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512章 穆家的妻族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512章 穆家的妻族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1:55

第512章 穆家的妻族

第512章 穆家的妻族

华夏各地的风俗各异,在大年初四这一天表现的尤为明显。

据说有些地方在这一天是不能洗头的;有些地方在这一天是要在家里迎灶神,不能出门串亲戚的;

不过东营指挥部这边好像并不是这样,大年初四不但可以串亲戚,而且还是走访非血亲类长辈及好友的高峰期。

所以,身为去年风头最劲的穆家,今天着实热闹的紧。

当然,虽然新年讲究个百门无忌,但穆家的门槛毕竟摆在那,所以今天拜访的人虽然多的宛如排队拜佛的香客,但绝大部分却只是把门敲开,把新年贺礼递过去,然后简短地自报一下家门,顺便说两句吉祥话便很自觉地离开了。

只不过虽然绝大部分人虽然没这个资格进屋坐下,但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是这样。

因此,这才早上九点不到,等到某位补足了瞌睡的姑爷终于洗漱完毕走出房门时,已然发现穆家的客厅里坐满了人,也就是穆家的客厅颇为不小,否则的话,位置还未必够用。

不过令杨默感到有些诧异的是……

这些座上客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诸如宋氏父子、林氏父女等穆家的重要盟友,甚至从衣着和气质看上去也不太像是指挥部这边的人;

除此之外,热情游走于宾客之间的招待人,也不是穆思远这位一家之主,而是自己那位平素里很有些低调的老岳母。

“小默,你过去陪着说说话吧,这些都是你岳母老家那边赶过来的亲戚……你宋叔叔他们,大概要在饭点之前才会赶过来。”

很有些角色互换的意思,今天是穆思远亲自出马应付那些敲门拜年的普通客人,把两提规格并不超标的土特产放在客厅角落,他微笑着向自家女婿嘱咐道,然后转身迎向再度响起叩响声的房门。

岳母老家?

从阳信县来的…………族人?杨默顿时恍然,我是说这些人的面相这么陌生,口音也大有不同呢。

轻轻应了一声,杨默走了过去,在自家岳母的带领下,先是“马伯伯”、“苏伯伯”、“沙伯伯”地叫了一通,然后如同一个普通晚辈般,乖巧地坐在自家媳妇旁边。

………………

“阿丽娅,这就是我们那位外族的姑爷?”

一个大约五十出头的干瘦老头上下打量了杨默几眼,然后歪头看向旁边的老岳母。

正在给自家女婿倒奶茶的老岳母闻言,笑了起来:“筛海,怎么样,小伙子够精神吧?”

杨默下意识地挑动了一下眉梢。

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这位被自家岳母第一個介绍的老头好像姓马吧,怎么自家岳母称他为“筛海”?而且这两个字,老岳母好像是用波斯语的发音方式叫出来的,这听上去不像是族名吧?

那个老头虽然瘦小,但眉宇之间带着一种杨默颇为陌生的古怪威严,撑着双手上下打量了一下杨默后,老头点了点头,然后伸出中指,在面前的银杯里沾了点奶茶,朝着杨默虚空弹了三下,却是从长桌上的盘子里拿起一根手抓羊肋递了过去:“很精神的姑爷,不错……接着!”

看着如同刀锋般笔直横在自己面前三寸处的那根肋骨,杨默有些发懵。

这种仿佛赏赐般的做派算怎么回事?

还有……

一大早上地就吃手抓羊肉,阳信那边的饮食习惯这么硬?看见杨默在那发愣,一旁的穆大小姐赶紧小声说道:“长者赐不可辞,赶紧接过来……记得用双手接。”

杨默瞅了瞅面前那根带着一圈肥肉的肥羊排,强自忍住了嘴角的抽搐,然后微微低头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双手把羊肋排接了过来,道了声谢之后,在自家媳妇的眼神示意下,三下五除二,便将其啃得干干净净。

好吧,虽然一大早就吃这么一大根肥羊排着实有些腻得慌。

但没办法,这大概是人家民族的一种习俗;既然是民族习俗,咱得充分尊重不是?

见到杨默把羊排吃的干干净净,小老头眼中露出一丝满意的神色,歪头却是看向了老岳母:“阿丽娅,法图麦这孩子这两年很努力,她的成就我们看在眼里,也很欣慰……你不但有个好姑爷,也有一个好女儿啊!”

似乎这个老头的身份非常不一般,老岳母闻言,赶紧恭恭敬敬地弯下身子:“阿拉说,蒲草没有泥,怎么能长出来?芦苇没有水,怎么能够生长的?法图麦这孩子固然还算有点出息,但更多的,却全靠筛海您的指引,以及族人们的鼎力支持罢了。”

老头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河流流入大海,但大海却始终没有自满…………阿丽娅,你是我们族人的骄傲!”

老岳母的表情更恭敬了:“敲门,门终究是会开的…………筛海,您的智慧比珍珠更可贵。”

老头笑了起来,却是摇了摇头:“智慧源于阿拉的教诲,可阿拉也教诲我们,智慧越多,烦恼越多;增加知识,增加悲伤。”

老岳母闻歌知雅意,轻轻笑了起来:“阿拉教导我们,要走在有光的地方…………法图麦这两年拓通了不少渠道,小鹰也终究学会了捕食,已经有能力哺育窝中嗷嗷待哺的雏鸟了。”

穆大小姐很自觉地插了话进来:“凡你们为自己而行的善,将在阿拉那里发现其报酬……筛海,请允许我为族人稍尽绵薄之力。”

杨默着实有些不太习惯这种每讲一句都要引经据典的说话方式,只觉得这简直就是自虐。

不过听到这里,他也总算大概明白了这个小老头是什么人,也总算明白了这些人跑过来串门,用意何在。

老头看见穆大小姐这个正主表态,脸上闪过一丝欣慰,却是沉吟了一下:“阿拉教导我们,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书……我毕竟已经老朽了,新书的篇章,就由你们来书写吧。”

说完,扭头扫了一圈沙发上的其余几人:“阿拉告诫我们,耕种自己的田地,一定要吃饱;但却不能追随虚浮,脚穷!”

其余几人闻言,脸上一凛,赶紧抚胸弯腰:“谨遵筛海的教诲!”

等施完礼后,其中一个姓苏的老头想了想,第一个开了口:“法图麦,阳信那边物资不丰,唯一还算有名的便是当地的鸭梨,可这两年,莱阳梨的名气越来越大,凡是过来寻购的商人,总是拿那边的梨价来比价…………许多承包了梨园的族人深受其苦,明明付出了辛苦劳动才让鸭梨丰收,可收入却比以前更低了,尤其是去年,明明梨园增产了近两成,结果卖出去的钱却只有前年的七成,再这样下去,那些族人的生计都会出问题啊!”

说到这,姓苏的老头小心翼翼地看着自家这个晚辈:“法图麦,你现在在岛国那边认识不少人,能不能帮帮忙,找些岛国商人来收购这些族人的鸭梨?”

此时的岛国在华夏人眼中,那绝对是“人傻钱多”的典范,不管是什么东西,卖给岛国的商人,价格绝对比在国内高上一大截,因此这姓苏的老头想要把主意打在岛国身上,也完全可以理解。

穆丽雅有些诧异地看了老头一眼,语气里微微有些疑惑:“苏伯伯,我记得去年我这边一直都有组织邀请岛国的企业代表前往阳信县去考察啊,其中有不少的水果进出口批发商,难道他们没有过去?”

姓苏的老头表情微微有些尴尬:“来是来了,也专门去那些族人们的梨园参观了,可是…………他们不肯全收啊,只肯收那些品相好、个头大的梨…………剩下的那么多梨,族人卖给谁去?”

穆丽雅一听,便知道问题在哪里了。

此时国内群众对于农产品商品分级的事情,依旧普遍抱有不理解、甚至是排斥的情绪;习惯了大果小果混在一起卖的他们,遇到商人只肯收购一二级大果的情况,哪怕对方的出价非常不错,却也在情感上很有些接受不能。

微微一沉吟,穆丽雅一脸认真地看着他:“苏伯伯,我虽然在岛国那边的确结识了一些商业上的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也的确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去给那些收购商打招呼,甚至让他们全部把这些梨收了都没问题。”

“可是……”

“苏伯伯,您可能不是很清楚,在岛国,甚至是许多国外地区,大部分水果它就是分级来卖的,特级果、一级果和二级果之间的价格差别巨大,甚至能达到三倍……可同样的,一旦等级低于二级,就和那些瑕疵次果一样,在水果市场基本很难有销路,只能作为果汁原料进厂。”

“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现实情况,这是市场规则,我们一次两次可以逼着人家这样干,三次四次还能这样干么?”

“被按着脑袋低头喝水的次数多了,人家以后就不肯来了,到时候咱们那边名声一臭,只怕是愿意过去收梨的人就更少了…………从中长期来看,托关系把那些梨全收了,弊远远大于利啊!”

姓苏的老头闻言,脸色忍不住有些僵硬了起来,扫了一眼老岳母,又扫了一眼自家的筛海,发现两人都是没有插话的意图,顿时一脸的难以接受:“那怎么办?就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族人亏下去?承包梨园本来花费就不小,各种农药化肥的投入更是巨大,要是再这样亏下去,那些族人会有意见的。”

杨默在一旁听的直皱眉。

这老头说的很清楚,是承包的果园,而不是自家的果园;在这个年代能承包果园,那定然不会是小门小户‘;况且这两年虽然整体经济很是有些低迷,但水果这块的市场却是稳步走高,甚至价格也是逐渐上来了。

诚如对方所说,阳信鸭梨的名气的确没有莱阳梨的名气大,在有着莱阳梨做价格锚定物的情况下,阳信鸭梨的收购价很难蹦跶的起来。

不过一码归一码,就算阳信鸭梨的收购价因为有对标锚定物的原因卖不上一个令人满意的价,但那也顶多是少赚点而已……不管是水果还是什么赛道的商品,只要伱处于宏观上升期,除非是遇到重大天灾,否则以五年为周期去平权计算,那些规模种植的大户就鲜少有真的会亏本的。

赚的少就等于亏?你这想法很危险啊!

杨默对这个姓苏的老头,印象一下子就降低了一截。

穆丽雅脸上却是看不出任何异常,只是很认真地问询到:“苏伯伯,你那一片的族人,承包下来的梨园面积,总共有多少?”

姓苏的老头闻言,以为有戏,脸色顿时舒展开来,想了想后:“也不算很多,四十多户族人手里承包下来的梨园加起来…………大约将近两千亩吧?”杨默的眼皮子跳了跳。

在这个年代,四十多户承包了将近两千亩梨园,平均一户将近50亩,这TMD还叫不多?

你要搞清楚,如今农业生产的第一要务是保粮食生产,国内的水果种植业还没进入规模化专业种植的时代!穆丽雅沉吟了一下:“只有不到两千亩……那还好。”

说完,却是展颜一笑:“马伯伯,俗话说得好,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既然您和那些族人都想把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鸭梨卖出高价,可那些海外收购商人又不可能一直冒着违反市场原则的风险大小果通收…………那么我们自己主动去迎合海外的市场规律不就行了?”

说着,穆大小姐笑吟吟地看了自家男人一眼:“马伯伯,您可能还不知道,杨默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在临邑县引入岛国的V型果园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了…………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基于海外通行的商品分级模式创造出来的高标准果园种植及管理模式;从疏花、疏果、侧枝管理、水肥管理等一系列环节入手,确保最终生产出来的水果,不管是个头、外形、还是农残标准,全都是二级果以上的水平,也就是说,只要采用这种种植模式生产出来的水果,基本上就不会遇到海外收购商拒收的情况。”

说到这,穆大小姐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蛊惑:“马伯伯,既然您去年跟那些岛国收购商接触过,应该知道哪怕是收购价,一级果和二级果之间的差异也是巨大的,尤其是特级果,差距就更大了,而且种植户在那些热门水果的特级果的定价上还能通过惜售去获得一定的话语权;”

“最妙的是,杨默在临邑县那边搞的那些V型果园,由于缺乏产业基础,因此是从树苗培植阶段开始整起的,因此需要5年才能开始挂果,7年以上才会进入丰产期和稳定期;”

“可咱们阳信县的那些梨树,最起码也是几十年的树龄了,不但早就进入丰产期,而且这种老树结出来的果子风味更足;”

“虽然说以这些老树完全照搬V型果园的标准去管理不太现实,但只要稍稍变通一下,适当地矮化一下,把新老侧枝的去留裁剪以及横拉工作做好,再引入科学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最多一两年就能重新焕发生机…………除此之外,像这种根系发达的老树,管理的好的话,出特级果的比例也会比小树大得多。”

“想想看,最多一两年的调整期后,就能实现减果不减产,而且一树的二级以上的好果,其中特级果的占比甚至可能超过10%…………结合一下去年岛国收购商给出来的各级商品果收购价格,这活计值当不?”

全树基本都是二级以上的好果?而且特级果的比例很有可能超过10%?

想起去年那些岛国商人给出来的各级之间差异巨大的价格,尤其是特级果的价格,姓苏的老头顿时怦然心动……如果不是去年亲身经历,他根本无法想象,同样是阳信的鸭梨,身价竟然能够相差5倍以上。

不过……

需要引入那个什么威、威啥来着的管理方法?还要给那些老梨树动手术?

想到这,他却有些不安起来,忍不住看了看穆丽雅身边的杨默。

感受到自家媳妇在底下用脚碰了自己一下,杨默这才有些不怎么提得起兴趣地挤出一个销量:“马伯伯,临邑县那个500亩的V型高标准果园是有省农科院的专家做技术支持的,虽然不知道这一套能不能适用于你们那的老梨园,但我可以请省农科院的专家到你们那现场考察和评估…………不过刚才小雅分析的有道理,如果并不是照搬,而是在这基础上进行一定改良的话,把那些关键细节给做好科学化管理,出好果的几率应该会至少提升一两个台阶。”

这话不算糊弄,此时国内的种植业最缺的便是精细化管理意识和方法,只要种植者愿意接受并认真执行这一套东西,把品质提升一两个台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或许是因为穆家这位外族姑爷的战绩过于彪悍,因此听到杨默的话,苏姓老头顿时放下了心中的疑虑,不过脸上却依旧是愁眉不展:“如果能出一树好果的话,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省农科院的专家,我们还是很信任的。”

“只不过……”

老头的视线转向了老岳母:“只不过,听法图麦的意思,这些果园要引进那些新技术的话,得需要经历个一两年的调整期才成…………既然要调整一两年,那中间果子的产量肯定要大跌,那些族人本来就过得紧巴巴了,眼下这么一整,这一两年要怎么熬哦!”

“还有,我听法图麦的意思,这个叫威啥果园的种植技术,还得采买大量的配套设备,甚至可能还得用专门的肥料和农药……原本就没啥收成,结果又要投入那么一大堆东西进去,阿丽娅,我怕那些族人承担不起啊!”

老岳母闻言,脸上的微笑不变:“这个倒是不需要怎么担心,法图麦去年年底在整顿大华公司下属三产单位管理层贪腐的时候,使了一些小手段。”

“截止目前为止,那些被抓的厂长和副厂长,大约还有一千八百多万的社会筹借资金,以各种名义躺在我让族人开设的几十家公司的账上;”

“届时,我会让人从这些公司的账上拿出三百万,就劳烦筛海您去县里面走一趟,把这些钱借给县里,然后让县里面以产业扶持的名义,将这些钱补贴到梨园改造的工程里去。”

说完,又扭头看了看自家女婿:“小默,我知道你最近在打算推动DZ市的工业产业技术升级,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些梨园改造所需要用到的高品质薄膜、特种PVC架、高品质水溶肥、水肥监管系统、根灌管道、定时自动浇灌系统等等设备的订单,就交给你了……也算是我这个当岳母的,给自家姑爷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支持,你别嫌弃就好。”

其实这三百万的扶持款里,至少要有将近一百八十万投入到各种改造设施的投入里去,其余的才是种植户的补偿补贴和其余费用。

在1991年,180万其实不能算是一笔小钱了,放在普通县一级的预算里,绝对算得上是大手笔。

只不过穆家这位女婿实在是有些不走寻常路,对于动则手笔过亿的杨默来说,这180万的订单,实在是有些不值一提。

不过订单虽然不算很大,但也足够代表这位老岳母的心意了……此时的阳信县并不宽裕,如其他县一样,阳信那边照样有不少还算有些底子的工业单位,因此老岳母把这笔订单交给德州这边,也的确算得上是把肉烂在锅里了。

杨默其实本能想要拒绝的。

无它,但凡是有脑子的人,都能看得出这位老岳母的操作究竟有多么不合规;

且不说那些公司账户上截留的一千八百万究竟算不算在吸大华公司的血,单说把这三百万先借给县里,再由县里面专项补贴出来的做法,带有极为浓重的两头吃的做派。

很明显,这位老岳母远远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样人畜无害。

只不过今天毕竟是大新年,当着一屋子穆家的妻族重要成员,他要是直接拒绝的话,未免也太伤人面子了。

正当他犹豫着该怎么开口时,穆大小姐却是笑吟吟地插话进来:“妈,急什么呢,到底需要划拨多少钱,以及能划拨出多少钱,得跟诸位叔叔伯伯们聊完以后,才能心里有个谱气;你张口就三百万,到时候够不够暂且不说,万一影响了其余叔叔伯伯的计划,那不就尴尬了?”

此言一出,在场几人都笑了起来:“法图麦说的对,先把意见统一一下,至于到时候需要划拨多少钱,等下来后再慢慢计算。”

老岳母却是轻笑着戳了戳自家女儿的脑门:“就你会当好人,什么漂亮话都让你说了!”

眼神里却带着一丝莫名。

能成为穆思远这种实权副厅级干部的老婆,她自然不可能真的笨蛋。

自家这个女儿岔开话题的用意,她如何不知?哎~果然,女生向外啊!

这边还在感叹着,穆大小姐却跟另一个体型很有些壮硕的中年汉子聊了起来。

“沙叔叔,您的确说得对,咱们不能老是吃老本,也不能老是靠着政策过日子,是该做点什么有奔头的实业来衬衬家底了。”

“嗯……”

“说起来,我在岛国这几个月,发现他们那边一直都有吃泡面的习惯,而且随着岛国的经济动荡、工作节奏进一步加快,以及工薪阶层生活成本的节节攀升,吃泡面的频次也呈现出明显增加的态势;”

“所以,既然现在已经在岛国逐步打开了一些下沉渠道,而且华夏自主品牌在岛国的热度暂时还没有下降的趋势,那么我们可以不可以尝试着,由族人们在信阳那边建一个方便面厂,然后出口到岛国和南朝鲜?”

说着,穆大小姐忽然摇了摇头:“光出口岛国和南朝鲜不对,这是一条腿走路,不稳妥,国内的社会影响力也上不了……对了,国内如今也很追捧泡面,尤其是经常出差的那些群体,只不过国内的方便面市场始终都是粗犷经营格局,还没进行市场细分;”

“要不这样,为了避免跟华丰三鲜伊面、大红门、BJ方便面等头部品牌直接竞争,我们干脆另开一道口子,推出几款清真方便面来试水国内市场怎么样?”

“各地都知道,咱们清真类的食品素来以干净卫生和美味出名,亮明旗号地打出清真牌,不但可以大幅降低国内消费者的心理体验成本,而且可以直接锁定国内的其余同族……要知道,像我们这些人出门在外,想要找到能入口的食品可不容易,直接打出清真牌,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痛点,而且咱们国内的清真群体,不但团结,而且人数着实不可小觑呢!”

说到这,穆大小姐有些不是很有些信心地看着自家男人:“杨默……你觉得我这想法怎么样?”

杨默赞赏似地给了自家女人一个认可的眼神:“很不错的想法,如果你是打算以德州这个华北交通枢纽作为起点城市的话,那么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值得一试!”

听到杨默的认可,穆大小姐顿时欢喜起来,整个人的神情也肉眼可见地飞扬起来。

杨默见状,却是给她泼了盆冷水:“不过,要想同时涉足东北亚和国内的方便面市场,这个厂子的规模和投资可着实不少呢,光生产线就得进口十几条,就更别提其它诸如市场和宣传这些吞金环节了……你确定,就那一千多万就能开得起来?”

穆丽雅闻言,表情有些不太自然。

一旁的老岳母却是笑着插话进来:“不怕,只要想法好,其余的都不是问题,不管是资金还是生产线……都是小问题。”

杨默一愣。

如果国内国外两条市场线同时启动的话,那么连带着建厂和招人,以及海外的广告宣传,这个项目的初始资金预算起码要六千万以上才可能勉强够。

这么多钱……

小问题?你是当真的么?

看着这群穆家妻族脸上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表情,杨默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