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1000章 998【荆棘暗伏】

九锡 第1000章 998【荆棘暗伏】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1000章 998【荆棘暗伏】

翌日,清晨。

秦正看着如今越来越成熟稳重的外甥,淡然道:“怎么这么早过来?”

自从朝廷还于旧都、秦正重掌织经司,羊静玄便被他调回总衙,不再直接统领分司密探,而是做回他当年的职事——负责汇总和分析各处的情报,相较以前提升了权限,但是手底下没有可以直接动用的人手。

羊静玄躬身道:“给舅舅请安。”

两人是至亲血缘关系,私下相见自然不需以官职敬称。

“免了。”

秦正示意他坐下说话,然后问道:“何事?”

羊静玄眼睛里满是血丝,显然是因为他昨晚一宿未眠,声音也有些沙哑:“舅舅,外甥这两天查看过相关卷宗,发现这场恩科存在很严重的问题。”

秦正平静地问道:“你是想说有人舞弊?”

“或许是比舞弊更加严重的问题。”

羊静玄轻咳一声,继续说道:“舅舅,外甥已经查了过去二十年朝廷历次科考会试的题目,发现这次恩科七篇经义文都能从过往找到相似的命题,而且都是江南大儒极为擅长和注重的领域。礼部尚书孔大人作为恩科总裁,理应明白朝廷的良苦用心,出题之时总得顾及江北士子,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反而刻意选用江南士子长期练习的命题范畴,其心可诛。”

“既然你也知道这是诛心之论,又何必说这些话?”

秦正眼帘微垂,继而道:“织经司做事也要讲证据,孔尚书按照过往惯例出题有何不可?只要他没有串联舞弊、没有直接泄露考题,仅凭你这种似是而非的猜测,就想对当朝礼部尚书动手?”

羊静玄低着头,语气却愈发坚定:“外甥敢以项上人头担保,孔尚书肯定勾连了部分考官,并且有泄露考题的嫌疑,舅舅只要派人去查便见分晓。”

秦正面无表情地看着他,问道:“就因为这次恩科高中的士子大多来自江南?”

昨天傍晚贡院那边确定甲乙两榜,陆沉很快便知晓结果,织经司自然也能知道。

羊静玄干脆直接地回道:“是。”

秦正端起茶盏饮了一口,缓缓问道:“你可知我为何要将你调回总衙?”

羊静玄坦然地与他对视,答道:“因为在舅舅离开中枢的三年里,外甥身为织经司江北检校,只尊秦王之令。舅舅虽然身在家乡,却对织经司的情况了如指掌,因此在重掌织经司后,第一件事便是取消外甥的检校之权。”

秦正又问道:“你可有怨气?”

羊静玄摇头道:“没有。过去种种不必赘言,舅舅这样做必然有您的考量,外甥心中怎会有怨气?”

秦正一贯木然的面庞上终于有了几分欣慰之色。

但是下一刻羊静玄便直言道:“舅舅,孔尚书等人的意图不言自明,他们是想利用这场恩科将江南士林和望族紧密联在一起,以此达到对抗秦王、阻碍新政的目的。外甥认为此举虽然打着公平正义的旗号,却是以公器行私心之举,若是任由他们将科考大典视作朝争的手段,不仅会让江北士子对朝廷失望,更是对当前朝堂大局的严重损害。”

“这件事暂且搁置不提。”

秦正将茶盏放在旁边的案几上,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能明白我将你调回总衙的缘由,就不应该继续插手和秦王以及新政有关的事情。”

羊静玄不解地看着他。

秦正继续说道:“当然,你没有将织经司掌握的情报故意泄露给陆家秘卫,这一点令我感到很欣慰。”

羊静玄按下心中的疑惑,诚恳地说道:“外甥从来不敢忘记舅舅的救命之恩和栽培之情,怎会背着您做出吃里扒外的事情?”

听闻此言,秦正脸上浮现些许伤感。

当年他和妹妹的感情极好,只可惜河洛失陷之后他囿于公务无法脱身,没有见到她的最后一面,幸运的是他在景军铁骑出现前救走她唯一的儿子,也就是站在面前的羊静玄。

秦正轻叹一声,缓缓道:“羊家如今只剩下你一个人,舅舅不希望你继续卷入这场漩涡,所以才安排你做那些案牍之事。静玄,你知道如今朝中温和的氛围只是假象,这个时候你如果牵扯太深,尤其是跟秦王走得太近,这对你未必就是一桩好事。你这几年在外久经历练,再静下心打磨自己,将来必有所成。至于秦王那边,我是你的亲舅舅,是我让你远离这些纷扰,想来他不会见怪于你。”

羊静玄心思通透,瞬间就察觉到秦正这番话里隐藏的玄机。

他有些不敢置信地看着秦正,轻声道:“舅舅,您认为将来时局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

秦正不答,郑重地说道:“静玄,希望你将我的话记在心里。你还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务必要照顾好自己,否则我就更加对不起你的娘亲。”

羊静玄眼神一黯,垂首应道:“是,舅舅。”

待其离去之后,秦正将半盏凉茶饮下,深邃的目光凝望着前方,脑海中浮现一段对话。

一段发生在很多年前的对话。

那是第一次北伐期间,齐军刚刚取得雷泽大捷的时候,永嘉城里忽然开始流传一条关于陆沉身世的谣言,污蔑他是杨光远的后人。

当时李端在犹豫之后决定相信陆沉,最重要的是北伐不能停,但是身为一位历经坎坷方有所成的帝王,李端不可能完全相信陆沉,以至于没有任何后手。

时至今日,秦正依然清晰记得自己对李端的回答:“臣明白,臣会暗中在陆沉身边安插人手,以备不时之需。”

斯人已逝,言犹在耳,一晃便过去六年多的时间。

秦正缓缓站起身来,迈步向外走去。

“再等等,再看看。”

他如是说着,语调轻忽几不可闻。

……

辰时三刻,皇宫。

陆沉踏入勤政殿的时候,这里已经有数位大臣在场。

他目不斜视地上前行礼道:“参见陛下。”

“免礼平身。”

宁太后的脸色看不出喜怒,对旁边的苑玉吉说道:“给秦王赐座。”

“谢陛下。”

陆沉直起身来,落座之后打量着殿内的重臣。

两位宰相和织经司提举秦正皆在,此外便是负责本次恩科的两位主考官,礼部尚书孔映冬和侍郎柳继登,还有革新司主事厉良玉。

陆沉不失恭敬地对宁太后说道:“陛下召臣入宫,想必是恩科结果出来了?”

“没错。”

宁太后笑了笑,只不过这笑容多少有些勉强,随即对孔映冬说道:“孔卿家,今岁恩科乃新政八策之首,如今秦王、两位宰相和厉主事都在场,便请你将结果告知大家。”

“臣遵旨。”

孔映冬拱手一礼,然后下意识地看向陆沉。

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张淡然微笑的面庞。

先前在贡院说一不二的大半个月里,孔映冬不止一次想象过在面对陆沉的时候,他要怎样旁征博引据理力争,最好是能将对方驳得哑口无言,最后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

因为他知道陆沉学识匮乏,经义文章更是一窍不通,这次连两位宰相都没办法在道理上辩过他,更何况是一个素来心高气傲的武夫?

但此刻陆沉明明没有刻意摆出一副威严的姿态,孔映冬却感到一阵冰冷的压力。

只不过如今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已经没有后退的余地,于是强行冷静下来说道:“今岁恩科共有三千七百六十二名士子入场,搜检时发现一百零九人因为夹带被驱逐出场,此外还有四十二人因为各种原因或主动或被罚离场,故此最后一共收到三千六百十一份答卷,按照朝廷规制取士三百六十人。截至昨日傍晚,甲榜十八人、乙榜三百四十二人的名单皆已确定。”

其实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殿内的气氛比较压抑,陆沉更是非常清楚早在他入宫之前,宁太后便和这几位重臣商谈了一段时间。

他依旧微笑问道:“孔尚书,不知这三百六十人里面,有多少贡士来自江北?”

孔映冬知道躲不过去,下定决心说道:“回王爷,其中有三十三位贡士乃江北人氏。”

此言一出,宁太后下意识地紧张起来。

她之前根本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从孔映冬口中听到具体情况就知道麻烦来了,因此立刻让人将陆沉召入宫中。

望着陆沉脸上的笑容一点点退去,宁太后不禁看向另一边的两位宰相,此刻他们心中的忧虑几近相同,唯恐陆沉听到这个答案会立刻不管不顾地发作。

然而出乎他们的意料,陆沉虽然敛去笑意,神态还算沉静,只是微微皱眉道:“居然不足一成?这恐怕不太好吧?”

孔映冬心中安定下来,只要陆沉顾全大局不至于动辄掀桌子,那么他的谋划就有希望成功。

于是他上前一步面朝陆沉,从容不迫地说道:“王爷,请允许下官详细道来,这个结果完全合乎规制。”

陆沉没有阻止。

孔映冬随即轻轻一摆衣袖,开始他在大齐朝堂的最后一场演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