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347章 隐患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347章 隐患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1:55

第347章 隐患

第347章 隐患

四月的下旬,正值齐鲁一年中风光最好的时刻。

虽然这时候的德州绿化少花而多树,但满城的杨柳在告别白絮满天飞的恼人三月后,逐渐变得亭亭玉立起来,那充满着生机的翠绿,无端让人的心情好上许多。

“所有的劳动都一视同仁地光荣——宝相包装厂授权,诚聘各类工人40人。”

“人生从来不是没有选择,除非你不愿尝试——源翔食品加工厂授权,诚聘生产工人60名。”

“重塑自己,愤怒的青春不要轻言放弃——鲁源中药材种植管理公司授权,诚聘技术人员20名,技术指导人员70人。”

“别让心灵胆怯,敢于冒险前行——守德中药材炮制所授权,诚聘技术学徒30名,生产工人40人。”

看着那一长溜设在默默百炒店门口的桌子,以及将半条街都占了去的排队人群,坐在奥迪100里面的穆思远有些心绪复杂。

“小轩,你是说……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近半个月了?”

一身便服的穆思远侧头看了看坐在自己身边的年轻人,轻声问道。

这辆正在人群中缓慢挪动的奥迪100,后座陪着他坐在一起的人并不是杨默,而是宋文轩。

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昨天凌晨就已经抵达德州的穆思远在宾馆里住宿了一晚后,今早上起来后第一件事并不是杀向城北郊外的大华工业园去见自己的女儿和杨默,反倒是把宋文轩叫了过来,陪着他在城中绕了半早上。

宋文轩很恭敬地朝着穆思远点了点头:“是的,穆叔叔,随着商业示范区项目不断签约,以默默百炒在德州的网点为依托,杨默这边的招聘活动已经持续了近半个月了,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已经是第八波了。”

第八波?穆思远着实吃了一惊,扭过头去微微数了数那些挂着横幅的桌子。

虽然由于位置有限,也需要顾及到街上其它铺面的生意,这些招工点都是专门设立在邻铺大门三米处的靠墙处,但一眼望上去,仅这一个默默百炒的网点,架设的招工点就不会低于8个。

按照平均一个企业招工60人来算,一个默默网点一波的招工量就不会低于480人;而默默百炒在DZ市区的网点足有24家之多,一波的招工量就是1440人。

如今这已经是第八波了。

意思是……

光DZ市区这边闲散人员和待岗工人的用工指标,目前就已经超过了1.1万人!?嗯,没错。

这些招聘岗位,很有一部分是针对那些待岗工人的,这从这些企业招聘的工种上就很容易看出来。

再加上那些宛如鸡汤似的标语,他要是再看不出来这是杨默出于跟DZ市的某种默契,给那些待岗工人做心理疏导,那他也就别混了。

“杨默这下子,算是基本上在德州站稳脚跟了~!”

穆思远轻轻叹了口气,眼中的神情有些莫名:“可见他并不是什么都不懂……只是不知道,他为什么始终对东营这边这么排斥。”

宋文轩知道这位穆叔叔所说的“并不是什么都不懂”是什么意思,当下只是恭敬地笑了笑:“杨默是钻探公司的人,钻探公司这些年对我们一直有成见,因此他不愿意太过于顺着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那位老王总的回归,本身就是带着任务来的。”

“我父亲曾经说过,我们石油系统虽然早在88年就重组成了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但上面对于各地依然一团散沙的状况很有些不满,去年发文让我们东营指挥部更名为齐鲁石油管理局并且要求提升人均效益,虽然的确有客观的需要,但无疑也是体现了上面想要进一步加深改革整顿的意志;”

“所以,如果猜的没错的话,我们石油系统在不远的未来,必然还会进行二次重组,到时候包括我们齐鲁石油管理局和西南石油管理局在内的12个油气田企业,也一定会有一番激烈的角逐。”

“您也知道,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可是具有职能管理和社会调控职能的副部级单位……所以,钻探公司作为西南石油局效益最好,行业影响力也数得上号的二级单位,老王总自然不愿意跟我们东营纠缠太深。”

说到这,宋文轩摊了摊手:“据说钻探公司现任的总经理助理张文顺跟杨默的私交很不错,而张文顺又是老王总回归的首席功臣,所以杨默一进入大华公司,便利用穆叔叔您的信任去开辟第二战场,并且不断耦合跟DZ市主管单位的关系,那也就不奇怪了。”

穆思远闻言,深深看了一眼旁边的宋文轩。

这位差一点就成了自己东床快婿的子侄言语中的隐含的抱怨,他如何听不出来?只不过嘛……

呵呵,看来老宋的确是很想锻炼一番自己儿子啊,竟然连关于老王总回归真正意图的猜测,都没有跟宋文轩交流交流。

油田资源贫瘠的西南石油局想跟坐拥此时国内第二大油田的齐鲁石油管理局角逐?即便有着钻探一公司这种其实很有些空中楼阁意味的明星二级单位,这种事也就是想想罢了。

想到这,穆思远淡淡一笑,没去在意宋文轩的小心思,转而问起了其它问题:“杨默那边关于新增就业岗位的指标划分,尤其是东营那边的用工指标,定下来了没有?”

商业示范区这段时间签下来的项目,都是多方入股的,大华公司、钻探公司下属的三产单位、项目所在村、DZ市主管单位、甚至是DZ市部分国企,都会在项目里占有一定股份。

而根据附加条件,这些项目的用工人数,只有30%是由那些外地投资者自行招募,其余的70%,则是会按照其余入股方的股份比例分配用工指标。

所以,这里面就有三点很有意思的地方。

一、为了规避公皮私骨的风险,那些外地投资者的股份占比全都是49%~55%之间,而且也愿意让出70%的用工指标,但哪怕是剩余的30%,这些投资者往往也并不会真的去完全自募工人,只会保留5%~7%左右的用工指标,用以安置他们指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亲朋好友,以及部分用于“备用”,其余的则全部委托一家名为庆夏劳务派遣的公司代为招募。

听名字就知道这家劳务派遣公司是什么背景的下属单位……也就是说,杨默手里是掌握着许多项目接23%以上的用工指标的……上百个项目累计起来,这是一个非常不容小觑的数字。

二、由于钻探公司本身在大华公司里面占有33.4%的股份,所以大华公司分配到的用工指标里,还得按照自身的股份占比分给钻探公司1/3……也就是说,按照股份比例分配用工指标来计算,即便由于外来投资者的让步,让大华公司的权益系数多了0.38~0.4的权重加成,但一个项目产生了一万个新增用工岗位的话,大华公司一方在刨去钻探公司的名额后,东营那边最多只能分配到1900左右的用工指标而已;

反观钻探公司,虽然如果只算从大华公司分出来的用工指标,一万个新增用工岗位只能分到800个左右;但你架不住一个项目里面,还有庆丰食品、第五农场、老六鸡苗繁育所等挂靠三产单位5%~10%的股份啊,在加权之后,这些股份衍生出来的用工指标就又是700~1400了。

三、与今年需要分流数万停岗职工的东营不同,钻探公司如今压根底就没有分流压力……不但没有分流压力,钻探公司甚至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出现了人手不足的情况,甚至需要不断与夏留通销社等单位合作,这才能保证一众下辖项目有充足的人手运转。

也就是说,钻探公司每一万人分到的那1500~2000个用工指标,完全是空闲指标。

这还没算投资方授权给庆夏劳务派遣公司,掌握在杨默个人手里的23%~25%的用工指标。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已经正式签约的一百多个项目里,平均每个项目有超过40%的用工指标全部掌握在杨默的手里。

所以,他如何去分配这40%的用工指标,完全看他的心情。

这种事伱找钻探公司也没用,钻探公司最多可以把大华公司那一块的用工指标转给东营,但庆丰食品等挂靠/合作企业是拥有独立运营权的,而且人家也拿出了真金白银入股,钻探公司没道理逼着人家免费转让用工指标。

也就是说,杨默个人手里,最起码保有这些项目35%以上的用工指标支配权。

因此,穆思远问的“用工指标”,很显然不是指东营那边本应从大华公司分到的用工指标,而是杨默从他手里分润出来的名额。

宋文轩闻言,沉吟了一下,却是苦笑了起来:“这事吧……有些一言难尽。”“一言难尽?”穆思远有些诧异地皱了皱眉。

宋文轩叹了口气,语气有些莫名:“你要说杨默没给东营那边分配用工指标吧,那也不对。”

“从二月份起,东营那边停岗职工的分流问题基本上都是杨默给解决的;哪怕他已经不是大华公司的副总兼业务审核部部长了,但本月在协调用工指标的时候,依然主动补了807个岗位过来,加上大华公司本身分到的用工指标,刚好可以解决东营那边第六批和第七批,共计3400名停岗职工的分流问题。”

“但你要说他真的顾全大局吧,却也不像。”

“早在十天前,公司召开的中高层会议上,丁翔以及几位副总就开门见山地跟他说,眼下东营那边的减员增效已经正式进入了关键期,大华公司这边的弹药充裕与否,直接关系到东营那边的底气和下一阶段的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所以希望他能再分润两万个用工指标过来;”

“然而他却以商业示范区签约项目的前期筹建工作尚未协调完毕,无法确定具体用工人数拒绝掉了,说是等到东营那边5月份的职工分流总人数下来了,他再试试看能不能紧急协调一下。”

说到这,宋文轩表情有些古怪:“大家都看的出来,杨默是故意吊着我们,想要逼得我们低头,让我们难堪……毕竟大华公司4月份立项的74个项目,目前虽然已经有19个正式启动,但由于大部分是内部重组优化项目,因此在7月份以前很难提供成规模的用工指标……因此五、六两个月的空窗期,除了杨默那边的项目外,大华公司基本上不太可能依靠其它途径解决东营那预计总人数突破7000人的职工的分流问题。”

“更要命的是,商业示范区设计规划的两百多个项目,迄今为止,已经有70%已经正式签约,并且纷纷进入筹备期;”

“穆叔叔,你也知道,这些以中小型规模为主的项目群,从筹备到启动,顶多也就两三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无法在两个月内与杨默达成【谅解】的话,我们最多能向他争取到1~1.2万个用工岗位;”

“再然后……杨默手里余下的那批数量规模可能高达3万的【灵活用工指标】,就跟东营彻底没有关联了。”

“毕竟项目一旦正式启动,就意味着花名册已经彻底定下来了,于情于理,我们也没有虎口夺食的道理……更何况DZ市和各县的主管单位也盼望着杨默能给他们多解决一些就业岗位的问题呢,这就更难办了。”

“而好死不死的是,东营那边的减员增效工作力度在12月份以前是递增的,要等到邻近春节的时候才会把力道降下来,所以从六月起,大华公司的任务压力会倍增……这一增一减下,如果杨默非要讨回面子的话,那么大华公司上上下下,不向他低头也不太可能。”

说到这里,宋文轩摊摊手:“说实话,我有些不太能理解杨默的做法,把这些灵活用工指标扣在手里,虽然从短期来看,的确是个非常有分量的砝码,也的确有可能让他狠狠地出口气,但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实在是弊远远大于利……一旦大华公司其余的项目开始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新增用工岗位;到了那时,唯一可作为依仗的商业示范区项目已经无法再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杨默,日子会很难过。”

微微停顿了一下,宋文轩看了一眼神色始终看不出变化的穆思远:“当然,杨默也可能是基于义愤,看到穆叔叔这段时间在东营的处境有些被动,因此想要帮你出口气,顺便夺回主动权而已……他手上那高达数万的灵活用工指标,说不定是打算送给穆叔叔您的礼物也未可知。”

礼物?

只怕你想说,这几万个用工指标是杨默给雅儿的聘礼才是吧?轻轻扫了宋文轩一眼,穆思远沉吟了一下:“小轩,你觉得,大华公司这个月立项的那74个项目,真的有可能在两三个月后进入正轨么?”

很容易就能想清楚穆思远为什么会忽然问这个问题的宋文轩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不太可能,这里面能够七八个项目大约能上正轨,其余的……到时候能不求着大华公司从明年注入的专项资金里拨款输血就不错了。”

穆思远饶有兴致地看了他一眼:“大约才有七八个能走上正轨?看样子小轩你对自己很有信心了……那些能走上正轨的项目里,应该有你的那个项目吧?”

宋文轩矜持地笑了笑,却没说话,显然是默认了。

穆思远见状,更加来了兴致:“既然小轩你认为仅凭大华公司现有的项目,在杨默不肯松手的情况下,基本上不大可能完成今年的任务,那为什么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

“你要知道,如果大华公司今年无法交出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的话,明年的那笔专项资金,就很可能在东营的一片反对声中不了了之……而你的那个项目,到时候也很有可能因为没有后续资金无疾而终了哦!”

宋文轩笑了起来:“穆叔叔说笑了,我之所以不紧张,一方面是我相信杨默肯定会把他手上的用工指标交给您来支配……杨默是个帮亲不帮理的人,冲着小雅的面子,他不可能不把那些指标给你。”

提及穆大小姐的名字,宋文轩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但脸上的笑容不变:“既然大华公司今年的任务基本上没问题了,那我何必又要庸人自扰?想来明年的专项资金是没问题的,甚至很可能比今年更多……既然大华公司明年的专项资金基本有了保障,小侄自然不用担心自己的项目会不会无疾而终。”

穆思远静静地观察着宋文轩的表情,等到他说完后,忽然说了一句:“还有呢?”

宋文轩愣了愣,然后苦笑一声:“终究还是瞒不过穆叔叔。”

“好吧,还有一个因素是……”

“大华公司上上下下真正精于商业的人其实真的不多,这也是我并不看好那74个项目的主要原因;”

“可杨默虽然在商业这一块的才能的确令人大吃一惊,但他创造的新增就业岗位虽多,然而却是求量不求质,暂时帮着东营那边过渡一下还可以,但隐患却着实多多,只怕要不了一两年,便又是无尽的麻烦。”

说到这里,宋文轩矜持地看着穆思远:“不过无所谓了,只要能渡过今年的难关,等到年底或者明年,小侄的项目真正进入正轨之后,自然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些麻烦,然后帮着穆叔叔顺利地完成部里下达的任务……想必到时候穆叔叔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应该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穆思远深深地看了宋文轩一眼,对于这位子侄的心思洞若观火。

说实话,如果可能的话,他一点也不反对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青年俊彦跟自己变成一家人。

只不过……

穆思远想了想,很有些兴趣地问道:“你说杨默创造的新增岗位虽然不少,但却隐患多多?”

察觉到穆思远态度的微妙变化,宋文轩脸上露出了笑容,语气充满自信:“是的,我说过,杨默创造的新增岗位虽然多,却是重量不重质;只能算作是穆叔叔主持的减员增效工作的过渡助力,却不足以倚为肱骨。”

“至于这其中的原因嘛……其实穆叔叔大约也能想到。”

说到这,宋文轩嘴角稍稍翘了翘:“杨默虽然也是央企中的一员,但他出身农村,进入钻探公司的时间也短,更是从未在东营那边工作过,所以,他对于东营那边的职工,其实是很缺乏了解的。”

“东营那边的繁华,可不是区区一个钻探公司,甚至是DZ市这种老工业城市可以比拟;”

“说句不中听的话,东营指挥部下属单位的那些职工,哪怕只是个合同工,又有哪个不是见惯了繁华,心气比天还高的主?”

“这些人或者眼下迫于危机感,或者对于指挥部还存在着幻想,所以才愿意被分流过来,在杨默新成立的那一票子四不像的企业里去做他们瞧不上的普通工人,干着那份除了那点可怜巴巴的死工资,什么像样福利待遇都没有的工作。”

“但是,人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一旦那些分流过来的职工危机感没那么强了,一旦这些人明白这种分流将是不可逆,他们不再可能回到原本的单位了……你觉得这些职工会满意这么低廉的工资和这么差的福利待遇?”

呵呵了两声,宋文轩眼中露出精芒:“或许这些新成立的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能让DZ市的这些普通工人,以及农村那些连饭都吃不饱的泥腿子心满意足了,但他们是他们,我们东营的职工是东营的职工……把两者混为一谈,才是杨默最失策的地方!”

“而小侄我,毫不客气地说,不可能犯这种错误……当初既然选择以国家刚刚计划开放的股市 实体作为项目的切入口,我自然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所以,只要给小侄一点时间,我会让所有人知道,小侄才是解决东营职工分流工作的最家人选!”

穆思远闻言,轻轻颔了颔首:“没错,要不是小轩你提醒,我也忽略了这一点……唉。”

不明含义地叹了口气后,穆思远闭目沉思了一会。

好半天后才睁开眼睛,对着前面的司机吩咐道:“时间也差不多了……去大华工业园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