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288章 袁术欲称帝

汉家功业 第288章 袁术欲称帝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288章 袁术欲称帝

第288章 袁术欲称帝

朝廷里,对曹操颇为忌惮,现今曹操坐镇谯县,拥兵五万,本就让朝野议论纷纷。

众人听到‘曹操’二字,本能的敏感起来。

荀攸神色不善,道:“陛下的意思呢?”

钟繇道:“陛下已命大司马府准备应对策略了。”

荀攸神情认真,道:“刘公要是准备发兵,你们怎么打算?”

刘虞主张‘尽速平乱’是朝野共知的事情,一旦事情交给了刘虞,必然大兴刀兵!

那时的所有压力将落到朝廷,或者说尚书台头上!

荀彧并不怎么慌乱,道:“离夏粮还有三个月,三个月的变数太大,且看。”

‘清丈田亩’的难点并不在朝廷,而是在地方。

钟繇见荀攸又冒火气,连忙挡在荀彧前面,道:“公达,文若还没上任,再说,大司马府还不清楚会怎么做,现在说这些,还有些言之尚早。”

荀彧三人有些吃惊,难不成这司马儁,倒向了刘虞?

刘辩对此倒是不以为然,道:“司马卿家详细说……”

刘辩打开信,只是扫了一眼就挑眉,然后就是一直不断的挑眉。

尚书台。

钟繇见终于说服了荀攸,便再次转移话题,道:“‘施政纲要’要尽快拟定,送入宫里,以免夜长梦多。”

司马儁在朝廷里,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人物。

说着,转身出去。

这位近来身体也不好,时不时咳嗽,但并没有不行的意思,该入值入值,勤勤恳恳,从不懈怠。

刘辩有些好奇了,卢毓的心性随他父亲,向来冷静,什么事情让他这般失措,不敲门就闯进来?

荀彧,荀攸,钟繇,司马儁等人都盯着刘辩接到手里的信,心里猜疑不断。

朝廷基本完成了换代,唯独缺一块——立储。

突然间,门外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永汉五年,六月。

刘辩对荀攸的话深以为然,道:“卿家所言有理。不止是御史台,六曹也要派人随从,仔细筹划。对于抗拒新政,不论官吏大小,有什么北京,一律先罢官后问罪!”

咚咚咚

但荀彧的话提醒了他。

钟繇也觉得应当给他们单独相处的空间,跟着告辞。

刘辩眉头一挑,神情陡然落寞,默默叹息。

刘辩看着他,微笑道:“卿家对轻重缓急是怎么看的?”

如果派出钦使,既能压住地方的县令、太守,也能对那些世家有所震慑。

钟繇听着便道:“陛下,此事尚书台也有规划,但涉及州郡,还须与各地官员仔细商议,小心筹谋。”

司马儁八十多,是颍川世家中的大长辈,钟繇,荀攸等人勉强算儿子辈,荀彧这个三十出头的丞相,完全可以做孙子辈。

好一阵子,刘辩长吐一口气,撑着桌子站起来,道:“去送一程吧。命……刘协带着绍儿一同去礼曹,为朱卿家善后。”

刘辩嗯了一声,与荀彧道:“诸事繁巨,丞相辛苦了。”

荀攸抬起手,道:“陛下,目前还在推动郡一级,而县一级涉及太多,需要遴选的大小官吏高达数万,吏曹正在加紧推进。”

表面上是‘为了养活’,实际上,也未尝没有让皇子躲避宫内争斗,以作保护的目的。

如果卢植在世,确实是个选择。

荀彧说的很委婉,态度已经十分明确了。

眼神里恼怒一闪,荀攸沉着脸,道:“你们心里总有打算吧?”

荀家叔侄隐约有了隔阂,但面上都没有露,平平静静的相互交谈,对‘施政纲要’叙说着想法。

这也是早就预料的事情。

有刘辩在前,要是将刘绍寄养在宫外,便有了‘不言自明’的味道。

合兵县关乎诸多官帽子以及官帽子底下人的安置,强行推动必然生乱。

是以,朝野对于司马儁,都客气的尊称一声‘司马公’。

荀彧作为户曹尚书,自然知晓,道:“近些年,皇宫极度节俭,不说太后与二位娘娘,即便是陛下都没换过几件衣服,吃的更是节俭。陛下的意思,是今后皇宫以及宗室的支出,由内库出,不再由户曹负担。”

刘辩若有所思,道:“丞相,是否该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由专门的人督促此事,而不是朝廷笼统的去推动?”

地方的官员以及世家如果不配合,朝廷再怎么用力也是徒劳。

刘辩对于这件事态度坚决,不会过早立储。

有心讨好刘辩的,抢先一步前往朱家吊唁;没有那个心思,则暗自可惜。而属于同一时代的很多大人物,则有种戚戚焉,感慨岁月无情。

朝廷里的诸多高层,随着朱儁的离世,联系的朝局,隐约感觉到了大汉朝即将辞旧迎新。

荀攸脸色稍霁,道:“我听说,宫里打算将史侯纸,钱庄的盈利归入内库?”

因此哪怕出身颍川,却没人将他归类入‘颍川党’。

刘辩神色肃容,作聆听状。

“看来,还得给他们压力。”

第二天一早,新鲜出炉的‘施政纲要’,便出现在刘辩的案桌上。

卢毓一怔,旋即抬手道:“陛下,臣家无长辈,恐对殿下照顾不周。”

不远处的潘隐上前一步,道:“是。”

‘三杰’是真的一个都没了。

“臣等领旨!”荀彧,钟繇,荀攸,司马儁四人齐齐抬手应道。

荀攸顿了顿,道:“陛下,如果是隶属于尚书台,臣恐不足。如果是御史台,又涉政事。臣请,以御史台官员为副,从旁协助。”

荀攸虽然舍不得那么一大块利润,但想着不用再赡养宫内以及宗室,倒是有些赚了,便点头无话。

荀攸明显感觉到,他被孤立了。

荀彧知道这位大侄子心里压着怒火,点点头,道:“夏粮上来之后,总数不会超过十万石,除了各处支出,还有众多的亏空要填补,尤其是禁军大营的支出,要占到一半以上,没有钱粮供给大军出征。”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刘辩大感舒心,没了杨彪那老东西掣肘,说话办事确实利索。

随之而来的,是每个月更加庞大的俸禄。

当然,只是算年纪。

第一个,是袁绍并未发兵,而是孙坚与刘表联合,攻破了丹阳,将袁术围困在了会稽郡。

这封信是皇城府在袁术幕府中的谍子发出的,总结了这段时间的情报。

宫里的忍耐显然到了极限,他们如果不表态清楚,荀彧的丞相之位,还是有悬念。

这也已经不知道是荀攸从荀彧嘴里听到的第几个‘且’了,面色不禁生出一丝厌烦,道:“你就没有具体的应对策略吗?要一直这样等下去?”

‘清丈田亩’在纷纷扰扰的情况下推行了近三年,但每次上报的数字,别说刘辩了,便是六曹都没人相信。

刘辩一边喝着茶,一边翻开厚厚的‘施政纲要’。

刘辩扫了眼钟繇,荀攸,司马儁,道:“诸位卿家的意思?”

潘隐,卢毓见刘辩脸上写着悲伤,不敢吭声。

在准备朱儁丧礼的时候,宫里对于丞相,左右仆射以及各曹尚书等补缺,相继降下。

“司马卿家有什么想法?”刘辩接过潘隐的茶杯,微笑着看向司马儁。

果然,在‘新政’中的‘清丈田亩’、‘户丁登记’后面,用一句‘田亩失衡,厄需整顿’阴晦提点。

卢毓盯了刘辩一会儿,这才收回目光,继续书写。

皇子寄养在民间,在大汉朝也是有传统的。

刘辩自身就曾寄养在史姓道人家,人称‘史侯’。

刘辩坐在主位上,左右分别是荀彧,钟繇,荀攸,司马儁。

荀彧说了很多,待他说完,钟繇见刘辩没有训示,接话道:“陛下,夏粮在即,依照尚书台以及户曹的估算,应该与去年大差不差。不过这才六月,各处便有大雨,臣等担心或许又是一个灾年。”

荀彧最近每天睡不到两个时辰,忙的是没白天没黑夜,躬身道:“臣不敢。陛下,臣计划下个月出京,都察兖、冀二州的夏粮,并巡视清丈田亩的进度。”

司马儁本人对权力,对名利十分淡薄,不争不抢,朝议甚少开口。

潘隐急匆匆跑进来,道:“陛下,朱使君,没了。”

“陛下,来自丹阳的密信。”卢毓来到刘辩近前,躬着身,神情不安,眼神慌乱。

空缺一月有余的尚书台,迎来了新主人。

刘辩思虑良久,忽然微笑着抬头,看向不远处小桌上,认真书写的卢毓,道:“卢毓,朕将绍儿,寄养在你家里怎么样?”

荀彧面色疲倦,与刘辩道:“陛下,关于今年的耕种面积,各州上报的数目悬殊太大,从御史台的监察来看,从县到郡,到州,再到朝廷,一层一层减少……”

这句话一出,荀彧,荀攸,钟繇齐齐看向他。

‘灾年’对百姓来说,是灭顶之灾,对朝廷来说,是威胁国祚的一大元凶!

现在直接体现在大汉朝廷身上,就是税赋锐减,且需要不知道多少的钱粮赈灾。

刘辩看着卢毓,轻轻点头,道:“随口一说。”

眼见着刘辩点名发问,司马儁老脸如松,毫无情绪,道:“陛下,臣认为,朝廷当前要务,一个是吏治,二是平乱。须有轻重缓急的次序,否则左支右拙,反而事事不成。”

但‘颍川党’做了让步,他这个皇帝也得有所回馈。

刘辩审视着这份‘施政纲要’,神色沉吟。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在州、郡、县设置对应的六曹,由地方与六曹双重管辖。

朱儁去年就再三请辞,今年支撑不住,刘辩将他接到京里休养,但实际上见过他的人都清楚,他熬不了多久。

不止是他,他们荀家以及所谓的‘颍川党’,都大有裨益!

他们荀家,将一跃而上,成为当今第一大世家!

杨、袁等四世三公的荣耀,他们荀家只会比他们更强!

刘辩眨了下眼,他的本意,是在朝廷设立一个特别小组,专司这件事。

荀彧神色微动,道:“陛下的意思,是派钦使吗?”

宫里这边知道了,宫外也不慢。

刘辩还没说完,卢毓突然推开门,急匆匆跑进来,脸色无比凝重,将一封信递给刘辩。

大汉朝的县太多了,单单是司隶就有一百多个县,而一个县的六曹大小官吏,至少三十人,叠加之下,将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

当天夜里,户曹,吏曹灯火通明,朝野众多人物来来去去,对新丞相的‘施政纲要’进行建言献策,查漏补缺。

刘辩暗自点头,道:“颁旨吧。”

“好,我们连夜重新审定。”荀攸倒是认同,荀彧登上丞相之位,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事情。

司马儁八风不动,道:“臣认为,当平乱。”

前面基本上没有大变化,刘辩在寻找他想要的内容。

‘平乱第一’是刘虞的想法,而且不止他一个,有着众多将领、州牧、郡守支持,俨然自成一股势力。

刘辩看向荀攸,道:“六曹不知道县一级了?”

“是。”潘隐轻声应着。

刘辩环顾朝野,好像也没有合适的,摆了摆手,道:“随口一说,忙你的。”

荀彧不比杨彪,他率先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打通了尚书台与六曹的直接联系,六曹尚书一半又被尚书台兼任,诸多政务畅通无阻,大大提高了效率。

刘辩沉吟片刻,道:“朕之前与诸卿家说过,是否可以尝试将一些县进行合兵?”

不过,似乎没有什么好的选择。

第二个,是吕布拜了董卓为义父,发兵琅琊郡,孙坚抽兵回防,将吕布给击退。

第三个,袁术亲领大军,将刘表打的差点全军覆没,刘表退守豫章不出。

第四个,随着孙坚抽身回防广陵郡,刘表败退,交趾的士燮知道事不可为,居然退守南海郡。袁术不费吹灰之力,再次将地盘扩大,几乎与上次一模一样!

而第五个才是最有意思的,不知道是谁从长江里找到了一块石头,上面有着天然‘圣’字,献给袁术后,袁术大为兴奋,居然起了称帝了心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