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345章 人精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345章 人精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1:55

第345章 人精

第345章 人精

殇河,大王庄。

年近七十的谢老彪正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位据说来自莱阳农学院的专家将一棵足有腰身粗的老杨树用锋利的凿子在靠近根部的位置凿了几个深口后,又从一个特制的箱子里取出一个密封袋,小心翼翼地打开。

密封袋里是几根不大的木钉。

只见这名专家稍微测量了下口径,用凿子修了修深口后,便将木钉插了进去。

“做好记录,黄桑原生态仿野生栽培C方案,编号1990-103-0411,第7次杨树种群规模实验……杨树树林30年以上。”

李智超扭头吩咐着身后的学生做好记录后,声音微微加大了点,好让旁边这一群围观的村民也能听清楚:“这根木钉里,已经接种了桑黄原种……根据C方案的设计,这些桑黄原种,是从野生桑黄子实体上分离的菌株经分离纯化后接种到母种培养基中培养获得母种;再将桑黄母种接种到原种培养基上培养所获得的;”

“而眼下我们尝试的这个C方案,原理其实并不复杂,说白了就是将长满桑黄菌丝体的木钉栽培种接种到桑树或者杨树的**上进行自然培养;”

“与选用椴木基质 温室培育的的A方案和木屑 苔藓 温室培育的B方案相比,如果这种仿野生栽培方案能成功的话,虽然桑黄的发生率要低上许多,也不可能如同温室一样两三个月就能长出桑黄,但一旦从树身上长出子实体的话,那么这些桑黄的药效无疑要高的多,卖价也能高得多。”

说到这里,李智超指了指栽培箱里其余的那些木钉,对着那些村民说道:“虽然我们人为增加了杨树感染桑黄菌的几率,但这种仿野生栽培的方式,桑黄的发生率太低的话,毕竟会影响经济效益;所以我们不妨在接种菌丝体的时候,多凿几个洞,增加一下成功几率……大家也不用担心会把树给凿死,30年以上的老杨树,凿的洞低于6个的话,并不会影响它的生长。”

侧开身子,让村民们看的更清楚后,李智超强调道:“但是大家以后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菌丝钉的接种位置,尽量要靠近树根部位,不要高于地面60公分,但也不宜低于20公分……这个位置的温度、空气湿度、以及各种杂菌的含量,相对是最合适的。”

“而且大家在凿口子的时候,尤其是要注意一点,不要直直地往树芯里去凿,而是要向下呈30~45度角斜着凿,跟咱们以前的嫁接枝条一样,把木钉和杨树的形成层对准,薄壁细胞也要贴紧……这些木钉其实都是新鲜枝条削出来的,只不过这些枝条并不适合作为杨树的砧木,因此就算嵌准了形成层,它也发不了芽,反而会欺骗和延缓杨树的自愈过程,最终变成一小块枯木……而这段时间,就是桑黄能不能长出来的关键。”

“除此之外,由于齐鲁天气比较干燥,在木钉千嵌进去后,即便有着嫁接膜的保护,大家也要勤加喷水……”

听着李智超不厌其烦地给大家讲着培植桑黄的操作要点,一些村民固然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没往心里去,但更多的村民则是聚精会神地听着。

的确,这种嵌进去不一定能长出来,长出来后也要三年以上才能卖钱的玩意,对于当下的许多人来说,其实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虽然据说这玩意的收购价不低,但钱这种东西嘛,还是眼见为实比较好,真要是值钱的话,以后再种就是了嘛,反正大王庄这边的老杨树多的要死,又不缺栽培基质……再说了这不还是没影的事么,没听见人家说这只是个实验而已,能不能长出桑黄来还不一定呢!

但对于另外一些村民来说,就不是这么想的了。

开玩笑呢,这可是夏留通销社推荐过来的项目。

夏留通销社背后站着谁啊?

以任性闻名的钻探公司啊!以对方的性子,那既然说这玩意的收购价格不低,那就肯定低不了!至于这位专家说的眼下只是实验而已……

拜托!人家可是大学老师,谦虚一下而已,你就真信了?

再说了,大家现在对钻探公司也算是比较了解了,你啥时候见到这家央企单位会把不靠谱的项目放下来?

这事绝对靠谱!

眼下跟着这位专家好好学技术,然后果断认领“实验任务”,三年之后绝对赚大钱!而对于谢老彪而言,他想的就更深了。

作为大王庄里独一号的乡贤,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差点去当了响马的他,对于人情事故的理解,显然要比其他人深的多。

嗯……

自从钻探公司那边推行了综合评分制以后,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和整顿,他们大王庄终于在前个月拿到了B级的评分。

在拿到了B级评分后,分给他们的活计明显多了许多,甚至庆丰食品那边还在这边又增投了两个小型蔬菜种植基地和一个中型特种817肉鸡养殖场,这让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个综合评分的价值。

但人嘛,总归是盼望着日子是能越过越好的。

虽然对比周边那几个至今连C都评不上的村子,大王庄已经成为四里八乡里屈指可数的好地方了,但比起让钻探公司掏心掏肺的那一百个村子,却着实差了老大一截。

开玩笑呢,不说那些五花八门的项目和新建厂子,光说那些村子里有一半以上都有专供中日合资工厂的GAP中草药种植项目这一点,他们大王庄就望尘莫及……据传哪怕是那些看起来再寻常不过的金银花,卖给那些合资工厂的价格就要比一般的金银花贵上一倍。

我滴个乖乖啊,那可是最烂贱,产量最高的金银花啊,一亩甚至能产200斤的干花,按照一个山头起码500亩来说,那些村子简直是躺在床上数钱啊……你还别不服,人家合资工厂就只收那些村子的干花和其余中药材,其余地方的全都不要!所以,在尝到了甜头后,如何把大王村的综合评分从B级提到A级,就成了谢老彪这一个多月来心心念念的事情。

但他很清楚,像A级这种绝对的分水岭,伱单靠约束大王村的人不走邪道,单靠让村里的这些人做点好人好事不太现实,你得有其余的机遇才成。

因此,当夏留通销社的人跑过来征询他们村的意见,想要依托他们村丰富的老杨树资源做这个桑黄培植实验的时候,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甚至还拿出了乡贤的威严,硬逼着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村民们过来观察学习。

面子嘛,都是相互给的。

虽然他们大王庄错失了去年徒步送鸡的天大机会,但从现在开始起,只要积极响应钻探公司的一切号召,主动担任各种实验的小白鼠,他就不相信钻探公司会亏待他们……不管别人怎么看,但在他看来,钻探公司的做派其实带有浓浓的江湖气息。

所以,他不但举手欢迎钻探公司派人跑过来做这个桑黄培植实验,甚至还巴不得这场实验失败……失败了之后,钻探公司对于在实验中不遗余力出人又出钱的大王庄,才会产生亏欠心态。

感到亏欠之后,那必然会想着弥补。

诺,机会不就是这么一点点地争取过来的么?正当谢老彪沉浸在美好的畅享中时,一阵“铃铃”声从身后传了过来。

一转身,却是一名夏留通销社的工作人员骑着单车由远而近,单车后座还坐着一个宛如野生大熊猫的家伙。

………………

“孙经理,怎么今个您也跑过来了?”

等到孙健一脸尊敬地给李智超和另外几名学生打了声招呼,又认真观摩了一下这支团队像村民们演示的操作流程之后,谢老彪笑呵呵地递了一支白将军给退下来的孙健。

作为骨灰级人精,谢老彪自然知道这位夏留通销的二号人物身上的工作繁多,虽然经常会抽时间往各村跑,但却鲜少会来大王庄这种仅仅只是B级评分的村子。

孙健哈哈一笑,习惯了夏留通销社工作风格的他也不遮掩:“杨科长下了任务,想要自投一个三千亩的种植玫瑰项目,但这项目外地人不敢投,所以就让我四处问问,看有哪些村子愿意参投这个项目的,好一起把这个大项目给搞起来。”

谢老彪一脸的惊奇:“就为这事?”也难怪他诧异,三千亩的种植项目虽然听上去很不小,但实际上七八个村子东出点地,西出点地,就能凑齐了……杨默从去年开始,推动的大型中草药种植项目不少,别说三千亩了,超过五千亩的种植基地都有四五个,因此谢老彪实在很难理解,那位杨科长明明一句话就能搞定的事情,为什么却非要让这位孙经理专门跑上一趟。

孙健闻言,嘿嘿地笑了几下:“这个食用玫瑰种植项目可没那么简单,投资规模大着呢,一期投入就足足高达1300万……除了土地、人力之外,还需要建设一系列的工厂、投入大量的高新设备。”

“这不,杨科长跟之前的外地投资商谈崩了,再加上他那边现在没钱了,所以就想着问问大伙愿不愿意出钱出地出人,以组织生产的模式,把这个项目给干起来!”

1300万!?

谢老彪到抽一口凉气,心脏病都差点没被吓出来,他这一辈子摸过的钱加起来都没超过一万,一千三百万对于他而言,实在是一个可怕到极点的数字。

嗯?杨科长现在没钱了?

听到孙健透露的这个信息,谢老彪先是一惊,旋即沉思起来。

不对头!杨科长可不是只是夏留通销社和庆丰食品真正的领导这么简单,这近一年来,以那一百个村子为核心,延展到各村那难以计数的项目,可都是那名据说年轻到过份的科长直接推动的。

这么一个干系重大的人物,不管是出了什么状况,都该把消息压的死死的才对,更何况是没钱了这种直接会影响军心的消息?

他孙健就算再牛,但像这样口无遮拦地将这种事情说给自己这种不相干的人听,难道就不怕吃不了兜着走?不对,孙健又不是十几二十岁的毛头小子,更是从钻探公司出来的钻井队队长,嘴巴不可能这么碎!筛选!?

考验?

出于直觉,谢老彪脑海里蹦出了这两个词。

适当地沉吟了一下,谢老彪咬了咬牙:“我们大王庄能做点什么?”

听到这位年龄都快能当自己爷爷的乡贤并没有刨根挖底地追问诸如“钻探公司为什么没钱了”、“杨科长到底出了啥事”之类的问题,也没有用着农村人特有的圆滑在那兜圈子,孙健眼中露出一丝诧异。

想了想后,孙健把烟点着:“按照杨科长的想法,像大王庄这种B级综合评分的村子,如果有兴趣参投这个项目的话,不妨先去做做老乡们的思想工作,然后看能不能凑出150亩闲置农用土地,300名自愿参加组织生产的成员,外加30万资金出来……先自己成立一家合作社,然后再与其余村子的合作社P成一家新公司。”

说到这,孙健解释了一下:“外地的投资商要求1300万投资额,其实很大一部分成本主要出在土地的租赁、种植看护人员的聘请、以及该项目的实际转让费上;”

“但现在这个项目变成自投项目,那么转让费自然就不需要出了;”

“而同样的道理,如果各村愿意参股,并且以组织生产的形式启动这个项目,土地、人力的费用,也一样省了下来。”

“所以,刨除这几部分费用之外,大约就只有800的资金缺口,用于建设工厂和采购设备……这个项目所涉及的行业类目稍微有点多,因此需要采购的先进设备着实不算少,按照预设的股份比例一分摊,如果你们大王庄想要参与这个项目的话,最起码也要参投30万资金。”

其实这个方案是严老西、孙健、吕莹莹、刘仙福几个人设计出来,然后在争得杨默的同意后确定下来的。

实话实说,这个方案其实略有些严苛。

对于这个时代的齐鲁农村而言,一个村要想挤出150亩土地一点也不难;要想组织300名愿意参加组织生产的村民,虽然有些麻烦,但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要想凑出30万现金来,却无疑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一个人口超过两千人,并且在过去半年中经济情况逐渐好转的村子凑得出30万么?

凑的出!但这至少要将近四成的村民,愿意慷慨解囊,在留够最起码的生活所需之后,将家里的钱全部拿出来,才能勉强凑得出来。

不要以为四成的比例很少,两千人的四成,那就是八百人了;能够让八百人上下一心,冒着巨大风险把身上所有的钱投出来,这已经不仅仅是乡贤们有没有号召力的问题了,而是这个村子有没有足够的向心力问题!所以,这30万,从资金的层面来说,对于大王庄这种村子是个苛刻的考验;

从人心方面来说,更是一个苛刻到近乎过份的考验!

150亩的土地,300名愿意参加组织生产的村民,再加上30万资金么?

谢老彪脸色严肃了起来:“孙经理,其它的我暂时不问,我就想知道,这300名参加组织生产的村民,他们工钱怎么个算法?”

孙健笑了起来:“没有工钱……不过这些村民的劳动力将会折算为大王庄合作社的股份,然后并入新公司中……与普通公司不一样,新公司半年一次分红,村民们做的越好,分红拿的就越多;但如果项目不挣钱,那对不起,村民们一分钱也拿不到。”

不给工钱,而是折入股份?

谢老彪沉吟了一会,脸上全是挣扎之色。

正当孙健以为对方会拒绝或者以回去跟村民们商量商量为借口拖延拖延的时候,却见这个牙齿都掉了一半的老人一顿拐杖:“好!孙经理,既然杨科长现在有困难,那这个项目,我们大王庄投了!”

看着脸上露出吃惊表情的孙健,谢老彪略显浑浊的眼睛里精光一闪:“不过,我有个要求。”

孙健看了他一眼,笑了起来:“您老请说。”

谢老彪将手里还剩一半的白将军摘掉烟嘴,然后从腰后掏出烟杆来,将那半截烟插了进去:“承蒙杨科长帮扶,我们大王庄这几个月来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我知道杨科长一直以来对于我们殇河人有偏见,但所谓不蒸馒头争口气,老汉我只想让杨科长知道,我们殇河人也不都是没卵蛋的混球;”

“所以,我的条件是……”

说到这,谢老彪的表情有些凶狠:“我们大王庄愿意参投,但参投的标准不是”150亩土地,300名村民,和30万资金;”

“而是300亩土地,450名村民和50万资金!”

狠狠吸了口烟枪后,谢老彪冷哼一声:“杨科长现在不是困难么……咱大王庄的人得让杨科长瞧瞧,俺们殇河人也不是忘恩负义的种!”

这……

听到这位老爷子发狠似的这几句话,孙健脸上的表情顿时有些精彩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