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365章 央地(2)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365章 央地(2)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1:55

第365章 央地(2)

第365章 央地(2)

既然名字里带着“融合”两个字,那言下之意自然不言而喻。

总的说来,虽然由于彼此的运行机制和现实问题,两边不可能变成真正的“一家亲”,但不管如何,由于彼此都给另一边提供了一条曲线进步的可能性,又有人能在内部说得上话,因此只要央地融合/地企融合工作推进的好,的确可以减少避免许多冲突的矛盾。

只不过很可惜,思路虽然不错,但弱势的一方是没有多少资格跟强势的一方联姻的。

在94年以前,主管单位跟地方国企搞“地企融合”很容易,但想跟央企搞“央地融合”,却是没那么容易;不过这种情况在94年以后逐渐反了过来,变成央企想要跟本地主管单位搞央地融合开始困难了起来。

无它,强弱掉转了而已。

只不过东营这边的情况很大部分地区的情况很有些不一样,打从建市的那一刻起,央地融合工作就从来没顺利过……哪怕指挥部这边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主动寻求这种融合了。

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

东营这座城市虽然是依托着石油资源,依托着指挥部,才在短短二十年间从一个小村庄变成一个地级市的,但由于从一开始,本地的工农关系就没处理好,这导致双方的恩怨越积越深。

想想看,一个在二十年间从无到有的城市,系统班子和执行基层的主要成员会是来自于哪里?那必然是本地人居多啊!

当整个本地系统的人员,上上下下全都对指挥部产生了抵触和排斥,甚至就连大部分的本地居民都对指挥部有偏见,在这种群众基础下,你觉得他们会愿意跟你寻求融合?

做梦吧你!

因此,当这种情绪形成了生态文化之后,就算伱换了东营这边的领导也无济于事……正副班长并不是万能的,他们也必须照顾到本地系统的感情,没有了本地系统的支持,许多工作你就等着停留在纸面上吧!要不然,你以为杨默当初为什么第一个拜访的是叶涛这位常务,而不是德州的正副班长?

总之,在这种根深蒂固的排斥之下,指挥部这边的央地融合工作可谓是举步维艰。

东营这边倒是时不时地交流一些人进来混点编制和资历,但指挥部想要交流一些干部去本地挂职,却基本上全部遭到了拒绝……就算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也是安排到一些无关痛痒的部门。

但与之相对应的,东营这边对于推进“央地合作”,却显露出了极高的热情。

只不过,这种“合作”与其叫做合作,倒不如说是在单方面打土豪。

总之,只要东营这边一缺钱了,立马就会过来溜一遭,这种情况哪怕放在后世也没有任何改变。

也正是因此,东营指挥部才在整个石油系统里变成一个人人都可以调侃的笑话,一些看他们不爽的人,更是私下里冠以“猪圈”的称号……虽然整个石油系统的单位都面临着本地工农关系的难题和挑战,但像东营指挥部这样被动的,的确可以算作是独一号了。

只不过没办法,前世因后世果。谁让指挥部这边太过傲慢,在一开始就没认真处理本地工农关系呢?

几十年的恩怨积累下来,就算天王老子来了都没辙。

所以,这座城市东西两个城区宛如两个不相干的世界,后世在西城区就连打个滴滴都没人接单,而没有车的油田人只能使用“东营出行”这款APP不计价出城等种种怪事,等你了解其中的缘由后,也就见怪不管了。

……………………

只不过,杨默有些没想通的是,东营那边虽然经常过来“化缘”,而且化缘的金额一直不小,但据他所知,每次顶多薅个几百上千万就完事了,往年一整年加起来也不过刚刚突破九位数,怎么今年一口气就要薅那么多?

就算是今年有着“喜迎亚运”的名号,就算东营是火炬传递点之一,这也不该啊?

听到杨默的疑问,穆思远苦笑一声:“因为国家打算推行分税改革了……虽然现在只是在跟广州那边谈,想让他们作为试点,但不久前工作会议上的态度很明确,这次的改革势在必行……所以,东营这边便没有那么多的顾忌。”

杨默顿时恍然……原来如此!于1990年在工作会议上提出、并在1994年正式开始实施的分税制改革,虽然说根源在于朝廷已经难以承受越来越重的财政负荷,但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却绝对算得上是改革开放以后最重要的一道分水岭,整体来说,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当然,对于各地的主管单位来说,分税制的出现,不但意味着来自朝廷的转移支付比例降低,更多的需要自己自力更生发展经济,也同样意味着他们的身份出现了一种微妙转变。

如果说在实施分税制改革以前的地方主管单位是总部直辖的部门主管的话,那么在实施分税制改革之后,必须要走上公司化运营道路的他们,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各子公司的总经理和职业经理人。

既然身份和规则已经发生了变化,那面子自然就没那么重要了,对于地主家的傻儿子们也自然不会客气,能多薅一点是一点。

虽然说这种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许多地区要直到千禧年以后才会彻底转变,但东营可不是其余地区,几十年的恩怨积累下来,一旦嗅到了风向的转变,立马就不客气了起来。

看着杨默在那沉思,穆思远长长叹了口气:“说起来,我其实挺羡慕钻探一公司的。”

“虽然你们是是外来的西南企业,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也面临着严重的本地工农关系挑战,但最起码你们没有像我们这边闹的这么僵,所在临邑也只是一个县而非地级市。”

“更重要的是,在去年你们还没嗅到风声的时候,就主动出击,通过一揽子大规模的央地合作项目,极大地缓解了跟临邑县群众和主管单位的关系,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央地融合,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起来;”

“更关键的是,你今年年初就主动出击,跟DZ市尝试进行深度合作,虽然后来大家都看出来了你是为了大华公司的主动权,打算绕开我们开辟第二战场,但不得不说,随着商业示范区的成功,你、以及钻探一公司,跟DZ市主管单位打下了极好的关系基础……眼瞅着分税制改革要不了几年就要正式实施,你们钻探公司在这一块简直是占尽先机啊!”

说着,穆思远有些复杂地看了他一眼:“有些时候我都在怀疑,你们到底是运气好误打误撞呢?还是小默你有着未卜先知的能力……又或者是有什么特殊消息渠道?”

不管是什么事情,时机都很重要。

如果是国家打算推行分税制改革的消息正式被确定后,像钻探公司和大华公司这样不惜重金主动寻求跟地方主管单位合作的企业,固然能赢得当地的举手欢迎,但那也只是欢迎罢了……大家都不是傻子,你的目的是什么,人家都清楚,双方因利而合,换回来的顶多也就是一个相敬如宾的态度而已。

但杨默这边是在这消息被确定之前就主动砸下巨资跟临邑和德州的主管单位进行合作的单位,情况就不一样了。

在这个各地主管单位艰难迈步的经济寒冬期,在没有上层的文件要求下,你不遗余力主动靠近和合作,非常容易获得主管单位的好感……锦上添花永远不及雪中送炭来的有价值不是?更何况不管是在临邑还是在德州,杨默整出来的动静非常不小不说,向对方提的要求也并不过分……最起码相比于本地主管单位最终的收获,杨默提的要求并不过分,甚至于事后在许多人看起来还过于保守了些。

那亮眼的成绩,加上这种并没有趁火打劫的做法,怎么可能不获得本地主管单位的好感甚至是感激?

在华夏,小至个人,大到系统,甚至是一个城市,同样也是也要讲人设,讲形象,讲人情和因果的。

不管是出于利益考虑,还是出于人设和感情考虑,可以想象的是,这两地的主管单位在未来一段相当不短的时间里,会对杨默,对钻探一公司大开绿灯,但凡是对方有所求,都会在不违背规则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甚至还会主动帮他协助一些工作。

这是源于华夏独有的ZZ智慧,未必跟直接利益有关系,但却一定有长远的综合考量。

因此,当突发事件来临,从未如此亲身地体会到本地工农关系重要性的穆思远等人,在心里短暂地复了一下盘后,对杨默的感官,着实有了不小的改变。

不管是瞎猫碰到死耗子也好,还是另有消息渠道也罢,又或者真的具有非同凡人的洞见性;总之,与这个年轻人一对比,当初负责指挥部工农关系工作的那些干部,统统都该拉出来抽上九九八十一鞭子!想到这里,穆思远叹了口气:“总之,今天的会上固然是吵的天翻地覆,大家伙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慌了神;但唯一的好处就是……不管你们那边明年的特别拨款是不是会被大幅缩水,但至少在大华公司这一块,东营这边不会再对你指手画脚了。”

苦中作乐地自我安慰了一句后,穆思远笑了起来:“小默,知道么,今天的会上,甚至有人提议干脆把指挥部搬到德州去。”

“虽然这是一句不经大脑的胡话,也根本不现实……但由此可见大华公司在指挥部这边的地位,已经发生了一种微妙的转变。”

杨默闻歌而知雅意,沉吟了一下:“穆叔叔,我能做点什么?”

穆思远静静地看了他一会,忽然说道:“小默,你现在手里的弹性用工指标还剩下多少?”

杨默下意识地皱了皱眉,但还是没有隐瞒:“还有大约3.2万个……那些项目已经逐渐开始建厂和培训,花名册建的很快。”

听到这才短短半个月不到弹性用工指标就少了一万多个,穆思远有些心疼地挑了挑眉,旋即以商量般的语气说道:“小默,那剩下的3.2万个用工指标,能不能全部转给东营这边?”

说完,他解释道:“被东营这边整了这一出,指挥部这边未来的资金会异常吃紧,如果明年乃至未来五年内大华公司的特别拨款急剧减少的话,我很担心停岗职工的分流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与其这样,不如利用这三万多个弹性用工指标,今年加大减员增效的力度……这样一来,未来几年内的分流工作压力会小上很多。”

这个算盘打得很好,毕竟截止目前为止,东营从大华公司拿到的用工指标已经超过了1万个,穆思远上次德州一行,杨默又分给他了1.5万个;再加上杨默手里面如今还没分配出去的3.2万个,加起来就是5.7万个。

虽然说距离本年度的7万个用工指标还差了一小截……

但你别忘了,钻探公司那边也分到了将近一万个用工指标,本就存在着用工荒的他们拿着这些指标可没啥用,与其拿去给其他单位做人情,不如让指挥部这边出点好处,把这些指标转过来——如此一来,今年的任务就算基本完成了。

除此以外,大华公司又不只有杨默一个人能创造就业岗位,目前正在重组和启动的项目可是有近百个呢,就算其他人不可能如同杨默似地整出那么大动静来,也不是所有项目都能成功,但加在一起,创造个万把两万的新增岗位总归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吧?当然,更重要的是……

如今才刚刚五月,今年连一半都没过去呢,如今杨默已经回到了副总的位置上,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这家伙总归不可能什么动作都不做吧?所以在穆思远的想象中,如果能后续能在会上争取一点支持,而一切又都如他所愿的话,东营这边能拿到的就业指标,应该在十万个左右。

这不但可以超额完成今年的任务,也会极大地降低明后年的分流工作难度……要知道,按照原本的计划,第一年虽然需要分流7万职工,但第二年却只需要分流四万,后年更是只需要分流三万,然后每年持平。

因此对于他来说,头两年才是生死的关键,只要能顺利解决头两年的职工分流问题,那就基本算是大功告成了……有了大华公司一众项目在滚雪球,这么多钱砸下去,两年以后,总不可能不至于连3万个就业岗位都创造不出来吧?………………

杨默自然明白这位准岳父的想法,如果从本位的角度来说,穆思远提的这个请求并不算很过分。

毕竟大华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指挥部,准确的说是来源于穆思远等人的争取。

如果穆思远保不住他的位置,大华公司以后想要分配到特别资金无疑不太现实,甚至可能直接撤销或者重组。

本都保不住,大华公司都没了,那么手里捏着再多的弹性用工指标也没什么意思。

只不过杨默想了想后,还是缓缓摇了摇头:“穆叔叔,不行,上半年的这些指标不能转给您!”

穆思远眉头一皱,有些不满地看着他。

自己今天把你直接叫进书房来的意思已经够明显了,两人马上就要成为翁婿,变成一家人了,结果岳丈遇到了大麻烦,你这个当女婿的竟然还是不出手帮忙?那我要你这个女婿来干嘛!?

杨默见状,苦笑一声:“穆叔叔,真的不是我小气,也不是我不肯帮你,而是这些用工指标……真的不能转给你啊!”

“穆叔叔想必也跟各地的主管单位打过交道,应该知晓他们的心态……在德州这种待岗停薪工人本就为数众多、周边村民收入也偏低的地方,将原本承诺均匀分配给本地居民百姓的用工指标收了回去,会让他们恼羞成怒的……毕竟你也知道,像德州、兰陵这种老工业区,主管单位也需要这些用工指标去开展工作。”

“如果一开始没有跟他们达成统一意见还好,他们只是觉得面子上有点挂不住而已,但我上次拜访叶常务的时候,已经向他承诺了此事,用于争取DZ市主管单位的一些支持,如果现在反悔,两边立马会翻脸不说,大华公司以后如果还想获得本地主管单位的大力支持,那就难了。”

说到这里,杨默很认真地看着穆思远:“穆叔叔,你也知道,大华公司才是指挥部完成职工分流工作的最大指望,为了一时的困难就把大华公司置于囫囵,不值当……而且您别忘了,毛熊国那边情况越来越不妙,国内的群众也很有些人心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维稳才是各地主管单位的天字号任务,一旦我们这么干,德州那边的反弹力度,绝对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穆思远自然知道他在说什么,也自然知道德州那边的主管单位会拿这些用工指标去如何开展工作,当下阴沉着脸点了点头。

如杨默所说,饮鸩止渴的确不可取。

杨默见状,顿时舒了一口气,正当他想好好做做这位准岳丈的思想工作,告诉他即便不转让这三万多的用工指标,自己也有信心在今年乃至于明后年按计划完成东营这边的任务时,却看见穆思远沉默了一会儿,却是长长叹了口气:“既然不能转让指标,那没法子……只能试试看,能不能走另一条道了。”

杨默一愣:“穆叔叔,你们是想出什么应对的办法来了?”

见到穆思远并没有暴跳如雷,也并没有就那些弹性用工指标纠缠,杨默松了一口气之余,却也点了点头,这样才对嘛。

在指挥部这种地方,又是身居高位的副厅级干部,怎么可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这个毛头小子身上?这种老狐狸,从来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他们无法完全掌控的事情上!

穆思远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其实我琢磨出来的法子也就是个笨法子而已。”

“分赃分赃,总归要有脏分才成……今年这一波,指挥部显然是躲不过去了,但是明年呢?”

明年?

杨默隐约地察觉到了什么。

穆思远轻轻将身子往后靠了靠:“明年找个正大光明的理由,让指挥部的账上没钱不就行了……东营这边就算再霸道,也不可能让我们去变卖家产吧!”

杨默闻言,却是疑惑地想了想:“可是指挥部每年的效益惊人,想要正大光明地把账面上那么多钱花出去的同时,理由又要镇得住东营这边……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吧?”

穆思远点了点头:“的确不容易,但并不是没机会。”

说着,这只老狐狸微一沉吟:“其实这也是我今天把你叫进书房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小默,你知道我们前年搞的那个【孤东一号】么?”

孤岛一号联合站?

就是在前年,也就是1988年,由指挥部在东营建成的号称年处理油量700万吨,国内规模最大的油、气、水、综合处理站?

脑海里忽然浮现出当初王一诺那个无疾而终的石油化工产业园,杨默一惊,顿时明白了这位准岳丈把自己请到书房来是为什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