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洲异事录 > 第三十八章、秋雨思故人

神洲异事录 第三十八章、秋雨思故人

作者:若风95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8:10

第三十八章、秋雨思故人

神洲异事录第三十八章、秋雨思故人大乾康元七十一年、八月初二、申时、杭州府衙内院、庆元居

徐恪回到庆元居,草草用过午膳之后,忽感一阵疲乏,遂仰靠于床头之上,望着窗外秋景发呆。

他回思往事,心中思绪如海潮起伏,顿觉惆怅不已……

依照上午那潘老伯的口述,昔日杨宅那一场大火,究竟是人为还是天灾?若是人为,则究竟是谁人放的火?为何火起之后,宅子内竟无一人逃生?……这种种谜团,直至今日也无人知晓。

自杨宅突发大火之后,不知为何,官府对之讳莫如深,非但并未派人深查,只是草草宣布大火就是灶间下人因做饭时焚烧柴木不慎,以至引发火宅;而且还严密***,禁止城内任何人谈论此事。

自然,针对官府的这一解释,周围百姓尽皆不信。任谁都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是哪家烧火做饭,若不慎走火,当都能迅速扑灭,断没有满宅皆被焚,竟无一人逃生的道理。

可是,杭州府衙派来了几十名衙役,轮番上门告诫,严令所有人都不得谈论杨宅被焚一案,吓得四周百姓都不得不对此噤若寒蝉,不但无人敢猜测杨宅被焚一案究竟系何人之所为,甚至于,连这几个字都不敢再讲。于是乎,杨宅被焚这么大一件事,除了附近乡民之外,整个杭州城竟无几个人知道,就算知情者,平素也不敢多谈此事。

并且,自杨宅无端被焚之后,每每于子夜时分,附近百姓总能听到宅子里隐隐有哭声传来。那声音如泣如诉,半夜里传来,令人总不免头皮发麻、心惊肉跳。是以不到一个月光景,附近住户尽皆走的走、搬的搬,只留下潘老汉一人,因无儿无女,也无处可搬,只得仍旧住在老宅中。

这之后,杨宅闹鬼之事便被人传得玄乎其玄。向来这老百姓对这种事总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是以这杨宅虽处杭州城内之繁华地段,但自从被大火焚尽之后,便一直无人敢买下宅基重新营建房舍,直到今日,杨宅故地仍是一片废墟。

徐恪听完潘老汉的陈述,心中尚有些不信,于是又带着魏嘉诚与舒恨天出了杨宅故地,往周围四处找人询问。可就算他们找遍了四周所有住户,回答也如魏嘉诚先前所禀报的一样,这附近住户,对当年发生在杨宅内的那一场大火,竟都是一无所知。

徐恪回到府衙之后,又找来当值的衙役班头询问。那班头凑巧也亲身经历了当年对杨宅大火的扑救。不过,他含含糊糊了半天,始终不肯多言,后在魏嘉诚的大声训斥之下,才吞吞吐吐地讲出了当时的一些实情。

依照那班头所述,杨文庸宅子的那一场大火,大约发生于前年年底,那时距王大爷死后,才不到一月。由于大火来得甚是突然,火起之后便烧得越来越猛,又恰逢夜晚众人熟睡之时,是以待众衙役赶到时,整个杨宅都是熊熊烈火,根本无法入内救人。衙役们亦只得尽力打水扑救,疏散周围住户,不使火势往杨宅周围蔓延,种种举措无非是尽人事而已。待到大火烧尽,整座杨家宅邸几乎是片瓦无存,再清点死者人数,发觉宅子里的所有人都已被烧死在内……

班头说到这里,面上亦不自觉地带有悲悯同情之色,看得出,当时他们进入火宅现场内清点死者人数时,见到杨家人的那一番死状,必也是极其凄惨。

徐恪又问那班头,缘何火宅发生之后,官府不去彻查纵火元凶,却极力对外***?非但随意杜撰了一个火宅的原因,而且还派人挨家挨户地警告周围住户,严令他们不得谈论杨家那场大火?

班头叹了一口气,犹豫了半晌,才勉强回道,这其中原因他也不太清楚,他只是听说,这是前任知府洪大人害怕京城里会来人彻查杨家大火的起因,是以才匆匆将大火的起因归结为是杨家下人们烧火不慎所引发,反正

那些下人也都已被烧死,死人是不会开口为自己辩驳的。至于洪知府为何要对外严密***,大概也是怕此事知道的人越多,就越可能闹大,若万一捅到京城里去,他就无法收拾了。

徐恪听得心头不断冷笑,当时他就已猜测到,洪文堂之所以会害怕杨宅大火一案闹大,必是担心杨文庸在京中还有一个担任青衣卫***的堂兄弟,到时候,一旦那杨文渊追究下来,洪文堂这个五品知府怕也是不好应付,以青衣卫在大乾天下的赫赫威名而言,洪文堂心里定是想好了,能够不去招惹便尽量别去招惹。

只是,如此一来,昔日的杨宅大火一案,便也成了一桩悬案,而且,由于当时洪文堂手下的活做得,整个杭州城内竟也无几人知晓当年那场大火,徐恪也是直至今日,才知道他欲待报仇的杨家父子,其实早已魂归幽冥。

不知何时,屋外已下起了小雨,雨势虽不猛烈,但点点滴滴打落在屋顶房檐之上,让徐恪的内心忍不住更为烦乱。

徐恪靠在床头,不断思忖着杨家的那场大火,由杨家大火一案,他随即就想到了当年的王大爷与香梅。

屋外的小雨,缠绵不断,徐恪的内心,亦是愁绪茫茫。

他心中,反反复复,都是那一句话:

若此刻,王大爷与香梅尚活在人间,那该有多好啊!

徐恪记得那一晚,王大爷趁着酒兴与他直接开口,要把自己的女儿香梅许配给他为妻,只是,王大爷的条件,是要将他招赘入王家,将来等自己老了,要徐恪来给自己养老送终。

而当时的徐恪,就只是不停地吃菜,或是低着头不言语,对于王大爷所讲,只当没听见。

王大爷是个性子急的人,见他这般犹豫不言,还道他是不愿担之名,于是把酒杯一摆,叹了一口气道,这样吧!不要你入赘王家了,也不要你什么彩礼,你把香梅直接娶进门就是!好在你那阙干巷的小房子离这里也不远,今后,你和香梅只要能时常来看看我这老头儿……我也就心满意足啦!

可是,就算王大爷如此殷切,徐恪还是不肯答应。

到后来,王大爷脾气上来,忍不住将酒杯往地上一摔,怒气冲冲道,你小子如今还没怎么发达,就嫌弃香梅啦!好好好!你不要香梅,我就把香梅许给这杭州城里最好的人家,到时候……你小子可别后悔!

徐恪欲待解释,却被王大爷一把拽了起来,推推搡搡地将他给一直推到了门外,一声就把门给带上。徐恪想要上前敲门,却听得王大爷在屋子里依旧骂骂咧咧道:

去,我这件破房子,你不许再踏进一步!」

徐恪见王大爷正在气头上,也就不敢再跟他多言,他摇了摇头,只得自顾自回到自己位于阙干巷的小家歇息。

未曾想,到了次日一早,他还未曾起床,就听到屋外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只见香梅拿着一个食盒,正笑意盈盈地站立于门外,一双明亮的眸子,也正直勾勾地看着他……

徐恪回忆到此处,双眸中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就如那屋瓦间的雨水一般,不断地滚落到地面。

人至伤心处,秋雨如泪垂……

一阵敲门声来,将他从无比伤痛的往事中忽然又带回到了眼前的庆元居。

徐恪擦去眼角边的泪水,朝门外应了一声。他所料不差的话,来的人应该是舒恨天。

从黄家山坟场离开之时,他便曾叮

嘱过舒恨天,让书仙老哥务必叫人将王大爷的坟冢仔细修缮一番,并在坟前重新立一块墓碑。

就连王大爷墓碑上的字,徐恪也已想好,他想让舒恨天找人刻上几个大字。因为徐恪忽然忆起,王大爷生前,周围邻里之人大多呼他为等等……可王大爷自己却并不喜欢别人呼他为,而希望大家都能称他一声。

今日回府衙之后,徐恪又跟舒恨天问起王大爷的坟茔修缮之事,舒恨天只好连声答应抓紧去办。

徐恪抬头,却见来者并非舒恨天,而是整日里忙于公务的新任杭州知府李秋。

李秋收了油纸伞,掸了掸身上的雨珠,缓步踱到徐恪身前,两眼如春风含笑,直勾勾地盯住了徐恪,反问道:

徐恪低下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李秋好似看到了徐恪眼角的泪痕,他拿来一把紫藤椅,在徐恪面前随意落座,当即就问道:

徐恪挠了挠自己的额头,面色无比窘迫,心道,这个书仙老哥呀,他怎地什么话都跟钦差讲!

这时的李秋,却并不理会徐恪窘迫的神情,他只是给自己斟了一杯新冲泡的龙井茶,一边品茗,一边看着窗外雨景。

只见窗边的几株海棠,在秋雨中瑟瑟发抖,有一朵红色的花瓣随风而坠,无声无息间已化作尘泥,见此景,李秋忽而心有所动,便随口吟咏出了一首绝句:

「花开红漫天,花落泥尘中;

开时无限好,落时恨无穷。」

他不知是为了安慰徐恪,还是安慰自己,忽而叹了一声,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