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390章 非贤即奸(1)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390章 非贤即奸(1)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1:55

第390章 非贤即奸(1)

第390章 非贤即奸(1)

(本章进过小黑屋,删改了数次,中间涉及到逻辑链的许多内容和数据都没了,如果觉得读的不顺畅的话,只能说声抱歉了。)虽然自打孤岛二号的立项和启动顺利通过会议表决,并在当天见到了老王总和张文顺,穆思远就知道自己的那位未来姑爷肯定会嗅出其中的问题,然后怀揣着怒火打电话过来质问一番。

但他着实没想到,对方的电话的确是打过来了,但是语气却冷静的可怕;并且这位未来姑爷也并没有在电话里质问自己,而是只说了两句话:

1、孤岛二号项目通过会议表决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

2、劳烦自己和几位与这件事有着密切关联且能真正信得过的叔叔伯伯们,务必于本周五之前动身前往德州一晤。

穆思远还算了解自己这位未来姑爷的性子,知道对方如果真的在电话里大吵大闹一番,事情反而没那么严重,但像这样以冷静到极点的语气,通知自己周五之前务必动身前往德州一会,那显然是真的生气了。

虽然他有些不明白,自己这位未来女婿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的火,甚至反客为主似的要求自己等人动身前往德州,一点礼貌都没有。

但挂掉电话的他,却是一点发火的心思都没有。

不管是那数十万待岗职工的分流工作,还是孤岛二号这个超级项目的落地工作,全部系在杨默身上。

要是自己这位未来女婿真的发飙了,大家一拍两散,杨默这位小科长固然可以趁着自己还没提处之前缩回钻探公司改换门庭,然后躺在过去的功劳铺上隐忍几年,便又可以仗着自身的一身本事进入快速晋升通道;

但自己就惨了,不管是减员增效计划还是孤岛二号项目,他和几名真正的盟友都是主要发起者,一旦这两个影响巨大的项目半途夭折,自己这些人的后半辈子,基本上也就到头了。

所以,没有太多意外的,卡在周五这个时间点,东营指挥部这边便派出了一只为数四人的高级别巡查小组,以突击考察大华公司工作的名义,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德州。

……………………

逼近五月中旬的德州,那温度是肉眼可见地蹿了起来,大中午走在马路上,都隐约能看见空气中的蒸腾。

巡查小组是邻近中午才抵达的,马上就要步入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

领导下来巡察嘛,你总归不能让人家在最热的时候顶着大太阳去检查工作不是?这要是中暑了怎么办?再加上大华公司又不是生产单位,不需要突击检查安全生产;此次巡察小组的考察重心又是商业示范区,商品交易中心此时正值午休时间,而商业一街和还有一半尚在建设装修中的商业二街要到下午四点以后才会逐渐进入人流高峰期。

因此不出预料的,面对着本就没做什么迎检工作的大华公司,巡查小组的四位领导在简单地参观了一下园区综合管理公司和招商公司之后,便很从善如流地跟着大华公司的一众高管来到小食堂吃了一顿略显随意但却还算丰盛的接风宴。

然后……

便趁着饭后的休憩时间,不动声色地闲逛到了招商公司的某间小会议室里……

………………

“穆叔叔、宋叔叔、林叔叔,卓叔叔……关于孤岛二号项目的事情,小侄我很生气,非常生气!”

略显空荡的小会议室里,杨默定定地看着这四名今天中午才抵达德州的实权领导,语气异常平静。

看见宋文轩和茄子姑娘的父亲出现在了此行中,杨默并不奇怪,人家是穆思远的铁杆盟友这件事他早就知道了;

但他没想到,法律合规部部长兼公司副总卓玛丽的父亲,竟然也参与到了孤岛二号项目的立项工作中去了。

看着表情微微有些不满,但只是扫了穆思远一眼后便只言未发的三人;又看了看眼神闪过一丝迟疑,想必是在犹豫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应话的准岳父。

杨默脸上露出一个刻画出来似的微笑,然后大手一挥,让小会议室里唯一充当助手的外人,他的那位小徒弟将早就准备好的资料递了过去。

节奏很重要,既然一上来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才不会给他们岔开话题的机会呢。

第一次感受到杨默的强势,有些不习惯的宋友龙拿起那份仅仅只有三四页的资料翻了翻,再度看了抿着嘴盯着材料不发一言的穆思远一眼,忍不住皱了皱眉:“小杨,这是什么?”

他对于杨默的称呼也很有意思,如果是公对公的话,那么他该叫上一声“杨科长”或者“杨副总”才对;如果是彻底的私对私的话,那么以他跟穆思远的交情,就该叫上一声“小默”。

所以这如同叫普通小辈般的一声“小杨”,同样也透露出了他的一些态度。

至于他开口问这份材料是什么,那就更就有意思了……这份材料到底是什么,文件名称上写的清清楚楚,这不是明知故问么?

但是没办法,开场单刀直入地被拉进对方所擅长,但对自己而言却相对陌生的话题领域,乃是谈判中非常常见、但却异常有效的掌握节奏手段,像他这种身份的人,显然是不愿意被别人掌握节奏然后牵着鼻子走的,因此反倒是不如明知故问地装傻充楞一番,给自己争取一些可以辗转腾挪的空间。

其实他对于文件上的内容并不陌生,然而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是……相比于自己,身上战绩无数的杨默在这方面却更有权威。

杨默闻言,脸上的雕刻笑容不变:“宋叔叔,请翻到文件首页。”

小小地提示一下文件首页有名字后,杨默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诸位叔叔伯伯,请尽快过一眼手中的材料,今天的议题内容有点大,环节也比较多,我们需要尽可能在今天下午就达成意见的初步统一。”

议题内容有点大?四人有些疑惑地看了他一眼,暂时将一个小小正科级干部给四名副厅/正厅级干部主持会议所带来的荒谬感抛在脑后,

一般来说,涉及到议题内容的形容词,要么是“重要”,要么是“敏感”这一类的,很少会用到“大”这种词汇。

所以……

按捺住被强制代入节奏的不喜,几人深深看了杨默一眼,旋即低头仔细阅读起手头的资料来。

这一份资料说起来也并不复杂,无非是过去十一年里,出口至欧美地区被反制商品的数据汇总而已——当然,重要的是被反制的原因和那些商品之前的逐年增长曲线。

大致看懂了这份曲线的玄妙之处后,四人有些一头雾水。

穆思远沉吟了一下,终于还是开了口:“小默,你怎么忽然想着给我们看这些?”

言下之意很明显,虽然东营指挥部这边也有能源以外的外贸业务,但除了北方那条半官方线路之外,其余的都只是三产项目的补充而已。

杨默微微笑了笑:“穆叔叔,功夫在诗外,想必诸位叔叔伯伯应该不至于只停留在见子落子的水平而已……这份数据不但跟孤岛二号项目有所关联,跟指挥部那边的另一些事,其实也是很有关联的。”

这话却是没错,见子落子固然是大部分普通人既有的思维定式,但这种直线思维,却是绝对无法央企里做到厅一级领导的……事实上,许多事情的起源、过程和结果,往往只是你以为而已。

跟孤岛二号有关联?

跟指挥部的另一些事也有关联?

仔细品了品杨默话里的话,穆思远冷静了下来,微微点了点头:“小默,伱给我们解释解释吧。”

(此处删减数百字,)“因此,就在前年,那边成立了一支调查小组,对于进口的华夏小屏彩电进行调查……大家都不是傻子,应该知道对方的目的是什么。”

“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截至目前为止,这只调查小组并没有正式出具报告,但也并没有解散。”

“诸位叔叔伯伯都是明白人,应该知道这不是因为对方工作效率低,也不是单纯的因为那边正在积极地与我们展开民间范围的破冰之旅……而是因为有着其它更重要方面的考虑。”

说到这里,杨默朝着北边努了努嘴:“没办法,谁让当下这个时刻太过微妙呢?”

众人顿时了然。

杨默见状,耸了耸肩:“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暂时没出具报告,不代表不会出具报告……事实上,这份报告是一定会出的,无非就是早点还是晚点罢了……而这个最终时间,无论如何也可能晚于后年。”

“但不管如何,只要这份报告一出具,对于我国的在规模化制造上尝到甜头的我国彩电制造企业无疑是个非常糟糕的消息;”

“偏偏彩电制造业是咱们当下的重要经济引擎之一,凭靠着其较长的上下游产业链,经济拉动效果也非常明显;”

“所以,到时候,难说会引起一些大家都猜到的的变化。”

巴蜀?

西南?

四人顿时打起了精神,敏锐地察觉到了杨默一些隐而未言的东西……像这种西部的龙头企业,一旦有大动作,所波及的只怕远远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点东西。看着几人陷入了思索,杨默笑了笑:“实际上,小屏彩电出口可能面临的麻烦虽然很重要,但这事情离我们有点远……当下更需要关注的,是阿美莉卡那边!”

杨默把“离我们有点远”几个字特意强调了一下,瞬间把关注点拉了回来。

“大家应该清楚,纺织品一直是我国出口的强项,也是我们第二大出口创收的产业;可以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够快速提速,人民生活水平能够快速提升,整体行业基础门槛较低,同时又具备劳动密集型特征的纺织业居功甚伟。”

杨默语气耸了耸肩:“而这几年,欧美地区的经济持续走软,急需进口大量性价比卓越的民生产品来维持本国民众的生活稳定,而这其中,来自华夏的纺织品便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我国出口商品后所换回的外汇用于购买欧美那边的各种设备和原配件,同样也是保证他们经济活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看重华夏这个规模庞大的潜力市场,并且在有了岛国的示范后,立即积极开展民间层面的破冰之旅的缘故。”

“但一码归一码,阿美莉卡什么尿性,大家都很清楚。”

嘶~!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轻微的吸气声。

既然能被穆思远带过来,那么与会的人员自然是知道杨默推动孤岛二号项目在德州落地的主要思路的。

简单一句话来说,就是大幅创造以原棉为主的系列需求缺口,让德州对于包括化学纤维在内的一系列石油化工原料产生急需性,从而让孤岛二号项目冲破重重阻力,顺利落地。

但眼下,历年的数据总汇和相关的信息已经放在自己面前的这份材料里了,杨默不太可能睁着眼睛说瞎话,一旦杨默推测的是真的,一旦华夏排名第二的纺织品出口贸易遇到巨大阻碍,那还创造个屁的需求啊!

像德州这种棉花主产区,在连锁反应下,原棉不滞销就不错了!

更重要的是,杨默刚才很有些突兀地把长虹忽然拿出来说事,并不是在无的放矢。

长虹在哪儿?巴蜀绵阳啊!绵阳是什么地方?西南工业重镇,也西南石油局最重要的几个大本营之一啊,光西南钻探一公司,每年援建那边的钱就不是一个小数字呢!所以……

先提绵阳,再提孤岛二号项目计划落地的德州;

很明显,杨默已经知道一些他这个级别本不该知道的事情了。

死寂了片刻,宋友龙忽然开口:“小默……所以,你有什么打算?”

杨默扫了一眼表情无悲无喜的穆思远,以及正在盯着那份材料仔细研究和推敲的另外两人,笑了笑:“所谓经济嘛,本质无非是流通二字而已;所谓需求嘛,也不过就是互通有无罢了。”

说着,又是拍了拍手,小徒弟赶紧小跑着把第二份材料递到了四人面前。

杨默拿起面前的杯子面无表情地了一口茶:“所以……东边不亮西边亮,我们未必需要老是把目光放在欧美那边嘛……北边,其实更有价值!”

北边?

几人齐齐抬起头来,然后齐刷刷地把目光集中在了林开全身上。

林开全眼皮子跳了几下,然后拿起刚刚发过来的第二份材料扫了一眼,顿时表情大变:

“轻工业品换重工业设备及技术计划……还是每年五十亿级的……杨默,你疯了!?”

纳尼!?五十亿级的轻重工业商品互换计划!?

就算是把指挥部账上的钱全掏空了也没那么多钱啊!

这一下,就连穆思远的表情都变了,饶是这里面就数他对杨默最有信心,此次也难免生出了这位未来女婿是不是需要送到医院去看看的想法。

杨默则是很平静地看着林开全:“林叔叔,我知道,你其实才是北方贸易工作的真正负责人,所以……”

微微顿了顿,杨默嘴角露出一丝仿佛讥笑似的弧度:“你确定我这个计划是在瞎胡闹?还是说……您其实也并没有那么受重视?”

迎着林开全微微有些发黑的表情,杨默悠哉哉地散了一圈烟:“据我所知,其实已经有人开始筹备起了类似的计划呢……快人一步是英雄,慢人一步是狗熊哦!”

林开全难以置信地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差点就要惊叫出来了。

你怎么知道!!?

看着自己的老战友竟然被杨默的一句话给整破防了,穆思远等人也是一脸的惊骇。

什么情况?难不成……

还真有其他人打算搞这种听上去就荒谬无比的计划?

………………

九十年代曾经有过一批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这些人的发家史和人生轨迹,比YY小说里的主角还要夸张。

而在这些人里面,最被大众所熟知的,除了史巨人之外,大约便是那位曾经用罐头换飞机的牟老板了……而且这件经典案例也极大地激发了国内倒爷们的热情,整个九十年初中期,怀揣着致富梦想,呼啸着奔赴东北边境的倒爷们甚至比八十年代还要壮观。

但实际上,如果你认真研究过这位牟老板罐头换飞机的全过程,就会发现这个经典案例本身就存在着诸多耐人寻味之处:

1、这位牟老板是巴蜀万县人,锅炉工出身的他爱好阅读马哲毛选,满腔热血,热爱时事和演讲,早在70年代便在当地的青年中拥有了相当的声望,甚至与人合作写下了《中国向何处去》的万字热血文,然后进去裁缝机了(虽然说后来合撰者说这篇文章基本都是他写的,牟老板只是署名而已,但此事依旧存疑)。

2、1984年,刚刚完成二进宫的牟老板出来后,依旧想要创业,于是在上级协调下,万县市农业银行给了他10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额度——你要知道那是八十年代中期,虽然当时银行巴不得你贷款,但1000万的额度就当时的购买力而言,是不是有些太过于夸张了些?3、罐头换飞机这件事,据说是他在1989年年末的时候,从万县到帝都的火车上认识了一个河南人,从对方口中知道毛熊国准备出售一批图154飞机,这才起了心思的。

嗯……

这很值得人回味,1989年的毛熊国虽然遭遇了巨大的经济困境,但国内的整体情况毕竟跟1991年还是有不小区别的,如果是一般倒爷的话,接触到诸如轻型装备之类的出售信息,或许并不奇怪,但重型装备这一类的东西,人家是有专门渠道的,就算是想要扩增渠道,那也绝对是有门槛的。

换句话来说,以当时的治安环境,有这个资格知晓这则出售信息的人,会不会选择坐火车硬座暂时不讨论,

即便是因为一些原因选择坐硬座,你觉得他当着满车厢的人,口无遮拦地把这种事情说给一个推销竹编和藤器的陌生小商人听……有多少的合理性?4、牟老板是找上刚刚成立的川航,拿那4架图154当由头谈合作,并最终签下了备忘录的,而这次合作,川航也报批了上级,得到了上级单位的批准。

做过生意的同学都知道,像川航这种单位,即便是刚刚成立,却也不是你随便说个什么由头便能跟人家的领导直接见面谈合作的……况且前文说过,此时国内的骗子多的很,假借农民兄弟的名义发函给国企骗设备的行为也只不过是小儿科而已,对方在对你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真的会这么容易跟你达成合作,并且开始走正式流程么?当然,如果这其中有个有份量的“牵线人”,那一切就说的通了。

5、牟老板是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差,拿800多车皮包括罐头和食品在内的轻工业品跟毛熊国换的那4架飞机。

虽然涉及到的生产企业数目不详,但800多张车皮的货物是什么概念!?

更重要的是,这800多张车皮的货物,不是仅仅来自于万县,也不仅仅是来自巴蜀,而是来自数个省份!

即便是按照牟老板每交付一架就承兑一批货物的做法,每一批需要发出去的货物也高达200多张车皮。

但凡是涉及过外贸的同学应该都很清楚,这么多跨区域的货物,这中间涉及到的各种对接和申报,以及在一个星期内把200多车皮的货物发出去所需要的调度工作,足以令一家中小型的货代公司全员崩溃。

专业的货代公司都如此了,以前从未干过这活计的牟老板和他手底下仅有的那三两只小猫,本事真的大到了这个程度?

更何况,不出意外的话,这些货物应该大多出自地方国企,毕竟当下的罐头厂十之七八都是国营企业。以当时的时代背景,一个小小的民营企业竟然能靠着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完美地整合那么多国企的资源,并且让他们听从调度……

嗯,不得不说,这的确很神奇。

但众所周知,当某件事情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展现在大众面前,而你又很难通过现有的线索去拼接出逻辑闭环时候,那么它肯定有什么东西是你所不知道的……

——————

PS:本章删减的七零八落的,一些数据被删了,一些前因后果也删了,整个逻辑链彻底崩坏,别说你们了,就连我自己看起来别扭无比,但没法子……就这样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