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343章 悉听尊便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343章 悉听尊便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1:55

第343章 悉听尊便

第343章 悉听尊便

包房里,胡荣小心翼翼地看着杨默:“杨科长,我知道据鄙人耳闻,大华公司成立的初衷,是为了盘活东营指挥部下属的那七百余家三产单位的经营效益,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杨默瞅了瞅这个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南方商人。

这家伙到底是在避重就轻呢,还是对方的信息渠道的确就只能知道这些表象的情报?

当下点了点头:“是真的。”

胡荣见他点头,心头一舒:“据鄙人所知,那七百多家三产单位,目前大部分还是在维持原状,依旧在亏损,杨科长,却是不知这情况是不是真的?”

杨默毫不遮掩地点了点头:“这也是真的。”

胡荣眨巴眨巴眼睛:“但我听说,贵公司在经历了一个月前的那场剧烈人事变动后,最近忽然动了起来,忽然想要直接介入那些三产项目的经营,甚至有传闻说……贵公司的一些领导想要推进这些三产单位的重组工作?”

杨默笑了起来:“的确是这样。”

自从杨默从公司副总和业务审核部部长的位置上被薅了下来,大华公司的各部门就如同松开了缰绳的野马,肆意放飞自我了起来,急于出成绩的他们,在争取到资金使用权后,立马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起工作来。

这个年代的国企嘛,在这种事情上来来回回就是那么两招。

要么,就是空降一个新的单位负责人。又或者跟当初杨默在钻探公司的时候一样,成立一个经营指导小组,直接接管这些单位原有领导班子的权利,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拯救这些单位。

要么,就是根据行业特性,进行横向重组,秉着“资源优化,做大做强”的理念,把数家单位合并成一个新的单位,力求发挥规模优势,在市场上打出一片天地。

呵呵,

这种充斥着浓浓工业2.0版本的经营思维能不能帮着那些三产单位摆脱困境不知道,但甫一动作,就引起了那些三产单位的混乱和浓重不安却是真的。

很简单,哪怕摊子再烂,但也没人愿意失去权利,彻底变成空架子;

更何况“重组”这两个字直接意味着一大部分原有职工将会失去工作,然后乖乖等着待业或者分流,不产生混乱才怪了!

总之,这事其实动静挺大的,已经迁到大华工业园区的各单位办事处,每天都闹得鸡飞狗跳,因此胡荣知道大华公司如今在这方面的打算,实在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

胡荣见到杨默点头,顿时一拍手:“杨科长,您瞧……这大生意不就来了?”

杨默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哦?”

胡荣嘿嘿一笑:“您看啊,那些三产单位被重组并成一家新公司之后,原有单位的生产线和设备不可能全部搬到新公司那边去吧?”

“这些被留存下来的机器设备是不是跟那些厂房与职工一样,需要变成不良资产交给您所在的资产保全部去处理?”

“嘿嘿,按照国企的习惯,像这些二手设备,要么是封存,趴在仓库里生锈吃灰;要么就直接寻找下家,便宜卖出去。”

说到这里,胡荣压低了声音:“杨总可能不知道,鄙人虽然人在蛇口,但在老家那边一些贫困地区,还算能说得上几句话;”

“到时候,由那边的村民,以私人的名义投递一份份情真意切的信函给贵公司,标出一个不错的价格求购这些二手设备,那按照价高优先的惯例,这些二手设备,定然会卖给我们那边……这在流程上没错吧?而且只需要杨科悄悄给下面人打个招呼,让下面人排除个人因素干扰,严格按照规定,把这些设备卖给报价最高的人就可以了。”

杨默表情古怪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呢?”

胡荣又是嘿嘿笑了一声:“然后嘛,既然是村民求购,而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对公采购,贵公司身为央企,自然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尽可能地帮扶这些村民脱贫致富。”

“当然,鉴于特别工作小组在临邑地区在处理三角债问题的时候,于债务置换模式中,对村民们采取过无息分期支付的优惠政策……那么这么好的政策,自然也要惠及其他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才行!”

意思就是想要零首付拿到这些二手设备啰?一般的采购,不管是企业之间的采购还是私人求购,都需要支付定金,只不过在过去的时代背景下,像这种来自于贫困地区的私人求购,定金会少一点罢了。

但如今,有了临邑县无息分期贷款的案例在前,身为这种模式的发起者,杨默在职权范围内指示下面的工作人员将这些二手设备采用先货后款的形式卖出去,其实并不显得突兀。

杨默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再然后呢?”

胡荣声音压的更低:“再然后嘛,这些设备一但运到当地,就会被立即转手倒卖……杨科长可能不是很清楚,在那边有着许多二手机械设备交易市场,只要你有货,分分钟就能将这些设备转卖出去。”

“这可是无本的买卖,出手一套二手设备,少则十几万,多则上百万,卖出去后……杨科长七,我们三如何?”

杨默眼角抽了抽,东营指挥部下属的七百多家三产单位,除去有一百多家是餐饮住宿企业之外,其余的全都是重资产的生产企业。

也不用多,哪怕只有五分之一的三产单位进行重组,需要被纳入不良资产的二手设备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跟钻探公司一样,这十几年来,东营那边对于这些三产单位的输血和再投资力度,不可谓不大。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胡荣的想法来,即便是只“售卖”三分之一的闲置二手设备,那也是数亿元金额……可别忘了,可以用私人名义求购设备的村民,可不是一个两个,而由于采取了零首付模式,加上南北空间距离的阻碍,这中间至少能有个两三个月的缓冲期。

两三个月的时间,足以“求购”数百套二手设备了!呵~好大的的一笔生意!想到这,杨默淡淡地瞥了他一眼:“然后呢?你总归不会以为大华公司连最起码的追债工作都不会做吧?身为央企,哪怕是远在南方沿海地区,也照样可以协调本地的行政力量和公安力量。”

胡荣却是嘿嘿一笑:“杨科长可是小瞧我们了,那些村民们在求购设备的时候,用的可是我们提供的假身份信息;”

“等到设备一到手,我们马上安排这些人去本地的报纸上刊登死亡讣告;等贵公司追债的工作人员来到当地,其余的村民们立即把报纸上的讣告拿给他看……贵公司毕竟是央企,就算能量再大,但这毕竟是私人求购,现在人都死了,还都是些独身一人光棍,你总归不能向死人讨债吧?”

“偏偏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干群关系,所以就算贵公司吃了亏,除了捏着鼻子认之外,也没办法把责任完全推到杨科长您的身上……毕竟您的思想站位可没任何问题,只不过那些求购设备的人太过奸诈罢了!”

说到这,胡荣补充了一下:“当然,贵公司在一开始的时候处于谨慎,需要在确定求购者的真实信息后才肯发货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所以,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我们提供的那些假身份信息,其实也不算假……都是我们从那些跑到蛇口打工的人手里面买过来的……贵公司跨区域求证的信息既然不假,那么只要杨科长肯稍稍暗示一下,这些设备发过来自然不会存在着什么太大的阻碍。”

说到这,胡荣兴奋了起来:“像这样货真价实的假身份信息,我手里面足足还有两千多份……其中以自然法人身份注册了新公司的,也有一百多个。”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分两条线走。”

“普通的假身份信息,我们可以让人去向贵公司求购那些二手设备,也不用多,哪怕只求购成功一百套,我们就赚大发了;”

“而那些有了背债人的空壳公司,我们完全可以用这些公司的名义,向那些被重组的三产单位求购库存产品……不管是食品、棉被、塑料制品、五金制品,全都可以。”

嘿嘿地笑了两声之后,胡荣一脸阿谀地看着杨默:“这些库存本来就不好销,那些三产单位在重组之后,不出意外的话,就会以不良资产的形式,分派到贵公司资产保全部的职责范围里,进行二次处理;”

“而且按照常理来说,杨科长所在的资产保全二部应该会分到这些东西的大头……毕竟夏留通销社在农村市场的流通能力大家都有所耳闻,而任谁都知道夏留通销社是杨科长您的嫡系,把这些库存商品交给他们去消化,才是最理想的出路嘛!”

“可是呢……农村地区虽然穷,但也不是什么破烂玩意都会要的不是?”

“到时候杨科长您指上一些产品,随便挑点毛病,以不适宜在农村市场销售为由,将其定损,然后以减轻库存压力、降低管理成本的名义,将这些商品当成垃圾,以一个极低的价格甩给我们这边的空壳公司,岂不是两全其美?”“不瞒杨科长,我们在蛇口那边同样也有好几家正儿八经的商贸公司,等这些库存产品运过来后,我们自然有办法将它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卖出去……到时候按照五五分成,杨科长这边又是一大笔收入。”

“嘿嘿,实话实说,这笔生意,如果真的做成了长线,其实比之前的二手设备还要挣钱!”

“贵公司麾下足足有七百多家大大小小的上三产单位,说句不好听的话,除非是杨科长您出手,否则即便是重组了,我也不觉得那些新公司都能起死回生……这么一轮又一轮的重组下来,需要低价处理的库存商品,那可海了去了!”

“当然,这笔生意能做多大,其实还得看杨科长您……您指定需要低价处理的库存商品越多,那咱们能赚到的钱自然越多……您说是不?”

杨默静静地看着脸上都要放出光来的胡荣。

的确如同胡荣所说,这两条看似不起眼的线乃是大生意,而且还是大到不能大的生意,毕竟那七百多家三产单位十几年沉淀下来的设备资产和生产出来的冗余产品,远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放到后世,完全可以打包成为一个连高盛公司都两眼放光的不良资产包。

而如果杨默愿意居中配合的话,这件事其实对于他而言其实没有那么大的风险。

这不是因为大华公司里面就真的没人瞧得出来这其中的猫腻了,恰恰相反,能看得出问题的人很多。

但是嘛……

总之,真要是按照胡荣说的来,杨默稍微使点劲,凭借着身后的这座宝山,一年之后资产上亿实在是再轻松不过的事情了,在1990年就资产过亿,哪怕明年就要内退,那也完全值当了。

………………

面对着胡荣那写满蛊惑的脸庞,杨默忽然笑了起来:“胡总是温州人?”

胡荣一愣,旋即拍了一记小小的马屁:“杨科长好眼力。”

杨默点了点头:“我就说嘛。”

不管是一进门的“一帆风顺”、“表表心意”,还是刚才的“讣告求购”,其实都是温州最近这几年新发明出来的玩意,尤其是某个贫困县玩的那个讣告求购和泰顺的那个二手机械设备交易市场,甚至都上了《参考消息》。

至于后面的那个“去库存”的游戏,早在去年的时候,他就间接见识过了……不然伱以为夏留通销社当初从广东进的那些便宜到要死的商品是从哪里来的?

事实上,就跟后世一样,上面对于这些事情从来都是一清二楚,只不过因为种种客观或者主观的原因,一般不会在第一时间去介入修正罢了。

想了想之后,杨默轻轻笑了起来:“胡总,对不起,这个生意杨某可没胆子接……如果胡总今天找我,只是为了聊这事的话……对不起,鄙人已经吃的差不多了,谢谢胡总盛情款待!”

见到杨默站起身来,胡荣顿时有些慌了:“诶诶诶~杨科长这菜还没上齐呢,怎么就要走了……是不是杨科长觉得我们诚意不够……这样吧,八二分,杨科长八,我们二!”

杨默有些怜悯地看着至今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的胡荣,跟后世的许多单纯地以为钱真的是万能的人一样,这位已经在蛇口呆惯了的南方商人,对于当前北方的许多情况,根本不了解。

轻飘飘地拒绝了胡荣的条件,杨默叹了口气:“胡总,我不妨直言吧,请不要用看待普通国企的眼光来看待我们钻探公司……况且你太小看了我们央企的信息触达能力;”

“这么说吧,你今天说的这些操作模式,早在两年前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如果真的想要走这些门道的话,老早我们就可以这么干了……而且转移的渠道绝对比胡总你更靠谱,拿到手的钱也更多。”

“事实上,跟你以前接触的南方地方国企不同,你跑到北方来跟我们这种央企合作这种生意,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很多东西并不是我们不会做,而是不能做!”

这番话其实并不是在搪塞,而是的确如此。

但同样是很有些“鲸落”意味的行为,

王一诺去年自割肥肉滋养临邑地区农村百姓的行为固然是得到了上面的嘉许,但如果钻探公司或者大华公司敢把公司的国有财产转移给个人,那绝对少不了一阵清算。

或许普通的国企能够逃过一劫,但像钻探公司和大华公司这样的央企敢开这个头,除了挨板子,没有第二种可能。

不要问为什么,事实就是这样。

………………

但是很显然,胡荣并不清楚这其中颇为玄妙的区别。

杨默刚才的那番话,只有“我们早就可以这样做,并且拿到手的钱也更多”这一句被他真正记在了心中。

“杨科长,八二分的确已经是我们能够承受的极限了,这件事情中需要打通的环节很多,九一分的话……我们这边真的难以为继啊!”

胡荣哭丧着脸看着杨默,很明显,他只以为这位年轻科长胃口太大而已。

杨默哭笑不得地看了看他,欲言又止之下,终究还是摇了摇头,起身就要告辞。

看见杨默毫不留恋地就要告辞,就连手都搭在了包房门的把手上了,胡荣顿时急了:“杨科长,请三思啊,鄙人可是抱着最真诚的态度来跟你合作的……你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那三千亩食用玫瑰种植项目,以及那几千个用工岗位考虑考虑啊!”

杨默闻言,停下手上开门的动作,略有些讥讽地回身看了他一眼。

拿那1300万的投资威胁我?呵呵……

“悉听尊便!”

杨默冷笑一声,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去了。

………………

看见杨默消失的身影,胡荣呆呆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好半天这才回过神来,阴晴不定地盯着桌子正中间摆着的那个美钞帆船以及兀自留在桌子上的那支劳力士看了好一会儿后,这才愤怒地将那艘由百元美钞编成的帆船狠狠砸在地上。

“我CNNMB,好好一个赚钱的法子,就被这个姓杨的给套了出去……几个亿的大生意啊!!”

至今依然想不清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的胡荣,脸色扭曲的宛如地狱里的蛆虫……

——————

PS:经后台提示后,本章有部分内容被删除,中间有些内容不连贯,见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