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276章 出乎意料

汉家功业 第276章 出乎意料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276章 出乎意料

第276章 出乎意料

洛阳城里暗潮汹涌,刘辩坐在马车上,优哉游哉的前往禁军大营。

马车旁,赵云、典韦骑着马,护卫在两边。

赵云相比于几年前,退怯了稚嫩,更加成熟稳重,目光炯炯,英姿勃勃。

刘辩看着手里的奏本,笑着道:“子龙,大司马府建议,用汉中太守刘备,替换谯县的曹操,你怎么看?”

在大汉朝的将领中,刘辩偏宠很多人,但能被刘辩直接称呼表字的,唯有赵云一个。

“臣不知。”赵云侧身道。

刘辩瞥了他一眼,道:“那个孙策,周瑜怎样?”

赵云好像突然振奋了,语气大了不少,道:“回陛下,那孙策十分勇武,比张绣还胜过几分。那周瑜不是将才,却有帅才之姿。在军中纵论军情,每每见解独到,令人意想不到。”

刘辩微微一笑,道:“嗯,不错。那孙策,你调教调教。周瑜,观察一阵子,送去大司马府。”

“是。”赵云道。

刘辩伸手拿起身边的一堆奏本,随手翻了翻,摇头自语的道:“似乎主战的声音越来越大了,子龙,你觉得,现在是讨灭南方叛逆的时机吗?”

赵云面露深思,继而道:“陛下,恕臣不敬。如果朝廷现在发动南方战争,朝廷恐支撑不住。”

刘辩见赵云难得开口了,不由笑容更多的道:“有人说,当时羌人来犯,朝廷也没有多少钱粮,可还是打赢了,现在情况更好一些,为什么不打?”

赵云迟疑片刻,道:“陛下,臣以为,羌人当时进逼三辅,朝廷是不得不打。而现在,朝廷情势看似稳固实则更加凶险,一旦贸然发兵,后果恐会不堪设想。”

“你倒是清醒。”

刘辩微微点头,转头看向东方,沉吟良久,道:“刘备,汉中,益州……三羌,凉州……”

刘焉身体快不行了,之前几年,一直试图攻占汉中,都被孙坚、刘备挡住。

而刘辩扣着刘璋不放,刘焉明里暗里的动作不少,隐约有陈兵汉中附近的迹象。

而凉州的韩遂,马腾看似要归降,实则是索要更多好处,根本不肯放弃兵权。

朝廷自然不能答应,朝廷与三羌谈了三四年,韩遂,马腾好像失去耐心,蠢蠢欲动。

而青州,冀州的叛乱此起彼伏,从未彻底消停。

刘虞虽然暂时安抚住了乌桓,鲜卑,匈奴等夷族,但也只是暂时,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再次寇边进犯。

大汉朝,仍旧是危机四伏,如履薄冰。

这时,潘隐从后面小跑上来,气喘吁吁的递过一道奏本,道:“陛下,京里来信。”

刘辩接过来,打开一看,便是廷尉府发生的事情。

刘辩稍稍思索,道:“还没查到?”

潘隐近些年是养尊处优,有些圆润,不是刘辩登基之时的脸角蜡黄、瘦弱,他气喘吁吁的跟着马车,道:“还没有,就好像是没人动手脚。”

“好像……”

刘辩双眼笑意更浓,道:“能做的这么干净,还真是出乎朕的意料,朕都好奇是谁了。”

潘隐心里隐约能猜到,无非就是那么几个人,但他不敢说出口,连忙道:“小人一定为陛下查个清楚。”

刘辩见他满头虚汗,摆了摆手,道:“行了,让他们折腾吧。”

潘隐应着后退,站在原地,大口喘气,不停的擦汗。

刘辩坐在马车上,盘算着朝局。

刘辩本指望刘虞回京,以他老成持重的性格,能够起到润滑的作用,稳住朝局。

现在看来,可能适得其反。

还没等刘辩想清楚,潘隐又跑上来了,急声道:“陛下,陛下,河东太守,司马防上书,以父病为由告假。”

“司马儁病了?”

刘辩怔了下,想着司马儁八十多的高龄,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准了。对了,朱儁的告假也准了。”

“是。”潘隐应着道。

刘辩摆了摆手,怕他累死。

潘隐停下脚,真的感觉快要断气。

刘辩在马车上摇摇晃晃,忽然看向赵云,道:“子龙,汉中怎么样?”

赵云心里疑惑,面色如常道:“陛下指的是?”

刘辩忽的转向典韦,道:“典韦,即日起,你领宫中宿卫。”

典韦一直是刘辩的贴身侍卫,领的是崇德殿宿卫,现在一下子,要领宫中禁军了。

“臣领旨。”典韦眨了眨眼,瓮声道。他倒是对升官没有多大**,只是觉得升官应该是好事,能多领些钱粮了。

刘辩安排了这些,心情大爽,笑着道:“快一点。”

典韦应着,催促着队伍加快速度。

即便再催促,刘辩还是用了两天时间才到。

禁军大营与以往大为不同,占地更广,粮仓更大,处处都是兵器交界,马蹄滚滚的声音。

皇甫坚寿陪在刘辩边上,道:“陛下,目前禁军大营有士兵七万,兵器,战马,军粮充足,士兵们严格按照训练规定进行,从未懈怠……”

刘辩身后跟着一大群人,除了带来的,还有张绣,孙策,周瑜等人。

刘辩背着手,目光四顾,道:“朱使君病重,你对青州局势怎么看?”

皇甫坚寿在东莱郡待过一阵子,主要任务就是善后黄巾军之乱,后来被皇甫嵩调回来,接手卢植在禁军大营的事务。

皇甫坚寿倒是没想到刘辩会突然问这个,思索着道:“陛下,青州须有强臣镇守,否则必出大乱!”

“你觉得何人合适?”刘辩平淡无奇的随口说道。

皇甫坚寿心里倒是有人选,可还是迟疑着道:“陛下,臣以为,张公可,刘公最为合适。”

张公,指的是张温。刘公,则是刘虞。

刘辩不可置否的点头,道:“禁军大营还有七万士兵?”

皇甫坚寿不知道刘辩在想什么,只能跟着话头道:“是。按照规矩,在全国,现在是北方各州轮调。现在禁军大营的士兵,基本上都在并、幽、冀、青、兖等州历练过,现在各州的兵马,也基本以‘禁军’为主……”

刘辩为了控制兵权,采用了很多手段,比如设立大司马府,军政分离,比如‘天下兵马收归禁军’。

刘辩一边听着,一边巡视着禁军大营。

与上次来相比,现在的军容仿佛脱胎换骨,没了以往的混乱、‘稚嫩’,而今军纪严整,一举一动都带有煞气。

显然,这些不是以往招募的青壮,而是经历过战争的老兵。

刘辩暗自点头,打断皇甫坚寿,道:“你家老二,你最近有联系吗?”

“二弟?”

皇甫坚寿一怔,完全没想到刘辩会提及皇甫坚长。

他对从小顽劣的皇甫坚长十分头疼,管教比他爹还严厉,皇甫坚长恼怒不已,又无可奈何,经常称呼他为‘二爹’。

刘辩见他还不知道皇甫坚长的事,笑着道:“不用想那么多。皇甫坚长一直在为朕做事,做成了不少事情。皇城府校尉就是他,你父亲是知道的。朕想着,将他调回来,放到大司马府,你怎么看?”

皇甫坚寿好像受到了什么打击,愣在原地。

刘辩摆手笑了笑,道:“好了,这件事,朕会你与你父亲再商议。开春之后,你对冀州、青州、徐州、兖州的兵马再次进行轮调,将张辽调回来。”

皇甫坚寿即刻回过神,连忙应着道:“是。”

刘辩嗯了一声,回头看向孙策与周瑜,笑呵呵的道:“你们在禁军大营怎么样?”

孙策心里十分紧张,闻言立即抬手道:“微臣,微臣深感责任重大!”

刘辩眉头一挑,这说的什么?

他笑呵呵的又看向相对从容的周瑜,道:“你呢?公瑾。”

周瑜听着刘辩呼他表字,脸色不由得激动、紧张起来,抬起手道:“微臣,一定不负圣意!”

刘辩微微点头,又在两人脸上转了一圈,笑着道:“不要相信那些谣言。朕对孙坚卿家还是信任的,你们入京,全是因为朝廷缺人,不是什么质子……”

孙策顿时头皮发麻,心惊胆战的道:“是是,微臣明白。”

周瑜不由的绷直脸角,双眼凝色,大气不敢喘。

周家与孙家关系太过密切了,朝廷真的对孙坚起疑,他们周家难逃牵累,绝对是灭族之祸!

刘辩审视两人片刻,继续向前走,道:“皇甫卿家,今后,刘卿家会接替卢卿家,禁军大营的事宜,你们要多配合。”

“臣领旨。”皇甫坚寿道。

皇甫坚寿话音刚落,潘隐上前来,低声道:“陛下,洛阳传来消息,说是有人弹劾荀彧上书,罗列了不少证据。”

刘辩神情微动,轻声自语道:“这是正常举动,还是杨彪的反击?”

他身后的一众人听到了潘隐的话,却没听到刘辩的,悄悄提着心,竖着耳朵。

‘换相’本就是一件大事,偏偏是一个资历十分浅薄的荀彧,相比于现任丞相杨彪,差距太大!

朝野,肯定会掀起波澜!

刘辩旋即就摇了摇头,没有多想,道:“将张燕等人叫过来,朕见一见。”

“是。”潘隐道。

张燕曾经号称‘飞燕’,是黑山军的头领,被曹操逼降之后,朝廷安排张燕以及大小渠帅在冀州各郡。

刘辩继续走着,巡视着禁军大营,与身后一众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而这会儿,洛阳城里却热闹非凡,一直潜藏在水下的矛盾,在这‘换相’之际,不断的浮出水面。

由于丞相杨彪的‘无为’,朝廷里‘颍川党’一家独大,几乎保持了所有权力。

现在即将‘换相’,上任丞相的又是‘颍川党’领袖之一的荀彧,自然激起了无数的反对声。

在这种情形之下,一直‘孤立无援’的丞相杨彪,反而得到了众多拥护。

在疯狂弹劾荀彧以及‘颍川党’的时候,对杨彪的歌功颂德此起彼伏,每天都有二十多道奏本进入崇德殿,言辞之间,都是挽留杨彪。

不知不觉,仿佛有两股势力出现,一个不断抖漏着荀彧以及‘颍川党’的黑料,一个对杨彪穷追猛打,旧事重提,试图将杨彪彻底打倒。

在有意无形的斗争中,波及了洛阳几乎所有的大小机构,哪怕皇宫里也不例外。

尚书台,大司马府都被卷入其中,仿佛有人在逼迫他们表态一般。

而搬出宫的御史台,同样被裹挟,各种弹劾、举告的奏本、信件,一天能高达上百!

陈留王刘协的值房。

看着案桌上一份份弹劾、举告的信件,一直拧着眉,神情如铁。

不远处的小吏低着头,丝毫不敢出声。

良久,刘协深吸一口气,抬起头,道:“外面有什么动静?”

小吏瞥了眼门外,上前低声道:“殿下,小人刚才见到,我史丞出去了,好像,是去户曹了。”

刘协眉头顿时皱的更紧,眼神略显烦躁。

戏志才同样是‘颍川党’,与荀彧,荀攸,钟繇关系匪浅。

小吏看着刘协的表情,小声的道:“殿下,你得管一管王史丞,咱们御史台可不能牵扯进去。”

杨彪再‘无为’,那也是四世三公出身,杨家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又是当今丞相。

‘颍川党’虽然占据了朝廷,可相比之下,还是弱小的很。

刘协叹了口气,起身道:“我知道了。”

小吏看着刘协要出门,不由得紧张起来,道:“殿下,你这是?”

“回府。”刘协头也不回的道。

小吏深以为然的点头,跟上来道:“殿下,躲躲也好,等陛下回京就尘埃落定了。”

刘协没说话,径直出了御史台,返回陈留王府。

看着刚刚换了没多久的牌匾,刘协似有些恍惚,顿了一会儿才进去。

门房以及仆从见了都疑惑不解,他们家主人向来早出晚归,今天居然这么早回来了?

伏寿听到消息,从内院急匆匆出来,见刘协表情不对,不由得低声道:“夫君,是出了什么事情吗?”

刘协看到她才微微一笑,道:“没事。你准备一下,我晚上要宴请贵客。”

“贵客?”

伏寿愣了下,能让刘协觉得‘贵’的,会是什么人?

似想到了什么,伏寿心里一惊,道:“是,是宫里的吗?”

刘协笑了笑,道:“不是,无需担心,你准备吧,我去见见祖母。”

董太后从宫里搬到这里后,便一直崇礼神仙,极少露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