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洲异事录 > 第四章、孤舟幽梦遥

神洲异事录 第四章、孤舟幽梦遥

作者:若风95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8:10

第四章、孤舟幽梦遥

神洲异事录第四章、孤舟幽梦遥听得舒恨天夸赞自己升官之速,竟已到了“天神”品阶,徐恪不禁哈哈大笑。

当下,两人就在这燕子楼上,举酒笑言,好不畅爽!

两人再回味那岑掌柜方才所言,舒恨天便道,定是七月十五那一夜,两方搏斗厮杀甚剧,“鬼哭”声、喊杀声、打斗声惊醒了附近乡民。这些乡民愚昧,不知是有人扮鬼,又恰逢中元“鬼节”之夜,是以便以讹传讹,都道是钦差队伍杀退了“鬼魂”队伍。

徐恪就问道,依书仙老哥之见,那一晚到底是何人在扮鬼?这些人大费周章,所为何来?

舒恨天想了半天,却还是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两人一致认为,这批匪徒之所以大费周章装神弄鬼,其目的必是想刺杀钦差李秋。

只因除了李秋之外,余者在江南均没有仇家,就算是徐恪,也想不出这苏杭一带会有谁必欲置他于死地。

人人均知,李秋这一趟江南之行,是为了整顿吏治、惩处贪官而来。而杭州府作为天下最为富庶的四府之一,其中之贪官与墨吏,想必不在少数……

这一趟差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得罪人的差事。

看来,李秋人还没到杭州府,那里就有好多人已经坐不住了。

毫无疑问,这些人都不想看到李秋活着来到杭州,要不然,也不会急着派人半路截杀。

从苏州赶到杭州,至多已不过四天的路程,贼人如此心急,接下去的四日,说不定路上还有埋伏,务当加倍小心才是。

只是,现如今的钦差李秋,竟还要在苏州城内逗留三日,前路如此凶险,这位钦差大人好似一点也不着急,每日里还游玩得不亦说乎……

徐恪品着杯中的“青子红梅酒”,只觉味道于酸涩中带有一股清甜,委实与他在长安城所喝过的酒有些不太一样,而且,颜色略红,酒中自带一股杨梅清香,确是别有一番特色。

徐恪叫来店小二询问,方知这“青子红梅酒”是采用青色的梅子与红色的杨梅,再以苏州城独有的“醪糟酒”以古法配制而成,此酒非但滋味酸中带甜颇为独特,且有滋养脾胃之效,久饮还能滋阴护胃、止泻祛湿,洵属这江南独有的一种好酒。

不过,徐恪饮惯了京城烈酒,对于此种酸酸甜甜、酒味不浓的江南美酒反倒不喜,他将岑掌柜所赠的一壶“青子红梅酒”堪堪喝完,忙命小二换来了两壶长安美酒“汾阳醉”。

……

……

酒饮罢,二人遂接着逛苏州城。

徐恪左顾右盼、走走停停,不经意间却走到了苏州的城隍庙外。他想起去年与二弟一道入京之时曾路进苏州城,当时自己还梦到了苏州的土地公,于是,他便拉着舒恨天一道,信步迈入城隍庙内。

城隍庙内香火甚旺,不断有信男信女走进走出,院子内的一口青铜大香炉内,焚香袅袅,两旁摆满蜡烛,院旁一口大钟,不时有祈福之人上前撞钟,悠长的钟声便绵绵而来。

大殿正中间供奉着城隍主神,徐恪抬头瞧那城隍神的面目,约略是一位中年男子,长眉凤目,衣带飘飘,身形甚是伟岸,伫立于高台之上,看上去栩栩如生。

徐恪便问舒恨天道,这位城隍神乃是何人?

舒恨天抬头扫了一眼,漫不经心回道,他若猜的不错的话,应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

徐恪随即又问,为何苏州城里会供奉着春申君?

舒恨天道,当年三吴之地,俱是春申君的封地,想必这苏州城得以建城,多数也是春申君的功劳,故而吴地之人,多以春申君为城隍神。

舒恨天瞧着高台上的城隍神,忽然却摇了摇头,叹道,黄歇此人,年轻时还有些聪明,总算也帮着楚国做了一些事,只可惜,老来却耽溺于美色享乐中,越老越是糊涂,最终听信小人所言,落得一个被人刺杀的下场……

徐恪在大殿内转了一圈,甚觉无趣,于是走入后院中,却见供奉着土地神的一间小屋内,竟是异常破败,不知是哪一个小孩砸进来一块石头,将土地神像周围的泥墙打得七零八落,许多零碎的石块散落一地,只有土地公的神像幸喜完好,未曾被打坏。

见此情景,徐恪心有不忍,忙唤来庙中主事询问,为何这城隍庙内大殿巍峨,其余神像尽皆气派非常,独独这里的土地神庙却如此破败?

说起后院中的土地庙被打坏的缘由,那主事不禁叹道,也不知何故,这十几天来,屡屡有人故意用石块来砸,他们派人修缮妥当后,不出三日,又会被人砸坏,然庙内诸人查了好几日,也差不到究竟是何人来此捣乱,到后来,他们见这土地庙再怎么修缮也是无用,只得弃之不理,于是乎,后院中便只有这一处土地面,变得越来越破败……

徐恪听罢城隍庙主事所言,心中已知大概,他略略一想,便有了一个主意,当时他就叮嘱主事道,你们只管派泥水工匠将这处土地庙好生修缮如初,至于有人来此打砸的事,就包在他的身上。

那位主事虽见徐恪拍着胸脯保证,但也是将信将疑,只微微点了点头,便顾自忙碌去了。

徐恪与舒恨天又随意闲逛了一会儿,当夜就回到知府内堂。

见了苏州知府陆启蔚之后,徐恪就再次说起这城隍庙内的土地神一事,他让陆知府务必派人将土地庙重新修缮如初。

陆知府听得徐恪如此关心苏州城的土地神,心中也颇感疑惑,他也不敢多问,但见这位徐千户如此郑重嘱托,想想也无非一件小事,于是便满口应允。

……

……

又过了一夜,就已到了七月十八。

钦差李秋在苏州城一连玩了三日之后,终于玩得称心如意,到了这一日的傍晚,才想起可以南下杭州了。

若是走陆路,车队需要从东面走一段弯路,如此赶到杭州,大约还需四天。

可李秋却嫌四天的行程太长,他问过陆知府之后,便决定走水路。

由苏州城南出发,乘大船经太湖南下,最快四个时辰就能到云州府,再由云州城往南,则再过一日就能到杭州城了。

如此一来,之前游玩所耗去的三日,便能在水路中尽数找补回来。

见钦差已决意走水路,徐恪自然也只能点头。

只不过,就算是找到苏州府最大的船只,至多也只能带上三十人左右,毕竟钦差车队这一趟南下,随行之物也是不少,光李秋个人所用之物,就已装满了一个大车。

于是,李秋只带了二十名护卫,此外就是管塘,还有徐恪与舒恨天自然也在船上,其余的一百多名卫卒,还有钦差仪仗等物,便皆由魏嘉诚带领,依然自陆路前往杭州府。

计议已定,便由陆启蔚派人找来了一艘大船,并配上最好的艄公、掌舵与水手等人。陆知府为人极其热忱,见钦差要走,当晚亲自送行至苏州城南的码头外,临行前还拉着徐恪等人的手,其状着实是依依不舍,看陆知府的眼眶中,竟险些掉下泪来……

徐恪与李秋一行人登上大船时,已是戌时一刻。

当晚,月色清朗,晚风阵阵,大船吃了风南下,一路行驶得飞快,只过了半个时辰,就已行到太湖深处,徐恪再往北回望,只见巨大的苏州城已如一个黑色的影子一般,融入了无边的夜色之中。

……

……

大乾康元七十一年、七月十八、亥时、太湖中央

又过了一个时辰,大船已行驶到了太湖中央,徐恪站在甲板上眺望湖面,见湖水无边无际,放眼望去,周围都见不到岸边,此时的自己就如深处大海中央一般,而一望无垠的海面上,便只有这一叶孤舟,随风飘摇。

同行的二十名卫卒大多是北人,他们自幼生长于北地,虽精擅骑马奔驰,却极少乘舟,此时虽风平浪静,但船身仍随风摇晃不已,有十几人禁不住船只晃动,竟已扶着船舷大口呕吐了起来。

北人擅骑马,南人擅行舟,便是此理。

徐恪见状,摇了摇头,便命这些护卫不用在甲板上守着,全都回舱房中入睡即可,一旦进入睡梦中,就算船只再摇晃,也就不会再呕了。

卫卒们听得千户号令,尽皆如蒙大赦一般,都抢着走入船舱中,一个个找了一处床板即躺下入睡,都盼着天明醒来就已靠岸,从此不用受这晕船之苦。

连管塘与舒恨天都已回自己舱房中入睡。

自然,钦差李秋从登船时起,就没有在甲板上现身过。

众人均已安睡,徐恪却还有些睡不着,他孤身一人在船头与船尾间来回走动,眺望着湖景,只觉如此乘风而行,心中好不畅快!

他不由地就想起大约一年前,也是在太湖之上,那一晚还是中秋佳节,他与二弟朱无能、三弟秦孤风乘坐一艘巨舫,破浪排空而前,当时,他们三人在月下结拜为异姓兄弟,从此祸福相依……这一幕场景,虽已过去了一年,然此时此刻蓦然想起,竟犹如就在眼前一般。

“咳!三弟,你如今人在何处?又过得怎么样了?”徐恪不禁暗自叹道。

把守船头的掌舵见夜已深,就劝徐恪道:

“这位官爷,都快子时了,您还是回船里面去睡吧!莫要受风吹,受了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