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424章 唐大姐的军令状

孙朝阳:“跳水姐……哦不,宫姐痴呆什么呀?”

唐大姐:“还能痴呆什么,想写那本《土拨鼠之日》啊。如果你这个创意普普通通也就罢了,交上去应个景儿,培训班一结束,大伙儿各自回家。问题是设定实在太精妙,如果大纲交上去,这个点子可就是她的了。小宫实在太想写,直接拿你的东西来用吧,是不是抄袭呢?她也是成名的科幻作家,也有自己尊严的。可放弃了又实在舍不得,心里着实难过。魂牵梦萦的,人都瘦了一圈。”

孙朝阳正要说话,一个中协的工作人员过来,手里拿了一张条子:“唐大姐,你的外出请假条领导批下来了,给了两个小时的假。”

唐大姐欢喜地接过假条,对把脑袋凑过来看的孙朝阳笑道:“小孙,你眼珠子滴溜溜转动,打什么坏主意?”

孙朝阳:“大姐要出门啊,带我一路,我在文庙关了这几天都被关坏了。咱们刚的话不是还没有说完吗,边走边聊。反正这张假条上又没有说不许带人,你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

唐大姐:“我有正事需要去邮电局打个长途电话,可不是逛街买东西。中协虽然拉了专线,但长途挺贵的,让人看到不好。”

八十年代的人挺正直,她又是领导夫人,让中协的人看到用公家电话难免惹起物议。上次打过电话后,她就有些后悔。

孙朝阳:“您还别说,我也有要紧电话要打。”

唐大姐好奇:“你也要打电话?”

孙朝阳解释说他不是有两本书送去评奖了吗,要和出版社沟通一下。又聊到莽流收了一些乱七八糟的稿子,冒充自己的名字另外搞了一本《文化苦旅》的事。

唐大姐为人正派,什么时候听到过这种事情,瞠目结舌:“还可以这样,这也太不要脸了?”

说话间,二人交了假条,出了文庙。

几天没出来,建水大街上的风景又是一变。今天刚好赶场,满大街都是卖菌子的。

云南的蘑菇花样繁多,能吃有几十种,孙朝阳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也常常去舅舅家山上摘,识得几样。看唐大姐好奇,就介绍说“这是青冈菌,就是长在青冈树下面那种。”“这是鸡枞,一般都长在白蚁巢穴上。味道鲜美,带着鸡汤味。”“这是花菇,看起来很漂亮,但其实没什么味道。需要先晒干,才能把鲜味提出来。”“还有这种看起来土疙瘩一样的东西,本地叫猪拱菌。学名叫松露,是西餐里的高级菜肴,但在这里不值钱,一毛钱一斤买得飞起。之所以叫这个名字,那是因为此菌一般都长在松树下的泥里,跟土豆一样,轻易不能被人发现。但猪的嗅觉好,闻味道后就会用鼻子去拱,因此得名。但这种松露也没味道,很寡淡,感觉就是吃了个寂寞。我还是喜欢鸡枞这种香味浓郁的。”

至于其他杂菌,孙朝阳没见过,也不敢乱说。

唐大姐是个标准的北方人,什么时候见过这些,不禁感慨:“朝阳你真渊博,长见识了。”

从四月到七月是云南最有趣的季节,因为雨季的到来,万物萌发,菜市场上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都有。

比如有农民拿了根干木柴一样的东西来卖,说是调味品,做菜的时候可以用刀子从上面刮些碎屑加里面,别有一番风味。比如从竹笋里抓到的胖乎乎的竹虫,说是油炸了吃特别香,说着说着,小贩直接抓了一条虫子扔进嘴里,大口咀嚼。唐大姐什么时候见过这种情形,打着干呕捂嘴狼狈地跑了。

又比如小贩还在贩卖从河里石头缝中抓到的打屁虫,说这才是人间美味。他甚至还用手指捏爆了一只,让唐大姐闻臭不臭,冲不冲,打不打脑壳,过瘾不过瘾?

林林总总,都在挑战人的神经。

云南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很打脑壳。

这年头的还没有程控电话,需要人工转接,尤其是打长途,运气不好等一个小时的情况都有可能碰到。

孙朝阳这次是给天津木呐挂电话,死活也通不了,只能在旁边等着。

唐大姐却很顺利,十分钟后就联系到对方。

八十年代邮电局打电话都在柜台上,你在那里打,所有人都在旁边听着,毫无**可言。孙朝阳记得当时他陪厂里一个年轻哥们儿去打长途,那时候厂子不是破产,工人下岗了吗?那哥们儿的对象去广州打工,谓之“冲广。”二人约定一周通一次电话维系感情。

于是,那哥们就在邮电局里当着众人的面,抱着话筒就“我想你,我爱你”吼上一气,听到旁边的听众忍无可忍。

再后来,大约是电话费太贵,也大约是觉得这段天各一方的感情不现实,两人在一年后分手。

再真挚的爱情也经受不住时间和空间的分割。

人的命运真的要受到时代的影响。

直到九十年代初,各大邮局才在屋里搞了几个小电话亭。

今天是赶场,邮电局人多,又是来寄信寄包裹的,又是来打电话的,还有不少人来这里交流邮票。集邮热兴起,邮局成为建水县邮票交易中心,一时间竟有点水泄不通的味道。

孙朝阳怕唐大姐被挤着了,就护在她身边,也清晰地听到电话内容。

其实听听也无妨,反正八十年代大家都没有**概念。

唐大姐:“忠才,是我,唐建英。我想问问调动的事情,具体工作岗位的安排。上次您说我的岗位有点为难,估计是一线编辑岗。我考虑了几天,觉得我的能力不是太适合。我和我爱人讨论过,《科幻海洋》现在确实是国内一流的科幻小说杂志,但还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电话那头的忠才:“唐建英同志您说。”

唐大姐:“《科幻海洋》杂志的办刊思路我个人认为比较保守,还是在以往纯文学的路子里打转转。刊物里除了小说,还有评论文章,有散文,甚至还有诗歌。读者买咱们杂志,看的是故事,而不是接受所谓的精神洗礼,接受所谓的教育。如果要追求高雅的美学享受,为什么不去买《收获》买《人民文学》呢?即便是杂志刊登的科幻小说,也大多以短篇和小小说为主,体量和深度不够。”

那个叫忠才的估计是《科幻海洋》的上级机关领导:“您继续说下去,大胆说,不要有顾虑。”

唐大姐:“不客气说一句,这些科幻小说故事上并不太吸引人,不外是宇航员星际飞行,千篇一律,故事普通。还有抓住一个新的科学概念就弄一篇故事,看起来就好像是看儿童文学看童话。”

“我是《飞碟探索》副主编,这本杂志是纯粹的娱乐休闲类刊物,我知道读者喜欢什么。我个人认为,科幻海洋的风格要变一变,收一批故事性更强的稿子。如果上级信任我,我愿意挑起这个担子,为我国的科幻小说趟一条新路,为科幻小说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电话那头那个叫忠才的人:“确实,杂志办得不是太好,销量很低。而你主持的《飞碟探索》的成绩有口皆碑。改革开放,首先是改换思路,说说你的想法。”

唐大姐:“我想要一个栏目作为试验田,栏目的名字就叫新科幻,专门发表实验性质的科幻新锐之作。忠才,我不是问你要官,我只是想做点事情。总编主编什么的我可以不当,但请给我一次机会。我有信心把杂志做起来,也愿意给立军令状。”

大姐是个事业狂,她不甘心仅仅为了一家团聚而调去北京做一个普通编辑,她这是毛遂自荐,想要自己独立主持一个栏目。

电话那边久久没有声音,那边哪个叫忠才的人如何不知道唐建设英和吴胜邦的关系。老吴是一心要让自己爱人做领导,问题是,社里空出的领导位置别的人也盯着。空降一个人过来,大家未必心服,也让他很为难。

听唐大姐说要一个栏目,忠才心中一动,暗想:让她搞个试验田也行,成了,就有亮眼业绩,坐上领导位置实至名归。如果失败了,那就安心当普通工作人员,老吴也没话好说。这样,我是两边都不得罪。

想妥这点后,忠才道:“好,我给你一个栏目。改革开放,解放思想,你们杂志社也不能落后于人。但是,我只给你三期,三期如果销量还没有起来……”

唐大姐:“如果到时候我的栏目没有得到读者的认可,我听候组织安排,就算安排我去传达室做收发,去锅炉房烧暖气。也认。”

忠才:“不至于,不至于。好,你抓紧办理调动手续,我找杂志社的人谈谈。”

唐大姐刚放下电话,孙朝阳的长途就拨通了。她说:“朝阳,你先打着,我到外面买点菜回去给大伙儿改善一下生活,你想吃什么?”

孙朝阳:“谢谢大姐,弄点肉就好,忆苦饭把我给吃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