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251章 时间换空间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251章 时间换空间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1:55

第251章 时间换空间

第251章 时间换空间

作为齐鲁境内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德州其实很有些尴尬。

明明德州是中原三大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但GDP在齐鲁范围内却始终只能算作是中游……甚至在改革开放以后,排名以一种缓慢而稳定的速度往后下滑着,最终卡在了第十二三名的位置上。

所以,这座鲁西北的城市,不但名声远远没有青岛、济南、烟台、潍坊等城市来的响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一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富有真正竞争力、且高价值的核心支柱产业,因此就连正式的高校,也只有德州学院一所……就这,还是70年代初由德州师范专科学校、德州教育学院和DZ市职业院校等三校合并组建的德州高等专科学校。

没错,DZ市内唯一的高校此时还是专科院校,并且是一家历史短暂,且没有任何重点专业的大专院校。

这就很让德州学院的学子们有些难受了。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大专生其实是有些尴尬的;

论学历含金量,他们比不过被视为天之骄子的本科生,而且在八十年代,这种差距甚至要比后世来的明显;

论实际动手能力和垂直细分领域的专业能力,他们又比不过中专生。

因此,如果毕业后想要在民企或者地方小型国企里找工作,那自然是如同宝贝般一样被供着;但要是想进大型国企或者央企,那却是有些不上不下的,有些时候甚至比中专生更没有优势。

按理说,只要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其实进小型国企也挺好的,毕竟与那些大国企不同,这时的小型国企里面高学历人才依然稀缺的厉害……古话说得好,宁为鸡首不为牛尾嘛!

而如果想要挣钱,去民营企业里面更好,那边的工资开的可比国企里面高多了,有点技术啥的,干上一年比在国企里面混上三年挣得还多。

但是很可惜,这里是齐鲁。

而更加可惜的是,现在是八十年代末,小国企的效益不稳定不说,民营企业更是自身难保。

所以,今年的这种情况,对于德州学院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大抵是最煎熬的一年了。

………………

看着不远处自家母校的大门,李莉托了托胸前横着的那根带子,就这么背着一个颇为不小的行李包,垂头丧气地挤过了小门,全然没有实习回来后的兴奋,更加没有对接下来返校追习专业课的期待。

嗯……

没错,不管是本科生还是大专生,在这个年代采用的都是二段实习制。

第一阶段,即大四/大三的时候,会在7~8月份由学校组织,对各家单位,让学生过去进行一次为期三个月的短期实习;等到实习结束后,便会再度回到学校,进行专业课的学习……这个学习过程会一直持续到毕业。

第二阶段,则是在学生正式毕业以后的那段众所周知的分配实习……之所以还叫实习,那是因为如果接收单位如果因为对学生在见习期间的表现不满意,又或者因为自身的客观原因无法接收该毕业生的话,他们的档案会被调回学校或者教育局,进行二次对接和调配。

而很显然,李莉同学的第一阶段实习经历并不算愉快。

倒不是说她这个机电专业的小女生在实习单位里受到歧视,又或者干不了重活被领导批评了,也不是因为她怀里的那份实习鉴定表给的评价不高;事实上,作为一个实习技术员,李莉同学很少需要真的下场去干那些重体力活,只需要在一旁学习和研究那些设备究竟是怎么制造和组装的就完事了。

她之所以一脸的沮丧……

完全就是因为她刚刚实习结束的那家单位,效益简直差的离谱,她实习的那三个月,拢共就只开了四次机不说,按照对方已经有小半年没有给职工发放工资的情况来看,估计重组也不是多么遥远的事情了。

也就是说,即便过去的三个月里,她跟单位里的那些喜欢满口脏话的工友没有吵过那几次架,即便那个整天在她面前阴阳怪气的领导其实很欣赏她,她毕业以后,也不太可能被对方接收了……甚至等到她毕业的时候,那家单位还在不在都是个问题。

其实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那她也不至于这么沮丧,毕竟实习单位和毕业分配单位不是一码事,而那区区24块钱/月的实习工资,对她也委实没多大吸引力(此时实习工资为同岗正式工的50%)。

她真正感到沮丧的是,根据身边同学反馈过来的信息来看,她们这个专业的人越来越不好找对口的单位不说,即便找到了,那些单位当下的效益也着实令人看着心酸。

哎……

早知道就不学这个专业了,家里的老娘说的对,女孩子家家的,学什么机电啊!

李莉郁闷地叹了口气,深深为自己的未来而感到焦灼。

在单位里已经实习了三个月的她,其实很清楚,并不是她这个专业真的找不到好单位,而是因为她这个大专生没法入那些好单位的眼;而以当下的情况来看,即便是自己毕业以后分配到了一个专业适口的单位,大概率过上个两三年也得黄。

哎~如果当初再努力点,考上个本科就好了;

如果上天开眼,让那些好单位也给我们学校一些名额就好了……哪怕是进去扫厕所,也比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强啊!

正当李莉在那如同个心智不成熟的小女孩般自怨自艾的时候,广场上马上就要搭好的两顶帐篷,以及拥堵在帐篷面前的人群忽然吸引住了她的视线。

咦?秋季特招会?西南钻探一公司?

这是什么鬼?

这不今年的实习都结束了么,毕业分配的时候又没到,这专业课还没上完呢,学校怎么可能允许有单位进来搞什么特招?怀着一脸的好奇,背着行李包的李莉挤进了人群……

………………

“领导,您好,我想问一下,你们这个单位是干啥的?”

帐篷刚刚搭好,一个男生便挤进了人群,满脸好奇地看着一袭呢绒风衣的张波……不知道是不是受穆大小姐影响,呢绒风衣都快成为默默百投里基层领导的标配了。

作为一个过来人,张波很明白这些学弟学妹们心里最看重的东西,因此即便是对杨默指定自己主持这场特招会的决定颇有非议,但面对着这些比自己小不了两岁的学生,他依然表现的很有耐心,只不过用词却异常精简:“西南钻探一公司,齐鲁石油系统一员,中型央企,直接上级单位西南石油局。”

央企!?还是石油系统的?围着的近百名学生齐齐吸了一口凉气,眼睛里的炽热足以将这两顶帐篷点燃。

谁不知道这年头的石油系统是天字号的好单位?

其效益之好,工作之稳定,甚至比名声更胜一筹的钢厂和供销社还要强得多。

而直接上级单位竟然是西南石油局……

虽然不知道一家身在齐鲁的石油单位为什么直接上级单位是西南那边的,但从名字也听的出来,这家单位的行政等级绝对不低。

天见可怜,总算有好单位看上我们这个大专院校了!这一刻,不少学生竟然很有些热泪盈眶的感觉。

“公益志愿者/储备科员……名额60个?你们单位这招的是什么岗位,咋没听说过呢?”

最先开口的那个男生在短暂的激动之后,看着张波身前竖着的那个牌子,一脸疑惑地问道。

这个含糊不清且怎么看怎么都有些忽悠意味的岗位着实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作为已经经历过三个月单位实习的人,男生自然知道这时候的大型国企招他们这种大专生很少有直接定岗的,都是要选进去筛一遍后再根据实际需要给你调剂工作……反正伱可以把自己看成一块砖就可以了,哪里需要去那里。

因此,对方招聘海报上没有写具体的岗位名称,其实很正常。

但问题是,“储备科员”这个描述就很有问题了。

按照当下的规则,不管你是本科生还是大专生,只要转正,都会自动获得科员的身份,唯一的区别就在于被定在几级科员,以及实际配享待遇的区别罢了。

所以,“储备科员”是什么意思?没有编制的合同工?

而当这种疑问与“公益志愿者”这几个字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那种疑惑就更强了……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家央企实际上只是想要招一批用完就丢的合同工去应付一些什么公益项目罢了。

听到面前的这对大学生叽叽喳喳地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张波摆摆手:“各位同学,你们想岔了。你们也不妨想想,如果真的只是找一些合同工,我们至于专门跑到你们德州学院来,而贵校的老师又会允许我们在这里搞一个特殊招聘么?”

这话一下子就问住了在场学生,与后世不同,这会的高校对于自己的羽毛可是爱惜的紧,对于学生也远要上心的多,万万不至于为了一些不知所谓的东西,就让那些单位把这些专业课还没学完的学生招过去当合同工。

见到学生们哑口,张波抿了抿嘴:“而且,同学们不妨想想,作为一家央企,每逢毕业季,就有无数的高校,技校、中专院校拼了命地想把自己的学生送进钻探公司,这其中不乏对于编制没有要求的……如果真的只是需要合同工,我们至于在这大冷天跑上那么几十公里来贵校来?”

“而且,身为央企,钻探公司是需要注意自己的社会影响的,你们觉得我们会冒着无尽的麻烦跑过来忽悠你们?”

学生们闻言又是一呆,互相瞅了一眼后,最先问话的那个男生挠了挠头:“那个……领导,那你这个公益志愿者和预备科员是咋回事啊,做的是啥工作?为啥又要写在一起?”

张波笑了笑:“其实这两个岗位是互为一体的。”

“简单地来说,就是我们钻探公司想要响应国家刚推行的希望工程,并为刚刚捐助的一百所希望,招收400名老师……毕竟各位同学可能不知道,与那些在建的课堂教室相比,在眼下的大部分农村地区,那些孩子们更加缺的是老师。”

“所以,我们钻探公司这次的特殊招聘会,招的就是那些愿意去希望小学里任教的志愿者……准确的说,是短期志愿者。”

说到这里,张波拿出了一份盖着公章的文件放在桌子上,任由那些学生观看:“之所以叫做短期志愿者,是因为根据我们公司新出台的规定,在希望小学里面任教三年,且途中没有放弃,也没有任何不良表现的志愿者,公司会在支教结束后,将其调回公司后勤或机关部门,给予其正式编制和科员的待遇;”

“当然,我们也充分尊重每一个同学的个人选择,如果支教三年后,你们觉得在希望小学里教授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更让你们感到快乐,更让你们能实现自我价值,那么我们也会帮你们协调后续人事关系……当然,即便你们最后的人事关系不在钻探公司了,我们依然会通过官方途径,每个月给予你们一份还算丰厚的特殊补贴,毕竟支教老师的工资待遇的确算不上高,而同学们是我们公司招进去的,我们也万万不至于看着你们单纯地付出。”

“所以,这下子知道为什么这个岗位的名称这么古怪了吧……一句话,想要成为长期的志愿者,还是要想成为一名央企的正式工,全凭三年以后各位同学的自主选择;但需要强调的是,不管你最终怎么选择,公司绝对不会怠慢于各位同学就是了。”

李莉拼尽全身的力气,挤到了人群前,看了看那张上面有钻探公司总经办、默默百投、以及人事科公账的文件复印件后,顿时基本信了,旋即有些不确定地问道:“可我们好多人都不是学师范专业的啊,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能去支教?”

张波笑了笑:“的确,按照规定,没有教师资格证,是不能成为老师的,最多只能干干临时代课的工作……但是,这个情况我们已经考虑进去了。”说到这,张波示意李莉可以先把身后的那个行李袋放下来,免得影响后面的同学,等到这姑娘讪讪着将那个大袋子放在地上后,这才笑着说道:“首先,这一百所由钻探公司全资援建的希望小学刚刚才开始选址打地基,距离落成至少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就算各位同学成功通过了面试,也不是立马上任;”

“我们向教育局确认过了,每年的11月份和3月份,都各有一次教师资格证的考试……虽然今年十一月份的这次考试,各位肯定来不及,但明年三月份的那次考试,各位准备准备,却是来得及的。”

“其次,我前面说了,这分散至各村的一百所希望小学,都是我们钻探公司全资援建的,其总援建金额高达2亿元……这还不包括后续用于维持的运营费用;”

“这么前所未有的援建规模,我们钻探公司被领导表扬之余,自然也争取到了一定的特殊政策……所以,即便明年三月份诸位同学没能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也不要紧,只要你们的教学态度足够积极,尽可以放心任教,一年考不过就考两年,两年考不过就考三年!”

说到这里,张波语气里恰如其分地带上了一份沉重:“各位同学可能不太清楚,与各方面都十分讲究的城市不同,如今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学老师,甚至连初中的学历都未必有,小学毕业教小学的现象比比皆是,可即便如此,那边的老师依旧缺的厉害;”

“毫不避讳的说,你们就算没有教师资格证考试,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也属于可遇不可求的老师了,别说我们钻探公司在这块有特殊的政策照顾,即便是没有……那些乡镇上的干部,也绝对不会坐视你们被卡资格!”

出身市区的李莉闻言,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却没有再问什么,而是拿起了桌子上的一本相册开始翻看了起来……那是杨默特意令人去各村各乡照的照片,照片的相关内容也是乡村教室的现状和那些学龄儿童的真实情况。

李莉这边没继续发问了,另一个女生却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可是领导,去那些穷乡僻壤里支教三年才能换一个编制……这也太为难人了吧,就算是央企也不能有这么长的实习期啊,我之前的那个实习单位直接放话了,只要我毕业,立马就能过去报道,成为一名正式工!”

听出了那个女生的纠结和不乐意,张波表情一整:“这位同学,强调一遍,这三年不是实习期,而是你们的社会实践期!”

“况且,不要觉得三年才能获得一个正式编制很过份。”

“各位同学也是有一定实习经验的,应该知道央企正式编制的含金量,也应该知道这一个科员身份其实非常不容易获得……甚至就连那些本科生和名校生,经历过层层筛选后,最终能转正的人也不到30%。”

“这中间的意味……你们懂?”

不少的学生顿时表情不自然了起来,他们当然听得懂张波的言下之意,作为一个上不上下不下的大专生,他们去央企里干活挣钱或许没什么,但要想刚毕业就拿央企的正式编制,人家大抵是瞧不上的……别说他们这些大专生了,就连那些非名校毕业的本科生,人家也未必瞧得上。

没法子,这种单位里的待遇太好,本单位子弟的就业都还没着落呢,怎么可能随随便便便宜外人?

看到许多学生的表情有些羞怒,张波心中一紧,旋即换了副面孔,语气里也有些闷闷不乐起来:“而且各位同学不要以为这三年的支教工作是在刁难你们……作为一个比你们高两届的学长,实话实说,如果有可能,我都希望去支教三年,来换一个储备科员的名额。”

诶??

看着张波语气里浓浓的沮丧和羡慕,一众学生讶异地打量了一下他身上的穿着……呢绒风衣配西装,妥妥的干部装配,想来也至少是个前途无量的正式工,干嘛会羡慕那个所谓的储备科员的名额。

张波见状,重重地叹了口气:“各位学弟学妹,你们可能不太清楚,这三年的支教期,说苦呢,那肯定是艰苦的……毕竟许多农村地区的条件真的不好,蚊子又多又毒不说,甚至连喝口水都要从几里地外挑过来。”

“但说机遇呢,也真的大……只要熬过了这三年,只要你愿意调回钻探公司,除了立马就能转正不说,还会优先进入默默百投、鑫泰管理公司这些科室部门里任职;”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只要你有了这三年的支教经历,不出意外,你就会被公司当成重点对象来培养!”

“哎~你们都还没有正式踏入社会,还不知道进入领导的视野,对于个人发展而言有多么重要……公司高层对于这次希望工程项目的看重程度非比寻常,只要成为支教工作中的一员,你们的名字立马就会出现在领导的案头上;”

“说句你们可能不信的,如果可以,我也想成为这些支教人员中的一员……苦上三年去换一个远大的前程,公司里多少人求而不得啊!”

一众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可言的学生听得面面相觑,一颗心砰砰的乱跳之余,却又免不了一阵疑惑。

“那个,领导,我们无非就是大专生而已,专业还不对口……这三年的支教经历,就这么重要?”

最开始的那个男生问出了所有人的疑问。

张波闻言,自嘲似地笑了笑,然后压低了声音:“各位同学,你们知道我是哪所学校毕业的不?”

一众学生摇了摇头。

张波叹了口气:“我是齐鲁大学毕业的,这在咱们齐鲁算得上好学校了吧……虽然我学的是中文。”

听到对方是齐鲁大学毕业的,一众学生顿时拘谨了起来,然后齐齐点了点头……此时齐鲁大学还没换那位女校长,名头响亮的紧,而作为齐鲁唯二的985大学,它在齐鲁人心目中的地位一点也不逊于清华北大。

有些感慨地看了看这群学弟学妹们的反应,张波叹了口气:“可你们知道么,要不是因为我比较走运,恰好遇到了钻探公司新成立默默百投这事,我大概率也是在实习期结束后,跟着我那几位同学一般,灰溜溜地回到母校等待二次分配工作……钻探公司之难进可想而知。”

一众学生闻言,齐齐倒抽一口凉气……齐鲁大学毕业的都差点进不了钻探公司?

张波笑着摇了摇头:“原本我也以为公司是对新员工的学历和专业要求的非常苛刻……但我后来发现,我错了!”

“除了技术工种,公司其实对于你是什么学校毕业的,学的是什么专业,是本科生还是大专生,又或者是研究生,其实一点也不看重!”

“实事求是的说,对于公司领导而言,你不管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毕业的,进了公司以后都是什么都不懂,都需要从头学起的菜鸟一只……我知道这话大家听起来不舒服,但从客观情况来说,这也是事实,尤其是在机关单位。”

“所以,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三年的支教经历会那么宝贵了吧……对于公司领导来说,既然大家都是菜鸟,那肯定是更看重那些有社会责任感,更能吃苦耐劳,心智更兼任的新员工啊!”

“而这三年的支教工作,就是一块磨刀石,也是一面照妖镜……毫不客气的说,任何一个人,只要能熬过这三年的时间,且能够得到一个积极的评价,不管放在哪个单位,都是值得重点培养的好苗子!”

说到这里,张波意味深长地看了看面前的这一众学弟妹们:“这么简单的道理,连我这种刚进公司不足两年的新人都能明白,公司的领导不可能不明白吧?而且钻探公司各色职工加起来上万人……这四百个支教的名额虽然看上去很多,但对比一下钻探公司的职工人数,你就知道这些个名额有多宝贵了!”

一众学生闻言,只觉得身上的血就要燃起来了,正当几个跃跃欲试的学生想要再问一点具体的问题后就开始报名的时候。

一个女声忽然传来:“我决定了,我要去支教!”

众人扭头过去,却是个子小小的,容貌也并不出众的李莉。

李莉紧紧抱着手中的相册,一脸认真地看着张波:“领导,我不管你刚才说的是真是假,也不管三年以后公司是不是真的给我一个编制……这次的支教,算我一个!”

张波有些愕然地看着表情沉静的李莉,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其余的女生或是一副纠结犹豫,或是一副满脸抗拒的样子,可这个表情始终波澜不惊的小学妹,为什么会第一个报名?李莉扫了扫周围满是好奇的眼光,轻轻一笑:“不要多想,我就是觉得,我读了这么多年书,总归是要去践行一下自己最初的梦想的,这事无关于工资待遇,也无关于什么编制不编制的……虽然过去,我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些什么,但是现在……我觉得我找到了!”

说罢,李莉表情平静地看了某张照片一眼,将手上的那本相册合拢,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回桌上。

张波瞧的真切,李莉刚才看的那张照片,是某个沂蒙老区的照片。

而那张照片上,几个裹着麦秸裙,拿着石膏块,蹲在地上,对照着一本残缺破旧的语文,在河边的石板上认真写字的孩子,显得格外刺眼……

………………

几个小时后。

灯火通明的办公室里,杨默正在批阅着桌上厚厚一叠的文件。

“哆哆哆~”

随着一阵敲门声响起,负责各部门调度配合的覃鑫走了进来。

“科长,这是今天的招聘结果……如您所料,7家高校的学生,短短一天内报名的人数就超过了500人,超出公司的计划不说,还需要进行筛选裁落才行。”

覃鑫毕恭毕敬地将几份名单递给了杨默,全然不像是一个副科长该有的态度。

杨默闻言,只是笑了笑:“很正常,这年头的学生血还没有冷,别说有编制当诱饵了,即便是没有编制,他们也非常愿意去支教!”

轻轻扫了几眼后,杨默就把名单放在一旁,然后问道:“那七家高校的供货合同都签了么?”

覃鑫点了点头:“已经有五家正式签订了越冬蔬菜的供销合同,其余两家也已经应承了下来,大约明后天就能正式签约……毕竟每家高校少则50人,多则70人的央企录用名额,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杨默点了点头,心下盘算了一番,七家高校,总人数约莫六万出头,再加上节日福利和日常损耗,一个月下来,怎么也能消耗个两三千吨蔬菜,也算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

覃鑫虽然知道此行的战果丰硕,但还是免不了一阵担忧:“科长,我们与这些高校签订的可是长期协议,也就是每年都要吸纳那么多毕业生进来……虽然打通这些高校渠道的确为我们解决了部分燃眉之急,可三年之后怎么办?难道真的要给那400名学生转正?”

所谓账不能细算,如果每年都按照这种标准走下去,那将是个极为恐怖的数字……别说每年了,就算三年后,如何安置第一批援教的学生,都是一个棘手到令人头大的问题。

说实话,覃鑫真的不知道王一诺和冯副总为什么会批准这个怎么看怎么都是自寻死路的计划……这些人就没有考虑过后果么?

杨默闻言,却是轻轻一笑,然后递了一根烟给覃鑫:“老覃啊,我觉得你多虑了……我敢跟你打赌,三年之后,这四百名援教学生里,能有300名肯回来就不错了……别忘了人是有感情的生物,只要我们的补贴到位,这些热血青年绝对舍不得他们的那些学生,以及那些恨不得把他们供着的老乡!”

覃鑫摇了摇头:“可即便是只有300个学生肯回来,那也不是我们能够消化的了的……科长,钻探公司真的拿不出那么多的编制名额来安顿他们!”

杨默哈哈一笑,然后点燃了手上的烟:“老覃,这个我就要批评你了……你现在好歹也是正科级的干部了,你得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说着,杨默意味深长地瞥了他一眼:“目前没有那么多编制去安顿那些学生,三年以后就真的没有那么多可支配的编制去安顿他们么?”

“老覃啊,用空间换时间的案例,你固然有所听闻;但用时间换空间这几个字,你还需要多多领悟才行啊!”

用时间换空间?

全然不知道后世在某些方面就是这么干的覃鑫听到了这几个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