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洲异事录 > 第一百十五章、法场喧喧

神洲异事录 第一百十五章、法场喧喧

作者:若风95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8:10

第一百十五章、法场喧喧

大乾康元七十一年、四月初一、卯时、长安城菜市口

今日的菜市口,卯时不到,已经人山人海。

只因今日午时,有一场人犯的处刑,早已哄传整个长安城。

那就是韩王被杀一案的全部“凶手”,今日都要被押到菜市口,明正典刑、尽数处死。

这其中,最让长安人挂牵的,自然就是杀死韩王的“主凶”明月了。

按照天子的旨意,明月将被处以凌迟之刑。长安人多半均未亲眼见过那千刀凌迟的处死之法,更何况,被万剐凌迟之人,还是名动长安城的明月姑娘。于是,有许多长安人天不亮就已起床,呼朋唤友、携妻带子,早早地就赶来了菜市街口。

是以,此刻的菜市口,天光刚刚放亮,便已经挤满了男女老幼。这些看热闹的人,从四面八方而来,涌满了整一座法场。这些人一个个延颈企踵,翘首以待,无不在期盼着人犯的早些到来……

今日菜市口的这一场行刑,大乾朝廷也格外重视。奉命施刑的,有三个部门。青衣卫负责搭建法场,押送人犯,并维持现场秩序。刑部负责召集刽子手,现场行刑,其中,负责对明月进行凌迟的刽子手,乃是一对师徒,师傅今年业已五十挂零,乃是整个刑部中,年资最老、用刀最快的一位刽子手。而禁军则出动了两百兵马,专门守卫法场。

皇帝对今日的这一场行刑也尤为看重,特命晋王李祀作为刑场监斩之人。是以,青衣卫銮仪司又专门出动了四百名精干的卫卒,用以保卫晋王的人身安全。

于是,此刻的法场上,高台两侧,已站立着两排身形魁伟、神情凶悍的青衣卫卫卒,有两位北安平司的掌旗正奉命监管刑场的秩序。那两名掌旗此时正与刑部赶来的两位经历低头商量着,只见刑部经历一挥手,便有数十名刑部的衙役,簇拥着五名刽子手,缓缓走入法场的中央。

衙役们将腰斩、斩刑的一应用具,搬到台前,一一放好,又担了几十桶清水放在两边,预备行刑之后,便予打扫。刽子手则拖着手里的鬼头大砍刀,走到法场一角,有几个刽子手生怕刀口还不够锋利,又从水桶中舀了些清水,就着磨刀石接着磨刀。

禁军的两百名兵丁,在两位参将的带领下,人人手执明晃晃的刀枪,正环列法场周围,将所有看热闹的人群,尽皆阻挡在法场之外。

而在禁军之外,銮仪司的四百名卫卒,在两名校尉的率领之下,又沿着整一条菜市街逐一布防。

法场内外,人群虽众,但所有人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所有人都在心照不宣地完成自己手头的差事。銮仪司卫卒监视人群、禁军阻挡围观者、北安平司卫卒维持法场秩序、刑部衙役摆列刑具、刽子手磨刀……这些人各自无言,各自默默地干着活,仿佛接下来即将发生的那无比血腥的一幕,他们早已司空见惯似的。

今日的菜市街,兵丁防守如此之严密,现场气氛如此之肃杀,而围观人群又如此之涌动,均是数十年来之少有!

法场外的空地上,人挤着人,背挨着背,人群如潮水一般,已越来越多,越来越挤……每个人都在喋喋不休地谈论着韩王的案情;每个人都在津津乐道地抒发着对明月的惋惜;每个人的眼中都是兴奋又期待的眼神;每个人都在等着看一场明月被当众屠割千刀的好戏……整一条菜市街上,此时的情景竟比上元灯会还要热闹!

……

……

而与此同时,在大明宫含元殿,随着殿中内侍尖声高唱一句:“上朝啦!”文武百官遂在御史大夫车惠岭的带领下,分成两列,缓缓走入大殿之内,依各自的官阶高低,分别站立于大殿之下。

皇帝李重盛在内廷大总管高良士躬身引领之下,缓缓走入大殿丹陛正中央的龙椅之上。在群臣纷纷跪倒,山呼万岁中,端然而坐。皇帝在休息了十五日之后,终于又开始了一天的早朝。

“众卿平身!”

李重盛正襟危坐于龙椅之上,双目澹然如水,面上似毫无表情,但神色中,却隐隐透着一丝疲乏。

皇帝在壮年之时,几乎每日都要上朝。依大乾官制,十日上值之后,方得休暇一日,皇帝也只有在旬日之休,才得免朝一

日。然而,随着皇帝年纪的日益增长,他变得越来越懒于政事,这上朝之期,也由每日上朝改为每三到五日一次上朝,到后来,又延长为每十日一次朝会,直到今年元月之后,皇帝索性又改了规矩,定每月的初一、十五上朝两次,其余的时间,皇帝便呆在深宫之内,顾自与贵妃游玩。朝政琐事,便大多交托给了大丞相长孙顺德与诸位皇子。

此刻,群臣山呼万岁之后,便纷纷起身。

皇帝扫视了殿下的群臣一眼,目光深沉而悠远,似略带失望,又似饱含期许。群臣默然肃立,均不知天子此刻之所想,未几,只听李重盛抑扬顿挫的声音自丹陛之上,高高传来:

“这段时日,京城有些不太平,接连有十几个男子,无端殒命,害死这些男子的,竟然是一只为祟人间的妖物!幸得赵王挂帅,带着青衣卫、刑部、大理寺、京兆府,乃至禁军的一干人马,忙乎了一个月,终于将妖物赶走,也让长安城恢复了平静……”

顿了一顿,李重盛便道:

“这件妖物作祟的案子,赵王功劳不小!”

言罢,皇帝朝大殿之下望了一望,依照规矩,这个时候,赵王李义理应出班,向皇帝躬身施礼,恳辞称谢!

侍立于丹陛之旁的高良士,忙向皇帝俯下身,小声道:

“陛下,赵王殿下今儿个没来!”

“哦……”李重盛不免有些失望,他双眼随之便望向了青衣卫众官员的队列,为首站着的,正是青衣卫都督沈环。

李重盛遂面向沈环问道:“沈卿,这件妖物作祟的案子,目下进展得如何?”

沈环忙走出班列,向皇帝俯身行礼道:

“启禀陛下,这一个月来,臣等都是跟着赵王殿下,一力查案捉妖。赵王殿下心系长安百姓的安危,为了早日捉住那只妖物,可谓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臣等在殿下的带领之下,已将长安城里里外外,都已彻查了一个遍,仍未发觉那妖物的半点行踪!不过,长安城内,这一连半月,也未发觉妖物害人。是以,微臣揣测,那妖物见赵王殿下追查得急,又忌惮殿下神功盖世,兴许已然远远地遁去了!”

“嗯……”皇帝听得心下甚慰,他抚摸着自己颌下的一缕长须,似自言自语道:“义儿这一趟查案捉妖,委实也不容易……”

皇帝挥了挥手,沈环又退回自己的别列,垂手肃立。

李重盛又问:“京兆尹钟兴鸣?”

那京兆尹钟兴鸣心中一慌,忙走出班列,俯身道:

“微臣在!”

李重盛问道:“长安城目下的状况如何?老百姓的心里面,还慌不慌?”

钟兴鸣奏道:“回陛下,长安城内,目下一片平静,老百姓每日里照常出门,该开店的开店,该跑腿的跑腿……大街之上,到处都是人头攒动,街市上也是熙熙攘攘,各个酒楼客栈,生意都是红火得紧!除了夜间仍是宵禁之外,白日里,京城中已和平日无丝毫之分别!据微臣的手下查探,长安城中的老百姓,非但一点儿不慌,而且,人人均道,亏得赵王爷厉害,将那妖物骇得千里遁逃啊!”

“哦……是么?”李重盛手捋长须,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会心的微笑。

“千真万确!陛下,还有一些百姓,为了感激殿下驱妖之功,竟而在家中供奉了赵王爷的长生牌位,日夜祷告不休呢!”

“呵呵呵!”李重盛脸上的笑意,如春风荡漾,看得群臣也不由得心中一喜。

接下来,皇帝又询问了大理寺正卿戴舟,刑部尚书成克中,还有北安平司千户南宫不语,问的也都是轰动长安城的猫妖为祟一案。自然,这几位大人在如实回禀皇帝所问的同时,均不忘将名动天下的赵王爷给狠狠地夸赞了一通。

随着几位大臣对赵王的交口称赞,大殿内的气氛也稍稍地活跃了一些。有几位朝臣便已忍不住窃窃私语,暗暗地对那位一向不怎么上朝、神神秘秘又名闻天下的赵王爷,竖起大拇指,赞叹不已。

皇帝问询完了妖物作祟一案之后,接着又说起了最近大乾的国库亏空之事,同时,也提到了之前蔓延四道一十六府的大旱灾情。

皇帝的这些询问都是事关户部分内之事。

自然,户部尚书秋明礼忙走出班列,将自己心中之见解,向皇帝一一作答。

如今,灾区已然普降大雨,灾区百姓自然都在忙着春耕。皇帝既说到了旱灾,随后也就问起了旱灾之后,那四道一十六府内,老百姓春耕播种的情形。

此时,殿中肃立的都是京官,对这些地方上发生的“小事”,自然无从得知。说来,青衣卫南安平司在各个道府州县都设有暗探,对此事最有发言权的,当是南安平司千户杨文渊了。

沈环回转头朝杨文渊看了一眼,可这位杨千户却满面惭色,低下了头。这一个月来,他忙着巡城查案,以及办理沈环交代的各种事宜,对于自己辖内之事,却并不十分关注。以至于,天子有关灾区春耕恢复生产之事,他根本无从知晓。

皇帝见整个大殿之中均无人作答,他心下不满,遂手指着殿内的群臣,又问了一句:

“我大乾山东、山南、淮南、淮扬四道,灾民们春耕进展得如何?你们就没一个人知道的么?!”

这时,新任的吏部员外郎厉成峰却走出班列,俯身一礼,向皇帝禀道:

“启奏陛下!微臣自苏州府来京城的路上,经过淮南、淮扬两道,微臣亲眼见那里的灾民,都在忙着灌溉引水、沟通渠河,翻耕农田,插秧播种……”

“哦,如此甚好啊!他们那里的降雨如何?水流够么?水塘湖泊中,蓄水量如何?”李重盛随之又问道。

厉成峰回道:“陛下,微臣行得匆忙,倒未曾仔细巡查那里湖泊水塘的蓄水多少。不过,微臣眼见水田中都蓄水甚满,碧绿绿的秧苗插得到处都是,沟渠中水流亦是不断,想必,那里的降雨应是不少!”

“嗯,很好!”李重盛不由点头,面露赞许之色。他对于当地湖泊水塘的蓄水量,原只是随口一问,并不期待对方能给出答复。他此时听得厉成峰所言,更觉此人说话诚实,态度认真,委实是一个可用之人!

“你说的是淮南两道,但不知山东两道,目下春耕进展得如何?”李重盛又问。

厉成峰不慌不忙,又道:

“陛下,山东道济南府与山南道泰安府,这两地的知府,与微臣都是故友。他们在与微臣的书信中,多次提到,当地的麦田均已全面播种,而且,雨水充足,秧苗长势良好,照此下去,要不了半年,麦子就要丰收哩!”

“好啊!如此甚好!灾区降雨充足,灾民秋收有望!这可是朕今日听到的最好消息!”

皇帝挥了挥手,厉成峰便退回了自己的班列。在他回归自己吏部的队列之时,站立于他身前的新任吏部尚书潘闻卷,不由得朝他投来了一丝复杂的目光。

皇帝听闻这件喜讯,不由得兴致颇高,于是,他便就当下如何恢复灾区春耕生产,敦促各地灾民尽快返回自己家园一事,做了一番高谈阔论。紧接着,皇帝又向大丞相长孙顺德当殿下旨,命他会同有司,仔细巡查四道灾区春耕事宜,务必保证这四道一十六府,今年有一个大好收成!长孙顺德当即恭然领旨。

说到灾区恢复生产,李重盛随之又说到了魏王李缜,对于李缜几个月前,亲下江南,为灾区筹得两百余万赈灾银两之事,又大为褒奖了一番。皇帝顺便又问起了这些赈灾银两的使用情况,这一次,不需秋明礼,大丞相长孙顺德亲自向天子做了禀报。

自然,魏王李缜当即走出班列,向皇帝躬身称谢,并称自己“些许微劳,何敢当父皇夸奖!”云云。

皇帝今日在含元殿里,这一场君臣问答,已然持续了一个半时辰之久,众臣工肃立殿下,有些年老之人,已站得腰酸脖子疼。众人心下均暗暗嘀咕道:“这老皇帝怎么啦?要么半月不上朝,这一旦上起朝来,就没完没了,说个不停了!”

皇帝环视众位臣工一眼,又抬头看看殿外的阳光,不知不觉,便已是巳时一刻了,再过一个时辰,那菜市街口,便已是行刑之时。

为了不耽误晋王李祀与相关大臣去法场监斩,皇帝便欲匆匆结束此次早朝。

“列位臣工,可还有事么?”李重盛问道。

这时,大臣的班列中却走出了一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