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洲异事录 > 第三十五章、面露惶恐

神洲异事录 第三十五章、面露惶恐

作者:若风95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8:10

第三十五章、面露惶恐

李重盛得知袁天罡降魔失利,连带着捉妖法器被毁的经过后,心下烦乱不已,原本正打算回寝宫休息,却听高良士上前禀报,说是晋王李祀要入殿觐见,他以为李祀必有要事上奏,便挥手让晋王入殿。

孰料,晋王李祀进殿之后,向皇帝所奏之事,非但毫无要紧,且还是在酒楼中偷听而来,这一下,李重盛面上就有些挂不住了……

原来,晋王李祀与自己的九弟宋王李棠、十弟越王李峨刚刚在摘星楼上用宴。三个人坐在六楼的“晨风阁”内推杯把盏,言谈正欢之际,忽然听到隔间“暮雨阁”的窗户“支呀”一声打开,一个浑厚有力的中年男子声音随即传来。

李祀听得那人好似在吟咏一首新词,他平常也是个吟风弄月之人,便摆手让余人都停下碗筷,三人一起凝神静听。

李祀听完上阙,心中还在暗赞那人颇有一番胸襟气魄,当不是一个等闲之人,然听到最末一句,眉头一皱,心下顿觉不妥。

只听那人长叹一声之后,即朗声吟道:

梦里山河依稀远,今朝又上重楼。江天落日不复留,彩云十万里,乘风何所求。

九曲萦盘终日谋,不如千盅斗酒。生平纵有无限愁,三杯酒入喉,天下归我有。

……

越王李峨是个粗率之人,只顾自己喝酒,浑没将那几句词往心里去,但旁边的宋王李棠却是个心细之人,他听完那人所咏,摇了摇头,看了李祀一眼,便道:

“八哥,这什么人呀?怎敢公然吟出‘天下归我有’这样的词句!这要是传到父皇的耳中,父皇还能饶得了他?!”

李祀已隐约听出那个凭窗咏志之人,当是昔日的左武卫大将军李君羡。他摆了摆手让余人先不要多话,此时,三位皇子这一顿午宴也已用罢,便结清了酒账,缓步下楼。

在离开酒楼之前,李祀装作随意间向店小二打听,适才是什么人在暮雨阁中用膳?那店小二不假思索便道,是青镜司千户徐恪与一位“李爷”在那里喝酒。

三人回到晋王府之后,略略商议,便决定由李棠进宫将此事奏与父皇。只是,李棠正待出门之际,李祀忽然一摆手,言道兹事体大,还是自己亲去大内向父皇禀明为好。

当下,宋王与越王便各自回府,晋王则命人备车,直奔城北的大明宫而来。

李祀步入紫宸殿,向皇帝行礼之后,便侃侃而言,大意是青镜司千户徐恪与昔日的左武卫大将李君羡,非但逾制上到摘星楼六楼用膳,而且在暮雨阁中,饮酒无状,喧哗无度,公然吟诵反词,说什么“天下归我有”之句,此举实是狂悖无礼、藐视朝廷之至,其包藏祸心、图谋不轨之志,已昭然若揭也!

岂料,李重盛听罢李祀所言,脸上非但是波澜不起,反倒是冷冷地看了李祀两眼,淡淡说道:

“他只是说了句‘三杯酒入喉、天下归我有’罢了,说的无非是酒后意境,何来的反词?”

“父皇!”李祀心下不由微微一愣,然旋即定了定神,接着说道:“李君羡可是昔日的禁军大将,那是何等的威风!父皇将他贬作一个平民之后,儿臣听闻,他整日里就在长安城四处游荡,到了晚上就找一个犄角旮旯随地一躺,衣衫不整、邋里邋遢,胡子就跟头发一样长,还满身的臭味,看上去就跟一个乞丐无二!以儿臣之见,他这是对父皇心怀不满,明里是自辱其身,暗里是羞辱父皇!”

“哦?”李重盛冷冷一笑,却反问道:“他就算颓废成了一个乞丐,又哪里见得是羞辱朕了?”

皇帝接连两次反问,立时打乱了李祀心中之部署,这完全不是他所预料到的结果。依照李祀原本的计划,皇帝听闻李君羡“大不敬”之语,必然会龙颜震怒,若自己再趁机煽风点火一番,非但李君羡落不了好,就连与李君羡一起饮酒的徐恪也难免要受到连累。然而,今日皇帝非但极其冷静,且话里话外对自己都透着不满。

不过,李祀话已出口,便再无回头路可走,他只得硬着头皮,继续为自己辩解道:

“禀父皇,李君羡与父皇一样,同为太宗爷之后,他乃高宗之弟、蜀王一脉,若论辈分而言,李君羡还能与父皇排得上同一辈。此人明知自己乃是太宗爷之后,身具皇家血脉,又与父皇排在同辈,竟还这般不知廉耻,将自己刻意弄得跟乞丐一般,终日混迹于京城中的街市巷陌,在百姓面前公然出乖卖丑,这难道不是对父皇心怀怨恨,存心羞辱朝廷、羞辱父皇么?”

“李君羡与朕竟还排在同一辈?祀儿,你怎地对君羡之事如此清楚?”

“父皇……”听到皇帝第三次反问,李祀心下已稍稍有些慌乱了,他没想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这一番长篇大论浑然不见,却独独留意起了李君羡的辈分。若论辈分而言,自己还当叫李君羡一声“叔叔”,身为侄辈如此编排自己的叔叔自然大为不当。他不禁面露窘色,有些急促地禀道:

“李君羡昔年也是我大乾一员名将,多次在边疆重创萧军,他的事……儿臣在坊间闾巷也曾听闻一些……儿臣觉得……父皇已饶了李君羡的死罪,他非但不知感恩,还……还到处以乞丐之身丢人现眼,今日又在摘星楼上……公然大唱反词!这个……”

“好了!”李重盛打断了李祀的话,有些不耐烦道:“你还有别的事么?”

“儿臣没别的事了。”

“朕乏了,你先退下吧!”

“父皇保重龙体,儿臣告退!”

李祀躬身行礼之后,慌忙转身,快步退出了殿外。

只是,李祀一直走到了含元殿外的步道上,依旧想不通,何以今日父皇对自己的陈奏听而不闻,却一连三次反问,语气还如此冷峻,显然是对自己所言不太相信。

这个……没道理呀!

若说父皇心怀宽广,他去年只为有人密告李君羡曾与太子同饮一事,便将李君羡贬为平民,还要将其当众问斩。

李君羡反与不反,父皇岂能不知?之所以要将李君羡问罪,无非心中多疑罢了,哪里见得他有半点宽广之心胸?

若说父

皇不信任自己,之前父皇岂会对自己一向言听计从,还特赐自己七珠亲王之位,六部之中给了他两部实权,如此荣宠堪称朝中无两,就连满朝文武,有多少人都将自己视作未来之储君人选?

李祀正百思不得其解中,忽见魏王李缜已迎面向他走来。

“吆!四哥来啦!”李祀忙拱手为礼,笑着道。

李缜咳嗽了两声,道:“八弟,这么巧,你也来见父皇?”

李祀回道:“四哥,我刚刚已见过父皇,眼下父皇身子困乏,正要回寝宫歇息呢!”

李缜随即问道:“八弟,你见父皇所为何事?”

李祀却反问道:“四哥,我听你咳了好几声,怎么……这几日受了风寒?”

李缜又是几声轻咳,摇了摇头,道:“三天前去户部核算赈灾银两,回府晚了一些,路上受了阵风,第二天就咳上了。”

李祀忙上前拍了拍李缜的后背,关切道:“四哥,你可要保重身体呀!核算钱银这些小事,你交给下边人不就行了,何须四哥亲自出马?”

“咳咳咳!不碍事,不碍事!”李缜连连摆手,一边咳,一边说道:“我这身子骨一向都是如此,受不得风,也禁不住寒,动不动就要咳上一阵,习惯了……”

“四哥已受了风寒,还要急着进宫面见父皇,四哥是有什么要紧事么?”李祀小心翼翼地问道。

“八弟,你还没说,你见父皇是为了何事?”李缜以手背掩住口鼻,一副想咳嗽又努力忍住不咳的模样。

“哎!四哥,我就是多日未见父皇,心中甚是挂念,是以入宫见一见父皇,同他老人家说几句话,顺便提了一些小事。”

“八弟,四哥也同你一样,多日不见父皇,心中甚是想念。”

……

两人就在含元殿外的步道上相互寒暄了长时,这一番兄弟间的亲昵之状,直看得两位皇子身后的内侍都不禁心中感动,那两位小内侍都各自心道,外间都传这两位王爷不和,哪晓得他们竟有这般深厚的兄弟情谊。

两人寒暄了好一阵之后,李祀终于说不下去,便拱手为礼道:

“四哥,那……八弟就告辞了,你里边请!”

“八弟,改日有空,到四哥这儿来坐一会,四哥的新王府,你还没怎么来呢!”

“好!”

李缜别了李祀之后,便一路往里,直至走进了皇帝的寝宫偏殿之内。

李重盛今日心绪不佳,听了袁天罡的禀报后,又生出了一些头疼,原本正要歇息,听闻李缜前来觐见,只得又走到偏殿内就座,将李缜唤了进来。

李缜向皇帝躬身行礼后,便在高良士搬来的杌子上落座。

父子相见,少不得寒暄几句。

随后,李缜便直入正题,他先是向父皇陈奏了这段时日他处理的一些朝中大事,之后,他又说到了由他牵头,与户部一道进行的朝廷赈灾事宜。

绵延一年之久的大旱之灾,在年初的一场大雨之后终于好转,接下来,天下各道均普降甘霖,之前旱灾最为严重的四道一十六府,在连降大雨之下,河渠灌溉充盈,田地也重新耕种,灾区百姓的生计终于得以恢复……

说到灾区民生的恢复,李重盛立时精神为之一振,他与李缜仔细说了长时,听闻部分灾民尚须朝廷下拨银两赈济,然国库存银又相当吃紧之时,他眉头不禁一紧,忧虑道:

“缜儿,旱灾虽解,然新苗下种尚不能收割,此正青黄不接之时,灾区百姓嗷嗷待哺,这赈灾银两可耽误不得,眼下,我大乾国库中的存银够用么?”

李缜忙上奏道:“父皇不必担忧,儿臣年初在江南募集的钱银尚有多余,此外,天下各道的税银也在源源不断而来,国库虽紧,断不致无银可赈……”顿了一顿,他又接着道:

“何况,裴才保的翠云楼,目下每月能上交国库二十万两白银,此亦帮了赈灾一个大忙啊!”

“裴才保的翠云楼?这是怎么回事?”

“回父皇,是儿臣做主,让裴才保戴罪立功,将翠云楼重新布置一番后再度开张……”于是,李缜又将自己命裴才保重开翠云楼一事,向皇帝约略陈奏了一遍。

“呵呵呵!”李重盛听罢,顿时笑道:“想不到,裴才保还有这等本事!缜儿呀,你做得很好,朕心甚慰!二十万两银子虽不多,然于目下国库艰危之境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进项。 你能找到裴才保这样的人去经营翠云楼,足见你用人的本事,甚好,甚好!”

李缜却惭愧道:“父皇谬赞,儿臣愧不敢当!那每月二十万两的进项,毕竟是从妓院而来,若是传出去,怕是名声不好……”

“诶!”李重盛却摆了摆手,不以为然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眼下,我大乾国库已如一座大湖一般,久不见雨露,已渐渐干涸,若是有活水源源不断而来,自当开门纳入,何必管他从何而来?”

李缜当即拱手道:“父皇教诲,儿臣谨记于心!”

“嗯……”李重盛略作思忖后,道:“不过,话虽如此,但名声这件事也同样要紧。裴才保每月上交国库银两一事,知道的人还是越少越好!你可命青衣卫,派人日夜盯着翠云楼,一来可暗中保护,二来可实时监管,如有不法之人现身,当立施抓捕,该除则除!”

“儿臣明白了,谢父皇关心!”

李重盛又看了李缜一眼,目光中渐渐露出父亲的慈爱与期许,他和言说道:

“缜儿呀,父皇老了!这大乾的天下,将来还是要交给你的。如今国势艰难,内有灾民之患,外有敌国虎视眈眈,你的几个兄弟又有些不成器……咳!……”皇帝叹了一声,眼中的目光又变得殷切,“你今后,无论国事还是家事,都得多担着点!”

李缜忙站起身,拱手施礼,恳切道:“父皇春秋正盛、龙体康泰,哪有半分老相?父皇亲手创下这‘康元盛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大乾天下、千万黎民,怎能离得开父皇?从今往后,儿臣只愿跟在父皇身边,竭尽驽钝为父皇分忧,儿臣绝无半点非分之想!”

李重盛摇了摇头,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笑容中好似还有一份不经意的失落,他挥手命李缜坐下,问道:

“你今日来,就只为这几件事么?”

“回父皇……”李缜顿了一顿,终于还是开口言道:

“刚刚父皇说到了青衣卫,儿臣也正想问一问,青衣卫中巡查千户一职暂缺,父皇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说了半天,你是举荐人来啦!”李重盛端起身前的一碗莲子银耳羹,略略吃了几口,依旧是微笑着言道:

“朕心中尚无合适人选,这巡查千户一职甚是要紧,缜儿,你心中的人选是哪一位?且说来听听!”

“禀父皇,儿臣心中,倒是有一个人……”

皇帝说的没错,李缜今日匆匆来到大明宫,其主要用意,便是向他父皇举荐能胜任巡查千户的人选。

只因这段时日,秋明礼已连着好几次向他推举昔日的左武卫大将军李君羡了。

初时,李缜心中不以为然,他觉得李君羡虽文武兼备,是一个不世之才,但毕竟身上背负着“谋逆”的罪名,虽受天子格外开恩,已免去死罪,但若再推举这样的人为官,且还是至关重要的青衣卫巡查千户一职,这显然不太合适。

然而,经不住秋明礼一再苦求,李缜也渐渐被秋明礼说服,最后不得不应承了下来。

依照秋明礼推举的理由,其一,李君羡身为太宗爷之后,身负皇族血脉,无论文韬武略、军功威望,在长安城中都很难找到第二个能与之匹配者,由这样的人出任巡查千户一职,青衣卫中有谁不服?其二、李君羡与徐恪乃是好友,两人一同在青衣卫中做事,自能互相照应,多有便利;其三、自南宫不语死后,魏王在青衣卫中也失去了一大臂助,目下,虽有徐恪坐镇青镜司,但徐恪毕竟年轻,行事常有冲动之举,且性情孤高耿介,不易听从王爷之命做事,若有李君羡这样一位沉稳持重、文武兼得之人担任巡查千户,则青衣卫中,于魏王而言,便又是得了一大臂助。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三点,只因李君羡若能进得青衣卫担任千户,他必会感念魏王推举之恩,再加上之前李君羡得以被天子免去死罪,也是因魏王在御前求情之故,如此一来,李君羡无论于情于理,都将理所当然成为魏王麾下可用之人。

经秋明礼这一番推理之后,魏王李缜更难推脱,是以,他今日便匆匆赶到大明宫内,与父皇陈奏了一番之后,直到皇帝问起,这才堪堪要说出李君羡的名字。

不料,李缜正要说出能胜任巡查千户的人选,皇帝李重盛却忽而想到了一件事,率先说道:

“对了,说起青衣卫的这个巡查,朕就来气!”

李缜面色一愣,茫然问道:

“父皇何事动气?”

“之前担任选查千户的是哪一位?”

“是徐恪。”

“就是这个徐恪,你知不知道……”李重盛手指长安城西南,那里正是太平坊的方向,“他今日正午,跟从前的钦犯李君羡一起,居然上到摘星楼去喝酒了。你喝酒就喝酒吧,还要逾制上到了六楼,居然坐在了‘暮雨阁’内。你坐到暮雨阁就坐到暮雨阁吧,他们两人喝着喝着,也不知是哪一个喝醉了,居然去窗前吟诵起了‘反词’!”

“反词?!”李缜心下一惊,忙问道:“徐恪在摘星楼里吟诵起了反词么?他吟的是什么?”

“不是徐恪,是那个……李君羡!至于他吟诵的是什么,朕给你再吟一遍吧!”

李重盛站起身,背负双手在偏殿内走了一圈,面上神情若有所思,只听皇帝徐徐吟咏道:

“梦里山河依稀远,今朝又上重楼。江天落日不复留,彩云十万里,乘风何所求。

九曲萦盘终日谋,不如千盅斗酒。平生纵遇万古愁,四海共一醉,天下归我有!”

李缜听闻皇帝所吟咏的词句,心下既惊又忧,他惶急道:

“父皇,这‘四海共一醉、天下归我有’之句,确是存意不当,不过,若是说他是‘反词’,是不是牵强了一些?再者,李君羡当时应是喝得酩酊大醉,恐怕,他当时口里唱的究竟是什么词,事后他都想不起来了。”

“呵呵!”李重盛却摆了摆手,笑道:

“缜儿说得对!这也算不得什么‘反词’,不过,委实也不是什么好词!朕姑且念在他乃太宗爷之后,又与朕是同辈的份上,也不与他计较了!”

皇帝回到龙榻就座,这时才想起刚刚与李缜的话题,他随即问道:

“对了,朕险些忘了,你刚刚想举荐的人是哪个?”

“回父皇……”李缜不由地擦了擦自己的额头,终于忍不住咳嗽出声:“咳咳!”他迟疑了一会儿,还是鼓起勇气禀道:“儿臣想举荐之人,姓李,名……秋!”

李重盛听得心中不解道:

“李秋?李秋是哪一个?”

“启禀父皇,李秋是儿臣府里的一个门客,之前也是他的功劳,这才让儿臣发觉六弟私自开设翠云楼之事……”

“是他呀!”李重盛面色一冷,显然心中已是不满,“朕记得,当时朕要责罚这个李秋,你却拼死要保住他的性命。朕问你,这个人有什么本事,竟让你不惜忤逆朕的旨意,这般维护着他?到今日,你还要举荐他做一个千户?!”

“父皇!咳咳咳!……”李缜再度起身,这一次他已没有先前的那一份从容不迫,而是额头上都已沁出了细密的汗珠,面色也惶恐不安,他上前拱手施礼,又咳嗽了好几声,这才道:“李秋虽只是一个平头百姓,可在儿臣心目中,他却是一个……一个……咳咳!……”

“缜儿,你今日怎么啦?又外感了风寒?”

见李缜如此惶恐急促之状,李重盛心下不忍,忙挥手打断了李缜的话,命其坐下来歇息。

“好了好了,你不用多言,先回府养病要紧!至于巡查千户一职的人选,容朕再斟酌几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