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真不是山野大家 > 第122章:大兴土木,风水定穴

第122章:大兴土木,风水定穴

我真不是山野大家

如今地基都已经打好,砖瓦、地砖等材料,也都在紧锣密鼓的生产中。

所以“工匠组”就有了很大的施展空间。

翌日上午,当村里的人们准备出来劳作时,只听“砰!砰!砰!”的声响,不断从施工现场传来。

响声之大,差不多整个村子都能听到,连地面也随之颤动。

除了“砰!砰!”的响声之外,现场还传出人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村民们惊讶好奇的赶来查看,发现是李子夜正和“工匠组”的长辈们,在夏宫打地桩。

在现代,打入桩采用各种专门打桩机械,如柴油锤打桩机等。但山村没这个条件,挖土机、打桩机,都很难进来。

所以李子夜用到的,还是古代的老办法,靠人力输出。

只见他和工匠们拿着砍-刀,先将木桩的一头削尖。然后众人扛起木桩,将其垂直,稳稳地往地上砸去。

为了更好地发力,光是一排人还不够,李子夜特意做了圆环形的木架,让上排人手也能出力,双倍输出的往地上砸……

“嘿哟!”

“砰!砰!”

“嘿哟!”

“砰!砰!”

“工匠组”的长辈们,那叫砸的一个卖力,全场没有人偷懒。而且他们打桩打得,还颇有节奏感。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热情……

即使长辈们大多年过半百,有的头上都冒出白发,但他们依旧选择努力劳作,仿佛在跟岁月做着斗争。

赶来的村民们,被如此热闹的景象给吸引到了。特别是村里的娃娃们,一个个都睁大眼睛的看着。

他们虽然也见过村里盖新房,但那些都是普通常见的泥瓦,很少有见到拿这么大一根的木桩,直接往地里锤的。

如此大的动静,不但把村里人都惊来了,就连村里的猫猫狗狗,牛羊鸡鸭之类的家畜,都被吓得哞哞叫唤……

显然,李子夜承诺的“发挥”,终于来了。前一周的“工匠组”表现不佳,除了松土挖坑,就是挖地基。搞得像气氛组一样,存在感都被其他两组抢去了。

如今众人“扬眉吐气”,直接整了个大活。先不说木桩打得怎么样,光说这动静,就不一般。

一上午的忙碌,把众人累得不轻,一个个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包括李子夜也是一样,他在村里属于青壮年,而且还是开了挂的青壮年,自然要抗在前头。

李子夜经过桃源灵液的调理,他一个人的力气,保守发挥能抵得上三、四人。完全发挥,六、七个人,都不一定是他对手。

所以打地桩的主力输出,非他莫属。而李子夜本人,为了不把老乡们吓到,一直控制着力气,以免出现“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场景。

“哥,我帮你擦擦汗!”休息的时候,妹妹李子涵拿来毛巾,替亲哥擦去汗水。

这时,村里负责伙食的大婶们,也端来一大锅饭菜,为众人分发。

用大铁锅 柴火,烹饪出来的饭菜,自带一股淡淡的炭香味。

猪肉炖粉条,川香回锅肉,土豆大盘鸡,青菜豆腐汤……菜品里的猪肉、鸡肉、青菜、土豆,都是村民们自己养的土鸡、土猪,自己种的蔬菜瓜果。

不但味道口感双一流,而且绿色天然无污染,吃得那叫一个放心。

大婶们热心的为众人分饭,她们拿勺子的手,可不会像食堂阿姨那样,帕金森的乱抖。

“开饭啦,大家!饭菜管够啊!想吃多少就添多少,不够还有~”婶婶们热情的招呼着。

忙碌了大半天的村民们,听见吃饭,于是纷纷放下手中活计,赶来享用午餐。

不得不说,大婶们的厨艺,真的不错。无论村里老人,还是小孩,都吃得有滋有味。一时间,众人仿佛回到了吃大锅饭的那个年代。

一起劳作,一起吃饭,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村庄。

负责拍摄的妹妹,忍不住把这些随拍,上传到网络,顺便给“工匠组”的长辈们,挽回一点尊严。

视频的标题名为,“谁说工匠大爷们,是气氛组的?见过有这样的气氛组吗?”

当随拍视频通过审核,着实把粉丝们都吓了一跳!他们受惊的不是内容,因为视频还没看。他们惊一跳的,是短短一天不到,李子夜账号居然又了!

这速度,这频率,让粉丝们都像过年一样,别提有多激-动了。

“卧槽?我没看错吧?大神竟然连续两天?这是什么情况啊啊啊啊!”

“我的天,以后再也不叫你鸽子王了!催更区up终于不放鸽子了,喜大普奔~”

“子夜大神日更,我的青春结束了!泪目,希望大神能天天,无论你更多少我都看!”

……

粉丝们抢完热评,立马点开播放。由于这次是随拍,后期剪辑之类的,没有加入太多。

但正是因为这些,使得视频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

只见李子夜带着工匠组的长辈,一起制作圆环木架。削树皮、锯木头、刨木刺……

待木材处理完毕后,李子夜在木料上画出线条,然后拿来工具,照线条锯出各种榫卯结构。

榫卯,是我国古代一种传统的结构方式,通常出现在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它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将其精密连接。

过程中既不需要钉子,也不需要胶水,只要提前设计好尺寸,把两构件相接就行。画面十分赏心悦目。

榫卯的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

工匠组的成员,是李子夜精挑细选的。因为木、工不分家,工匠组既要负责工匠活,又要做做木工。

简单形容就是,宫殿需要他们来造,里面的家具,后花园的凉亭、木桥等等,都需要他们。

没办法,村里就这么点人,能分出个三组人马,就已经不错了。

李子夜一边锯着木头,切割榫卯,一边给成员们上课。

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李子夜作为这世界,唯一的传承者,他教出来的内容,外边可学不到。所以大家都听得相当认真。

“古代榫卯图形,有四十八种之多,按构合作用来归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

“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等……”

李子夜边教边示范,把知识点都具体到实物中来。如果成员们听不懂,那他就耐着性子,再来一遍。把道理说得更浅显一些。

只要当中有人听懂了,那接下来的教学就相对好办,让那些学会的成员,教余下不懂的。这样既能互帮互助,又能巩固所学。同时也让李子夜能稍微摸个鱼,去传承世界充电。

在外界看来,李大神的传承知识,浩如烟海,深不见底。然而他自己知道,如果自己得过且过,不思进取,那脑海中的传承储备,总有见底的那天。

所以秉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品质,及时给自己充电,也是很必要的。

比起之前在都市里忙成狗,又过得不开心来。家乡的山野生活,时而忙碌,时而悠闲,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有意义。

在李子夜的传授下,村里长辈们也渐渐开始着手榫卯工艺。通过摸索和实践,他们一步一步搭建木架,终于把适合打桩的高低环架,给做了出来,

整个架子没用到任何铁钉、螺丝,但却牢牢的固定在一起。严丝合缝,各个关节都巧妙的贴合,并且互相之间形成约束,设计得令人惊叹。

环架的承重能力,也非常之高,哪怕同时站六、七个人上去,都没任何问题。

看到这里,屏幕前的不少观众,都被眼前的榫卯工艺给惊艳到了。谁能想到这些技艺,早在数千年前,华夏老祖宗们就发明了。

“终于出现了啊!传统榫卯,我们等了大半年,总算见到真传手艺了!”

“这设计的也太巧妙了吧?钉子、螺丝都不用一颗,直接上手安装就行?关键质量还特别高,祖传手艺简直神了!”

“子夜老师,怎么能拜您为师啊?我是您的铁杆粉丝,从一开始就看您视频了!我也想加入工匠组!”

……

由于李子夜带了三组匠人,传授技艺。所以不少粉丝们,也想拜他为师,入门传统文化。

只可惜李子夜目前还没有收徒的打算,他是教了村民们手艺,但这不是收徒,一切只因缘分二字。正好国宝回归,正好老年活动中心翻修……

想要做李子夜的徒弟,那要求可是非常严格的。所有标准,都得按照古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做完榫卯环架后,李子夜和长辈们把木架抬到施工现场。然后就出现那震天响的一幕。

只见众人一边吆喝,一边扛起木桩,用力往地上锤去!声势浩大的震动声,不绝于耳,把地面都锤得一片震动。

“砰!砰!砰!砰!”

屏幕前的观众们,还是头一回见到纯人力的打桩,一个个都看得入迷。虽然人力打桩,比机器效率慢许多。但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就是喜欢看。可能是因为注入了灵魂。

整个人力打桩的过程,被加速播放,肉眼可见李子夜和村民们,有多辛苦。过不一会儿,脸颊就流下汗珠,又过一会儿,衣衫都被打湿。

一个上午过去,画面里的每个人都忙得精疲力竭。好在这时,伙食组的大婶们,抬着刚做好的饭菜,赶来补给。

锅盖掀开的刹那,仅见热气腾腾的饭香和菜香,扑鼻而来。但凡闻到的村民,都忍不住悄悄咽下口水。

全村男女老少,都围在一起吃大锅饭,大家脸上的表情都很愉悦,很享受这种其乐融融,不分彼此的大家庭。

画面中的景象,着实把观众们都看酸了!羡慕之情,从心底里涌出,停都停不下来!

“说实话我酸了,兄弟们!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恐怕也不过如此吧?同样是农村,为啥我们村里的人,为了点鸡毛蒜皮的事,可以吵上三天?”

“城里人看到这一幕,真的羡慕死了!我们小区一栋楼的居民,几年下来都没说过一句话!周围除了钢筋水泥,就是冷冰冰的路人,都没半点温情……”

“啊啊啊啊,这样的桃源村,究竟是不是真的啊?突然好想定居在那里啊,跟子夜大神成为邻居~”

……

看视频的很多粉丝,都是城里人。或者是为了生计,被迫在都市务工的打工人。

对于都市的钢筋水泥,缺乏温暖,不少人早已厌倦。

而李子夜和家村村民的和谐共处,让粉丝们十分向往和羡慕。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氛围,即使一些同样景色优美的村庄,都不一定有这份温馨和睦。

随拍视频播放到这里,差不多已接近尾声。此时留给观众们的,是无限感慨和心生向往。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也想像李子夜那样,辞去工作。找片宁静的小村庄,每天钓钓鱼,种种地,自给自足,悠哉的体验生活。

夏宫的木桩,在众人的努力下,很快都打入指定位置。每根木桩的分布,都有讲究,除了建筑承重,还结合了风水定穴。

全部定好位置后,接下来便是三重固定,在木桩底部敲入多枚钢钉,而后在周围注入大量水泥,使其与大地结合一体。

即使遇到强风、地震,这样的木桩也不容易松动。搞不好砖墙瓦片都被震掉了,但木桩啥事没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