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174章 峥嵘之人

汉家功业 第174章 峥嵘之人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174章 峥嵘之人

第174章 峥嵘之人

刘辩坐在马车上,双眼闪动,心里还在闪电般的转着念头。

皇甫坚长给他的这个惊喜,着实有点大!

一口气给他弄了来了几年的赋税,足够他做太多太多事情了!

“朕果然没看错他!”

刘辩又看着手里的奏本,注意着豫州的局势,向窗外道:“潘隐,曹操列席侍中庐。”

“是。”窗外的潘隐应着道。

骑着马,跟随在两边的赵云、典韦都在看着车帘,欲言又止。

眼见着刘备,吕布等人屡立战功,他们也想出京领兵。

大汉之人,谁不想凭功封侯?!

马车匆匆来到了朱雀门,不等马车走近,左栗小碎步从边上出来,恭谨又喜色的道:“陛下,唐娘娘有孕了。”

马车里假寐,思索着的刘辩,蓦的睁开双眼,继而拉开车帘下来,看着左栗道:“医师确认过了?”

“是,已经诊过了,太后娘娘听到消息,高兴的已经过去了。”左栗雪白脸上,一片欢喜的道。

刘辩双眼微微眯起,心里也是激动不已。

蔡文姬怀孕,不一定是男孩,加上唐姬,那概率就是翻了一倍!

只要她们之中有一个人生下男孩,对于稳定朝廷人心,将有着大用!

刘辩又瞥了眼手里皇甫坚长的奏本,笑着与赵云,典韦等人道:“今天都是好事情,今晚上准你们开怀畅饮,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谢陛下,恭贺陛下!”不止赵云,典韦两人,四周的便衣禁卫也跟着喜上眉梢的应着道。

刘辩摆了摆手,想了又想,余光注意到左栗,心里一动,踱着步向前走,道:“你们都回去吧,左栗随朕来。”

潘隐,赵云,典韦见刘辩要徒步向侍中庐,并没有多想,就在宫里,没有几步路,应着声,目送刘辩的背影。

左栗心里一紧,小碎步的跟在刘辩身后,低着头,双眼微微闪烁。

“那陈宫在洛阳令上倒是做的不错。”刘辩望着侍中庐方向,慢慢说道。

陈宫到任洛阳令,尽心尽力,在安抚百姓,整顿治安上,很是下了功夫,令洛阳城的面貌大为改观。

左栗不敢说话,头低的更多。

刘辩走了一会儿,见皇甫嵩正好进了侍中庐,便在一处小桥上停下来,抬头看向南方,将手里的奏本递给左栗,道:“看看这道奏本。”

“是。”左栗连忙接过来,不敢抬头,打开奏本。

左栗与皇甫坚长是完全两个系统,是以消息并不互通,这道奏本直接到了潘隐手里,左栗还一无所知。

左栗起初看得很快,不多久面露异色,接着神色绷紧,心里又惊又慌。

‘这皇甫坚长不动声色的,居然做了这么大的事情!’

左栗双眼剧烈闪烁,皇甫坚长的功劳越大,越显得他没用!

他呼吸急促了几分,脑中飞快的思索着怎么立功,挽回圣心。

不等他想完,刘辩淡淡道:“荆州乱了,你走一趟。”

左栗顿时明悟,心中更慌,抬手举着奏本道:“小人领旨。”

这道奏本里,已经说明需要他做的事情了。

刘辩收回奏本,瞥了他一眼,道:“做的隐蔽一点。”

“小人明白。”左栗会意的躬身,心底则暗自决定,他一定会得比皇甫坚长做的更好!

刘辩在走向侍中庐的时候,侍中庐内的众人已经商议许久。

皇甫嵩,荀攸,荀彧,蔡邕,曹操五人在座,说的还是豫、扬二州之事。

荀攸神情正色,道:“扬州地广人稀,多烟瘴之地,平乱或比豫州困难数倍。”

蔡邕是第一次参加,心情异样,又因为身份特殊,故作矜持,不断的点头。

曹操摸了摸胡子,而后双眼冷峻,道:“袁术不过一匹夫,朝廷若给我三万兵马,三月之内,必定扬州!”

荀攸看了他一眼,没接。

说实话,荀攸对于曹操的能力还是深表怀疑的,这位目前,也就平定兖州一个功劳,其他几乎都是败事,足够砍头、抄家的那种。

荀彧一脸的少年老成模样,坐在那,不声不响。

皇甫嵩看向荀攸,道:“荀尚书,夏税,朝廷到底能收多少?”

荀攸闻言,面色微凝,道:“不瞒大司马,户曹仔细核算再三,粮税等最多不过一万万,加上盐税、史侯纸以及钱庄可用的,加起来,还不够填补去年的窟窿。”

大汉朝廷寅吃卯粮很多年了,加上去年各类事情,还以种种名义不知道借了多少。

前面的窟窿还在变大,后面又一个接着一个的窟窿出现。

皇甫嵩眉头动了下,道:“董卓暂且放一放,可从徐、荆调兵,合围扬州,争取用一个月平定。”

曹操对皇甫嵩这个提议十分认同,沉声道:“下官愿领军,平灭袁术!”

皇甫嵩故作思忖,他在大司马府向来低调,涉及兵权一事,从来不会擅端。

蔡邕有些听懂了,他近来参与尚书台次数不少,对政务了解更多,忽然开口道:“我倒是觉得,曹将军应当去青州,由青州朱使君领兵征讨袁术。这样一来,董卓有所顾忌不敢乱动,二来也能令徐、荆二州心悦诚服,甘愿听命。”

众人一听,不由得看向蔡邕。

在他们眼里,蔡邕只是一个才华横溢,热衷功名的腐儒,这番见解,颇为让他们诧异。

荀攸注视着蔡邕,想着他的特殊身份,在怀疑是不是刘辩在假借蔡邕之口给他们递话。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荀彧向皇甫嵩道:“大司马,不论如何,不能让袁术有时间缓和,当出奇兵!”

“怎么奇兵?”皇甫嵩道。

荀彧道:“命平虏校尉吕布渡过长江,昼伏夜出,奇袭力阳!”

力阳,扬州治所,在九江郡,与徐州广陵郡毗邻。

而目前袁术、韩馥等的屯兵地点在吴郡与丹阳。

若是扬州治所被攻破,对袁术叛军的打击,可想而知。

皇甫嵩默默推敲一阵,道:“可以。”

荀彧看向荀攸,道:“我记得,交趾那边,尚书台有所安排,能否一用?”

荀攸想了想,摇头道:“交趾十分复杂,朱符未必能够抽身而出。”

在大汉十三中,交趾比较特别,因为它并不是‘州’。而交趾刺史朱符,是朱儁之子。

交趾不止众多世家林立,还有复杂的夷人交错其中,各种叛乱起伏不定,朱府到任三年,三番四次差点被谋杀,对于交趾的局势,只能说堪堪稳住。

荀彧想到了孙坚,忽又看向曹操,些许苍老的脸上隐有迟疑之色。

曹操却瞬间明白了,抬手向皇甫嵩,沉声道:“大司马,下官请命,领兵从豫州出九江,策应吕布!”

“曹卿家要出征?”

这时,刘辩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

一众人连忙起身,行礼道:“臣等参见陛下。”

刘辩一摆手,道:“免礼。”

五个人目送着刘辩坐到主位之上,这才放下手。

曹操双眸炯炯,抬起手,沉声道:“陛下,臣等议,命吕布奇袭力阳,臣请策应。”

刘辩环顾五人的表情,道:“不用了,朕准备抽调豫、徐二州兵马,共讨扬州!”

荀彧面露一丝疑惑的看着刘辩。

董卓催要钱粮,奏本里就差明写,没有钱粮,他便不动。

公孙瓒等人,还得制衡董卓,根本走不开。

豫州哪来的兵马?徐州能抽用的,不过刘备、吕布合共的一万兵马。

不止他疑惑,皇甫嵩,荀攸,蔡邕,曹操等人同样不解。

刘辩微微一笑,道:“他袁术能招揽那么多人,那么多兵马、钱粮,没道理其他人做不到。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尚书台的诸位卿家,要专心于政务。”

荀攸倒是想,可‘军政’不分家,哪里能够专心?

“不知陛下,打算派何人领兵?”皇甫嵩神色冷清,毫无表情,看着刘辩道。

刘辩伸手接过茶杯,道:“朕已经有人选了,过几日诸位卿家就会知道。朕今天来,要说三件事。”

说到这里,他低头喝茶。

五个人不由相互对视,有人选了?是谁?

刘辩将茶杯抱在手里,道:“这第一件事,司隶、兖州、并州的清丈田亩、户丁核查,到现在为止,进展缓慢,阻力丛丛,尚书台要拿出强硬手段,排除干扰,勠力推进。到今年年底,朕要看待初步成果。”

荀攸,荀彧两人脸上面露一丝凝色,躬身道:“臣等领旨。”

清丈田亩、户丁核查,除了朝廷、地方任命的大小官吏懈怠以及被腐蚀等情形外,地方上的士族豪门出手阻止,是最大的阻力!

到现在为止,不说司隶,即便并州、兖州这样被轮番战事蹂躏,破败不堪的州郡,依旧需要当地的士族大户来‘供养’,不论是朝廷任命的官吏还是本土派,与地方士族豪门的关系可以说是错综复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想要查清楚田亩情况,户丁人数,困难不是一点半点。

刘辩扫过他们一眼,道:“第二件事,便是治粟都尉以及盐政,张辽已经控制了冀州盐场。荀彧卿家给朕的建议是,盐由各州、郡、县主官负责,所得钱数,半年一缴,押解太仓。诸位卿家怎么看?”

皇甫嵩仿若未觉,坐在那,状若有思。

蔡邕见状,想到了他的史侯纸,道:“陛下,还得考虑路途中的损耗以及哄抬盐价,谋取暴利等的情形。”

刘辩眉头一挑,看着蔡邕点头道:“蔡卿家所言有理。这件事,便交由太仓令负责,绝不可大意!”

荀彧神色不动的抬手,道:“臣领旨。”

刘辩又喝了口茶,道:“朕要说的第三件事,就是文武分离。州牧、太守、县令等不掌兵,设佐官都尉领州、郡、县之兵,兵额限定。另,朝廷会逐步派将军,领兵分驻各州,归属大司马府统辖,不隶尚书台与地方。”

这件事,刘辩自登基以来,敲敲打打,陆陆续续提过,那时是小心翼翼的试探,现在,他无需顾忌那么多了。

皇甫嵩作为大司马,自是十分清楚。

倒是曹操狭长双眼有凝色一闪,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挣扎。

他选择了‘武将’一途,便不能牧守一方了。

征西将军是他的梦,牧守一方也是!

刘辩这三件事,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只不过这一次,刘辩准备付诸行动了。

荀攸,荀彧对视一眼,许攸抬手道:“陛下,是否等平灭袁术之后,再做实施?”

刘辩将茶杯递给潘隐,站起来,淡淡一笑,道:“小小袁术,诸位卿家不要太过高看了。平叛是平叛,政务是政务,不能因为他有所耽搁。”

荀攸,荀彧抬手,恭送刘辩出门。

“陛下果然英明神武,有世宗风范!”等刘辩出门,在一片安静中,蔡邕赞叹道。

众人看了他一眼,没人理会。

荀攸转向荀彧道:“叔父,你怎么看?”

荀彧抬起眼皮,余光扫过所有人,道:“陛下所言有理,袁术一事,朝廷过于担忧了。”

荀攸欲言又止,心里并不这么看。

袁术谋逆,是大汉朝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来,最大的一次世人谋逆,如果不能迅速平定,只怕世家人心都要动摇、离散了。

曹操不屑轻哼一声,他与袁术、袁绍兄弟很熟,深知这两兄弟的秉性。他自信,给他三万人马,最多一个月便能灭了袁术!

荀彧忽的抬手向皇甫嵩,道:“敢问大司马,可知领兵之人?可否透露?”

皇甫嵩不假思索,道:“我确实不知。”

曹操跟着道:“大司马府暂且没有进一步征讨扬州的计划。”

荀彧放下手,老成的脸上出现肃重之色,道:“不可以是渤海王。”

皇甫嵩神情一动,继而微微点头。

曹操的脸上也出现郑重之色。

如果是刘协出去领兵,固然会对袁术等叛军的‘大义’造成冲击,但其中的风险太过可怕,一旦有个闪失,很可能会造成兄弟阋墙、甚至大汉朝分裂的情形!

朝臣们对刘辩的不按常理出牌忧心忡忡,在商议中,刘辩回到了景福殿。

他背着手,站在屋檐下,静静望着不远处。

一个中年人,在禁卫的护送下,缓缓的靠近。

到了近前,这个人的容貌才完全看得清楚。

明显洗过澡,换了身衣服,但头发没有打理,胡子拉碴,神色疲惫,双眼无神,完全不像是一年多前,带兵杀入禁宫,屠戮数千人,英姿勃勃,杀气腾腾,更是杀到了刚刚继位的刘辩身前,毫无退让之意的虎贲中郎将——袁绍!

袁绍在黄门北寺狱经历了太多,也已知道袁家覆灭,袁术谋反等这短短一年多发生的翻天地覆的事情与变化。

他沉默着走到刘辩近前,面无表情的抬手道:“罪臣袁绍,参见陛下。”

刘辩看着他,一时间心里起伏不定,难以平静。

一年多的时间而已,恍若隔世。

当时,他确实被吓到了,袁绍煞气凛冽,手里的剑在滴血,手下的兵已杀红眼,见人就杀,毫无顾忌。

不止是景福殿前,整个皇宫到处都是内监、宫女的尸体,血流成河,杀声盖天。

现在回想起来,刘辩仍是心有余悸。

袁绍见刘辩不说话,抬着手不动,疲惫的脸上,不见半点情绪。

左栗站在一旁,低着头,目光冷冷的盯着袁绍,雪白的脸上一片寒意。

当日,他趴在花坛里,扮作死人,一动不动,耳边是清晰的刀剑划过身体的声音,还有温热的血泼洒在脸上。

时至今日,他还时常被噩梦惊醒。

不知道过了多久,刘辩轻吐一口气,收回思绪,目光渐渐聚焦,看着眼前的袁绍,从身后拿出三道奏本,道:“你给朕的三道奏本,你看看,他们是否瞒报、修改、或者藏匿了。”

袁绍抬头看了眼,伸手接过来,十分缓慢的打开。

双手还有新鲜的血痂,十指枯瘦如树枝。

不多久,他双手举回,道:“回陛下,并无不妥。”

刘辩点头,看向南方,道:“你有多少把握?”

袁绍神情不动,语气毫无波澜,道:“袁术器小量窄,受不得挫折,罪臣与他对战,最多不出一月。”

刘辩双眼微微眯起,道:“但朝廷没有钱粮,也没有多余的兵马给你。”

袁绍面不改色,道:“只要有陛下的旨意,罪臣可自行募集。”

“陛下,大司马到了。”潘隐在刘辩身侧道。

刘辩抬头,果然见不远处的大门,皇甫嵩已经进来。

刘辩稍作沉吟,淡淡道:“你诛杀阉党有功,加之袁家谋逆时你在狱中,并无涉及,朕赦免你一切罪责,加你为武毅将军,领豫州、徐州兵马,彭城相刘备、平虏校尉吕布共一万兵马,归你调遣。”

袁绍无神的双眼闪过一道亮光,抬起手,道:“臣领旨。”

皇甫嵩走过来,从背影上,完全认不出袁绍,刚要抬手见礼,余光一瞥,神情顿怔,张口的‘臣参见陛下’,硬生生的没说出来。

看到袁绍,他自然就明白了。

一时间,心如电转,闪过无数念头。

皇甫嵩想过很多可领兵之人,包括了曹操,朱儁,刘协,哪怕是赵云这样的新贵,他都想过,万万没想到,会是袁绍!

“你去吧。”刘辩瞥了眼皇甫嵩,与袁绍说道。

袁绍抬手,道:“臣告退。”

他缓缓后退,转身离去,至始至终,没有一丝表情外露,无喜无悲。

皇甫嵩等袁绍走了,一贯冷清的脸上出现丝丝正色,道:“陛下,用袁绍,是否冒险了一些?”

袁绍毕竟是袁家人,如果他突然反水,与袁术合流,那将变成朝廷的不世大敌!

刘辩没说话,对着潘隐等摆了摆手。

潘隐会意,给了其他内侍、侍卫一个眼神,全数退走,只留下了刘辩与皇甫嵩。

刘辩抬头看了眼天色,忽的笑着道:“夏天要到了,天气渐热。”

说着,他撸了撸袖子,而后提起裤子,直接一屁股坐在台阶上,与皇甫嵩道:“卿家坐到朕边上来,有些话,是该与卿家好好聊一聊了。”

皇甫嵩怔了下,倒是没有犹豫,跪坐在刘辩身侧。

刘辩望着宫外,道:“卿家,还记得,你第一次见朕,与朕说过的话吗?”

皇甫嵩面露思索,第一次?

第一次,就是他那个逆子,当街冲撞刘辩,他带着皇甫坚长入宫请罪。

仔细回忆着当时说的话,皇甫嵩还是有些不解,道:“臣糊涂,请陛下训示。”

刘辩笑了笑,道:“卿家当时说,朝廷要警惕地方士族的坐大,不能给他们太多权力。”

皇甫嵩自然记得,只是不明白刘辩的意思。

刘辩余光看了他一眼,道:“朕与卿家的想法一样。只不过,朕觉得,不给权力是不够的,朕还想要看看,到底哪些世家是忠于我大汉的,哪些世家是虎狼之辈。”

皇甫嵩心中顿时恍然。

难怪陛下对袁术谋逆采取了一众纵容的态度,这是在——钓鱼!

而用袁绍,本质上也是一样!

皇甫嵩抬起手,道:“陛下,是否,代价大了一些?”

袁术自豫州起家,豫州被打了稀烂不说,徐州还受到波及,再讨扬州,怕是扬州也得从北打到南。

皇甫嵩哪里会想到,刘辩的心思是‘不破不立’四个字。

有哪个皇帝,会想着将他的江山打的粉碎,重头再来?

刘辩笑着道:“武陵太守曹寅反了,卿家觉得,即便没有袁术,这天下就能太平了?”

皇甫嵩深深拧眉,大汉朝的各种乱象,太过复杂,实在难以用简单几句话去概括。

“陛下,董卓该如何处置?”皇甫嵩没再纠结袁术、袁绍两兄弟,谈起了董卓。

刘辩坐在台阶上,突然有些不习惯,总觉得双腿不舒服,拍打着大腿,随口般的道:“卿家,从前,有一潭死水,死水之下,谁也不知道藏着什么,后来,有人扔进一条怪鱼,这条怪鱼将这潭死水搅的翻涌不断,死水地下的东西,一一都冒了出来。”

皇甫嵩懂了,抬手道:“臣领旨!”

刘辩与皇甫嵩交了底,也交了心,盘着腿,想了想,道:“鲜卑、乌桓基本无大碍,幽州暂稳。冀州的威胁,主要来自于黑山军。青州的黄巾军复炽,倒也可控。现在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扬州,一个是益州。”

皇甫嵩听着刘辩如数家珍,默然沉思。

他心里清楚的很,平乱不是刘辩的目的,‘新政’才是。

刘辩瞥了他一眼,道:“近来有人,不断弹劾杨彪,王允,卿家怎么看?”

杨彪与王允矛盾逐渐扩大,私底下不断有人煽风点火,已经有人开始公开弹劾杨彪、王允,列举罪证了。

皇甫嵩稍作思索,道:“陛下,暂且无人可代杨公。”

刘辩微微点头。

大汉朝廷,需要一个令朝野都信服的人来稳住局势,抛开四世三公的杨彪,还真找不出第二个来。

写的正嗨,被喊了出去,所以写的少了点。

立帖为证:明天日万!

求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