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100章 《阴阳泪水》的铺垫

临安郊区一个小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宋朝和金朝激烈的战争已经过去有些年,双方都打累了,维持着一段长时间的和平。经过休养生息,加上又是都城,杭州已经是当世一等一的繁华地区,虽然只是郊区的小乡场,但集市上行人摩肩接踵,非常热闹。

所有的店铺都打开着,有卖杂货的,卖牛的,卖粮食的,卖布匹的……

卖馒头的老板将一蒸笼馒头倒在簸箕里,新出锅的馒头饱满洁白,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忽然,一只脏兮兮的手伸出来,抓起馒头凑眼前看了看,说一声不好不好,然后又扔了回来。

抓馒头的是一个头戴僧帽,脖子上别着一把蒲扇,浑身破烂僧袍的和尚。他看起来疯疯癫癫,但目光中闪烁着亮光,表情玩世不恭,却洒脱自在。

老板一向礼佛敬佛,为人善,见馒头上留下了和尚黑黑的五指印,看他破衣烂衫的,估计腰中也没有一个铜子。只得说,和尚,你都把馒头摸脏了,我还怎么卖,算了,送你了。

就把馒头塞了过去,和尚嘿嘿一笑,又抓起一个:“那就再给我一个。”

老板气苦:“你……”然后无奈地摆了摆头。

没错,这个和尚就是传说的道济和尚济公。他走了几步,在身上轻轻一搓,就搓了两枚泥丸,朝卖馒头的老板钱匣子一扔,叮当,泥丸变成两个铜钱。原来是济公逗他玩的。

镜头一转,两个花花公子看见大街上有个姑娘卖身葬父。姑娘是灵隐寺外佃户家的女儿,大约十四五岁模样,长得清秀美丽。花花公子色心大动,其中一个就上前调戏。托着姑娘的下巴,说小娘子好生貌美,要多少钱?

(没错,剧本中这个小姑娘的角色是孙朝阳特意为妹妹孙小小准备的。虽然是龙套,但台词量还行,戏份也不少。)

小姑娘说只要十两银子,那个公子说,好好好,我买了,但你得先跟我亲个嘴儿。

说着话,就把臭哄哄的大嘴伸过去。

小姑娘受此调戏,屈辱地哭起来,而两个花花公子却哈哈大笑地而去。

济公看到这一幕,笑了笑,对着手头馒头吹了一口气,变成一只金龟,高声吆喝:“祖传的金龟要不要,祖传的金龟要不要。”成功地引起两个花花公子的注意。

二人问他要卖多少钱,济公说这是可是我祖传的宝物,价值三百两银子,现在一百两出售。

经过他一番忽悠,两个花花公子用一百两买走那只金龟。

济公拿着一百两银子找到那个卖身葬父的姑娘,让她跟自己一起去买了口棺材,将死去的父亲好生安埋。此时,两个花花公子回到家,他们用一百两银子就买了个纯金的金龟,以为占了大便宜,忍不住拿出金龟端详。突然,咻一声,金龟变成了馒头,上面赫然是济公的黑手印,里面还留了张纸条“欺负民女罚银一百两。”

姑娘埋葬了父亲后,对济公很感激,将剩余的钱退给济公。济公却说剩下的银子姑娘用来做嫁妆吧。

小姑娘羞得红了脸。

(看到这里,陈凯哥忍不住咧开嘴想笑。但因为他家教严,硬生生将笑声憋回肚子里去,憋得很辛苦。一部剧通常四十分钟到四十五分钟时长,通常由几个小故事组成。这些小故事的用处各不相同,有用来介绍人物的,又用来引出大情节的,也有用来烘托气氛的,也有用来转折的。开场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非常有趣,让人在大笑之余,一下子就记住了济公和尚这个人物,并对后面的故事深深期待。)

接下来就是名场面董士宏上吊部分。

画面一转,济公看到一名男子正在路边上上吊。只见他用扇子一扇,绳子就断了,那个叫董士宏的男子就一个屁股墩坐地上,没曾想,董士红宏还是不死心,把绳子结好,准备再来一次。可绳子因为短了一截,够不着。他只得搬了块石头过来踮脚。刚搬来,就看到济公竟挂在树上要去见西天佛祖。

董士宏急忙上前抱住济公:“师父,师父,你要干什么?”济公:“我要上吊。”然后给了董士宏一脚。

济公说他把寺里的五两银子弄丢了,回去怕师父责骂,还不如一死了之。

董士宏听他说完,就掏出五两银子递过去,道,自己是将死之人,拿钱来也没用,还不如都给师父,做个善事,你拿钱快走吧。别在这里唧唧歪歪,打搅别人自杀,讨厌死了。

济公大喜,接过银子要走。可走不了几步却停下来,说:“你的长袍不错,反正也是要死的了,不如给我吧。”

董士宏一想,对,是这个道理,就把长袍脱下来施舍给了济公。

不料济公还是不走,又说他的靴子不错,反正死了也用不着。

得,脱靴子吧。

脱完靴子,济公又问他要帽子,问他要内衣内裤,说:“反正你死了,不是喂狗就是喂狼,赤条条来,不如赤条条走。”

顿时把董士宏身上的东西剥了个精光,连上吊的绳子也给顺走了。

董士宏现在就算要找死,也没有作案工具。没办法,只能寻了条小河,纵身一跃。

这人若是倒了霉,就连死也不顺利,河水只没过董士宏的脚肚子,倒把他弄得浑身泥水狼狈不堪。

济公将他从水里捞出来后,生起火堆烤衣服,问他姓名来历。

董士宏说出自己的遭遇,原来他是钱塘县的教书先生,家里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父亲去世后母亲病重。为了给母亲看病,就把八岁的女儿卖大户人家做丫鬟。可是,母亲还是没有救回来。

后来他给人教馆,辛苦八年终于攒下来五十两银子,准备把女儿赎回来。谁知大户人家全家却搬家走了。女儿没有赎回来,他还遇到歹徒把所有钱都抢走了。顿觉人生无望,再活不下去了。

……

至此,这一集《济公》的所有铺垫已经完成,人物立起来了,氛围烘托起来了,钩子也设置停当,接下来应该是本集故事最华彩最精彩的**和结局部分。

陈凯哥学的是导演,专业素养摆在那里的,只看了这两个小故事,就识得其中厉害。

这两个故事的起承转合都做到极佳,可谓是教科书级别,直接可以拿到课堂上去上课。特别是钩子的设置,让人心痒难搔,一看就停不下来。

其实,他并不知道,当初《济公》在拍摄之前,导演就向全国最优秀的剧作家约稿。第一部所拍的六集剧本乃是从一百多本里挑出来的,可谓优中选优。

这剧,代表着当年中国剧作家最高水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