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415章 让我去当向导?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415章 让我去当向导?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1:55

第415章 让我去当向导?

第415章 让我去当向导?

(哎~反复回炉真的心烦,原本我还打算就前面的内容再写上两章的,但看情况也只能全部砍掉了,反正大家都能想象得出后续的情节,也都能看得出引入第三方鲶鱼对于主角以及他盟友的好处,细节方面嘛……不重要了。)或许是今年降雨着实有些过少的缘故,才到六月中旬,德州这边的气温竟然就达到了往年盛暑的水平,如果你大中午地走在街上,甚至能用眼睛看到空气的蒸腾。

气温热,德州地区如今的话题度也热。

这段时间随着媒体上一出出的你攻我守,这一出《大家来找茬》的游戏,直接把德州地区的方方面面近乎无死角地展现在了大众面前,不但成为了吃瓜群众们每天最喜闻乐见的消遣方式,更是不少地区民众茶余饭后最热门的社交话题。

……………………

“好消息,杨总,根据各方面统计上来的数据,截止昨天为止,DZ市区新增的在谈投资项目已经达到了274个,意向投资规模已经达到了1.3个亿;”

“商业示范区衍生的那一百多个项目,如今新增吸纳的技术人员数目也超过了476人……其中大学学历以上的高素质技术人员占比超过了20%,各项目的人才困境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缓解;”

“更可喜的是,粗略统计之下,自上个月下旬开始起,各地奔赴DZ市旅游和工作的人数呈现极速上扬的趋势,三个星期的时间,累计来德人数超过了80万人次,如今德州火车站和客运站的日接待人数更是突破了4万人次……而根据过往的经验,这些人里面至少有80%会前往商业示范区进行观光和消费。”

“如此一来,算上本地的居民的话,商业示范区的每天接待人数不会低于3.5万人次,这流量算是基本上稳定住了……而且托人流量猛增的福,我们的二级商圈扩充计划已经提前完成,附近那些得到了实打实好处的工业园区,如今可是笑的连嘴都合不拢呢。”

坐在办公室里的卓玛丽一脸笑意地向杨默汇报着这段时间的工作成果,在跳出本职工作后,初战告捷的她,整个人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神光。

杨默此刻也是心情大好,扫了扫这位鬓边全是细汗的水蜜桃,贴心地把自己前不久刚买的折扇递了过去:“卓姐这段时间辛苦了,要不是托你那些媒体朋友的福,我们的计划不会那么顺利……等忙完这两个月,火炬传递活动结束以后,无论如何也要抽个时间,把卓姐伱的那些朋友约出来好好聚聚。”

说着,杨默扫了一眼办公桌旁边堆着的那一大摞报纸,笑了起来:“尤其是省台的黄主任,以及徐州日报的那位齐记者。”

杨默这话其实不是客套,而是他的计划能够那么顺利地开展,卓玛丽的这两位朋友真的需要好好感谢一下。

齐鲁电视台的那位姓黄的节目副主任自然无需多说,《德州故事》这一栏节目从前期策划到内容选材、再到拍摄、甚至是播出时间段的争取,人家都出力不小……可以说,没有这档子在内容上刻意夸大的栏目做引子,杨默和叶涛的后续计划根本无法切入。

至于徐州日报的那位姓齐的记者,那就更是居功至伟了。

如果不是徐州与齐鲁那微妙的关系放在那,出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估计各大媒体不知道要多久才会进入到“正题”……不进入“正题”,关于德州的争议性和话题度就不没有。

所以那位姓齐的记者打响的第一枪,至关重要。

嗯……

没错,那位看上去屁股有些歪,似乎怎么看德州都不顺眼的齐源记者,其实是卓玛丽的朋友。

而事实证明,齐源不但在新闻报道的尺寸方面拿捏的很好,每次丢出来的话题和切入点,也都不是无的放矢。

第一篇文章报道的是客运站的治安冲突……于是大华公司和庆丰食品联合成立的庆华市场管理公司闪亮登场,然后正大光明地获得了默默百炒分店衍生出来的各个小市场的经营管理权;

第二篇文章是关于霸王餐 白条的报道,以此切入和探讨德州地区的治安隐患……于是叶涛他们便有了充足的理由派出指导小组去整顿夏津那边的工作,并且直接切入到当地的三角债问题化解工作中去,这其中的微妙之处,外人是很难理解的。

第三次出手是以文章 节目的形式去质疑商业示范区中药材鉴定中心的权威性……于是大华公司下面的中药材鉴定中心一跃成了官方委托的合作机构。

第四次出手,则是故技重施地报道了周边县份几起农村地区被游蹿的假农资公司、假专家欺骗的事情,并以此为切入口,指责当地不注重保护农村百姓的权益……于是,各地的供销社和大华公司,以及夏留通销社一起,顺利成章地以乡为单位,联合成立了一系列农用物资品质鉴定中心,并且开始不厌其烦地宣传起了“不经过鉴定的农资不要买”的理念。

第五次出手,则是掉过头来又质疑起商业示范区那琳琅满目的新奇商品到底是创新还是智商税,并且以临时栏目的形式买了一大堆新产品,在街边随机邀请游客进行盲品测试……于是乎,原本这档针对性颇强的节目完美地实现了反向宣传的效果,一时间,打电话或者直接跑到商业示范区这边谋求新品代理和分销的人直线上升。

第六次……

总之,这位在外人看来个人情绪极浓,永远冲在找茬第一线,并且笔风越来越犀利的铁头男,其实才是杨默这边最重要的助力之一,堪称是棋盘上的过河卒。

发挥了这么大作用的人,杨默要是不当面好好感谢一番,他自己都过意不去。

………………

卓玛丽闻言,笑意吟吟地扫了他一眼:“还算你有点良心,老齐顶着那么大的压力连续出手,这才缩短了我们的宣传预热期,也让我们高热度衔接下一波省级和国家级媒体的宣传窗口成为了可能……你是该好好谢谢人家。”

就在上个月月底,DZ市终于有惊无险地成为了亚运会火炬传递城市,按照当下的规则,一旦入选火炬传递城市,将会获得省级媒体一次大力宣传和一次国家级媒体短期集中曝光的机会。

这里指的“省级媒体”可不是单单地指的是齐鲁本地的省级媒体,而是各省的省级媒体都会以专题报道的形式,在黄金时段/次黄金时段向本省的观众介绍这座城市……当然,这个专题到底是自己来做,还是直接引用其他电视台的节目,你可以根据情况自己选择。

其实这种做法哪怕在后世也依然沿袭了下来,君不见奥运会、世界杯举办的前夕,各省的媒体都扎堆报道,然后各出奇活么……1990年的这场亚运会对于华夏而言,其重要性可不比2008年的那场奥运会差多少。

事实上,相对于国家级媒体在亚运会火炬即将抵达德州时那前后两三天的集中报道,杨默和卓玛丽反而更加看重各地省级媒体的曝光……原因很简单,时间更长,可以展现的内容更多,话题度也更丰富。

只不过亚运会火炬传递城市又不止德州这么一座,要想在亚运会召开前的那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争取到更多的关注度,那么即便你是赞助企业所在的城市,你自身的热度也得足够高,话题内容要足够丰富才行……虹吸效应同样存在于传媒界。

因此,齐源带头挑起的那些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话题,完全起到了“种子”的作用,其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杨默轻轻嗯了一声,便将这个话题揭了过去:“差不多就行了,既然已经顺利把头开了出来,那也没必要太过刻意,剩下的交给那些媒体自由发挥吧。”

“从一个星期之前开始,夏留通销社那边陆陆续续地在各村发现了一些新鲜面孔,从行为表现上来看,应该不是记者……既然不是记者,那么就很有可能是从帝都过来的考察团;”

“卓姐,我们必须时刻要记住一个道理……能成为调查员的,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傻子,齐记者他们这异常高调的行为,放在普通人眼里或许是以为宿怨使然,但在聪明人眼里,这却是明显的不能再明显的做局手段!”

“所谓凡事都有个度。为了宣传德州,为了倒逼出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大家伙对于一些事情可以容忍,甚至是一笑了之;但如果咱们做的太过火,那么就会引起人家的反感,甚至得到一个【重术不重道】的评价……那么对于我们而言,却是祸非福了!”

卓玛丽闻言,一脸惊愕地看着杨默:“考察团?德州不是已经入选亚运会火炬传递城市了么,怎么还有考察团留在这?就算是冲着那个轻重工业品交换计划来的,那也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市里或者周边县城里啊,怎么会跑农村基层里去?”

也难怪卓玛丽会疑惑。

自打从四月份开始起,便接二连三的有考察团奔赴德州地区。

这里面有前往临邑地区跟踪了解债务置换 JIT模式的后续现状的;

有调研817肉鸡项目的推广规模、产业链构造、新品培育、以及肉鸡商业化场景的应用现状的;

有前来考察和学习大棚蔬菜在跨区域协调下,如何利用市场数据来调整其种植品种和规模,并且在不产生重大矛盾的情况下,实现各县域之间多方共赢的。

甚至还有人专门跑过来学习考察刚刚初漏端倪的地产地销模式的;总之,这段时间出现在德州地头上的各种考察团数不胜数,多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程度……没办法,杨默这两年折腾出来的新东西属实有点多,偏偏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失败案例,因此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如今的德州地区已经成为了许多地方需要高度关注的学习借鉴对象。

但对于拥有这层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自己存在的金身的杨默而言,上面那些考察团显然不是他需要特意关注的对象。

所以,能够让他重视的考察团,就这段时间而言,无非就只有两支而已;

一支是评估德州到底该不该被列入火炬传递城市的考察团。这支考察团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德州地区有没有资格在亚运会这波史无前例的超大流量中分一杯羹;

但问题是,这支考察团上个月月中就来了,然后仅仅只花了一周多一点的时间,便完成了调研工作,然后心满意足地返回帝都去了……而且本月初德州已经顺利入选火炬传递城市,这个考察团早就该被解散了才对。

既然关于评估德州是否应该入选亚运会火炬传递城市的那支考察团已经解散,那么唯一可能还存在,并且能让杨默足够重视的考察团,便只剩下那个涉及到轻重工业品交换计划的考察团了;

客观的说,像这种规模预设到50亿/年的超大项目,其真实影响力要比一个火炬传递城市的名额要大得多,因此各系统派出来的考察团规模也绝对会大得多。

但问题是,就如同卓玛丽的疑惑一般,身为老工业区,即便是杨默正在努力尝试向农村基层转移产业环节,但德州这边轻重工业品的产能,目前依旧主要集中在DZ市区,以及地区县份的县城中;就算要派人考察评估,也应该把火力集中在市区和县城里才对。

频繁出现在德州地区的农村基层……

那是什么鬼?

杨默看着一脸疑惑的卓玛丽,轻轻笑了笑:“卓姐,你的社会经验要比穆部长和林部长她们丰富的多,甚至比宋主任还要强一点,应该知道更懂得透过现象看本质……前有DZ市主管单位大力扶持大华工业园区的建设;后有叶常务他们努力促进孤岛二号项目的落地;接下来又有努力争取火炬传递城市的资质,然后借用第三方媒体的外力来破除种种工作上的主力;”

“所以,你认为叶常务他们不遗余力地推动这些工作,其核心驱动力到底是什么?”

核心驱动力?卓玛丽一愣,旋即反应了过来,脸上全是惊骇:“杨总,你是说,频繁活跃在农村基层的这支考察团是……?”

杨默把食指轻轻竖在嘴唇中间:“嘘~心里有数就行了,不要张嘴乱说。”

卓玛丽经历过短暂的惊骇后,目光复杂地看着眼前这个比她小了将近三岁的男人。

她知道杨默很能折腾,而且很会折腾,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男人竟然已经能折腾到这种事情里面去;而且更可怕的是,人家竟然也允许他掺和到这种事情里面去,并且一副平等合作,给予其极大尊重的架势。

这太夸张了!要知道,哪怕是她父亲,在卓家姑爷没捅出那个大篓子之前,即便是在指挥部里份量极重,但说到底也只能算作是窝里横了,出了那一亩三分地,人家愿意给他面子就给他面子,不愿意给他面子,他是一点辙都没有;而杨默呢,只是一个区区白丁出身,正式参加工作刚刚两年多一点的年轻人而已;就算这个家伙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绝大部分人根本无法实现的三级跳,但说到底不过就是一个正科级干部而已……所谓一层级别一层山,单从级别上来讲,对于她父亲而言,区区一个正科,跟一只蚂蚱也没有什么区别。

可就是这么一个乍看之下跟蚂蚱也没什么区别的小正科,不但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就在德州、兰陵两地混的游刃有余,是个人都必须卖他一个面子。

不管从哪方面来讲,与杨默相比,自家父亲简直弱爆了……可别忘了,怪不得这个家伙会在某次内部会议上说过“开辟第三战场”的话呢。

她原本以为那个所谓的“第三战场”,指的是扎根医药行业,毕竟不管是连锁药店还是医药产品,都带有比较敏感的社会属性,如果能把规模和深度做起来,倒的确是一手不可小觑的底牌。

可结果到了现在,她才察觉出来……压根底就不是这么回事啊!

想起这段时间DZ市主管单位借着应对媒体之际,一口气给杨默一系的下属单位赋能了种种半官方身份和相应的权限,卓玛丽就忍不住心里有些发哆嗦……在杨默的手里,这些身份所带来的综合话语权,以及其能产生的价值,可比区区几百家基层连锁药店或者十几家制药企业大多了!察觉到这一点之后,卓玛丽心中涌出浓浓的无力感之余,一丝惶恐迅速地滋生出来。

杨默的步子迈的太大了,做事的手段也太激进了,虽然当下乍眼看上去,那些人被营造出来的大势压的毫无反抗之力,可眼下的这档子事是那么好参与的么?如果一切顺利,那么没问题,后续得到的收益完全可以覆盖某些人这段时间的损失,但这要是一个不小心翻了跟头,连锁反应下,别说杨默了,届时,她和她父亲就再也不可能有出头之日了。

一阵迟疑后,正当她犹豫着是不是要冒昧地劝上杨默几句的时候……

扣扣扣~一阵敲门声传来。

扭头一看,却是向辉。

只不过与往常的温润谦和不同,这位秘书今天的神情明显有些失了分寸。

紧张,

惶恐,

焦虑,

兴奋,

甚至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杨总,恕我冒昧,有件十万火急的事情需要向你通报。”

向辉的语气有些急促,却自始至终没有朝卓玛丽的方向扫过一眼。

他很清楚,卓玛丽如今也是入了伙的小伙伴,自己如果把眼神往那边瞟的话,无异于告诉对方“接下来的事情你没资格听,该出去了”,这样是很得罪人的事情……有些话,杨默能说,他却不能说。

孰料杨默并没有让卓玛丽出去的意思,闻言只是有些奇怪地看了向辉一眼:“老向,出什么事了,这么急?”

向辉见状,眼角跳了跳,但既然杨默没有让卓玛丽出去的意思,他自然也不好越疽代疱,当下只能压低了声音:“杨总,赶紧准备一下……有人指名要让你去当向导。”

向导?

谁这么NB?

杨默错愕地张了张嘴,然后一翻白眼:“我嘴笨,当不来向导……要向导找老严要去,我这没时间!”

他以为是某些从泉城来的二代们点自己的名,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只不过他既不喜欢沾染太多的因果,目前也不需要倚仗这些纨绔们的父荫,因此统统都是毫不留情地拒绝。

想到这,他略有些不满地看了向辉一眼。

这位秘书哪里都好,就是对于上位者太过于敬畏了,不过就是几个扯着虎皮的二世祖而已,自己又不是行政系统的人,你至于露出那副天都要快塌下来的表情么?向辉闻言,牙疼似的抽了口气,但余光瞥了瞥一旁的卓玛丽,终究还是没敢明言,只是再度压低了声音:“杨总,既然人家点了你的名,而商业示范区又是您一手操持出来的,我觉得你最好还是去一趟比较好……这次请的向导并不多,连上你也只有三位,不过身份都不简单,就连叶常务也在里面。”

嘶~!

只有三位?

叶涛也在?

听出了向辉言下之意的杨默顿时倒抽一口凉气,顿时一下子站了起来。

丫丫的……

这是什么情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