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汉家功业 > 第520章 事急则缓

汉家功业 第520章 事急则缓

作者:官笙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03:25

第520章 事急则缓

第520章 事急则缓

尚书台三公答应了。

田丰没有出城。

田丰的要求,是将三法司的责任,事实上推给了尚书台。

而尚书台三公留下田丰,不止是为了三法司主理所有案件,也是防止田丰进一步扩大‘整肃吏治’。

洛阳城再乱,总归是羽林军,禁军在,没人翻得了天。

可田丰要是出了洛阳,在地方上大肆缉捕,那就有可能出大乱子!

双方心照不宣的达成了约定,各有图谋,自有算计。

‘整肃吏治’的行动,在洛阳城掀起了滔天波澜,即便有刘辩的旨意,‘不溯既往’,可仍旧抓捕了上千人,而且抓捕行动还在进行,天牢人满为患。

洛阳城自是怨声载道,无数的反对声此起彼伏,对三法司、尚书台的攻讦也是前所未有。

但这一次朝廷表现的十分安静,没有什么幺蛾子,尚书台、六曹九寺等的主官没有一个涉案,全都保持了沉默。

沉默,即是支持。

对于皇宫外的波浪宣天,宫里依旧‘神隐’,或许是时间有些长,朝臣们逐渐适应突然改变了性格的皇帝陛下。

三日后,大司马府。

刘辩站在大司马府议事厅,看着身前的巨大的沙盘,这只是一部分,地理是南方三州——荆、扬、交趾。

他身旁站着许多人,曹操,荀彧,钟繇,典韦,赵云,以及贾诩,审配,司马朗等等。

刘辩看着沙盘,伸手指了指,道:“还是僵持在南海郡?”

曹操顺着刘辩的手指,道:“是。不过,从去年十二月到现在,双方都在休战,并没有大规模战事。”

刘辩若有所思的点头,继续看着。

钟繇等了片刻,道:“陛下,目前来说,依旧是袁绍势大,交趾九郡,袁绍已得其三,南海郡已是孤城,臣担心,南海郡久攻不下,袁绍会直接发兵交趾。”

刘辩神色不动,看着交趾。

交趾在东南半岛,太守为士燮,一旦交趾失守,那交趾会瞬间崩塌,全数落入袁绍之手。

“大司马怎么看?”刘辩道。

曹操闻言,道:“陛下,袁绍拿不下南海郡,臣认为,他不敢深入交趾。交趾是士家的根本,囤积了重兵,墙高城厚,不缺粮草,一时半刻根本拿不下来,一旦陷入胶着,进退两难,袁绍或败亡在交趾。”

刘辩想了想,回头看向钟繇,道:“孙策还是没有动静?”

钟繇躬身,道:“是。吴郡那边回信,说是孙策病了。对于吴景被抓,吴郡那边言语含糊,还没有态度。”

刘辩倒也不在意吴郡的态度,只是疑惑道:“这么长时间了,孙策应该知道吴景下狱,这孙策还是没有动作吗?”

吴景是孙策的舅父,孙策能够继承他父亲孙坚的衣钵,承袭爵位,立足吴郡,可以说,吴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吴景被抓,对孙策来说,意义非常。

孙策是忍下这份屈辱,继续虚与委蛇,假装忠臣;还是与袁绍合流,‘共图大业’?

在一片沉默中,钟繇抬起手,肃色道:“陛下,有一个坏消息。”

刘辩哦了一声,笑着道:“什么坏消息?”

钟繇越发严肃,道:“长沙的亲友给我来信,说是刘表动摇,可能会发兵交趾,与袁绍二分交趾。”

这一句话落下,众人神情各异,相互对视。

士燮能够抵抗袁绍已经是殊为不易,算是半个‘奇迹’,可要是加上刘表,那多半只有败亡一途。

一旦袁绍、刘表二分交趾,那南方三州,就是他们二人的天下了。

再加上益州的刘璋,凉州三羌,那对大汉朝的威胁,就是前所未有的巨大!

“大司马?”刘辩转头看向曹操。

曹操微微躬身,故作思索,道:“陛下,刘表此人,前倨后恭,貌似恭敬,实则不臣。虽礼敬朝廷,尊奉陛下,但形如割据,意图不轨。刘表坐镇荆州数年,除修内政,别无建树。这等人,便是给他百万雄师,亦未必敢出荆州,心大胆小,非是能人。臣料定他不敢出兵,原因有三:第一,担心朝廷从豫州趁机出兵。第二,他乃守成之辈,无开拓之能。第三,袁绍拿下交趾,其次定是荆州,刘表不会不知。请陛下明鉴。”

刘辩顿时笑容满面,看向荀彧,钟繇等人,道:“诸位卿家怎么看?”

荀彧稍稍思索,道:“臣认为大司马所言有理。”

钟繇却不同意,道:“陛下,大司马之言,皆是判断,即便十有把握,朝廷也不能无所作为,当遏止漏洞万一。”

刘辩深以为然的点头,道:“大司马怎么看?”

曹操抬起手,道:“陛下,臣赞同钟公之言,臣履兵事,重在奇诡,甚防万一,不可遗漏,稍有差池,兵败如山倒。”

一旁的众人见‘颍川党’与曹操相处这么和谐,目光悄然异样。

刘辩唔的一声,笑着道:“那具体怎么做?”

钟繇道:“陛下,不管那刘表是否真的发兵,对士燮来说,都是极大的不利,臣担心他撑不住。臣建议,改交趾为交州,诏命士燮为交州刺史或者交州牧。”

刘辩闻言,没有说话。

荀彧看着刘辩的侧脸,稍稍沉吟,道:“陛下,亦可弹压刘表,迫使他公开承诺,不会发兵交趾,给士燮减轻压力。”

刘辩仿佛没有听到,目光看着沙盘里的南海郡,交趾方向。

众人见刘辩不说话,悄悄对视一眼,目光转向曹操。

曹操会意,与刘辩道:“陛下,或可在徐州、豫州做些动作,给袁绍、孙策一些压力。”

刘辩置若罔闻,头也不抬的道:“贾诩,你说。”

一身白衣的贾诩,在人群十分显眼。

因为这个人太安静了,头发一丝不苟,全身洁白如雪,不染一丝尘垢。

贾诩听到刘辩的问话,感受着众多目光,神色如常,道:“陛下,臣以为,应当允许刘表出兵,不止允许,还要孤立。”

刘辩眉头动了动,道:“说说理由。”

贾诩感受到了更多的眼神,不自觉的微微躬身,道:“回陛下,南方越乱于朝廷越有利,战事越大越好,拖的越久越好。袁绍据扬州不过两年,虽然兵多将广,根基不稳,威望不足。而交趾承平数十年,境内祥和,民心归一,其心难测。刘表坐镇荆州数年,已理顺内政,士族归附,不能任由他继续坐大。治三州者,三贼也,贼之相争,朝廷乐见。无论是三贼互斗,还是二贼相争,皆有利于朝廷,只要是二贼即可。”

刘辩慢慢抬头,目光深邃幽静的注视着贾诩。

贾诩的话里,用了很多词,比如‘民心归一’,‘士族归附’、‘兵多将广’,这些词汇,似乎藏了某种深意。

这种深意,刘辩很懂。

刘辩不希望这些事情发生,不希望士族继续坐大,他不止是要三贼相争,更要三贼相争的过程,将士族打击、削弱,有利于将来朝廷的收复、统治,更有利于刘辩的‘新政’推行!

这個‘深意’,荀彧也懂。

他面无表情的看了眼贾诩,余光瞥向曹操。

曹操络腮胡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像是在思索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听到。

钟繇则暗自皱眉,贾诩的话貌似有道理,但有可能藏了险恶用心!

要是真有一贼一统南方怎么办?

没有谁是蠢货,真的会按照他们的设想去发展?

大汉朝,现在是朝廷最强,他们真的敢肆意内讧下去,让朝廷坐收渔翁之利?

一旦交趾的士燮败亡,袁绍与刘表真的会二虎相争,而不是相互结盟,共同对抗朝廷?

不大堂里,一片安静。

刘辩一怔,直起身,左右看了看,笑着道:“诸位卿家这是怎么了?”

钟繇立即道:“陛下,此法,太过冒险,臣以为,还是‘拖’字为要,慢慢耗下去,不能给叛逆一丝机会。”

刘辩背起手,想了想,道:“诸位卿家,是都不赞同文和之意?”

文和,贾诩的字。

刘辩话音一出,堂里更加安静了。

刘辩见一众人还是不说话,不由得笑了笑,道:“好了,这件事,还是交给大司马府依情势去应对吧。”

“臣领旨。”曹操抬手道。

荀彧暗暗吸了口气,与钟繇对视一眼,默默无声。

交给大司马府去办,意思已经很明白了,那是要大司马府依照贾诩的建议去谋划。

刘辩仿佛就是随口之言,摆了摆手,继续盯着沙盘,道:“南方暂且不用太担心了。剩下的,就是凉州与益州了。”

钟繇闻言,道:“陛下,三羌那边,韩遂与马腾渐起矛盾,似乎有些争执,但还未兵戎相见。那个宋建龟缩一地,不声不响,似要做个安乐土王。”

“哦,”

刘辩看着凉州的地图,指了指西域方向,道:“这么一块宝地,不能有失,咱们祖宗可是拼了数代百余年才打下来的。”

众人皆是点头,西域那块地方虽然偏远,可对大汉朝确实有诸多好处,不能丢弃。

看了一会儿,刘辩转向益州,笑着道:“刘璋能够逼服益州那些士族,成功继承刘焉的衣钵,还是有些能力的。”

曹操嗤之以鼻,道:“陛下,刘璋比刘表还不如,若非刘焉生前多番布置,此人怕是早已横尸街头。”

刘辩认同的嗯了一声,道:“这益州,倒是也不用操心。”

刘璋确实没有什么能力,去了益州多年,即便有他父亲刘焉的种种布置,还是费尽手脚,到去年才勉强统治益州。

但这种统治,更像是‘刘璋与士族共益州’,并没有完全掌控。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朝廷始终不给他益州牧的官衔,使得他继承刘焉的基业名不正言不顺,阻力丛丛。

其二,就是益州本土士族并不认可刘璋,很多人还是倾向于朝廷,尤其是朝廷接连平定叛乱,归附之心日重。

两厢之下,刘璋威逼利诱,用尽手段,才勉强得了一个‘刘使君’的口头称呼,实际官职不过是区区郡守。

荀彧,钟繇等人听到刘辩的话,面色沉思起来。

各处叛乱都不用担心,那所有的精力就要用来推行‘新政’了。

钟繇左思右想,还是忍不住的道:“陛下,御史台的动作,着实有些大了。”

田丰在去年就蠢蠢欲动,为此暗中做了很多事情,在得到刘辩的旨意、尚书台的允许后,还是低调了一个多月,始终强忍不发。

可一旦发作,快如雷霆,只是三天时间,就将天牢给塞满,六曹九寺缺员大半。

这种突袭式的手段,令尚书台措手不及,面临巨大的压力。

朝野议论且不说,六曹九寺缺员大半,政务几乎停滞,这怎么办!?

这几日来,尚书台一边要拼力应对汹涌如潮的非议,还要加速补充各级官员的缺额。

几天时间缺额上千人,不可能用几天时间就能补充完整。

而今的情形之下,朝廷都无法运作了,还怎么继续推行‘新政’?

刘辩背着手,目光还在沙盘上,道:“卿家的意思是?”

钟繇直视着刘辩的侧脸,犹豫着建议道:“陛下,臣请压一压,不能再继续了。”

刘辩忽的好像有所醒悟,转头看向钟繇,神色古怪的道:“近来弹劾田卿家的奏本快堆满朕的书桌了,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卿家的意思,也是要将田卿家下狱,而后释放一些人,平息这件事?”

钟繇神情微变,连忙道:“臣不是这个意思。整肃吏治,势在必行,臣绝无退缩之意。只是,臣观察到,田中丞,似乎有意进一步查办,并且涉及到洛阳之外的官吏……御史台派出了三路监察御史,去了司隶、并州、兖州。”

刘辩唔的一声,余光转向其他人,道:“诸位卿家的意思呢?”

荀彧不给其他人说话的机会,直接道:“陛下,臣以为,事急则缓,田丰太急了。”

刘辩看向荀彧,在他脸上看到了坚定之色,知道这是他的态度,或者说,是尚书台的态度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