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207章 连环(3)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207章 连环(3)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1:55

第207章 连环(3)

第207章 连环(3)

(果不其然,上一章去小黑屋里面溜达了一圈)冯远很平静地笑了笑:“其实早在八十年代初中期开始,齐鲁这边就有零星的大棚蔬菜种植了,只不过这种从东北地区直接学习过来的技术,棚子低矮、窄小,只能种些叶菜,效率低不说,最关键的是浪费能源,一个大棚冬天要烧5吨多煤,在性价比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北方这边的群众如今的确存在着冬季新鲜果蔬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承受动则几十元一斤的果蔬价格。”

“但三元朱村书记通过几年的试验,探索出来的不需加温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去年冬季他们那17个示范棚种出来的越冬黄瓜被那些收购商高价收购后,在某些地区市场上的最终售价甚至超过了10元/斤,但这个价格,却已经到了百姓勉强能接受的范围。”

“所以,只要能引进这种冬暖式大棚种植技术,并且先人一步,成规模地种植越冬蔬菜,不但能大幅提升村民的收入,还能成为菜篮子工程的示范性明星项目……要知道,大面积地种植越冬蔬菜后,这些菜不可能再卖到10元/斤的高价了,虽然依然会明显高于应季蔬菜的价格,但放在北方冬天的这个特殊环境和季节,却绝对称得上惠民工程!”

马一清点了点头,很认可冯远的这种说法。

“先人一步”才是出成绩的不二法则,去年三元朱村种出越冬黄瓜的事情被见诸于报,掀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波浪,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各地都保持着观望态度,但根据偶尔的后续报道可知,三元朱村今年扩大大棚数量却是实打实的事情。

这种事情在他们这种主官眼里其实很好分辨,如果这些增加的大棚是那位村书记强拉硬拽建起来的,那这个所谓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肯定有猫腻,或许存在着重大的缺陷也未可知;但如果这些增加的大棚是村民们自发要求增设的,那基本上没得跑,这技术实打实的是个创收的宝贝。

而如果当初那位采访的记者没有被糊弄的话,那么三元朱村的情况应该属于后者……也就是说,三元朱村那位王书记耗费数年时间探索出来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的确是一种费效比相对令人满意的蔬菜越冬种植技术。

既然十七个实验性质的大棚用这种技术种植出来的黄瓜成本都可以控制在一个勉强能让百姓接受的范围内,那如果大面积铺开的话,那出棚成本被腰斩是必然的事情……不,临邑一县之地绝对不是小小一个村子可以比拟的,只要肯大力推行,再加上资金和物资足够,数千乃至万亩规模是轻轻松松的事情,到时候,越冬蔬菜的出棚成本就不是腰斩这么简单了。

呵,以一县之地,成产出足够数个市级地区的越冬果蔬,并且还是以一个相对惠民的价格供应的;在这个档口,做出这种成绩,要是不被内部表扬,那才叫怪事!

不过他也大约明白了冯远所说的“资源互补”是什么意思了。

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这种大范围的新模式种植,那肯定是需要主管单位去布置任务,发动群众的,钻探公司就算再有钱,但要想在没有直接因果牵连的情况下去说服那么多百姓尝试这种全新的种植方式,无疑是在做梦!而且即便钻探公司是央企,但要想获得三元朱村那边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以及相关经验人士的指导,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倒不是说那位王书记小气,不肯分享自己的技术,在1994年以前,绝大部分国人,尤其是国企和乡村基层管理人员根本就没有技术专利的意识……这时候的他们,不但没有这方面的保密意识,对于许多人来说,能将自己探索发明的技术和经验传扬出去,反而是一件荣耀无比的事情。

只不过这种关系到创收的东西,毕竟要讲个亲疏有别,今年三元村正在大力扩充本村的大棚数量呢,在经验人士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哪那么容易把本就紧张的人手派出去给外县一个不相干的企业去做技术指导?然而这种事情如果是临邑县的主管单位出马的话,那就是两码事了,估计这边的邀请一发出,三元村那边的人第二天就会乐颠颠地跑过来做工作汇报和技术指导。

但一码归一码,既然是“资源置换”,那就不可能只是临邑县这边单方面付出。

事实上,在行政资源这一块,县衙这边一点也不缺,但他们缺的是其它东西。

因此,马一清只是思考了几秒钟,便定定地看着冯远:“这个思路是可行的,但冯总,我想知道,贵公司这边打算怎么个配合法?”

听到这位县令把话说的如此婉转,冯远轻轻笑了笑,然后目光锐利了起来:“第一,如果县里面计划的大棚种植面积不低于3000亩的话,建设大棚所需要的镀塑钢管,镀锌钢管、聚乙烯薄膜、灌浆膜、反光膜、压顶簧、U型卡等材料,可以由我方先行垫付;”

“但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材料都不会从本地就近采购,而是会由我们公司指定供应单位,从西南地区运输过来。”

说着,冯远有些歉意地笑了笑:“县尊大人,你也知道,越冬蔬菜种植项目初期最大的成本投入就是大棚建设,而且这种大棚的成本费用可不低,即便是按照一亩一棚的计算方式,3000亩的种植面积也需要3000个大棚,我这边可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所以……我只能向钻探公司的兄弟单位们寻求帮助了。”

“不过这事其实要分开来看,虽然这些材料都需要从西南地区运过来,产生的成本和费用虽然要比本地采购要高上一截,但毕竟可以把工作一步到位了不是……要知道,这种项目其实是在跟时间赛跑,越先把越冬蔬菜种出来,效益越好,成绩越突出。”

“据我所知,不少地区其实也对大棚越冬蔬菜的大规模种植很感兴趣,而且也有尝试的打算,只不过他们被卡在了基础设施投资这一块罢了,能在这块一步到位,其实已经是占了不少便宜了。”

“况且,这些供应单位不是央企就是国企,产品质量有保证不说,而且款项的分期数目和利息也可以商量着来……毕竟是为了菜篮子这种惠民工程做贡献嘛!”

马一清饶有兴趣地看了冯远一眼,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冯总很擅长学习总结先进经验嘛……这么一说,反倒是我们占便宜了!”

冯远的这一套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学的是特别工作小组的债务置换那一套,只不过与那边不同,冯远这边虽然走的也是垫付的路子,但中间的杠杆撬动效用却差了一大截。

什么?你说在这个三角债已经成为巨大问题的如今,西南一票子企业还肯打白条是在犯傻?拜托,你要搞清楚,这种跟主管单位之间的白条跟企业白条是两码事好不好!别说在分税制改革之前,各地主管单位打出去的白条都有朝廷的兜底,即便是分税制改革之后,主管单位向国企打出去的白条,“灵活兑现”也毫无难度,不然伱以为各地的城投公司是干嘛的?当然,如果你是私企,那另当别论。

面对着马一清这番略有些调侃的话,冯远不以为忤地说道:“人嘛,总要学习一些值得借鉴的先进经验的嘛……大家的站位不同,出发点不同,有些东西自然不可能照搬过来。”

说着,冯远对着马一清笑了笑:“我知道如果仅仅只是如此的话,就算县尊大人做出了成绩,也免不了有人在背后嚼舌根,诸如【为了成绩不顾本地企业死活】之类的言语到时候肯定少不了;”

“但是我想说,其实县尊大人在这方面用不着太过担心,这些物资的垫付只是大家初期合作的基础而已……商业上面的事情我不是很懂,但想必也不过就是你买我卖,你来我往而已;”

“来往来往,既然有来那就肯定有往……如果县尊大人愿意接受我们钻探公司以及一票子西南兄弟单位的善意的话,以我们西南人的热情,想必也不会让县尊大人太过失望。”

听出了冯远话里的意思,马一清顿时来了兴趣:“哦?”

冯远拿起茶几上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根据朝廷的初步设计,菜篮子工程将会由四大体系构成,即生产体系、供应体系、大流通体系、安全体系;”

“眼下朝廷的攻坚重点在于生产体系、供应体系和大流通体系这三点上……当然,这三大体系互为一体,彼此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造成严重的连锁反应,因此即便三管齐下会使得工作难度直线攀升,但也不得不三线作战。”

“事实上,这也是各地菜篮子工程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毕竟以各地的财政预算和当下的经济环境,想要把工作多线铺开,未免也太难了。”

说到这,冯远自信地笑了笑:“所以,如果县尊大人这边对这次的合作感兴趣的话,钻探公司这边以及一众西南兄弟单位能够给给出的第二项支持就是……”

“如果临邑县这边的部分企业允许隶属于钻探公司的默默百投入股,那么不管是反季节的新鲜果蔬,还是临邑县所产的水果罐头、咸菜、土特产之类的产品,我们及西南一众兄弟单位,愿意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地采购这些产品。”

说到这里,冯远解释了一下:“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已经达成了共识的西南兄弟单位已经有106家……单位数量虽然不多,而且这些单位有大有小,但直接覆盖的职工人数却大约37万人。”

“虽然由于商品的互补性和季节性,临邑县所产的大部分商品不可能以一种高频次的形式出现在这些职工的手里,但不管怎么说,人数基础在这放着,怎么也能帮着临邑县的产品解决非常不小的一块销量吧?”

说着,冯远轻轻笑了笑:“这段时间我从特别工作小组那边学到的最有价值的一句话,就是【需求需求,有需才有求】;”

“我们钻探公司虽然不可能参与临邑县菜篮子工程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和城乡集贸市场的建设工作,但以另外一种形式帮着县里构建一个集消费与集散于一体的市场,却是可以的……刚才忘记说了,这些兄弟企业里面,不少单位下设的三产项目是涉及食品加工和进出口贸易的,因此临邑县所产的一些果蔬和水果原料,其实也有进一步合作的空间,零零碎碎加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实际上,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等到这种跨省远程合作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包括物流运输车队和冷链仓储在内的基础设施,必然也会被提上日程……届时有了前期效益的反哺,临邑县率先初步构筑出属于自己的大流通体系,想必也不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听到这里,饶是马一清养气的功夫颇为不弱,也忍不住悄悄吸了一口凉气,呼吸也开始急促了起来。

37万人的远程市场啊!

这已经超过临邑县全境总人数的六成了!而且跟临邑县这边的情况不一样,这37万人全都是有不俗消费力的职工……虽然他猜得到那些西南企业肯定是以福利采购和日常消耗的名义去消化这些临邑县出产的反季节蔬菜和特产,跟本地人的日常消费不是一回事,但基数放在这里,这真的是一个不小小数字了。

可以说,就算临邑县建成了五千亩的越冬蔬菜大棚,那些高价果蔬也根本不愁销路……这37万人足够哪怕是一个月采购一次,也足以消化大半产能。

最关键的是,一旦打通与西南三省的三产项目原料供应路线,那盘活临邑县的本地经济功劳簿上,绝对少不了自己的名字……哪怕是细水长流,这份功劳也小不了。

要知道,跟目前绝大部分地区一样,临邑县是两条腿走路的,而且工业和农业的产值都差不多,各自约莫占个43%左右的样子。

而西南三省中,巴蜀是人口大省,虽然超过八成的GDP都集中在成都和重庆这两座城市,但哪怕是这样,只要能小小的分一点蛋糕,那对于一个实际经济并不如何发达的北方小县城来说,也是一个颇有吸引力的数字了。

而滇南更是一个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外贸大省,不管是西欧、东北亚,还是南洋地区,都喜欢从这边进口产品;虽然说他们在这方面出口商品的还是以矿产、金属和农产品原料为主,但初加工食品和小型器械同样也不少,甚至隐隐有把东南亚发展成为后花园的意思……最过份的是,他们有着上海这个全方位承接市场,以一种暧昧无比的态度包干了他们难以计数的产品和投资项目。

可以说,虽然现在华夏马上就要面临出口冷冻期,但只要跟滇南那边实打实地搭上了线,不管是临邑这边的农副产品还是某些化工原料甚至是机电零配件,全都找到了宝贵的漏斗市场和分销渠道……此时虽然没有澜湄经济圈这么一说,但却有了基本雏形,而地球人都知道,**十年代可是很有一些东南亚地区是不怎么卖阿美莉卡账的。

只不过,这个世界上绝对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对方竟然不惜发动所有的资源来推动这个项目,虽然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为了跟王一诺打擂台,但肯定不会这么大公无私地这么帮自己。

深深吸了一口气后,马一清沉声问道:“冯总,你有什么条件?”

冯远闻言,表情也严肃了起来:“第一、我希望到时候县尊大人配合默默百投的合作……到时候要投资参股哪家企业,我们会提前给你沟通……到时候分出来股份可以不多,但不能没有,这是名份,也关系到后续与西南兄弟单位业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请县尊大人务必支持!”

马一清皱着眉头深思了一会,最终点了点头:“好,我会尽力。”

冯远点了点头:“第二,所有的入股企业,我希望县尊大人能帮默默百投争取到一定的经营话语权……我也不瞒你,这些企业的部分设备和生产资料,肯定是要定向给那些西南兄弟企业的,只有彼此流通起来,双方的合作才能走的越来越远嘛!”

对于这一点,马一清倒是没什么意外,毕竟这是国企之间的常规帮扶操作了,当下点了点头:“这个没问题。”

连续提了两个其实没那么敏感的要求后,冯远的表情认真了起来:“县尊可能不是很清楚,之所以我这次非要把默默百投牵扯进来,并不完全是因为这家三级单位是由我分管的缘故;”

“事实上我们都清楚,要想在今年之内将菜篮子工程顺利做出成绩来,除了最重要的前期投入之外,如何将这些产能进行良性分流,以及如何一步步地以此为契机,与西南各兄弟单位之间构筑一个正向反馈的良好合作关系,也是重中之重。”

“而这,需要一个非常专业且有能力的操盘手!”

“说句灭自己威风的话,我虽然可以帮忙协助和调动西南那边的资源,也可以帮衬着解决贵县大棚蔬菜启动资金和物资的问题,但让我来操持接下来的具体工作,我却是自认没这个本事……事实上,对于贵县这边能否遴选出一个真正合适的人才,我也持保留态度!”

马一清有些沉默,冯远这话虽然有些刺耳,但他却很难反驳。

与后世不太一样的是,如今的一流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央企、效益好的大型国企和郡级以上的主管单位/事业单位内,而县级和县级以下的主管单位,其实都面临着人才紧缺的窘境。而在当下这个经济寒冬期内,要想用最快的速度启动菜篮子工程并且做出成绩,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连冯副总这种央企高管都没这个信心当操盘手,就更别提县衙里的其它人了……马一清倒是有这个雄心壮志试一试,但他是县令,每天有无数的工作需要去应对和处理,根本不可能有这个时间去充当这个项目的具体执行人。

不过他听出了冯远的言下之意,很有些诧异地问道:“冯总,意思是……默默百投那边,有合适的人选?”

冯远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一两个月后应该就有了。”

马一清皱了皱眉头:“可能?”

冯远笑的很谦逊:“所以我的第三个条件是……我希望县尊大人能帮我们说服一下贵县的供销系统,让他们与我们建立合作关系。”

马一清眉头皱的更深,看向冯远的眼神里全是狐疑。

对方是央企高管,嘴里所说的合作,自然不可能是简简单单的普通合作,而且放在这个时间点,那内情自然就更不可能简单了。

只不过,县供销系统虽然只是事业单位,但临邑县这边的实际情况你不可能不知道,你忽然在这档口把这事当成条件提出来,是在打什么算盘?思索了一下,马一清沉声说道:“我可以尝试推进一下……但我需要一个理由。”

冯远秒懂,当下轻轻笑了笑:“鑫胜餐饮管理公司与默默百投联手投资的那家大型扒鸡加工厂,最多还有一个月就可以投入运转了……西南那些兄弟企业的职工们可是对闻名遐迩的德州扒鸡好奇的很,都嚷嚷着想要尝尝鲜呢;”

“可县尊大人也知道,虽然这家扒鸡场已经与三家本地农畜单位达成了合作关系,而且这三家单位在扒鸡场正式投入运营后,首批也能提供约莫15万只左右的整鸡原料;”

“但这远远不够!”

说到这,冯远眼里全是笑意:“要知道,即便是我极力劝阻,西南三省的那一百多家兄弟单位依然有超过80家向我们预定扒鸡,首批的订货量就高达47万只……说是那会马上就是国庆和中秋了,他们正愁着怎么给职工和那些家属安排节日福利呢,我这个扒鸡厂可谓是刚要睡觉就送去了枕头。”

有些无奈地摊了摊手,冯远语气里带着一丝唏嘘:“虽然我知道是那些兄弟单位热情,打算看在彼此的过命交情上拉扯兄弟一把,但问题是……47万只扒鸡的订单啊,中间的原料差额足足有32万只呢!“”

“我们西南人都是直性子,首批订单如果只能交付15万只扒鸡的话,那些兄弟单位虽然不会说什么,但估计以后就认定这家扒鸡厂就这么点产能了,大概也不太好意思向我们这边下订单了。”

重重地叹了口气后,冯远脸上露出纠结之色:“说实话,本来按照我这边的计划,这个扒鸡厂是分期建设的,一期虽然只有100万只/年的产能,但等到三期建设完毕后,产能是要提到350万只/年的;”

“之前我是打算,采用北货南售的思路,给咱们临邑县的经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的,至不济,促进促进本地的肉鸡养殖业和扒鸡加工业也是极好的;”

“但怪就怪在我们这边没什么大型商业项目操盘经验,也没预料到西南那些兄弟企业会对这事这么热情……这不,第一环节就被卡上了。”

“虽然我没什么商业经验,但也知道,开业第一枪最重要,要是第一笔单子就因为咱们自己的原因黄掉了,那以后还怎么有脸求着那些兄弟单位光顾自家的生意?”

“所以……这不就只能向县尊大人求助来了?”

听着冯远这番很有些凡尔赛,有带着些许威胁的请求,马一清的眼角跳了跳。

什么叫“彼此的过命交情”?你是在炫耀你们钻探公司对于那些西南企业强大的影响力和制约能力么?

什么叫“你也没想到那些西南兄弟单位会如此热情”?那高达47万只扒鸡的订单,要不是你精心设计沟通过的,我立马把这烟灰缸吞下去!呵,这是在向我展示你这边的实力么?

不过不得不承认,冯远的这一招很凑效。

不管是什么性质的合作,适当展露自己的本钱都很重要。

冯远既然能让那些西南企业在扒鸡场还没建起来的时候就直接下了47万只扒鸡的订单,那他之前说的那些,不管是反季节果蔬也好,其余农产品和原材料配件的供应输送也好,都不再仅仅只是一句停留在嘴上的空话……最起码他证明了,他是有这个能量履约的。

虽然对方是央企高管,本来就不太可能忽悠自己,但见到对方露了这么一手后,马一清心里对这次合作的重视程度还是更上了一层,当下思索道:“冯总的意思,是希望县供销系统这边能帮着你们补足这32万只扒鸡原料的供应?”

冯远点了点头:“没错,临邑县本来就不是传统的畜牧大县,境内除了那几家中型农畜公司之外,便再也没有合适的原料来源,偏偏我们这边在肉鸡采购方面没有非常合适的渠道,也无法保证扒鸡原料的品质和价格成本……所以,就只能寄希望于县供销系统来帮这个忙了。”

马一清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打算。

什么叫没有合适的采购渠道?

你这分明就是打算利用县供销系统的体系优势,将邻近几个县的闲散肉鸡原料全部扫光罢了!到了现在,马一清如果再不明白这货其实是在针对默默百炸这个明星项目,那他这些年也就白混了……这段时间钻探公司内部发生的一连串好戏他自然也有所耳闻,而以价格亲民闻名的默默百炸现阶段真正的命脉在哪里,他自然也瞧的出来。

只不过……

如此针对默默百炸,究竟是为了什么?按理说,眼前这位冯副总当下最要紧的,是跟王一诺掰腕子才对啊,为毛死揪着一个看似不怎么相关的三产项目不放?马一清脑筋极速运转起来,不一会就隐约抓住了其中的关键。

这位冯副总如今唯一有可能跟压过王一诺的项目,就是他今天说的那个菜篮子推进项目了;

而要想让菜篮子项目在今年年底之前顺利做出耀眼成绩,那个后续操盘手的人选是最重要的两个关键因素之一;

今天这位冯副总嘴里始终都在提的一个名字,就是默默百投;

而这家三级子单位据说是根据他们公司的一个年轻人意见筹建的;据说那位年轻人前段时间被王一诺强行征调到了特别工作小组;而且……

据说那套债务置换模式,也是那个年轻人捣鼓出来的。

最关键的是……

好像有传言说,这位年轻人跟王一诺处的不是很愉快,现在正在医院疗养?感觉自己串通了整个脉络后,马一清顿时觉得神清气爽了起来。

微一沉吟后,便笑着说道:“既然冯总有这个雄心,把这家扒鸡厂扩充到350万只的产能,那对于我们临邑县的畜牧养殖业来说,可是大大的好事……为了县里的产业发展,我这边自然责无旁贷,想必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县里的供销系统也不会反对的吧?”

这话无疑是在给了冯远一个正面答复。

冯远闻言,大大的舒了一口气。

别看这第三个条件看上去最简单,最容易办,仿佛开个会就能落实下来,但实际上以马一清现在的情况,这件事反而是最有难度的。

虽然不知道对方最终要怎么去跟县供销系统沟通,也不知道马一清会在这个过程中在别处做出什么样的让步,但这个跟他却没什么关系……他现在的时间很紧迫,只要计划能够按照自己设想的节奏一步步完成就好。

看见冯远身子微不可查地松懈了下来,马一清笑吟吟地看着他:“冯总,以前听闻石油系统的单位做事很有些敢打敢拼的精神,而且豪气冲天,不乏一掷千金的大动作……原本我是半信半疑的,但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冯远闻言,表情有些古怪,不明白对方是在真心实意地赞扬自己,还是在出言讽刺……毕竟过去的十年里,石油系统在国内外充当冤大头的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马一清见状,摆了摆手:“冯总不要多想,我这话的确发自内腑,毕竟你们王总之前就自筹七个亿的巨资,一肩挑起解决本地企业三角债问题的重担,着实是令人叹服;”

“而冯副总你这边却也不逞多让,竟然想着通过联动西南兄弟企业的法子,来推进临邑县的菜篮子工程,其实际投资规模或许没有王总那边来的声势浩大,但论及惠国惠民,却也一点不输给王总。”

见到冯远的脸色好了不少,马一清微微一笑:“当然,其实更让我折服的,是冯总你的果决程度。”

有些唏嘘地叹了口气后,马一清看向冯远的眼神里,多了一丝若有若无调侃:“做了那么多的大动作,却只是为了虚位以待……冯总,你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程度,当真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啊!”

冯远闻言,别有深意地瞅了马一清一眼,旋即哈哈地对笑了起来。

却是避开了这个话题,没有给出自己的答复。

虚位以待么?这话也不能说是错。

杨默那小子要是识相,乖乖地跑过来表表态,那自然没得说,双方摒弃前嫌,我也会在最大范围内给他放权,让王一诺家伙见识见识什么叫做解铃还须系铃人。

但要是这家伙没个眼力劲,那就别怪自己没给他机会了。

呵……

尽可能地锁住默默百炸的肉鸡原料来源只是第一步而已,自己都亲自下场了,你以为能使出的手段,就这么一点点?

后面还有连环等着呢!想到此处,冯远的眼睛锐利了起来,眼神不自觉飘向了某处。

而那个方向,正是职工医院所在的位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