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1021章 1019【游园】

九锡 第1021章 1019【游园】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1021章 1019【游园】

大齐永宁三年,十二月初十。

历曰,雉始雊。

对于河洛城里的百姓来说,那则宁太后将要御驾游览卓园的小道消息并未引起物议,顶多算是一桩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

然而满朝文武和权贵士绅很难这般从容,大部分人想不明白宁太后此举的用意,仅有寥寥十余人出于对宁太后的了解,大致猜到这场游园会背后真相的冰山一角。

右相许佐颇为难得给自己放了半天假,安坐书房之内捧着一本典籍,但是眼神中偶尔流露的不安显露出他的真实心境。

这一年来帮总理新政衙门做了很多事的姜晦几度欲言又止,看着座师沉默的姿态又只能将想说的话藏进肚子里,偶尔起身帮许佐添茶水。

另一处宰相府邸中,薛南亭神情凝重,目光幽深。

他原本已经做好准备,等过几日宁太后召集文武重臣进行小规模朝会的时候,以决绝的手段阻止陆沉继续向前一步,却被宁太后这个突然的游园之举打乱了步调,而且宁太后还特地让吕威送来一封手谕。

上面只有简简单单的“安心”二字,这让薛南亭愈发感到不安。

然而事已至此,他除了耐心等待并无他法。

至于坐在下首、神情略显木然的薛若谷,心思却翻涌不停。

距离岁末大朝会只剩下半个月,他所做的各项准备大抵完成,现在就等那一天的到来,只愿这半个月莫要发生无法解决的意外。

父子二人沉默不语,气氛愈发低沉。

不光两位宰相府陷入诡异的沉寂,京中还有几处府邸亦如是。

永定侯府,张旭独自一人坐在将武堂,他怔怔地看着架子上的各种兵刃,口中喃喃自语。

临江侯府,陈澜钰负手而立于凉亭之内,望着冬日萧索的庭院,眼中似有风雪飘起。

织经司总衙,秦正站在三楼廊下,羊静玄恭敬地站在他身侧,二人不约而同地望着西南方向。

那里便是卓园。

……

巳时初刻,承天门外。

圣驾出宫自然不是小事,好在这一次宁太后只是去城内卓园,因此不会过于兴师动众。

她只命沈玉来调来五百禁军充作仪仗,再加上随行的内监和女官,拢共六七百人,便这样出了承天门。

陆沉亦非孑然一身前来迎接,他亲率五百王府亲卫,恭敬地站在御街两旁行礼,待圣驾出前才汇合禁军跟上去。

约莫一刻钟后,圣驾来到已经戒严的卓园大门之外。

“停驾。”

福安殿女官若岚清脆的声音响起。

来到一旁的陆沉向这位容貌秀气的女官投去询问的眼神。

此刻卓园大门洞开,按理圣驾可径直入内,虽说长街两头已经围上帐幔,但是宁太后身份贵重,原本无需步行。

若岚不太敢直视陆沉的双眼,微微垂首道:“陛下口谕,此地与旁处不同,理当步行以示尊重。”

陆沉拱手应下。

卓园是杨光远的故居,今日宁太后如此郑重,且不说陆沉会是怎样的反应,至少陆通和萧望之等老一辈多多少少会有几分感触。

片刻过后,宁太后走下凤辇,出现在陆沉的视线中。

她一袭华贵盛装,眉心一点花钿。

长眉似雾,双眸如星。

贵气盈盈,雍荣尔雅。

陆沉上前见礼道:“参见陛下。”

“秦王不必多礼。”

宁太后目光清澈,笑容恬淡,随即抬头看向眼前的卓园大门。

这座庄园有着将近七十年的历史,主体结构一直保存得很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作为庆聿怀瑾在河洛的住处,得到了非常尽心的修缮和改良,单论景致和韵味决不逊色于江南名园。

陆沉见状便侧身道:“陛下,园内已经收拾妥当,请入园观之。”

宁太后微微颔首道:“秦王有心了。”

她迈步向前,若岚等女官紧随其后,其他内监和宫人缓步跟上。

陆沉转头看去,站在远处的谭正冲他比出一个手势,表明外围没有任何异常、内部也布置得滴水不漏,于是便也跟了上去。

五百禁军和五百秦王府亲卫留在园外就地布防,与此同时还有陆沉调来的三千广陵军虎贲把守各处要紧位置。

卓园风景秀美,一处连着一处,偶有一二留白之处,不至于让人生出疲乏,可谓极尽巧思之能。

宁太后漫步向前,陆沉稍稍落后半个身位,后面又隔着三四丈才是若岚等十余名亲信女官,其他人则被宁太后遣走,她不喜欢一大群人跟着,那样着实没有意趣。

今日天公作美,洒下温暖的阳光,稍稍驱散空气中的寒意,在这样的天气里游览园内景色,毫无疑问会让人觉得心旷神怡。

唯一美中不足之处,或许便是走在最前面的两位贵人始终沉默不语,气氛略显沉肃。

“秦王这次前往北方三州巡视,不知新政在当地推行得怎样?”

行至片山台上,宁太后终于驻足,转身看向陆沉。

上午的阳光浸润在她的身后,那如薄雾一般的眼眸里带着几分关切。

陆沉稍稍思忖,答道:“陛下,臣一路走马观花,了解得还不够深入。目前看来,大多数地方官员对新政颇为用心,百姓们也确实因为新政稍微改善了生活。”

宁太后很感兴趣地问道:“可否详细说说?”

“臣知无不言。”

陆沉当然愿意聊新政的话题,不得不说宁太后是个极聪明的女人,即便她突然邀请陆沉同游卓园的提议略微突兀,此刻以新政作为第一个话题,便可以让有些奇怪的氛围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君臣二人站在片山台上,一边居高临下欣赏着卓园的半壁风景,一边谈论着各项新政在北方三州的成效和不足。

若岚站在稍远一些的位置,其他女官则识趣地留在台下。

听完陆沉简明扼要的陈述,宁太后不禁憧憬道:“想来再有二三年,百姓们的生活肯定能更好。”

这一次陆沉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他缓缓道:“陛下,所谓更好,其实不过是从饿死、冻死和病死的现状,稍微增加一点活下去的本钱。”

宁太后一怔。

她并非完全不知民间疾苦,掌权这几年批阅无数奏章,对于百姓的生活状态肯定有一个大概的认知,但是她忽略了一点,她看见的那些奏章是官员们写的,并非出自百姓之手。

有薛南亭和许佐这两位清正刚直的宰相,极少有人敢颠倒黑白欺瞒朝廷,只不过略作文辞修饰,对于下面那些精通文墨的官员来说不难。

陆沉对此显然一清二楚,于是讲起了那个亲眼所见的普通人家:“陛下,臣在灵州东庆府临川县城外几里地,一个叫做杜家村的小村子里,见到了这样一对祖孙……”

他将杜旺的经历娓娓道来,当宁太后听到这个孤苦的老人在短短十几年里,先后经历丧妻、丧子、丧媳这样的人间惨剧,最后只能和唯一的孙女相依为命,她不禁悄然攥紧了袖中的手。

当陆沉用素描的方式,将杜旺那个破败荒凉的家,以及杜家村村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情形描绘出来,宁太后已然满眼悲戚之色。

她双唇紧抿,凝望着辽阔的天际,沉默许久。

“民生多艰,苍生何辜……”

宁太后语调低沉,哀叹道:“是朝廷对不起这些淳朴的子民。”

陆沉当然听得出来,宁太后并非是在故作姿态。

其实抛开立场上的矛盾,陆沉非常欣赏面前这位既有仁心又有智慧的女子,如果当初李端宾天之后,是由宁太后接手朝廷权柄,大局未必会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毕竟那个时候陆沉只是具备一定程度自保的能力,而非像现在这样已经势不可挡。

他略显沉郁地说道:“陛下,那些读书人经常说百姓苦,可是臣觉得他们未必明白这三个字的真切含义。他们看见的是称量天下的朝堂,看见的是锦衣玉食的权贵,看见的是这座巍峨雄伟的京城,却看不见那些阳光无法触及的角落里,大齐子民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哪怕是在京城之内,吃了上顿没下顿、全家拢共只有几件麻布衣裳的人也不少。”

宁太后因为他的话收回视线,似乎想要看清这座京城真实的模样,喃喃道:“哀家知你所思,新政虽是一剂良药,却无起死回生之灵效,只有一直坚持下去,并且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和延展,才会真正改变大齐子民的生活。”

“陛下圣明。”

陆沉这四个字说的情真意切。

“哀家何谈圣明,这都是你的功劳。”

宁太后微微摇头,随即问出一个她藏在心底很久的问题:“北方三州那些挣扎求生的百姓们,至今还有多少人记得杨光远杨大帅?”

这里是卓园。

是当年朝廷赏赐给杨光远的宅邸,虽然他加起来只住过两三个月。

对于大齐朝廷来说,从二十五年前开始杨光远便是一个极少会被公开谈论的名字。

陆沉转头望着远处的一棵古树,轻声道:“不多了,因为经历过当年事的人大都死了,但是活着的人肯定会记得。”

宁太后望着他的侧脸,心中默然一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