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399章 一座个性太过强烈的城市(2)

第399章 一座个性太过强烈的城市(2)

第399章 一座个性太过强烈的城市(2)

虽然按照计划,赵林和信荣华会在招待所里住上一晚,明天才会正式开展工作,但到了晚上七点过,两人还是忍不住地溜达了出来。

没法子,为了安全考虑,他俩入住的是国营招待所,而且是那种普通的国营招待所。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北方的普通国营招待所嘛,家中长辈有过相关经验的同学都清楚,那破地方除了安全相对有保障之外,简直一无是处。

别说电视机了,一些招待所甚至连可以冲凉的洗浴间都没有,就连喝的热水都需要自己拎着暖水壶下楼打,在初夏这个季节堪称是无聊至极的汗蒸地狱。

所以与其在那狭小闷热的房间里憋出一身臭汗,还不如出来溜达溜达,顺便了解一下德州这边晚上的情况。

有句话说的好,阳光是人类阴暗情绪的抑制剂,一个城市的治安环境究竟如何,太阳落山后将会展现的淋漓尽致。

虽然根据其它渠道所了解到的情况,如今的DZ市是北方为数不多的夜间经济逐渐开始活跃的城市,夜间经济的逐渐活跃意味着这边晚上的治安还是相对有保障的。

但经历过白天火车站的那一幕,对于这座城市第一印象算不得多好的赵林,对于德州夜间的治安环境却没抱有太大信心……

不过没办法,社会治安是一个城市的大核心考评指标之一,也是他们此行必须要进行详细评估的内容之一,身为调查团的一员,赵林和信荣华是怎么也躲不过这一遭的……反正早死晚死都得死,还不如趁着这个功夫把盘子给踩了。

………………

在赵林的想象中,所谓的“夜间经济逐渐活跃”,无非指的是多了一些烧烤摊让人喝酒吃烧烤、多了几家晚上开门的台球室让那些街溜子打发时间、多了几家夜间营业的录像厅让那些荷尔蒙临近暴走的小年轻发泄发泄心里的龌龊……甚至是多了几家灯红酒绿的夜总会,让那些整天无事生非的牛鬼蛇神提供一个可以消耗大量精力的地方。

虽然说出发点谈不上什么伟岸光正,但过去的经验证明,虽然同样有一些副作用,这种方式方式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的治安压力。

然而有些出乎赵林和信荣华预料的是,德州这边的确会在晚上开放这些场所,但这边的夜间经济可远不止这些。

“套圈,套圈,一毛钱十个,套中什么拿什么,套个收音机回家!”

赵林有些诧异地看着街道上颇有些超乎他想象的人群数量,以及每隔个几米或者十几米就会冒出来的各种小摊,侧头看了看那个正在卖力吆喝的小老板。

很明显,大部分齐鲁人的性子不太适合做生意,这么生硬且干巴巴的吆喝,要是放在南方城市肯定一晚上没生意。

不过这个小摊子的生意还算可以,最起码赵林看到了有三四个人已经开始从兜里翻钱了。

嗯,虽然除了最后一排的那台收音机外,其余的都是一些不怎么值钱的小玩意,但好在一毛钱10个圈的价格不贵,而且划出来的边线距离第一排小玩意也只有1米不到的距离……跟火车站的吃食一样,这边的人做生意还是比较厚道的,也难怪在整体经济不是很好的这时候,还有人愿意掏钱试试手气。

微笑着看着一个母亲带着六七岁的闺女拿着一把竹圈在那跟第三排的那个陶娃娃死磕,结果怎么也套不中,眼见着闺女开始瘪嘴,老板二话不说,将那个颜色涂的有些可笑地套娃娃连着其它套中的小奖品一把塞进了小闺女的怀里。

“喏,喜欢就拿去!”

老板的声音一如既往的生硬,如果没看见那一脸的宠溺的话,还以为这是哪个地方蹦出来的响马。

看着母亲在笨拙的道了声谢后,小闺女欢天喜地把陶娃娃搂在怀里,赵林看着那两个僵硬笨拙的成年人,忍不住有些腹诽。

德州这边的人都是扑克脸么,笑一下会死啊!

还有,明明是挺不错的一老板,却跟个打家劫舍的土匪似的,嗓门大的惊人不说,还一嘴的硬邦邦,也就这里是北方了,要是在那边,哪个客人敢靠近?

不过吐槽归吐槽,赵林的心情还是好了一些的。

毕竟能在大晚上的带着孩子出门,说明德州这边晚上的治安没自己想象的那么差,况且这个小老板的做派证明了,虽然德州这边的风气虽然彪悍,还群众还是相对比较淳朴的。

………………

“来来来~还有谁不服的,放马过来,一起拎着家伙上来试试!”

慢悠悠地逛了十几个小摊,一阵桀骜不逊的挑衅声从不远处传来。

嗯!!?有人打架?

我就说嘛,以德州这边的风气,大晚上的怎么可能不出点治安问题?赵林和信荣华眉头一皱,对视了一眼,加快脚步,朝着声音传来的地方赶去。

国人都喜欢看热闹,因此当赵林他们赶到时,周围已经聚集了十几个吃瓜群众。

不过当赵林和信荣华挤进人群后,眼前的一幕却让他们大跌眼镜。

虽然人很多,但却并不是他们以为的真人PK。

人群里面是个平板车。

平板车上装的是一车的香瓜。

香瓜旁边站着的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一脸的桀骜,想必刚才那番挑衅似的嚷嚷,就是他叫出来的。

但吊诡的是,站在小伙子面前的却并不是赵林想象中的彪形大汉,而是一个看上去斯斯文文的中年男人……从穿着、体格和长相上看,应该是个南方人,而且是个不怎么差钱的南方人才对。

而那个中年人,正有些尴尬地看着自己手里的那袋香瓜。

准确的说,是尴尬地看着挂在那袋香瓜上面的那个弹簧秤。

“不对啊,这才6个香瓜,怎么就有5斤2两了……在我们那边,6个香瓜最多也就三斤半啊!”

“就算你这瓜要大上一圈,但也不至于重那么多啊!”

中年人不死心地颠了颠袋子,小声地辩解道。

年轻人嗤笑一声:“我不知道你们那边的香瓜长啥样,但在我们这边……6个香瓜才三斤半?我都没脸拿出来卖!”

说着,随便从车里拿出一个香瓜一拳砸开,随着一阵浓烈的蜜香味传出来,年轻人一副居高临下的模样:“瞧清楚了,看见这汁水、闻到这香味没?地头足熟的蜜仙香瓜……德州农科所引进的种子,禹城供销社指导的种植技术,再经过夏留通销社评估审定,由临邑供销系统今天下午五点才批发供应过来的二级果。”

“哼哼,知道这边的二级果是啥标准不?”

“一个蜜仙香瓜二级果的单重就是400克上下,下限误差不允许超过10克……再加上人家这是今天才摘下来的,水份没有任何流失,6个香瓜称出来5斤2两有毛病?”

中年人脸色更加尴尬,实际上他自带的弹簧秤上显示的重量是5斤3两多一点……这年轻人不但没有给他少秤,还给他抹去了一点,估计是觉得不能把香瓜上的那一小截藤蔓算进去。

年轻人见状,冷笑一声,然后直接把手里的老式杆秤拍在车辕上:“还有谁信不过我秤,想来试试斤两的,尽管放马过来!”

“不管是自带的弹簧秤也好,去别地借来的电子秤也好,统统都可以,老子当着当家伙的面直接上杆秤,但凡老子的秤少上一钱,老子这一车香瓜全送他了,顺便把秤砣给吃了,说到做到……怎么样,有没有谁要上来试试的!?”

周边不少人都哈哈笑了起来:“你这不是欺负人么,咱德州人就算有千般毛病,但哪怕是强买强卖,也不会短了伱一两秤啊,这不是丢咱德州的脸么?”

“再说了,钻探公司那帮子西南人嘴巴毒着呢,要是短了秤,让他们看了咱的笑话,你也别出门了,出门就会被其它德州人揍死!”

很显然,出声的全是德州本地人,而吃瓜群众中的几个外地人显然没搞清楚这话是啥意思,一脸的懵逼。

年轻人一脸桀骜地冷哼一声:“就是这个理,你可以说我这车破,你可以说我态度不好,你也可以嫌我的瓜不甜,但你却不能说我短你秤……你TMD以为个个出来做生意的人都跟你们见过似的,都是奸商啊!”

说完,直接夺过中年人手里的袋子,一把丢进车里:“我告诉你,老子今个还不卖了!”

中年人见状,顿时羞得无地自容,他本就理亏,被这年轻人一阵劈头盖脸,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小人似的。

天见可怜,他也是今天才到的德州,哪里知道这边会对这种事这么看重啊!再说了,如今国内假冒伪劣成风,像火车站、旅游景点、夜市这种地方,短斤少两更是司空见惯,他谨慎点有错么?

不过……

这叫什么什么蜜的香瓜,真的好香啊。

想到这,中年人咽了咽口水,念念不舍地看了那一袋本该可以让自己大快朵颐的香瓜一样,低着头就要冲出人群。

“等等!”

正当中年人转身的时候,年轻人叫住了他。

“给!”

中年人手忙脚乱地接过了年轻人丢过来的一个香瓜,一脸诧异地看着年轻人,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

迎着中年人诧异的眼神,年轻人嗤笑一声,一脸的狂妄:“别想着回去以后跟钻探公司那些西南人一样整天说咱齐鲁人的坏话,说咱德州人小气……这瓜给你了!”

“记住,以后再德州的地头上,少拿你们外地人的那一套偷奸耍滑标准来看咱……别怪我没提醒你,咱齐鲁人是朋友来了有好酒,找刺的人来了有拳头……去,这香瓜拿回去以后别拿冷水冰镇,直接吃,顺便也让你们见识见识咱齐鲁的香瓜是啥味的……嗤~6个香瓜才三斤半,合着一个连半斤都没有,那玩意也配叫瓜!?”

一旁静静观察着的赵林和信荣华忍不住眉毛跳了跳。

只觉得这边的人狂妄到了极致,任性到了极致,这地图炮更是开的没边了。

什么叫“少拿你们外地人的那一套偷奸耍滑标准来看咱”?合着你这意思是外地人全都是偷奸耍滑之辈呗,这话也太难听了吧!

但有些诡异的是,对于这个说话难听到了极点的年轻小老板,他俩却又委实没有太多反感。

人就是这样,如果你自己做不到的话,说的再漂亮,别人也只有鄙夷;

但如果你能真的能做到话,就算你说的再难听,别人对于你的冷嘲热讽,也生不起太多的怒气。

啧啧,

这个地方的人,有些邪门啊!

只不过……

钻探公司那群西南人整天对他们冷嘲热讽又是个什么鬼?

而听话里的意思,对于这些冷嘲热讽,这些脾气火爆的德州人竟然只能乖乖受着,又是什么情况?怀着浓重的狐疑,赵林拉着信荣华,悄悄地离开了人群……

………………

不得不说,虽然据说只是从三月开始逐步放开夜间经济,但德州这边的夜市业态构成还是超出了赵林的想象空间。

XX武术学校夜间班招生:每晚勤练两小时,遇到危险不用慌……这是某个小有名气的武术学校在人多的地方进行招生,顺带着还附送现场武术表演,也算是齐鲁这边的特色专业了。

XX露天KTV:665首经典歌曲随你点,只需5角钱,就能让你成为万众瞩目的那个歌星……这是有人将港台那边刚刚流行起来的VCD搬到了户外,不过这业务非常受欢迎,一些女性非常不吝于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被淹没的歌喉不说,那些在烧烤摊上喝的有些高的齐鲁闷骚男,也会在熏熏的醉意下鬼哭狼嚎一把。

XX啤酒拼酒大赛:在不洒酒的前提下,一分钟内连干三扎啤酒即可晋级,酒费全免;下一轮时间不变,啤酒数量 1;五轮以后进入决赛,冠军将获得300元巨额奖励……很明显,这是啤酒厂家在借着逐渐浓厚的夜间餐饮氛围做宣传,随着众多啤酒品牌以商业示范区为中转点进入德州餐饮渠道,让德州一下子成为齐鲁境内愈发不可小觑的重要市场不说,各大啤酒品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也是花样百出。

百店厨艺赛:每10分钟一批,每批随机邀约30名嘉宾盲品各家餐饮店的10份菜品小样,并在打分板上写出自己的分数,得分最高的菜品可获得“本周之星”的名誉,每轮参与者可获得本人打分最高菜品的一张1元抵扣券……这其实是照搬商业一街那边的活动,而且不管是规模还是奖励,都要缩水了许多,不过商业示范区毕竟离主城区有段距离,不是所有人都会天天去那边的,因此以街道为单位模仿这种活动,对于各餐饮店的宣传和引流,还是很有效果的。

XX国营服装厂私人服装订制点:三十年国营老厂倾情奉献,量体裁衣,剪裁得体,给你最舒适的穿着体验……很明显,以夏留通销社为主力在农村基层推行的JIT模式已经逐渐影响到了城区,一些效益并不好的服装厂,也在一些人的建议下,打开了思路,整体而言,效果还算不错。

除此之外,

拿了一大堆素白石膏玩偶教小孩子涂色的;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利用夜间不占用上班时间的优势,帮人修表、修皮鞋的;推着倒三轮等在在各家餐饮店和宵夜摊路口,把那些喝醉了的人拉回家的;

等等等等……

总之,将晚间这段非工作时间的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赵林能想到的业态,这边有;他没能想到的,这边也有。

………………

或许是此时的北方晚上实在是无聊,两人走走停停,一路逛下来,竟然是到了将近十一点,眼见着大街上的人肉眼可见的稀薄了起来,这才寻着原来的方向朝着招待所走去。

十一点,这个数字对于后世凌晨三四点还在外面蹦跶的人来说可能会嫌弃太早,但对于这个年代的北方人来说,已经是一个晚到不能再晚的时间了。

“信荣华,察觉到德州这边跟我们那的区别了没有?”

赵林手里面拿着一个绘制着板画图案的双层木架风车,若有所思的问道。

必须说,如果你不嫌土的话,德州夜市上有趣的小玩意其实真的不少,一晚上逛下来,即便是两人有工作在身,依旧忍不住手痒很是买了一堆东西。

信荣华将手里装着一堆乱七八糟东西的袋子换了只手,然后点了点头:“到了这个点才逐渐散场,德州这边的治安情况的确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看来满大街晃荡的辅警,并没有白请。”

赵林笑了笑:“瞎子都能看出来的事情,就犯不着强调了。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你没发现,这边的夜市,基本上都是东一团,西一团的小夜市么,而且乍眼看上去毫无规律可言。”经过同事一点,信荣华才反应过来:“是哦,你这么一说,我才发现的确是这样,这一晚上走下来,明明有好几个地段比较空旷,按理来说这种地方最适合摆摊,然后形成小夜市街,但却偏偏不是这样,反倒是许多看上去不怎么安全、也不怎么合适摆摊的旮旯角落里全都是小摊……这不合理啊!”

赵林点了点头,然后笑了起来:“我一开始也很疑惑,不过后来发现了一些事情,有了一些猜测后,也就觉得合理了。”

发现了一些事情?被勾起了好奇心的信荣华赶紧问道:“你发现了什么?”

赵林停下脚步,然后朝着身后不远处某个依然亮着灯光的房间努了努嘴:“你仔细想一想,是不是每一处小型夜市的中心或者夜市,必然会有一家默默百炒?”

“而以默默百炒为中心的附近两三百米处,即便是晚上看上去黑乎乎的吓人小巷,也依然遍布着各种小商小贩?”

“反之,如果附近没有默默百炒,哪怕位置再好,也没人会去那边摆摊?”

信荣华顿时愣住了,仔细回想了好一会儿,这才不确定地点了点头:“好像……是这样吧?”

赵林不无恶意地笑了起来:“所以,这很有可能说明一件事……德州这边晚上的治安,其实没咱们以为的那么好!”

“准确的说,是德州这边晚上的治安或许比许多城市要来的好,但本质上却没有咱们今天晚上认为的那么的好!”

“众所周知,治安环境直接决定了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所以,德州眼下的这番夜间繁荣,其实并不能代表这座城市的真实样貌和潜力。”

信荣华闻言,眉毛顿时皱了起来:“赵林,我知道你因为白天的事情,对于德州的第一印象不好,但咱们这次是带着任务下来调研的,你不能仅仅只是因为个人的喜好就乱下定论。”

赵林摇了摇头:“你没听懂我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如果都是今天晚上这个标准的话,如今的DZ市夜间治安表现较之绝大部分城市好……这是事实。”

“但事实归事实……但你要说这代表着这座城市的实际治安水平是这个样子,却又是未必!”

信荣华被这番绕来绕去的话给绕晕了:“赵林,你这是什么意思,我没听懂。”

赵林叹了口气,耐心解释道:“如果我刚才发现的规律是真的,德州的大部分夜市的确是以默默百炒为中心,以其周围300米半径进行碎片化分布的话……”

“那只能证明,德州如今的夜间治安水平之所以表现的那么好……1/3的功劳要算在那些晚上满大街巡视的辅警身上,但另外的1/2功劳,却要算在默默百炒……准确的说,是庆丰食品和西南钻探一公司的身上!”

“信荣华,你也不是第一次出来调研了,应该知道,从评估角度来说,城市是城市,企业是企业;无论从什么层面来讲,这两者都不能划等号……偏偏不管是庆丰食品还是西南钻探一公司,都不是德州的市属企业,那这件事就更加不能以偏概全了。”

1/3功劳归辅警?1/2功劳归默默百炒?信荣华嘴角抽了抽,合着你的意思是,主管单位在这件事情上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只有1/6啰?这也太武断了吧?正当她还没想好怎么反驳的时候,赵林又开口了:“还有,你不觉得,对于一个连续三年产业发展陷入停滞、大量企业无法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每年都需要国家大量支付转移的老工业城市来说,这边的夜间经济未免有些繁荣过头,而且这边的市民在夜间消费这一块,也未免有些太放得开手脚了么?”

信荣华顿时又愣住了。

像类似德州这种的老工业城市,最近两年她也去了不下于四个,公正的来讲,虽然其实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夜市经济,一些老工业城市的夜间经济繁荣度还非常不低,但那些所谓的“夜间经济”,大多指的是一些众所周知的红绿行当,而且去那里消费的人,鲜少有看到普通市民的。

像德州这种以面对普通市民为主的夜间经济业态,能活跃到这种程度真的很少见;而这些市民敞开手脚的架势,也很难想象这是一座经济陷入困局的老工业城市。

想了想后,信荣华有些不确定地反驳起来:“没看见这边夜市上有大量的企业职工开展小规模的自救活动么……重工业发展受阻,在第三产业上寻求突破口是很正常的事情吧?德州又不缺人,人一多,需求就多,大家伙就能在夜市上赚到钱,然后又花出去,这不是挺合理么?”

赵林有些无语地摇摇头:“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群众在没有足够信心的情况下,就算在夜市里赚的再多,他们也不会花出去一个子,你信不?”

说到这,他叹了口气:“所以,你今天晚上没发现……这边夜市上的许多业务,都是定制或者团购模式的么?”

“衣服鞋子是定制模式的,做好了再付钱……这个正常,很容易想得通;”

“那些水果也可以团购,不管你是拉人还是请熟人帮忙,只要现场报名人数凑够了一定数量,能够将一板车的货物一次性买走,那老板就能给出一个非常划算的价格,然后皆大欢喜……这个创意非常有意思,而且也能充分发挥街一级小型夜市的熟人社会优势,还能促进邻里之间的情谊……想必应该是得到了高人的指点;”

“就连那些餐饮店、那些卖菜的,都会在大晚上拿着小本本凑到你面前,问询你明天早上要不要到外面吃早点/买菜,以及要吃/买什么菜,他们好帮你以一个非常划算的价格团过来,第二天直接去拿就行了……甚至连卖零食、文具、乃至手工家具的,都会跑到你面前来尝试登记信息。”

“这种模式对于街一级的熟人社会而言,非常有杀伤力,毕竟都是街坊邻居,凑一凑会很容易,也能在不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下照顾一下熟人的生意,然后彼此走的更加亲近……而根据我的观察,德州这边的人都非常好面子,加上那些东西被团下来后,价格的确非常实惠,因此成功率颇高。”

“也正是这种可以大出大进的赚钱模式,才让这边的人有了底气,才让这边的人敢于开始放开手脚消费……没钱了,大不了他们自己也可以进点商品来让别人团,反正大家都是彼此相欠,我今天照顾了你的生意,想必明天你也不好意思不照顾我的生意。”

说到这里,赵林感慨地叹了口气:“不得不说,能想出这种招数的人绝对是个天才,把街道社区的熟人社会特性捏的死死的不说……在这个过程中,群众逐渐积累起来的希望和信心,才是最最宝贵的财富!”

“所以,只要能把好这些流通商品的质量关,形成良性循环,德州逐步走出经济困境,只是迟早地事情。”

说到最后,赵林的嘴角翘起一丝弧度:“只不过,人心难测,这些流通商品的质量关究竟能不能把得住,却又不好说的紧了。”

虽然嘴巴上说的是“不好说”,但从表情上来看,赵林分明是不看好这种依托于社区熟人关系的商业模式。

信荣华认可地点了点头,没去反驳他。

“熟人”这两个字虽然代表着诸多便利,但却也代表着诸多麻烦,而且与农村地区不同,城市里的社区熟人关系脆弱的很,只要出上几次事故,这种基于信任的商业模式立马就会分分钟坍塌。

………………

“咦?怎么这么晚了还有人在摆摊?”

正当招待所遥遥在望的时候,已经走到脚疼的信荣华忽然一声惊咦。

抬起手腕看看表,已经是23:37了,这个时间点即便是对于从夜市归来的人来说也是太晚,因此不远处那个拿着手电筒补充光源的小摊,就显得更加引人注目了……如今的城市除了主干道之外,到了时间就会把路灯熄掉,因此对方不得不依靠手电筒补充光源。

只不过有意思的是,别人就算要补充光源,那也是把手电筒朝着摊位上的招牌打光,而这人却是直直地把手电筒杵在地上,让光源朝着夜空射去……与其说他是在补光,还不如说他是在打信号更来的贴切些。

“老板,这么晚了还不收摊?”

怀着一丝好奇,信荣华走了上去询问道。

借着暗淡的光源看了看,这个摊子是修收音机的。

这就更奇怪了,这大晚上的,连路灯都熄灭了,最起码的光源都没有,你修个Der的收音机啊!“等人。”

年近四十的老板瓮声瓮气地应了一句,然后扭头看了看二十米远处的某处,发现那边虽然已经关了门,但却还没熄灯,整个人的表情似乎轻松了些许。

等人?

信荣华瞅了瞅身后不远处的那家默默百百炒,表情有些八卦:“师傅,你等谁啊……接对象下班?”

汉子摇了摇头:“可不兴胡说,昨天有位二哥把收音机放到我这里来修,约好了今天过来拿。”

信荣华的表情有些古怪:“师傅,这马上就要十二点了,估计人家不会来了……干嘛不回家,明天再来也是一样的嘛。”

汉子摇了摇头,语气硬邦邦的:“那不成,约好了是今天的。”

赵林有些好笑地插了一声:“师傅这是担心收不到钱?放心吧,收音机在你手上,人家不会不给的……而且人家迟了一天才来的话,你也可以多收他一点钱吧,权当是保管费了。”

在赵林眼中,这又是一个被钱逼红眼了的人,在如今的帝都,这种见不得隔夜钱的人并不少见。

汉子只是轻飘飘地看了他一眼:“那位二哥昨天就已经把钱给过了。”

赵林顿时一噎,一脸的不可思议:“既然钱都已经给过了,这么大晚上的守在这干啥?”

汉子的声音很平静:“我答应了那位二哥,今天等他的。”

赵林有些哭笑不得,抬起手腕看了看:“这已经都是十一点四十了,这大马路上都没人了,人家今天不回来了……你明天再把修好的收音机给人家不一样么?”

汉子左右扫了扫,发现马路上真的没人,眼中闪过一丝失落,却还是摇了摇头:“不行,我答应了人家的,说是今天等他就今天等他……左右已经等了四个小时了,不差这二十分钟。”

初夏的蚊子有些多,赵林拍走了翁嗡嗡往他身上靠的蚊子,一脸的好笑:“师傅,你都知道还有二十分钟就十二点了,非要轴这最后一点时间,有意义么?”

汉子一巴掌拍死了一只肚子吸的胀鼓鼓的蚊子,声音依然毫无波动:“有意义,十二点一过,就不是今天了。”

赵林觉得他压根底看不懂这些齐鲁人,当下有些牙疼地抽了口气:“我说师傅,你非要较这真干啥?今天来拿和明天来拿,不都一样么?”

汉子有些不喜地看了他一眼:“二哥你是外地人?”

赵林眼角跳了跳:“是。”

汉子了然的哦了一声,旋即没再搭理他,继续将视线转移到空无一人的马路上。

赵林有些崩溃:“不是,师傅,你这是几个意思?”

汉子瞥了他一眼:“没啥,就是听到你是外地的,就懂了。”

赵林感觉自己受到了歧视,顿时一脸的不乐意:“师傅,懂啥了?”

汉子看都没看他一眼,语气硬邦邦的:“大伙都说外地来的跟俺们齐鲁人不是一路人,我虽然不识几个字,但尾生抱柱的故事还是听过的……我知道在你们外地人眼里看来,俺们这些齐鲁人长得像群傻子,但既然我答应了今天把修好的收音机给人家,那就要把今天等完!”

不知为何,听到“尾生抱柱”这四个字,配上这汉子语气里那隐隐的骄傲,一种被地图炮波及的羞恼感从赵林心中涌了上来。

“师傅,我也不说别的了,那位修收音机的客人应该也是你们本地人吧……这约好了今天来拿,结果现在眼瞅着就要十二点了还没出现……我很好奇,等明天他才来拿收音机的时候,你会怎么跟他说?”

赵林表情笑眯眯的,言语中却透着坏。

汉子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我知道你们这些外地人喜欢看我们的笑话……如果明天那位二哥才来的话,我不会怎么对他……只不过,我把话放在这,从今往后,他的生意我不接了就是。”

赵林顿时一噎。

这年头,录音器属于妥妥的贵重物品,一个中小型城市里能拥有收音机的人虽然不少,但分散到每个街区的话,却也真的不算多……凭空丢掉一个这种客户,对于汉子这种手艺人来说,损失不可谓不大。

MD,我算看出来了,这些家伙就是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这么任性,真的好么?

正当赵林在那哭笑不得地感慨一番时,一阵急促的叮铃铃从远处由远而近。

一抬头,却是一辆二八大杠以一种歪歪扭扭的姿势,朝着这边疾驰而来……也就是深夜路上没车,要不然保准出事。

不到一会儿,一个脸色陀红的青年人喘着粗气将单车往路上一丢,然后迈着歪歪扭扭的步伐走了过来。

“哥,实在是对不住了,今个单位有招待,一直磨到十一点才伺候完事……呕~……我这一了事,立马就从橡胶厂那骑车赶了过来……实在对不住了,让哥你久等了……怎么样,没爽约吧!?”

脚步蹒跚的青年人双手死死握住汉子的右手,身子一个劲地晃悠。

汉子扫了一眼被甩到一旁的二八大杠,硬邦邦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没爽约,还差十多分钟呢……说是今天来拿就是今天来拿,没毛病!”

也不多说什么,直接拎起修好的收音机,走到二八大杠旁边,把单车扶起来,然后用带子把收音机死死地捆在后座上。

转过身来走到自己的摊位,关掉已经有些暗哑的手电筒,然后麻溜地收起摊子来。

自始至终,竟然再也没说过一句话。

看着眼前这个明明已经喝到走不动路,却依然骑车直穿小半个城市赶过来的青年人;

以及那个跟傻子一样在满是蚊子的夜晚里守了整整五六个小时的汉子。

赵林和信荣华有些傻眼。

这就完了?

这要是放帝都那边,两人不得惺惺相惜地吹捧一番,然后就此勾肩搭背地以兄弟相称?

眼下这幅理所当然,然后相忘于江湖地架势算什么?丫丫的……

这边的人也太个性了吧?满肚子吐槽的赵林却没发现,当那位汉子麻溜地将摊子收好离开,而那位青年也歪歪扭扭地蹬着二八大杠远去的那一刻。

不远处的那家默默百炒始终亮着的灯……

终于熄灭了。

——————

PS:这个情节是由真事改编而来,源自我一位长辈的同事的亲身经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