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230章 卢植亡故

汉家功业 第230章 卢植亡故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230章 卢植亡故

第230章 卢植亡故

刘辩听着皇甫嵩的话,神色如常,心里却清楚,并不会那么顺利。

刘焉野心勃勃,即便刘辩扣着刘璋不放回益州,刘焉也不会将益州还给朝廷。

‘汉室将终’,是无数人的共识,各种野心家层出不穷,即便刘辩暂时稳住了局势,但积重难返之下,野心家们仍旧沉浸在‘成大事’的美梦中。

“卿家,这件事,”

刘辩刚要说话,门外忽然响起急匆匆的脚步声。

旋即,潘隐疾步进来,也不管其他,面上又惊又喜的道:“陛下,曹中郎将求见。”

“曹操?”

刘辩看着潘隐神色,有些疑惑,道:“什么事情?让他进来吧。”

潘隐应着,侧过身,

曹操一脸谨慎,低着头,双手举着一封信,来到刘辩近前,道:“启禀陛下,叛逆袁术帐下军师,许攸给臣来信。”

刘辩知道许攸,目光怪异,接过信,道:“劝降你的?”

曹操没有说话,躬身静候着。

皇甫嵩瞥了曹操一眼,见他不说话,转头看向刘辩手里的信。

刘辩心下越发好奇了,抽出信一扫,顿时就是眉头一挑,神情不变,双眼冷峻,闪烁如电。

刘辩没说话,慢慢的将信递给皇甫嵩。

皇甫嵩接过来,认真审视,片刻,略带吃惊的道:“袁术,要降?”

刘辩拿起茶杯,喝了口茶,道:“坐吧,说说你的看法。”

“谢陛下。”

曹操行礼后,坐到皇甫嵩边上,沉着脸,道:“陛下,臣以为,袁术这封信,与其说是乞降,不如是拖延时间。”

皇甫嵩看着袁术托借于许攸的信,神情越发冷漠。

曹操见刘辩没有说话,又道:“陛下,自去夏以来,袁术多线开战,兵疲粮乏,不能再战。他这封乞降信,多半是想将时间拖到夏收以后。”

刘辩若有所思,道:“你怎么看?”

曹操立即抬手,目光炯炯的道:“陛下,臣以为,不能给袁术这个时间,当命各处大军,全力征讨!”

皇甫嵩眉头动了下,道:“朝廷的大军同样兵困马乏,钱粮不济。而且,人心不齐,各处阳奉阴违。”

曹操已经有所了解,越发沉色,冷声道:“陛下,借此机会,甄别忠奸,未尝不是好事情!”

刘辩心里不断推敲,道:“大司马怎么说?”

皇甫嵩沉吟片刻,道:“倒是也可以,不过,臣担心,一些人会借机坐大,反噬朝廷。”

曹操目中一冷,道:“那便借机一同铲灭!”

刘辩见皇甫嵩要反驳,抬起手,微笑着道:“这封信,交给尚书台去处置。曹卿家的话,有一定道理,朕也想看看一些人的真皮骨。这件事,便交给曹卿家来布置。”

曹操心里大振,抬手道:“臣,领旨!”

皇甫嵩与卢植一样,笃定刘辩是要培养曹操,将领执掌大司马府。

这样的推断,并非没有根据,当今陛下对曹操的偏爱,众所周知。卢植眼见不行,曹操接替他,将来接替皇甫嵩,简直是水到渠成,毫无阻碍。

因此,皇甫嵩并没有反驳,也想看看曹操的真实能力。

“今天就到这里吧。”刘辩起身。

刘愈又咳嗽了,小家伙有种养不活的趋势。

“臣等告退。”皇甫嵩,曹操见礼,随着刘辩出了后殿,而后分南北离开。

刘辩到了永安宫,唐姬正在小心翼翼的给刘愈喂药。

“朕来吧。”刘辩心里轻叹,上前接过药碗。

唐姬抿着嘴,神色有些疲倦,轻轻站到一旁,还是满目忧色的注视着刘愈。

小家伙脸蛋苍白,双面胶紧锁,不时的哼唧一声,十分痛楚。

刘辩坐下来,轻轻的给他喂药。

小家伙倒是能吃下去,但吐出来更多。

刘辩一边给他擦,一边又喂,心里压抑难受。

现在的新生婴儿成活率太低了,刘愈自出生便十分瘦弱,好像营养都给了他姐姐,一直多病,令人揪心。

好一阵子,小家伙眉头慢慢放松,吧唧着嘴,好像睡着了一样。

刘辩小心给他擦着,稍稍松口气,拉着唐姬走出几步,低声道:“医师怎么说?”

唐姬双眼通红,道:“医师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刘辩默默点头,道:“好生照顾吧。”

唐姬咬着嘴唇,轻轻应着。

刘辩出了永安宫,心里很不好受,与潘隐道:“给太常那边递话,鸿都门学,太学,要开设医科,治病救人,功德无量。对医者,要加大各方面的扶助。”

“小人领旨。”潘隐知道刘辩心情不好,小声应着。

而在另一边,许攸的信到了尚书台。

杨彪先喜后惊,有些不知所措,将二荀给招进了尚书台。

“你们怎么看?”杨彪开门见山的问道。

荀攸倒是没想到,袁术会写这样一封信,只是片刻,便道:“多半是缓兵之计,我们不能上当。”

荀彧点头,道:“士燮在南海郡重挫袁术,张郃又被袁绍打回去,孙坚在吴郡攻势凌厉,刘表占稳了荆州,袁术情势极为不利,他想拖延时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杨彪盯着两人,道:“老夫是问你们,朝廷应该有何对策?”

荀攸、荀彧对视一眼,荀攸道:“丞相,下官的意思,是命各处,加紧追击,不能给袁术的喘息之机。”

杨彪胖脸如铁,道:“怎么追击,有无策略?”

荀攸直接道:“丞相,我等才看到这封信,兹事体大,当从长计议。”

“没有时间了,你们现在就要拿出对策来!”杨彪沉声道。他近来压力很大,想要从容而退,不步王允后尘,是以必须要做些事情了。

荀彧老成的脸上出现思索之色,道:“最简单的策略,莫过于重点进攻,以荆州刘表或者吴郡孙坚为主力,强势进攻,迫使袁术举兵相迎,又要提防各处,不得喘息。”

杨彪不懂兵,浅显的觉得有道理,又看向荀攸,目露询问。

荀攸顿了一会儿,道:“我记得,荆州还有一支水师的,可出其不意,深入江东腹地,以扰乱袁术军心,令其不得安宁。”

杨彪对两人的对策有些不置可否,情知两人在千里之外,也提不出什么有用的妙计,左思右想,道:“好,随老夫去大司马府。”

二荀抬手,跟着杨彪转去大司马府。

曹操正与皇甫嵩商议,有了杨彪,二荀的加入,五人综合各处情报,讨论直到深夜。

等第二天到刘辩案桌上时,是一份前所未有的全面的、庞大的、耗时十年的征剿计划,其中不止针对袁术,还有包括董卓,吕布,黄巾军,甚至黑山军以及鲜卑,乌桓,匈奴等等。

刘辩看着这份计划,用了足足一个时辰,目瞪口呆,心里惊诧不已。

“好计划!”

刘辩合上这份文书,忍不住的惊叹道。

“只不过,与朕的计划,冲突太多了。”

刘辩撑着桌子站起来,来到门外,站在屋檐下,眺望着南方。

曹操等人的这份计划,太过庞大,复杂,历时十年,需要耗费无数的精力,还有钱粮。

而刘辩的国策,则是‘固本’为要,而不是虚耗国力,不断的征剿,那只会将大汉朝拖入深渊,万劫不复。

“陛下,陛下,”

不远处,徐衍飞奔而来,道:“卢公,卢公不行了……”

刘辩脸色骤变,急声道:“典韦,出宫,去卢府!”

皇宫陡然被惊动了,刘辩带着人,尚书台,大司马府,御史台同样全员出动。

宫外的六曹,廷尉府等等,一股脑的奔向卢府。

等刘辩赶到的时候,卧床多日的卢植,已然是油尽灯枯。

他双眼无神,已经失去了焦距,却拉着卢毓的手,轻声道:“……死后……不要,大操大办……不……棺椁,直接……下葬……”

卢毓抱着卢植,哭喊不绝。

卢植没有说完,缓缓闭上了眼。

刘辩站在不远处,默默良久,又退了出来。

门外,站着杨彪,皇甫嵩,荀攸,荀彧,钟繇,司马儁等一大群人。

刘辩扫了他们一眼,心情沉重的往外走。

卢植大概是大汉朝里,最为纯粹的一个人了,刘辩对他十分敬重,很希冀的能长远的走下去。

但人力难以胜天,卢植到底是寿终正寝了。

其实,如果卢植不是那么拼,好生将养,再活几年也没问题。

为了朝廷,为了大汉,卢植日夜苦熬,终究是到了这一天。

刘辩心头难受,走了几步,忽然停下来,淡淡道:“依照卢卿的的遗愿,丧事不办,卢家亲友相送。等结束了,诸位卿家,找时间,去祭拜一下吧。”

说完,刘辩长吐一口气,大步离去。

一众人目送着刘辩的话,皆是沉默。

卢植不善交际,却也与人无害,与人为善,众人感念非常。

杨彪站在最前面,轻声叹道:“诸位都回去吧。”

一众人怔了下,旋即反应过来,纷纷进屋,探视一番,与卢毓说了几句,这才离开。

来的一大群人,走的很慢,过了晌午,只有曹操一个人留下。

卢家人已经在准备了,卢毓哭红了双眼,随着家里人来来去去。

他只有十岁,但已经懂事了。

曹操主动接过了‘治丧’的事,因为之前为何咸办理过,这次倒是得心应手,卢家对此也没有什么异议。

卢植的丧事非常简单,谢绝了所有吊唁,丧事办的极其简单,第三天便要下葬。

只有一身粗布衣裹身,被卢家人抬着出府,要出城安葬。

还没完全出门,潘隐急匆匆而来,与曹操低声道:“陛下,在邙山以北,为卢公留了墓地。”

曹操一惊,道:“邙山?”

大汉皇帝,多说的陵寝建在邙山附近,刘辩为卢植的墓地留在邙山以北,显然是准备将来的陵寝在那,卢植的目的,在要在帝陵之侧了!

这是天大的殊荣!

曹操惊后,陡然醒悟,抬手道:“曹操明白了。”

潘隐没有多少,悄然离去。

曹操转身找到卢毓,低声说了几句。

卢毓哭声更多,抬手向着皇宫方向拜了又拜。

曹操带着一众人,出了城,直奔邙山。

到了邙山以北,徐衍早就在等着了。

他面露悲戚,与卢毓抬手,道:“陛下说,遵从卢公遗愿,素衣而葬。这墓碑,是陛下亲手所刻,墓志铭为太常卿边让所书。卢公千古。”

卢毓转头看向立在一旁的石碑,上面刻写着:大汉车骑将军文德侯卢讳植之墓。

落款是:大汉皇帝刘辩立。

这种立碑是不合礼制的,但卢毓还是噗通一声跪地,嚎啕大哭道:“臣代父叩谢天恩!”

曹操以及一群卢家人,自是感念,这般恩遇,大汉朝以来,从未有过!

‘我曹操将来,也当如此!’

曹操面无表情,心里暗道。

在一阵仪典之后,裹着素衣的卢植被安葬,填土,立碑。

卢家人哭的不行,卢毓更是昏死过去。

曹操善后,直到傍晚,这才带人回京。

而在崇德殿内。

刘辩坐在椅子上,神情有些恍惚,看着手里卢植最后的一道奏本。

这是一道十多年的奏本,经过了改善,主要是十策:用良、宽禁、御弥、备寇、修体、尊尧、御下、散利、德昭、策全。

潘隐端着一碗羹进来,悄步到刘辩边上,轻声道:“陛下,一天未用了,吃一点吧。”

刘辩嗯了一声,睁开眼,瞥了眼窗外,道:“今后,卢毓住在宫里吧,好生照料,莫要让人欺负。”

“是。”潘隐道。

刘辩拿起羹碗,还没吃到嘴边,又道:“命大司马府挑选一些智计之人如大司马府,要皇甫嵩好生保重,不得劳累了。”

刘辩记得很清楚,皇甫嵩也卒在三四年之后。

“是。”潘隐应着。

刘辩吃了一口,却感觉吃不下,放下后,道:“那个郭嘉,命他以从事史的身份,入大司马府吧。廷尉府那个陈群,入尚书台为从事史。”

潘隐倒是知道这两人,只是这种突然的安排,令潘隐有些意外,不敢多嘴,道:“是,小人这就去传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