,算了算价格,道:

“越王,您归还的小麦只有三百三十七石二两,而您从司农府借调的小麦以及其他五谷杂粮一共超过了四千石,这怕是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吧!”

“我知道!”李泰点头道,“今年高陵的土地刚耕犁出来小麦自然欠收,所以先尽量还这部分,另外的则以开元通宝和阿耶赐予的绸缎形式交还。

放心,我比市价多了一层,定不会让司农寺吃亏!”

“这……”阎玄邃听到李泰的话皱起眉头,虽然对司农寺来说,这笔交易肯定不亏,但这件事自己还真决定不了。

阎玄邃道:“此笔费用,我司农寺并没急催,越王不如放一放,等到来年丰收再还不迟!”

李泰听到了这话,摇摇头说道:

“既然当初说好了,今年有所收成,那就还司农寺,那无论如何也都要还。

毕竟朝廷制定的规定,我身为李氏子弟若不遵守,那如何指望其他的人遵守!”

听到李泰的话,阎玄邃随即肃然起敬,道,

“还请越王稍等,这件事我马上上报窦司农,等待窦司农裁决。”

阎玄邃说完也马上收拾了一下,便请李泰继续在这里吃着茶水点心,自己便离开了。

不过没有多久,却见到窦静带着阎玄邃过来,双方见礼后,便各自坐下。

李泰看着窦静,略带着几分疑惑道:“这件事情,还需窦司农亲自前来吗?”

自己借了司农寺的粮食,换得时候选择直接还钱而不是还粮食,这种事情窦静直接点一下头就可以,没必要跟自己亲自对接吧。

需要他点头更多的还是为了证明这不是私下买卖,所以让司农寺长官的他知道。

理论上来说这件事只要留底,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毕竟朝廷是允许开元通宝和绸缎来支付税收,只不过一般上选择这种的人吃亏一点。

“这件小事自然没问题!”窦静看着李泰道,“主要是来感谢越王您送的曲辕犁,有了这曲辕犁,今年春耕关中地区至少增加了一千顷。”

“这不过只是小事而已!”李泰摇头道,“只要不嫌弃这曲辕犁还未成熟就好!”

窦静点头道,“除此以外,我还有另外一件事情想要拜托越王。”

“还请窦司农直言!”李泰听到窦静的话神色一正对窦静道。

“我这辈子自从晋阳起兵以来,便一直推行屯田事务,积累了少许屯田心得。

我将其编辑,可惜不成书籍,增增减减都是舍不得,原本也就这样了。

但自从我见越王真的专心农学,更发起了延续文脉的火种计划,我也想把这本农书留下!

若以后我窦氏子弟,有学农志向的,可以前去图书馆看看!”

窦静倒掏出了一本书,双手递给了李泰,语重心长的说道。

“我知道了司农的意思,还请司农放心,此书我就收下了!”

李泰双手接过窦静手中书籍,道,

“等我拿回去手抄一份后,这原稿我便马上派人送还给司农!”

李泰小心翼翼的从窦静手中接过这本书,仿佛想到什么对窦静继续道:

“窦司农,若以后再整理出新的心得,也可以通知我进行更改。

另外若增减到满意,这本书我将会在高陵作为农书出售,从而泽披天下。

窦司农或可成我大唐之贾思勰!”

“当不得,当不得!”窦静听到了李泰这般的夸赞倒是笑眯眯了起来。

对一生廉洁的窦静来说,如果自己真能够留下一本与《齐民要术》媲美的农家著作,那可就真赢得生前身后名了。

一时间,窦静感觉自己好像除了帮助朝廷干活,又找到了其他有意义的事情。

一想到这里,窦静看着李泰更顺眼几分,留着李泰吃了午饭才让李泰离开。

李泰成功还了这一笔粮食,却也松了一口气。

虽然从金融的角度来说,哪怕是借来的东西也算是自己的资产,所以老赖才能活得滋润。

但这世道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从经济的角度去思考,尤其自己盯准了李世民的位子,自己能做出多大功劳倒是其次,不能有明显破绽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李承乾倒没什么,李治这个腹黑的家伙,可是很会抓漏洞的。

李泰回到了高陵,便把这份书籍交到图书馆,让孔志约把这本书抄印一本。

而孔志约看看这一本插队的书,也只能默默的接过,先把这本书给抄写再说。

毕竟除了这本书籍,还有整整近乎两万卷的书等着他来抄写。

当然,除了他还有虞世南的儿子虞昶,以及图书馆馆长颜勤礼,也都时不时过来抄写。

用李泰的话来说,原本的书籍当然要好好保存,图书馆中开放的书籍,那肯定是手抄本。

否则原版被人翻阅的时候损坏了怎么办。

而这件事情,因为颜勤礼还要带文科,所以就压在了孔志约和虞昶的身上。

当然文科的学生们有空,绝大多数也是非常乐得过来整理这些书籍。

毕竟这种事情对学生们来说是件相当开拓眼界的事情。

世家们典藏的两万多书籍,这样一个文库已经比任何一家世家的文库典藏都要来得多了。

顶多就是这里的知识算不得一个个世家的核心知识,但对底层的百姓来说,这些知识已经是让他们高不可攀了。

而李泰的想法是,这些书籍在学校里面整理了一次,让他们评估一下哪些比较低级适合进行广泛流传的,自己也就用雕版印刷卖点书,也算是让学校想办法创收了。

否则这两万卷书,自己总不肯能全部都来一份雕版,然后都拿出来买吧。

至于活字印刷,只能说在这个时代活字印刷真没有雕版来得好使,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需要承载的需要时常在变的文章样式。

活字印刷这种东西更多的是给英文这种二十六个字母的表音文字准备的,对华夏来说,在报纸这种东西还没有发明出来前,雕版印刷能一直用到清朝那是有道理的啊!

李泰没打扰他们继续抄写整理着这一卷卷书籍,而且从窦静身上李泰隐约感觉原本拿来忽悠人的火种计划,在以后说不定还有后续。

毕竟著书立说这种事情好像在古代杀伤力很大啊,就算向来清廉的窦静听到了这说法都仿佛换发了第二春,至少那精神劲头看起来可一点都不像是老人。

李泰甚至怀疑,如果窦静自己都没有写好,说不定会让他的儿子继续的写下去。

在古代这种父死子继的事情实在是太正常了,神话里面的愚公,写史书的司马一家等等。

但对李泰来说,真正问题是他写好发表后,那朝廷中那些老臣会不会觉得自己也满腹经纶,然后写了一本心得体会塞到这里来。

李泰想到这里略带着几分默哀的看了一眼继续在里面奋笔疾书的孔志约与虞昶。

两位加油吧,完成了这两万卷的书籍的整理归纳,怕只是这图书馆工程的起步工作啊!

李泰深吸了一口气,坦然离开了图书馆,因为李泰相信自己的精神与他们同在。

实际上,此刻学府之中也是相当的繁忙。

毕竟马周抽调了三科的科长开始打理高陵县,所以吕才作为乐科科长打理整个学府,在李泰来时甚至有几分脚不沾地。

李泰看着眼前一幕也没去打扰,只是让他继续干活。

李泰也看出来了,正如马周所说的,吕才真就是那种越乱他反而越能彰显自身能力的特殊人才。

一个个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相关的命令,在按照吕才的布置下,很快就出现一种乱中有序的节奏,然后随着一个个职务的微调安排,一件件事情的顺序处理,吕才都把握得相当不错。

农业学府很快便向着当初马周等六部科长在的时候的样子,这种感觉很是奇妙。

看吕才是真能顶住李泰也就没有过多的干涉,毕竟对于学府的规划李泰早做完了,至少在学府真正证明自己前,李泰并不想要对它有过多调整。

而吕才作为战略规划者怎么样李泰不清楚,但作为执行者,绝对是优秀的!

这样李泰也能够能够放心的划水了,慢慢来,三年的时间自己无需着急。

李泰回归高陵县后,基本上也并没太管事情,因为学校有吕才坐镇,而在高陵县马周作为县丞却也是风雷手段已经行动起来。

李淳风被拉过去修路,因为李淳风研究过阴阳风水,又懂得巡山点脉,最重要得是数学还好,所以李泰准备筹建懂数学的徭役队伍,不让李淳风带头那让谁带头。

至于杜楚客,他的任务是让刚刚发明出来的筒车进行全面的测试后,开始向整个高陵县的田亩中进行普及筒车。

至于让杜楚客研究能够陆地行舟的两栖的船只,杜楚客也只无奈笑笑。

他表示要先让人建设个造船厂,制造出正常船只,再想办法研究这水路两行的特殊品种。

所以,便让杜楚客去选择水深且宽的地带去建设船坞,形成高陵县的第三个支撑点。

把这两家伙打发后,马周自己一个人开始管理起了高陵县。

不得不说,对马周来说管理一个县的难度是真不大,尤其这个县的主要人员结构,还是马周出面招募安抚的,这就让马周处理事情来就更是顺手了。

邻里发生纠纷,人与人之间出现了争执,几乎不需要什么衙役,马周出面基本都能解决。

就算是出现了外地来的人,想要在高陵县耍威风,马周一声招呼,遍地都是自己人。

只不过让马周有些烦得是,自己在努力工作,而县令则留着口水在大堂上呼呼大睡。

嗯嗯,李泰负责做规划,马周负责落实,当初李泰完成规划后,基本上除了颜勤礼过来让李泰每天的抄写作业以外,李泰在大堂的唯一工作就是按时睡觉,按时下班了!

“额……太阳落山了?”李泰揉了揉眼睛,感觉美好的一天结束了。

“醒了?”看着李泰醒了过来,马周倒给李泰递了一份资料道,“任城王派人送来了一份名单,说大王让他找的退役军户已经给您找来,明天便能派人送过来。”

“已经来了?!”李泰听到马周的话一喜,便是说道,“名单给我看一看!”

“这些军户大王你有什么安排?”马周听到李泰的话有些疑惑道。

“他们啊,以后会成为我们高陵县的差使!”李泰思索着道,“有很大一部分人会负责寻街,毕竟没一支武力震慑,大商场里的小偷小摸实在太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