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耕耘贞观 > 第四百三十六章 高句丽事变

耕耘贞观 第四百三十六章 高句丽事变

作者:倚夜听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0:54

第四百三十六章 高句丽事变

郭孝恪给了朝廷上书后,接下来便是他与西突厥交锋的各种战绩了。

率领二千轻骑自乌骨出击并一直追到遏索山,收降处密兵众,然后凯旋而归。

当然这些都是小胜,让西突厥明白大唐不像吐火罗,能被西突厥轻易打败。

所以知道唐军不好惹后,突厥也没跟郭孝恪在西域死磕,觉得不好拿下这里便放弃进攻,继续跟郭孝恪进行小范围摩擦,尤其用西域诸国开始打代理人战争。

所以郭孝恪牢牢守住大唐在西域的门户,把长安到高昌这段丝绸之路给守下来,至于更远的区域那就需要商人们自己武德充沛了。

而朝廷原本要派兵支援的,但看到郭孝恪自己能守住西域,也就没有再说什么支援的事。

毕竟现在朝廷的目光是在高句丽身上,而不是想进一步开拓西域。

与此同时,被驱赶的吐火罗人,也在撤退的过程中,遇上了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秉承着想壮大吐蕃的想法,自然想要吞掉这群吐火罗人。

但别看着这些吐火罗人被东突厥给干掉了,但多少还是有几分底子的,尤其吐火罗人传承下来的神佛唯心体系,让松赞干布看了很馋。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吐蕃跟吐火罗好像有很多共同语言。

虽然一开始时并不是非常熟悉,甚至相互间也有着几分警戒与敌视。

但在吐火罗叶护看着吐蕃军队训练时,口中喊着的口号是“公主,公主,尚公主!”

让吐火罗叶护不由询问松赞干布,“你们训练士卒时,也喊公主吗?”

“什么叫做也?”松赞干布心中疑惑,但面对自己的曾经的污点,却是大方回答:

“我们求大唐下嫁公主给我们但唐人不同意。我打算强娶,结果唐将王玄策带着几千唐朝精锐以及一群杂羌,就把我吐蕃的三十万大军给打败了,我更差点落到唐军手里。

为了让我记下这耻辱,更为了让吐蕃将来能尚大唐公主,以后练兵就用这口号了。”

“我们吐火罗曾经还是大月氏时想娶大汉公主,也被一个叫做班超的汉将打败了。

后来我们大月氏一心雪耻创立了贵霜,成为独霸一方的霸主,便想着去跟大汉提亲!”

吐火罗的叶护开始回忆起了大月氏恢弘的发家史。

“然后呢,大汉同意了?”松赞干布不由好奇的问道。

“大汉没了,接待我们的是个叫做魏的小王国。”吐火罗叶护一脸的愤怒,

“哎……这消息传回国内,我们知道了大汉公主没了,一部分人跟着南方的脑残混,一部分人跟了萨珊混,而像我这一部分则北上寻根去了,总之,整个国家就崩溃了!”

松赞干布完全不能理解,什么叫做大汉的公主没了,整个国家就崩溃了。

你们大月氏是疯了吗,贵霜帝国的上层是脑残吗,没汉家公主你们就活不下去了吗?!

当然,当时情况有点复杂,简单说阿尔达希尔为代表的萨珊在入侵,南方的婆罗门在闹分裂,大月氏的核心力量想要回归族地,甚至连琐罗亚斯德教也在闹腾。

当时的贵霜国王派个使者去大汉,想要弄个汉家公主来镇压一下国内矛盾。

结果使者一回来表示,大汉被一个叫做魏的小国占了,最重要得是大汉公主没了!

然后贵霜收到消息后当场分裂。

整个国家奋斗了两百年的目标直接没了,那自己还要这国家做什么。

一部分人投靠了阿尔达希尔,一部分选择了入教,一部分选择北归,一部分跟着婆罗门混成了刹帝利。

萨珊的阿尔达希尔杀入贵霜,原本就试探试探,看看这世界上最难打的兴都库什山脉到底是什么情况。

结果自己一来,琐罗亚斯德教和大月氏本族人莫名其妙就都投了。

失去了唯一天险,原本还勉强算整体的贵霜帝国直接崩溃了,阿尔达希尔赢得莫名其妙。

这里面的故事,说实话也就吐火罗的叶护或者一些德高望重的长老还有所记载。

现在唯一留下来的印记,那应该也就是吐火罗士卒训练时候,偶尔喊出类似“公主”之类的喊声。

只不过这里面真正所表达的意义,就算是吐火罗自己的士卒也未必明白了。

松赞干布看着吐火罗没有什么气势的样子,开口道,

“汉人重新起来了,他们现在建立的国家叫做唐,你不是要取大汉公主吗?尚大唐的公主也是一样的。

你们既然是大月氏的后裔,跟我们一起尚了大唐公主,也足以告慰你的先祖。

至少当初他们没做到的事你们做到了!”

“大唐很强?不是盘踞在中原的小国家?”吐火罗叶护不由好奇追问。

“他们可太强了!”松赞干布苦笑道,“自从大唐建立,西边开拓西域,北边灭了东突厥,南边降服蛮族,怕当初的大汉都未必有这般的强势。

我吐蕃更被大唐一个边将击败,而发奋图强,以求将来击败大唐,逼大唐让我们尚公主。

怎么样,你要不要一起加入到这伟业中!”

吐火罗叶护听着松赞干布的话,总感觉这话哪哪都是问题。

但他也好像要看看祖辈心心念念的汉人公主是什么样子,以现在吐火罗残兵败将的模样自己想要实现怕是不可能了。

而吐蕃的话,别人不知道,但这松赞干布看起来好像很有气魄。

吐火罗叶护看着松赞干布道,“我便信你一次,感谢赞普的收留。”

不论里面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至少这批吐火罗的残部,算主动融入到吐蕃这大集体中。

更重要得是,他们带来的神佛唯心体系,补全了吐蕃民族在自身也因为底蕴不足,导致体系上不高,兼容性比较差的问题,可以说此刻的吐蕃,基本上是展翅欲飞的状态。

只不过松赞干布非常清楚,纵然吸收了吐火罗也还远远不够。

毕竟就算吐火罗的加入解决掉了吐蕃体系上的问题,但依旧打不赢王玄策那一身钢铁。

至少在没有什么特殊技能的情况下,能对抗钢铁的却也只有钢铁而已,自己必须要有很多技艺精湛的工匠,以及足够的铁矿石,自己也想照着唐军打造出一支军队出来。

当然,被大唐教训了一顿的吐蕃正在努力舔着伤口恢复国力,而大唐的主要目标高句丽和平了好些年后,终于不太平了。

说实话,当初大唐派遣侯君集灭了高昌这一件事情,对周边其他国家的影响怎么样不好说,但对于高句丽来说,那可是相当的震撼的。

听到消息的高建武果断加强了唐朝边界的城池修建工作,深怕大唐会打过来,自己成为第二个高昌。

但实际上,因为薛延陀跳起来了,所以大唐先去打薛延陀了,没时间理会高句丽。

这让高建武不由放松下来,但失去了外界的压力,高建武与渊盖苏文的矛盾越发尖锐。

原本是高建武打算跟自己的大臣们商议,去把渊盖苏文给干掉,但这些商议的大臣中就有投靠渊盖苏文的,所以这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渊盖苏文马上召集了自己的兵马说是要进行检阅,并弄好丰盛的酒会,邀请一众大臣一起来观赏。

高建武觉得这事跟自己没关系,这些高丽大臣更认为既然大家都去了,那渊盖苏文总不可能疯起来把这么多人都给杀了。

高建武与这些高句丽的大臣可没有经历过五胡乱华之后的魏晋南北朝,自然想不到这个世界有的人就是残暴得如同疯子一样的。

渊盖苏文当场就展现了鸿门宴的正确流程,直接命令士兵把这一群大臣给砍死了。

然后以这些大臣们的尸体盟誓,带着麾下将士直接就杀入到宫中,亲手把高建武砍了。

最后重新换了一个高家的孩子为王,自己做莫离支,大概就是丞相兼职兵部尚书,开始完全掌握高句丽的政权。

而这消息,很快便传到大唐,营州都督张俭上奏了这件事,亳州刺史裴庄奏请伐高丽,

一时间,整个朝廷风起云涌,什么西域的事情都不管了,高句丽才是最重要的。

可以说,渊盖苏文这般横行无忌,肯定对整个高句丽的政坛与人心造成了极大动荡。

高句丽五部中肯定是有很大一部分的人,绝对不愿意看着渊盖苏文顺势掌权的。

“圣人,如今我大唐定然要抓住此等机会,打败高句丽,统一华夏领土啊!”

李承乾这时在太极宫中无比激动,仿佛下一秒自己便是要做出征的统帅去了。

李泰则在一边冷眼旁观半个字都不说,只觉得李承乾一般情况下都选择闭口不言,尤其关乎这种军事的事,李承乾向来不掺和,今日怎么这般激动,让李泰看了好生奇怪。

“看起来你跟着侯君集这几日走得近,多少也得了几分的心得体会,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好机会啊!”李世民听到李承乾的话不由感叹。

不过李世民的目光看向了李泰,说道,“青雀,你呢,你怎么想?!”

“阿耶,儿臣反对这时候出兵!”李泰平平静静道。

“青雀,你平时最鼓动圣人进攻高句丽,那天津是你建设的吧,来州的大唐水师是你鼓动的吧。

如今高句丽出事,好不容易人心浮动,你又白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李承乾看着李泰冷笑一声,然后道,“不知道说你叶公好龙,还是居心否侧!”

“兄长,你好会扣帽子啊,你能够知道我建立天津,更是早早提议建立了大唐水师,便是知道,为了这一天我筹谋了多久。

却不知道我在筹谋时,你在跟哪位宫女厮混!”李泰面对李承乾倒也丝毫不见客气!

“圣人,乾奏青雀殿前失仪,有辱视听!”李承乾果断对李世民告状。

“好了好了!现在议论正事呢!”李世民挥挥手道,

“青雀,你说说你的理由。这些年,你为征讨高句丽做了这么多准备,朕相信你并不是临阵迟疑之人。”

“谢阿耶!”李泰听到李世民的话,恭敬道,“第一是师出无名。

如今高句丽王被屠,泉盖苏文掌权,到底是高句丽的家事,我们大唐乃是大国,怎么能因此就直接讨伐高句丽。

怎么也要等到高句丽王族求我们派兵平乱,或者新罗来使,说他朝见我国的道路被阻。

当然退一万步,我们有个汉人在高句丽的地界走丢了,让我们派遣军队去查一下也行!”

“莫要说笑,这种理由谁会相信!”李世民对着李泰呵斥了一声。

但在场的官员听着李泰的话,尤其李靖与李世绩两人却是点点头。

原本他们还以为,向来最是离经叛道的魏王怎么就突然迂腐了起来,但现在听李泰的话,在场的官员便明白,魏王的这第一个理由只是简单的缓冲而已。

毕竟想要师出有名,对于大唐来说,想要寻找到理由,的确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李泰则继续道,“至于第二个理由则是时机不对!”

“时机不对?!”听到李泰的话,李承乾讥讽道,“如此好的时机,何来不对!”

李泰看了一眼李承乾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别管接下来说的话,跟这段话有什么关系,但是你在讨论战争时加上这一句话,只要读过孙子兵法的或多或少都会觉得你说得话很有道理。

李泰背完了这一句,才徐徐道,“不是高句丽情况不对,而是我大唐情况不对。”

听到李泰说出这话,李承乾只感觉到自己的背后一紧,额头冒出冷汗。

不过,李泰则继续道,“如今已入冬了,而我大唐实行的是府兵制。

冬日征召士卒讨伐,那到明年春耕时必然会受到影响,春耕受影响则会让国力衰弱。

虽然我不觉得大唐会输,但终归要尽可能减少不利因素。”

听到李泰的话,房玄龄,杜如晦与岑文本不由松了一口气。

魏王智商还在线实在再好不过,有他跟太子顶着,自己等人再反对也不怎么显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