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皇帝来现代,历史崩了! > 第119章 前七下西洋,后马关条约

第119章 前七下西洋,后马关条约

第119章 前七下西洋,后马关条约

赵匡胤蹭的一下站了起来:“老朱你刚刚说什么?不会是开玩笑的吧?”

“我的陵墓被人盗了,而且还是被盗了好几次!”

老朱笑嘻嘻的说道:“因为我们这边的记录的确是这个样子。”

“这才几百年的时间。”

“你可以问问小朱,估计到了现代,光顾过你陵墓的人应该会更多!”

赵匡胤急忙问道:“小朱,真的假的,我的陵墓被盗过很多次?”

朱明搜索了一下。

“确实有不少人光顾过,主要也与宋朝那时候的环境有关。”

“金人南下,朝廷都搬到了别的地方。”

“原来的陵墓谁还会管。”

“被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放心,伱的陵墓已经保护了起来!”

赵匡胤大骂:“那个胆大包天之人,敢盗我的墓,让我抓住了,看我不弄死他!”

朱明:“隔着不少年呢,难度有点大!”

老朱安慰着说道:“谁还没被盗过,老杨比你还惨,自己都把自己的墓挖了一次。”

赵匡胤问道:“就是这个原因,你们就不修皇陵了?”

老朱:“你给他看看,你们那里是怎么保护的。”

朱明找了几个视频,赵匡胤突然觉得,还不如不保护呢。

棺材都给你撬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生前没见过瓷砖,死后还能用上!

“我决定了,以后我也不修皇陵了!”

“还得告诉天下人,我坟墓里面什么都没有!”

汉武帝心道不好,忐忑的问道:“我的陵墓呢?”

朱明继续搜索。

“老刘,你最好稳住,你的墓可能比老赵的光顾者还要多,你嘎了三年后,就有人买卖从你陵墓中盗出来的陪葬品,后来更是被几支大军挖盗。”

汉武帝满脸惊讶:“被大军偷盗?”

朱明:“后来有专门盗墓的军队,你应该就是被专业盗墓将领带着大军偷盗过!”

汉武帝觉得胸口有股闷气。

“谁发明这么缺德的军队,还专门挖人坟墓,不怕遭天谴吗?”

朱明:“所以说,你们埋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那些吃不上饭或者没钱的大军,为了生存,盗墓也就很正常了。”

“尤其是皇陵,里面是真有宝贝!”

老杨:“哼,你要知道我的遭遇,你应该感到高兴!”

汉武帝有点好奇:“老杨,你的墓也被盗了?”

老杨:“我感觉还不如被盗了呢。”

朱明拿出视频。

看到老杨的坟墓是如何被发现。

以及整个过程。

看到两颗牙,被人参观。

顿时心里有点平衡。

汉武帝深呼吸:“老杨,不得不说,你这两颗牙齿挺漂亮!”

“我回去后就把陵墓停了,有那钱还不如用来北征匈奴呢!”

朱明:“我觉得你们还是修一个,多弄点壁画文字什么的,也得告诉后人,你们所处的时代,究竟是什么样的。”

“说不定日后还能作为景点博物馆等,带动一下当地的发展。”

提起景点,所有的皇帝都郁闷了。

杨广看着朱棣:“老弟,你们那里造船技术不错,回头我让人去跟你们学习一下。”

朱棣拍着胸膛:“大哥放心,包教包会。”

老朱问道:“你怎么想起来造船了?”

老杨:“这不是想去全世界看看,提前做好标记,到时候好去征服。”

“尤其是那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必须占领下来!”

始皇一惊:“难怪都说你有远见,想的真远,可惜大秦现在水平有限,先处理周围再说。”

汉武帝羡慕:“我得先干翻匈奴,匈奴一日不灭,大汉难以腾出手来。”

李渊哈哈一笑:“表弟,你好好干,咱们两个情况差不多,等我收拾了世家门阀,正好可以走你的路!”

赵匡胤:“什么时候来个后代,也来援助援助自己这个开国皇帝。”

老朱拍了拍杨广的肩膀:“不愧是老杨,跟咱想的一样,我已经让人研究,能够远洋的大船了。”

“等到收拾完北方,就可以开始远洋了。”

“这一次,大明要引导大航海时代!”

朱棣嘿嘿一笑:“我手下有个能人郑和,正在准备造船航海!”

哪怕朱明历史不及格,也知道郑和是谁。

“这个郑和可是很厉害,七下西洋,去过不少地方。”

朱棣惊喜的问道:“你说的是真的?”

朱明点点头:“当然了。”

“我给你们讲一下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远航活动。

第一次航行是永乐三年。

永乐三年,郑和船队从苏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出发。

抵达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

接着,郑和朝着爪哇方向航行。

船队到达爪哇时,遇到了西爪哇与东爪哇内战。

郑和登陆进行贸易,被误认为东王的军队,有170人被杀害。

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郑和极力保持冷静,沉着应对,此事得以和平解决。

之后又到过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最后抵达古里。

郑和代表大明,赐其王国王诰命银印,并起建碑亭,树立石碑,碑文称古里国“去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永乐五年九月二日,郑和率船队回国。

第二次航行在永乐五年回国后不久,郑和第二次下西洋。

此次主要访问了占城、爪哇、暹罗、满剌加、南巫里、加异勒、锡兰、柯枝、古里等国。

于永乐七年回国。

这次航行过程中,郑和专程到锡兰,对锡兰山佛寺进行布施,并立碑为文,以垂永久。

碑文有汉文、泰米尔文及波斯文三种,三种文字的碑文分别针对佛陀、毗湿奴和真主表示敬意。其中汉文记有“谨以金银织金、纺丝宝幡、香炉花瓶、表里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惟世尊鉴之”等语。

此碑于1911年在斯里兰卡被发现,现保存于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中。

第三次:永乐七年十月,郑和在回国后不久再次出发。

朱棣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候显率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海舶四十八艘,从太仓刘家港启航。途径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剌加,彭亨,东西竺,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剌,花面,龙涎屿,翠兰屿,阿鲁,锡兰,小葛兰,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苏禄等国。

在满刺加,郑和建造仓库,下西洋所需的钱粮货物,都存放在仓库里以备使用。

去往各国的船只,返航时也都在这里聚集。

回程时,郑和船队再次访问锡兰山国,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诱骗郑和到国中,并发兵五万围攻郑和船队,又伐木阻断郑和归路。

郑和发现归路被截断后,对属下说:“贼寇主力已经出动,国都内一定空虚,并且他们会以为我们远道而来,力孤胆怯,不能有所作为。若是出其不意进攻他们的国都,则胜利可期。”

于是,郑和趁敌军倾巢而出,国中空虚,带领随从二千官兵,趁夜突袭亚烈苦奈儿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亚烈苦奈儿及其家属。

永乐九年七月六日,郑和船队回国。

第四次:永乐十年末,明成祖朱棣命令郑和进行了一场规模更大的远航。

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统军二万七千余人,驾海舶四十,

使团中包括官员868人,兵26800人,指挥93人,都指挥2人,书手140人,百户430人,户部郎中1人,阴阳官1人,教谕1人,舍人2人,医官医士180人,正使太监7人,监丞5人,少监10人,内官内使53人其中包括翻译官马欢,今清真寺掌教哈三,指挥唐敬、王衡、林子宣、胡俊、哈同等。

出使满剌加,爪哇,占城,苏门答剌,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勿鲁谟斯,比剌,溜山,孙剌等国。

这次郑和船队首先到达占城,然后率大船队驶往瓜哇、满剌加、苏门答腊。

又从苏门答腊派出分队到达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

郑和所率的大船队则从苏门答腊驶往锡兰。

在锡兰,郑和再次分派船队到加异勒(今印度半岛南端东岸),而大船队驶向古里,再由古里直航波斯湾最大的岛屿——忽鲁谟斯的格什姆岛(今属伊朗)。

格什姆岛是当时东西方之间进行商业往来的重要都会。

此次航行中,郑和船队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到达东非麻林国(一说今肯尼亚的马林迪;一说今索马里)。

郑和至其国后,宣读诏敕,对国王等进行封赐。也是在这次航行中,郑和率明军及苏门答腊当地武装击败并生擒了阴谋篡位并率部截杀郑和船队的苏干剌。

而且,麻林国因郑和使团的来访,遣使来中国贡献了一只长颈鹿,这只神奇的动物立即震惊了朝野内外,人们甚至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麒麟”。

永乐十三年八月,郑和船队回到国内。

第五次:永乐十五年,郑和受命第五次下西洋。

不少国家前来朝拜大明。

郑和奉朝廷之命送各国使臣回国并进行访问。

据署名蒲和日所立的“郑和行香碑”,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郑和在泉州行香。

同年秋后,郑和率船队出发,随行有僧人慧信,将领朱真、唐敬等。

郑和船队首先到达占城,然后相继到达瓜哇、彭亨(今属马来西亚)、锡兰、沙里湾尼、柯枝。

在柯枝,郑和代表大明,诏赐国王印诰,封国中大山为镇国山,并立碑铭文。

船队到达锡兰后,郑和派出一支船队驶向溜山,然后由溜山西行到达木骨都束(今非洲东岸索马里的摩加迪沙一带)、麻林国。

郑和的大船队到古里又分成两支,一支船队驶向阿拉伯半岛的祖法儿(今阿曼佐法尔一带)、阿丹和剌撒(今也门),一支船队直达忽鲁谟斯。

这一次,忽鲁谟斯进贡狮子、金钱豹、西马;阿丹国进贡“麒麟”;祖法尔进贡长角马;木骨都束进贡花福鹿、狮子;卜剌哇进贡千里骆驼、鸵鸡;爪哇、古里进贡麾里羔兽。

永乐十七年八月,郑和船队回国。

第六次:永乐十九年正月,明成祖朱棣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

这次航行中,郑和船队正式到达祖法儿。

船队先后到达的国家何地区有占城、暹罗、古里、锡兰山、溜山、苏门答腊、满剌加、甘巴里(印度西南部)、幔八萨(今肯尼亚蒙巴萨)等地。

永乐二十年九月,郑和船队回国,随船还有暹罗、苏门答腊、哈丹等国派来的使者朝贡。

第七次:宣德五年六月,明宣宗朱瞻基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郑和船队从龙江关出水,前往福建长乐。

侯风期间,镌刻《天妃灵应之记碑》并铸造铜钟一口,为后世研究郑和下西洋留下重要史料。

这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船队经占城、瓜哇、苏门答腊、古里,向南到达非洲南端莫桑比克海峡,然后返航。

令人遗憾的是,当船队航行至古里附近时,郑和因劳累过度而一病不起,于宣德八年初春病逝。

同年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

几位皇帝听到后,不禁对郑和感到几分好奇。

除了汉武帝之外。

其他人都见过现代地图。

对于大海的辽阔,有着清楚的认识。

始皇帝感慨:“都是宦官,赵高与郑和相比,提鞋都不配!”

汉武帝:“大海很大吗,航行一次竟然需要两三年时间。”

老杨:“能不能让郑和来大隋培训一批海员?”

老赵:“大宋也需要培养一批海员。”

老朱:“郑和摊上你是真不容易,基本上一直在海上生活。”

“也就老四你没了,才休息几年!”

朱棣面带惊喜:“哈哈,不愧是我看重的人才,真给我长脸!”

“回去就给他加官升级!”

朱明接着说道: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是当时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是当时明王朝国力强盛的一种展示,郑和所率的船队纵横于大洋之间,与西洋诸国实行和平互访,实现了万国朝贡,可惜,这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盛举!明宣德十年,明朝颁布了一系列的海禁政策,五年后,浙江的船只数量下降了一半多。

明弘治十三年,明朝再次下令:“军民人等擅造大船者”或者“带违禁货物下海入藩国买卖者”,将被处以极刑,并举家发边充军。

这个政策使我国传承了几百年的造大船先进技术随着工匠的老去而永久地失传了。

就这样,明清两朝不仅实施海禁,还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炎黄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经济科技渐渐被西方超过,大清后期,西方用大炮轰开国门,强迫大清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几个皇帝听的皱眉。

“什么,被西方国家超过,就那些未开化之人,凭什么超越我炎黄!”

“还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并且还不是一个,是一系列?”

“大清无能,真是个废物!”

“大清皇帝怎么没进来,老子见到一定让他尝尝我老赵的拳头!”

“听着就来气!”

“想不到,咱大明后面,竟然是这么一个玩意,老四,看看你做的好事!”

朱明:“你们要是知道条约内容,估计更生气!”

就倭国那点小国家,还逼迫当时大清签订了《马关条约》。

我大致给你们说一下条约内容。

一、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倭国,不仅使大片领土沦为倭国的殖民地,而且严重削弱了大清的国防,便利了倭国对炎黄的进一步侵略。

朱明用手机打开地图,指明了一下都是哪里。

二、赔款:赔偿倭国2亿两白银。

其中,倭国要求清朝割让辽东半岛,但在俄国、德国、法国的干涉下没有得逞。

清朝为此需要额外向倭国支付3000万两白银,名曰“赎辽费”。

加上这三千万就是2.3亿两白银。

从条约批准互换之日起三年之内能全数清还,除将已付利息或两年半或不及两年半于应付本银扣还外,余仍全数免息。

三、开放通商口岸:清朝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四、允许倭国在大清投资建厂。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