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277章 竖子害我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277章 竖子害我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1:55

第277章 竖子害我

第277章 竖子害我

下午三点,临盘采油厂和钻探公司本来已经约定好的会面,再度因为突发情况向后延迟。

而且,这次的延后要求是临盘采油厂自己提出来的。

废话么不是,一伙人才到办公大楼,便碰到了刚带着杜冰过来的杨默,得知是《参考消息》的记者想要给王一诺做场专访之后,傻子也知道孰轻孰重。

所以原本阴沉着脸的一群人,身上的杀气立马消散的无影无踪,不但全然看不出任何兴师问罪的意思,还极为友善谦逊地表示:

配合媒体采访乃是一等一的紧要工作,他们此行过来不过就是基于促进两家兄弟单位关系的日常拜访,以及过来交流学习钻探公司的先进经验而已,既然王总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那改日在过来登门拜访也没有任何问题。

说罢,便急匆匆地告辞离去了。

只不过一上车,一群人原本弥勒佛般的笑容顿时跨成了苦瓜脸。

参考消息的记者来给王一诺做专访啊!但凡大脑前额叶还健在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你妹的!别说兴师问罪了,这段时间能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就算谢天谢地了!唯一能够祈祷的,便是王一诺看在两家单位好歹是同一个系统的情面上,在人家记者面前少说点临盘采油厂的坏话吧!想到这,临盘采油厂的一众领导又是担忧,又是嫉妒。

尼玛~《参考消息》的专访啊!这TMD要是现场表现的好一点,过个几天,那不得被领导点名要求去各地做巡回汇报?………………

似乎是钻探公司今年的表现有着太多亮点可以挖,又或者是杨默口中的那位“王总”勾起了杜冰的极大兴趣,因此与以往不太一样的是,这次针对王一诺的专访,足足持续了近三个小时。

这是个足以惊掉人下巴的时长,哪怕是后世的大众媒体,专访时长一般也不会超过两小时,更何况是《参考消息》这种特殊性质的媒体?但是与临盘采油厂高层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的是,王一诺在接受完杜冰的采访后,一点意气风发的模样都瞧不出来……眉间的皱纹反而更深了几许。

事实上,当这场突如其来的专访进行到第十分钟的时候,他就察觉到不对头了。

王阳明、约瑟夫.熊彼特、鲸落、生态环境重构……甚至到最后,连【隐以私剑】这种问题都问出来了。

很明显,这次的专访,是有人在前面埋了伏笔的,不然绝对没有哪一位记者会在采访一家以石油生产为主要任务的企业负责人时,用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去追问这些看似碎片化,实则互为一体的社会宏观话题。

至于是谁埋下的伏笔,刻意诱导这位记者问这些问题……

那还用问!?别的不说,整个钻探公司里面,读过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这种“非主流经济学术刊物”的人,就不会超过三个!但没办法,他必须要回答这些问题,而且要滴水不漏地回答。

也幸好他并不是一个草包,对于王阳明的大作烂熟于心之余,其余诸多典籍也颇为不陌生,再加上今年以来的种种动作和与穆丽雅的私下交流也让他收获颇多,因此即便依然不是非常擅长于商业经济,但要想在框架方面把这些问题给圆过去,却也不是那么难。

于是乎,通篇大论了一番王阳明的《传习录》,又引入了一番王充的《论衡》做佐证,最后又把前天刚刚看过几页的《经济落后的历史透视》里面的部分内容拿出来一通胡吹,这才勉强把杜冰应付过去。

也亏得现在国内在经济学相关领域实在是弱的一匹,就连杜冰这种记者也没读过几本前沿刊物,要不然王一诺的那套生拉硬拽扯在一起的理论,早就穿帮了。

………………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多星期里,王一诺面临着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采访过后,关于钻探公司和王一诺的相关评论文章并没有出现在新一期的内参里;坏消息是……

又过了一期之后,相关的评论文章还是没有出现在内参里。

王一诺很清楚,这绝对不是因为杜冰回去后写的文章被她们的主编涮了下来。

事实上,像这种本报取材的评论,哪怕杜冰写的原文狗屁不通,哪怕他们主编重新操刀重写一遍,也绝对会发出来。

那么迟迟不见相关文章出现,那大概率只有一个原因……人家还在继续调查取材,甚至是在寻求举证。

一想到这种可能性,王一诺就觉得头大如斗。

要知道,跟一般报纸有些类似地是,不管是《参考消息》还是内参,其实都是有“头版”的。

一旦要是关于钻探公司的这篇评论出现在了“头版”上,那自己就很有可能会被点名去做汇报,然后顺利成章地前进一步,那时候就真的乐子搞大了。

嗯……

没错,要是王一诺到了现在还看不出来这是某个死胖子和杨默玩的“送君升天”手段的话,那他这几十年也就白混了。

但没法子,这是阳谋,根本无法化解的阳谋……除非你是想砸钻探公司的盘子,否则就只能乖乖受着的阳谋。

而且王一诺也实在找不到理由去找杨默的麻烦。

怪他给自己下套子?

人家在记者面前一个劲地说你的好,把伱夸的跟个五十年一遇的天纵奇才似的,你就因为人家夸你而去找他的麻烦?这理放在哪儿都说不通啊!

以对方还没兑现承诺的理由找他麻烦?

拜托,《参考消息》的记者都找你来做专访了,你的事迹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在内参的头版上,你还要杨默怎么帮你擦屁股?你也不瞧瞧,这几天还有有那个不开眼敢过来给你添堵?

何止是不敢过来添堵,甚至省里和县里还来了两通电话,想要邀请你年底去做一次先进事迹汇报呢!

除了这两点,你还能怎么找人家杨默的麻烦?

你要搞清楚,默默百投是独立业务科室,就算你想骨头里挑刺,也要等到年终工作汇报,等到那边的财务报表出来了以后才有机会。

可即便如此,人家才上任一个月,就给你敲定了超过两亿美金的投资额,外加给职工家属提供了数千个极具吸引力的就业岗位……你倒是有脸去给他挑刺啊,到时候全公司的家属职工不骂死你才怪!所以,为今之计,王一诺也只能寄希望于杜冰他们在调查取材的时候多听到一些对于钻探公司的不满言辞,在发现钻探公司其实做的并不完美之后,不要把那片文章刊在头版上了……

……………………

但是很可惜,王一诺的希望大概率是要落空了。

杜冰这几天的确是在调查取材没错……毕竟与纯粹的学术探讨不同,他们这些记者写这种评论文章,是需要详细举例取证的。

而令王一诺失望的是,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杜冰这几天并没有听到多少关于钻探公司的负面新闻,反倒是发现了一些很有些令人感到振奋的改变。

比如殇河地区。

在强求希望小学不得之后,某个被“撞死了三头羊”的村子不但没有就此消沉下去,也没有报复似地将怨气撒在其余的过往车辆上。

当天就把那两根路障劈成了柴火的他们,似乎是一夜之间变了个人,不但主动奔赴附近沾亲带故的村子,号召大家不要再“靠路吃路”了;而且还专门组织了一支为数七八十号人的“护路队”,专门帮着钻探公司的运输车辆护航。

这些人的护航手段也非常简单。

穿着厚厚破旧棉袄的他们,就这么不怕冻地径直爬上了钻探公司卡车的车厢,然后一点遮掩都没有地亮出了手里面五花八门的家伙……这无非就是告诉路上那些不开眼的家伙,少打这些车子的主意。

如果仅仅只是如此,其实也未必能有多好的效果,一旦路上真的起了冲突,好心护航反而可能变成坏事。

但这些村民的手段远不止如此,除了让本村的人上车护航之外,他们自己准备了几十条大横幅,一上车就挂在了栅栏上。这些横幅的内容也很有些令杜冰瞠目结舌:

“希望小学物资专送车——不想生儿子没屁眼,别打这车的主意!”

“殇河的江湖好汉们,手下留点情,给咱殇河留点脸面吧!”

“大王村公益物资护送大队在此——不想被3471条汉子堵村口的,招子给我放亮点!”

“谁TMD让我们在西南人面前抬不起头做人,我就让你这辈子做不了人!”

“谁敢让我们的儿子读不上书,我就让你们没儿子!”

“殇河地区的汉子挺起胸膛,用你们的行动告诉这些西南人……齐鲁没有响马!”

等等等等……

必须得说,这些标语虽然看上去乱七八糟,甚至不少干脆就是匪气十足,但效果却意外的不错。

或许是知道了这些车辆是给希望小学运输物资的,因此拉不下这个脸面下手;又或许是被那些杀气的横幅、以及站在车厢上那些脸都被吹得豁开了口子的汉子唬住了;总之,这一个多星期以来,钻探公司日夜奔跑在殇河各条线路上的运输车辆,竟然再也没遇到过麻烦。

似乎受到了启发,被捐建了希望小学的那些村子,纷纷组织起了自己的护车队,打着横幅,往返于那些红/橙路段,护送起了钻探公司的物资车辆;

而那些标语也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只不过语气婉转了许多,大多数都是些“齐鲁兄弟一家亲,XX地区XX村护车队在此,与殇河地区的乡亲们一起捍卫齐鲁的荣誉!”

除此之外,其它的单位的运输车队也开始有样学样起来,虽然不可能发动那些村民来组织护车队,但同样在车上挂满了标语。

而那些标语嘛,有言辞强烈的,有温和婉转的;但意思都是大差不差……请殇河地区的老乡们手下留情!一时之间,殇河地区的拦路问题竟然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缓解,虽然不能说一点被拦的概率都没有,但与之前比起来,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了;尤其是钻探公司给希望小学运输物资的那些车队,一次事故都没出……想想也正常,人要脸树要皮,与以前的看破不说破不同,眼下人家都亮明旗号来针对你们这个地区了,大部分人最起码得羞耻心还是有的。

额……

上面的话说的不算准确,钻探公司的车队其实还是出了一起“事故”的。

只不过跟真正的事故不同,那一次钻探公司的车虽然也是被拦住了,但那些村民只是在放倒了那些护车队队员之后,恶狠狠地教训了一顿那位眼神中带着轻蔑和鄙夷,然后直接把身上早就准备好的一千块钱“紧急预案款”丢在他们面前的司机。

最终,那两车东西一样没丢,那一千块钱的“紧急预案款”也没被拿走;那些村民们在教训完司机后,凶巴巴地朝着地上吐了口痰,然后丢下一句“你们这些西南人少TMD瞧不起人!”之后,便就此散去了。

虽然这起事件很有些“地域冲突”的色彩,但换个角度来看,也完全可以看做是殇河地区的百姓被那些内容刺眼的横幅,以及逐渐扩散开来的舆论唤起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荣辱感,在承受了巨大的舆论压力之后,做出的应激反应……虽然一时之间的情感上很难堪,但从整体而言,却是好事。

而事实证明,钻探公司果然是一个恩怨分明,快意恩仇的企业;大王村的带头示范和付出,很快得到了回报。

就在护车队成立十天后……也就是钻探公司那次“事故”的第二天,庆丰食品就直接杀到大王庄,当天就以默默百炒的名义拍板了包括菜椒供应、大蒜供应、豆腐皮供应在内的五个合作项目。

虽然这五个项目加起来的年合同额也没有超过20万,但这已经是个极为振奋人心的消息了……要知道,在这个年代,20万的供货合同对于一个村子来说,已经是个非常不小的生意了。

但这还没结束,这边合同刚签订,第二天殇河电视台就跑过来采访大王村护车队的先进事迹了,一个全村加起来都还没有五台电视的穷村子,竟然有几十号人齐齐在电视上露了脸,这对于大王村的人来说,简直比那20万供货合同的刺激还要来的大。

于是乎,那七十多号护车队的全体成员照片全部被贴在了村委会光荣栏的上面,供全村人瞻仰;而大王村上上下下也卯足了劲,想要给自家村子谋求更多的荣誉和好处……可别忘了,庆丰食品只是钻探公司的下属挂靠单位而已,人家正主可是还没答应援建村里的希望小学呢!而这一切,都得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虽然不知道钻探公司给出B 评价的具体条件是什么,但改邪归正多做点好事,绝对是没错的……短短一个星期就获得了正向反馈的大王村对此深信不疑!把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部记录下来之后,杜冰对于那位在面对采访时不停打太极的王总,却是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怀疑,反而是越发敬佩起来。

虽然说这种源于金钱物质上的及时正面反馈与当下的主流价值观多有相悖之处,而刻意安排县级电视台来跟踪采访也显得过于刻意;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良性转变的速度,是她生平仅见的……而且这种转变可能还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那么肤浅。

作为一个从业了近八年的记者,她非常明白,有些时候,人们做好事的初衷未必有那么单纯,但做的多了,做的久了,那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哪怕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连续做上十件好事之后,他也无法再回去做坏蛋了。

更关键的是,有利益在里面驱动,随着大王庄的事情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不出意外的话,附近的村子立马就会有样学样;如果中间还有媒体推波助澜,最多一两年,殇河这边的风气绝对会焕然一新!从来没有哪一刻,杜冰觉得一家单位会有如此重要……你必须要知道,这一切的前提,是钻探公司坚持这种赏罚分明的态度,以及他们要有足够充沛的财力和消化项目;少了任何一条,殇河地区的正向转变就会戛然而止。

呵……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么?”

想起王充这句写在《论衡》里面的话,杜冰心情有些复杂。

她原本以为这句话是王一诺拿来推诿和敷衍自己的,毕竟那位王总在面对自己采访时,嘴里全都是些此类的套话。

但如今看来……

不是人家在敷衍自己,是自己功力太浅,听不懂人家在说什么啊!

想到这,杜冰立马拿起招待所的电话拨了个号码过去:“总编,关于西南钻探一公司的评论文章,我请求再给我十天时间!”

“对!在他们身上引申出来的论题非常精彩,也非常庞大,我必须要做好充分调查之后,才能下笔!”

“只不过到时候可能要麻烦一下主编……我想请您与我一起探讨和撰稿,我认为,西南钻探一公司在实验一套我们之前从未遇到过,也从未仔细思考过的模式;我阅历尚浅,许多地方看的不是很明白,所以想请主编您指导一下。”

电话那头的老头顿时讶异了起来,杜冰在他们单位里是出了名的心高气傲,也是出了名的才女;他原本以为对方邀请自己指点和撰文,是忽然开了窍,想要谋求一下进步,但如今听来……似乎并不是这样?

想到这里,老头愈发地奇怪了:“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地方,你可以直接去采访他们公司的一把手啊,难不成他们敢拒绝?”

杜冰却是摇了摇头:“他们公司的王总是个很内敛、也很谨慎的人,在尘埃落定之前,他似乎并不愿意过多透露什么……我想,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公司处境特殊的缘故吧,如果过早透漏一些情况,难说会给他们的这次实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我们撰文发表,目的是为了弘扬先进经验,引发更多领导的深刻思考,而不是为了追求标新立异……如果我们的采访内容会给西南钻探一公司的实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甚至可能让实验夭折……实在是与我们的初衷不符!”

说着,杜冰的语气愈发诚恳起来:“所以,我想寻求您的帮助,以您的丰富阅历,必然能帮我解答一些苦思而不得的疑惑;而以您的敏锐度,也绝对可以把这篇文章的最终呈现内容,控制在一个最合适的尺度上……总编,请务必答应我的请求!”

听着话筒里那番情真意切的请求,老头心里宛如吃了人参果一般的爽利。

作为一个没几年就可以退休的总编,他对于下属的吹捧和迎合其实早就没什么兴趣了,对于杜冰以往表现的种种恃才傲物,其实也并没有多大的反感;与此相比,杜冰刚才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于他专业能力的由衷认可和信任,反而更让他获得巨大的满足感。

让这个才女说出这番话来……不容易啊!很有些欢喜地感叹了一下,老头没有多少犹豫:“好!文章写好了之后,连带着资料一起送过来……一月头刊的头条,我给你留着!”

………………

于是乎,等到了12月20日,结果发现在新一期的内刊上还是没有发现有关自己和公司的文章后,王一诺站在窗口愤懑地长叹了一声。

杨默!

张文顺!竖子害我啊!素来沉稳的他有些烦躁地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然后拿起座机拨通了一个电话:“杨科长……不,小杨,放下手里的事情,来我办公室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