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253章 荀攸的禁忌之言

汉家功业 第253章 荀攸的禁忌之言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253章 荀攸的禁忌之言

第253章 荀攸的禁忌之言

等杨彪,皇甫嵩,荀攸等人走了,偌大的后殿,便只剩下了刘辩与荀彧两个人。

刘辩笑容满面,从椅子上起来,笑呵呵的道:“荀卿家,坐。”

荀彧见着刘辩这种笑容,心里莫名的警惕,脸色却不动,抬手见礼,等刘辩坐下后,这才在对面落座。

刘辩拿起茶壶,给荀彧倒了一杯,随口的道:“卿家给朕搭了个台阶,没有卿家刚才那句话,朕还真不好下来。”

他的意思,是刚才‘划分田亩’的事。如果荀彧不接话,其他人反对,刘辩确实要费不少力气说服其他人。

荀彧恭谨的接过茶杯,道:“陛下圣明之举,其他同僚,当不会反对。”

刘辩面上笑容不减,道:“卿家不过三十出头,劳累成这样,朕着实于心不忍。”

荀彧见刘辩单刀直入了,脸色认真起来,双眸冷静非常,道:“陛下,我大汉的田亩七成以上在大小世家手中,朝廷想要再分,从朝廷到地方,必然会强烈反对,如果硬来,臣恐天下大乱。”

“慢慢来吧。”刘辩道。

在刘辩登基后不久,便一直在推动‘军政分离’,要从地方主官手里,剥夺兵权,以遏制地方诸侯的出现。

荀彧躬着身,道:“并非是朝政所累,皆是臣本身之因。”

左栗的奏本内容倒是简单,直言驻扎在颍川的关羽:御下极严,官民拥护,治军有方,颇念其兄。

荀彧神情顿时严肃了几分,坐直身体,抬手道:“陛下,一定要遏制董卓,决不能再掀大战!”

刘辩双眼骤眯,深深的注视着荀彧。

总的来说,就是大汉朝还不够稳定,政策推行的不够彻底。

思索良久,刘辩点头,道:“可以,不过,司隶的兵马,由大司马府直辖。郡、县都尉,归属兵曹统管。”

荀彧这几句话,显然不是随口而出,或许早就写好奏本,只是没有上呈,而今借着机会,脱口而出。

荀彧坐直了一些,道:“回陛下,户曹已经有了一些应对。关于借的债务,可以通过钱庄暂还,将债务转嫁到钱庄。关于亏空,户曹可以开源节流。北方各州甫定,虽然用钱众多,但钱庄、史侯纸、盐政都可以畅通无阻的推行过去,年底之前,凑集五万万,并非难事。”

荀攸听着是伏完,想了又想,道:“还是不行,太过眨眼,显得朝廷懦弱。”

刘辩哼了一声,道:“这是舍不得死啊,还是舍不得益州的基业?”

荀彧入朝也有几年了,与刘辩相处日多,便了解这位陛下,惯常以喝茶躲避问题。

司隶是一个特殊之地,推行的一向很好,但残留问题同样很多。

荀彧有些不明所以,道:“臣吃过。”

刘辩望向门外,目中精芒微动。

刘辩点点头,心里叹了口气。

荀攸,钟繇或明或暗的都在反对‘划分土地’,作为朝廷里的第一大党,‘颍川党’的执牛耳者,他们的想法,差不多也是朝野的态度。

所谓‘寒门难出贵子’,更别说庶民了。

加税是历代末代王朝最长干的事情,但也是一道催命符,不到万不得已,没人会去做。

“臣领旨。”荀彧见刘辩应允,抬手道。

这‘爱臣’指的是曹操;‘主妾无等’指的是刘辩不立太子;‘兄弟’指的是刘协;‘奸臣’指的应当是董卓还是曹操?

前一任扬州牧是丁原,被他的义子吕布当众给刺死了。

荀彧脸色微惊,旋即归于平静,道:“臣不知。”

刘辩又拿起茶杯,自顾的喝茶。

以至于荀彧说出了这番话。

“是。”卢毓应着道。

荀攸一脸的忧心忡忡,道:“元常,你怎么看今天的事?”

刘辩嗯了一声,拿过来,翻开看去。

钟繇见荀攸没有想到,便道:“还是说说董卓的事情吧。”

荀彧只当没听到,道:“司隶,是否再设司隶校尉?”

“就他!”钟繇有些激动的道:“除了董卓,还可以去一趟吴郡。”

荀彧神色沉吟,道:“应当在五五之数。”

之所以不舍司隶校尉,是因为司隶校尉权柄太大,袁术当初就是司隶校尉,一夜之间,在洛阳城屠戮了五千多人!

这任谁都心惊不已!

董卓,孙坚这些人,都曾是他的部下!

徐州现在三分,最北面的琅琊郡在朝廷手里,最南面的广陵郡在孙坚手里,中间的在吕布手中。

荀彧些许老成的脸角动了动,道:“臣不知。”

刘焉的不臣之心,早就昭然若揭,在益州不止是土皇帝,用的都是天子器具!

……

荀彧简单几句话,将当前最重要,也是最忌讳的事点的一清二楚。

‘划分田亩’,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甚至无比可怕的事情。哪怕是北方各州早就被打的稀碎,但世家已然是庞然大物,朝廷想要再分他们的土地,他们的反噬将会轻而易举的摧毁元气不多的大汉王朝!

荀彧面不改色,抬起手道:“臣赞同。社稷之本在于民而非世家。”

荀攸心里大定,道:“我亲自去与他谈。”

钟繇惯常严肃着脸,道:“从陛下轻描淡写的话来看,多半是不会问罪曹操了。”

“是该做些准备了……”

下意识的拿起茶杯,掩饰尴尬,片刻后,刘辩点点头,道:“卿家说得有理。这件事,便由卿家主刀,从司隶开始,先分无主之地。”

刘辩微笑着,目光直视荀彧,道:“那……卿家是什么态度?”

荀攸现在有些烦躁忧心,思绪没有那么清晰,见钟繇转换话题,便道:“我们必须早做准备,一旦董卓公然叛逆,还需要第一时间弹压,速战速决,不能拖延下去。”

刘辩保持着姿势,双目紧盯着他,道:“他若致仕,何人为替?”

荀攸点头,忽的的道:“有了,张温!”

就比如,治粟都尉,郡、县都尉以及郡守,县令,很多时候,不得不相互兼任,以应对紧急事态。

荀彧的话,表明了态度,却又戛然而止。

刘辩见荀彧异常的恭谨,话也比寻常多,情知他猜到了,喝了口茶,心里组织着话语,道:“卿家真的觉得,其他卿家不会反对?”

“你的意思是?”钟繇问道。

而荀彧同样有所保留,反而提及了一些敏感的事。

他抬着手,目中肃然,道:“陛下,曹操此举若是未得大司马府以及陛下旨意,便是擅动兵马,欺君罔上,是不赦大罪,陛下万不可姑息!”

钟繇顿时会意,若有所思的道:“倒是一个办法,我觉得,伏中丞。”

刘辩摇头,道:“能有一成就不错了。卿家觉得,这件事可以成吗?”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刘辩抬起手,作握刀手势,道:“吃豆腐有很多吃法,其中一种,就是一片一片的来,一口气吃太多,容易烫着嘴,也会撑坏肚皮。”

卢毓道:“没有消息,不过隔三差五,益州那边便会上书朝廷。”

钟繇却道:“我担心倒不是这个,而是陛下好像胸有成竹,似乎在计划着别的什么事情。”

刘辩眉头挑了挑,不由得感慨道:“还真是好兄弟啊……”

刘辩嗯了一声,仔细想了想,故作的道:“朕虽暗示过多次,倒也没有明说,想必他们不会多想。”

钟繇将朝野的大小官员又思索了一阵,道:“最好没有官职,但有身份。”

聪明人之间,不需要点明,都是心如明镜。

想了一阵,刘辩看向卢毓道:“鸿都门学现在怎么样了?有什么人才吗?”

张温,这个人与所谓的‘汉末三杰’类似,在镇压黄巾军以及抗击羌人叛乱中,都立有很大的功劳,曾经位居太尉。

从刘辩继位起,不,应该说从羌人叛乱起,朝廷的支出日益加剧,再到黄巾军及现在,大汉朝几乎没有停歇的打了快五十年!

这种消耗,简直不可想象!

到了刘辩这里,即便用所谓的‘新政’企图恢复一丝元气,可从现今局势来看,非但没有助益,反而形成了拖累。

刘辩自语着,继而道:“传话给大司马府,第一,调黄忠前往兖州,接替徐荣。徐荣率兵一万,进驻琅琊郡,督军政事。曹操督颍川、汝南、陈国三郡事。再给尚书台递话,命他下令给孙坚、吴景等人,命他们举荐扬州牧。”

荀攸沉着脸,道:“需要有个足够分量的人,去与董卓‘解释’一二。”

刘辩听懂荀彧的意思了,面露沉思。

卢毓知道刘辩话里有所指,躬身不敢多言。

三四年过去了,朝廷不但没钱,还有了巨大的亏空。

“卿家具本上奏吧。”刘辩淡淡道。

荀彧见刘辩无动于衷,心里很是无奈,只能抬手道:“臣,领旨,告退。”

刘辩知道荀彧的顾忌,同样也是他的顾忌。

钟繇隐约想到了,不动声色的点着道:“夏粮不增反减,国库亏空,欠债到期,总数三十万万,陛下一句没提。”

不过,刘辩微微一笑,道:“卿家,吃过豆腐吗?”

荀攸道:“这件事,肯定不能在明面上,所以,我们需要暗地里去做。”

荀彧是顶级聪明人,瞬间就会意了,道:“陛下的意思,是不以朝廷的统筹,而是从地方,小步慢行,一点一点的推进,到一定程度,即便那些世家大户反应过来,也无济于事了?”

荀彧见刘辩没有急躁,心里暗松,放下了过度紧张,他的思绪逐渐敏捷起来,道:“陛下,此事,还须秘而不宣,只做不说。”

刘辩直接摇头,道:“不可以。”

刘辩眨了下眼睛,他想的是,以朝廷的命令,从北向南,一小块一小块的完成,而荀彧的办法,似乎更好,也更为妥当。

固化的阶级,贫瘠的资源,以及汹涌的竞争,庶民的出路,基本上是被堵死了。

荀攸看着钟繇,却没明白,道:“你的意思是,陛下有可能要加税?”

关羽不止一次想要调回汉中,去陪他的好兄长刘备了。

荀彧起身,退了出去,恰好卢毓从外面进来,连忙侧身给荀彧见礼。

荀彧的脸角本就有些老成,这两三年下来,更加显得‘苍老’了。

另一边,荀攸,钟繇先一步出宫,已经回到了吏曹。

刘焉一直传言病重,要求肚子刘璋回益州,但拖了一两年,还是没见死。

世家盘踞在大汉朝的每一寸血管之上,离不开他们,可任由他们继续啃食,大汉朝也只有亡国一条路。

刘辩将奏本放到一旁,与卢毓笑了笑,道:“你有没有发现,洛阳城里的,洛阳城的外,都有心思。”

卢毓躬着身,小脸白净却又颇为沉稳,回忆一阵,道:“回陛下,并没有,历次大考,鸿都门学被录取的不足二十分之一。”

刘辩眉头一挑,不由得盘腿坐下,仔细推敲起来。

钟繇摇头,道:“陛下已经拒绝了。”

比如,从刘辩继位起,对各处的征讨,朝廷拿不出一分钱粮,全部是领兵将领、州牧、郡守的自筹。

等荀彧走了,卢毓这才进来,行礼,举着一道奏本道:“陛下,左贵人到了颍川了。”

荀攸拧着眉,道:“如果不治罪曹操,董卓一旦反叛,朝廷怎么镇压?国库的情况,经不起半点折腾。”

“赋税少,支出大,”

刘辩满面微笑,道:“国库亏空,只会越来越大。现在南方情势突变,卿家要有更多的准备才行。”

卢毓躬着身,不敢多言。

刘辩看着他,俯过身,目光冷峻的低声道:“卿家的态度朕知道了,荀攸,钟繇是反对,朕也清楚。丞相是什么态度?”

卢毓见着,连忙道:“陛下,琅琊郡那边来消息,说是太守赵昱的老母病了,请求归乡伺母。”

刘辩喝了口茶,笑呵呵的道:“他到底是扬威将军,有便宜行事之权,用这个理由处置他,朕恐朝野不服。这样吧,朕下旨申斥他。至于卿家说的董卓,朕会与大司马再做商讨。卿家的精力,还是要用在‘新政’上。”

现在整个司隶,是由尚书台直辖,而今要推动‘土地划分’,尚书台不能出面,需要地方执行。

杨彪的态度,一直是模棱两可,向来是刘辩打一鞭子才动一下,寻常中,对任何人事情都是‘老夫知道了’,从不表态。

荀彧见状,默默一阵,道:“那,洛阳府再抬,由洛阳府,辖管司隶如何?”

荀攸一惊,反应过来,道:“陛下不肯直言,莫非是什么大事情?”

荀彧看着刘辩,正色道:“陛下,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奸臣蕃息,主道衰亡……”

“五五之数?”

‘到底都是世家之人……’

钟繇也松口气,如果能安抚住董卓,朝廷压力大减,再有个三五年,朝廷就能缓过来。

刘辩注视了他好一阵子,这才坐回去,伸手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而后笑呵呵的道:“今年要还十万万的债务,还有二十万万的亏空,卿家怎么看?”

刘辩拿起茶杯喝了口茶,道:“刘焉的病情怎么样了?”

荀攸看着钟繇,道:“剩下的,就是曹操了。”

钟繇下意识的皱眉,道:“陛下维护之意十分明显,暂且还是不要乱动了。”

荀攸却道:“曹操如此胆大妄为,还能姑息吗?纵观他出仕到现在,可有守规矩半点?再这样纵容下去,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干的吗?”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