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534章 故事缘由动因(3)

第534章 故事缘由动因(3)

第534章 故事.缘由.动因(3)

在那个架空的时间线中,江浙地区从改革开放的第34个年头开始起,在意识到了强村企业对于壮大集体经济的和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后,很快地就推出了一个“千企帮千村”的计划……那时候东大正在全力攻坚扶贫,因此这个千企帮千村的计划,也被视为是江浙地区精准扶贫的重头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地百强之一的淮商集团与合肥巢湖经开区合作,联合成立了运营开发主体,对当地东洼、大奎、倪黄三個村进行资源重组与产业开发,在“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的指导思想下,逐渐形成了三个分别以冬瓜、南瓜和西瓜重新命名的村落,合称三瓜公社。

其中,南瓜村做电子商务,负责打造优质品种南瓜及其周边各类衍生品,吸引各路乡贤回乡创业;冬瓜村做民俗,西瓜村做美食,吸引城市人下乡,主攻旅游,尤其是周末旅游和短线旅游,为三村公社线上线下引流。

当时正值产业资本下乡的风口,又是东大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因此兼具着“乡村创业创新”和“脱贫帮扶”特质的三瓜公社,在淮商集团的宣传下,一成立便受到了各界的追捧,甚至早期规划的总投资就高达3亿元(总计投入8亿元),而且那种近乎推倒重建的建设工期也仅仅只有36个月……这再一次证明了强村公司三板斧下,资金筹措、资源整合、以及工作效率上的强大优势。

总之,经过前后三年的建设和四年的运营,三瓜公社从原本破旧的小山村,以电子商务、民俗、美食、美景为抓手,成为了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也成为国家级半汤温泉养生度假区,以及部分茶叶、保健养生品、食品、手工艺品的产业聚集地。

正是因为短短几年里就形成了如此巨大的反差和成绩,在那条架空的时间线里,三瓜公社陆续被评为“全国知名十大特色小镇”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甚至被组织上的扶贫办和旅游局共同评为“全国旅游扶贫经典案例”;一时之间,可谓是风头无两。

但三瓜公社之所以被评选为“经典案例”,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取得的成绩和“无中生有 人定胜天”的业务再造,在这个项目中,强村企业采用的创新性合作模式,也给后来者们指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这种模式大抵是这样的:

强村公司负责项目构思和初期的资金筹措,当地主管单位以旗下国资平台入股进项目、并给予各种政策扶持,等项目运作成熟后,当地主管单位回购,

如此一来,强村公司通过自己的资源和专业知识获得了令人满意的前期项目分红,以及高溢价的股权转让金,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

而地方主管单位也不亏,不但充分调动了民间资本,为本地的精准扶贫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项目成熟后,虽然需要支付高溢价的股权转让金,但本地主管单位却也收获了一枚高估值,且可以持续健康运行的优质资产——要知道,借三瓜公社“旅游”、“电商”这两个流量点所带动的餐饮、休闲、康养、以及优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这块的产业,就能直接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而间接拉动的就业岗位就更多了,光这一点,便足以令本地主管单位动心。

这种本地主管单位 企业深度合作的“三瓜运作模式”,是一种看上去颇为理想的双赢模式,而淮商集团在这个案例过程中承担着类似于城投的工作,也可以大大缓解本地主管单位的财政压力;毕竟一个大型项目从立项到盈利,再到稳定运行,是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周期的,而且项目也不一定能够成功,而如果民间资本愿意承担项目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承担村民安置工作、商业配套项目的引进及拓展,并通过股权回购模式在客观上减少地方主管单位不良资产的发生率,无疑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当然,一个可科学的模式是要有合理的退出机制的,除了当约定好的股份溢价转让外,作为项目的前期投资运营商,通过协调磋商,开发区也为淮商集团预留了三瓜公社137亩土地,作为退出平衡机制……如此一来,三瓜模式就彻底形成了闭环,具备了大面积复制的可能性。

总之,凭借这种“地方主管单位 企业”、“企业 农民”、“互联网 三农”的复合型模式,三瓜公社迎来了自己最辉煌的时刻,不但被合肥宣传为自己的城市名片之一,而且也让全国各地原本有些萎靡的建设特色小镇的风潮,再度复苏起来,并且纷纷有样学样地借助互联网,进入特色小镇2.0时代(有些地方叫做XX特色产业园或者XX产业电商孵化基地)。

好吧,一切看起来都如此美好,仿佛所有的事情都在朝着一个积极健康的方向有序的发展。

可是在那条架空的时间线中,到了2023年,也就是三瓜公社成立八周年之际,这个耗费巨资打造的项目不但没有完成股权转让和退出环节,反而迎来一波接一波的剧变。

2023年11月13日,三瓜公社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文章,文章称三瓜公社的项目出现经营困难,合肥这张城市名片得了重症;

12月3日,三瓜公社再次发文,称已被安巢经开区销户,字里行间全都是在为自己的遭遇鸣不平,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此事。

这么一个乡镇振兴先行先试的样板,

这么一个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支点,这么一个被组织上重点表扬和推荐的特色小镇;这么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

似乎一夜之间从云端掉跌落到了谷底……

………………

杨默还在那铺垫情绪,赵老就忍不住打断了他:“啥?被销户了!?小子,你给我把话说清楚,这么好好的一个项目,怎么就被销户了!?”

也不怪以赵老的年纪和地位还如同一个小年轻一样沉不住气。

作为一个爬过雪山,淌过草地,出生入死过无数战场的老红军,后世活的越发精致的年轻人是很难理解他们的家国情怀和阶级情怀的。

正是因为亲眼目睹并且经历过建国之前农村地区的种种悲苦与不堪,诸如赵老这一辈人中的大多数,对于让农村基层的那些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这种事,才有着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坚持。

用后世网络上的那句话来说,正是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才总想着给别人撑把伞;正是因为知道绝大部分基层农村的百姓有么多不容易,所以才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可以让这些庄稼汉过上好日子的机会。

这其实才是赵老明明跟杨默没有什么直接意义上的统属关系,甚至诸如产权金融化交易等模式其实在当下是有些踩线的,但却依然愿意明里暗里给予这个年轻人许多支持的原因。

无它,杨默这三年来干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帮着德州兰陵两地的农村基层改善经济状况;而这些地区农村基层肉眼可见的经济发展,也当得起赵老对这个年轻人的无私支持。

所以,当杨默之前讲出那两个故事之后,察觉出这其中深意的赵老,一方面将岛国在故事里遭遇到的重挫深深引以为戒,另一方面却也为这个年轻人在故事里所“假设”的强村公司模式感到无比的欢喜。

很简单,只要将杨默之前所做的种种稍微梳理一下,就会发现他的做法跟故事里的强村公司模式有着高度相似之处,一样的以集体经济作为突破口,一样的在初期借助国企系统和行政系统喂饭吃,一样的将产业重心环节和流通环节向基层转移。

所以在赵老看来,强存公司就是一剂灵丹妙药,一剂可以在不严重增加国家负担的前提条件下,盘活农村基层甚至是区域经济的灵丹妙药,而这一点也在第三则故事的前半段得以印证……行政系统只需要在前期给予政策支持就能有效撬动民间资本,进而将三个原本贫穷落后的村子在几年的时间里变成富强村,同时额外增加至少数千个直接就业岗位,还有比这更好的双赢模式么?

所以,杨默刚才的急转直下,就让他在情感上非常难以接受了。

他实在是想不出,如果连这样的模式都无法有效撬动集体经济的发展,让无数农村基层脱贫致富,哪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杨默已经是他所见过的人里在这一块最有想法,最有成绩,最有说服力的人了,如果连他在故事里假设的那种强村公司模式都无法成功,那么……

那8.4亿的农村基层百姓,真的没有过上好日子的希望了么?这才是赵老最难以接受的。

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在混沌中浑噩迷沉了无尽岁月的你,明明看见光亮就在触手可及的眼前了,可结果等到你真的伸出手去触摸,却发现,那扇本来已经打开了一半的门,却咻的一下关的死死的。这种强烈的落差,邻近希望之前的绝望,才是让人最崩溃的。

看到赵老有些激动,杨默瞅了瞅表情还算平静,只是眉头也是高高耸起的高庆峰,赶紧双手平压,示意这位老人家不要激动:“赵老,先别急啊,等我把故事说完,把里面的前因后果梳理一遍再急也不迟啊……这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完美的模式,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搞清楚这里面的种种不足,然后尽可能地去在一开始就尝试修复不足,或者在必要时候明白自己该做出怎样的取舍而已。”

听到杨默的话,高庆峰向他投来一记略显诧异的目光,赵老的情绪却也迅速的平复了下来。

“你小子说的也对,这个世界上的确没有真正完美的模式,如果真的有……那一定是陷阱!”

赵老想了想,稍显烦躁地摸出一根烟来叼上,然后顺手派了两枝出去:“不过你小子就别整天捏些有的没的了,直接说重点就成……那个三瓜公社,为什么会忽然失败了?”

很显然,到了此刻,赵老已经压根底不相信这个故事是那些知识分子编造出来的“科幻故事”了,如今的华夏,连像样的经济学家都没多少,这些民间的文人,哪里编造的出来如此具有洞见性且逻辑严谨的“故事”?TMD这三个故事要是真的是民间文人编出来的,那他二话不说,立马给那人报送茅盾文学奖和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甚至如果那人是行政体系内的话,还会力排众议给他申请一枚七一奖章。

只不过……

哼!老头子我敢报送,你这小子敢把人给我拎到面前来么!?

想到这,赵老斜着眼扫了扫杨默。

这小子能力和脑袋瓜子是没说的,就是太过畏手畏脚了一些,要是老头子在经济建设方面有你这本事,就DZ市如今的现实情况,老头子要是像你一样有贵人在上面帮伱撑腰,第一件事就是把田广跃和尤亚坤那两个站着茅根不拉屎的玩意硬生生架空,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大展拳脚一番。

哪里会像你小子似的,只要是明面上超过城产基金公司业务范畴的事情,便一概不予过问,只在私下里偷偷摸摸地借着叶涛那个小子的名义打侧边球;甚至就连聊当下这种可以在组织里做正式汇报的内容,都要防贼似的套上一个“小说故事”的名义。

我tui~!

一点年轻人该有的朝气和无畏都没有!齐鲁这边的风气不是挺刚莽的么,怎么就出了个你这么个畏手畏脚的玩意?杨默捕捉到赵老眼中的恨铁不成钢,内心忍不住苦笑了一下,但却也只能装作什么都没看到的样子,乖乖听从着这位老人家的指示,对故事里三瓜公社的变故做出了解释:“赵老,不管您愿不愿意承认,站位不同,视野角度就不同,且不论公有经济体制跟民营经济体制的决策动因有着天壤之别;就光说国有体系这一块,行政系统跟央企系统、行政系统跟本地国有企业系统、央企跟本地国有企业系统、行政系统跟乡村集体之间的决策动因都天差地远,这就更别提像淮商集团这种当地百强规模的企业,早就不是纯粹的强村公司了。”

说到这,杨默耸了耸肩:“所以,像故事里这种地方主管单位与民间资本的合作,其实更多的基于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的产物。”

“在故事里,三瓜公社项目的提出时间,正值东大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地方主管单位在这一块的考核成绩比较重;国家及省市上下都比较支持各种各样的精准扶贫项目,因此三瓜公社才能在这段时期里获得许多政策上的支持,以至于许多本来应该走正规流程和反复评估的环节,都一路开了绿灯……这也让三瓜公社的主投资方淮商集团误判了一些东西,并为三瓜公社未来的变故埋下了祸根。”

“只不过好景不长,东大的举国体制优势之所以让西方社会惊惧,就是因为它可以相对轻易地完成许多在欧美看来不可思议的奇迹。”

“所以,在那个故事里,仅仅只到了2017年,东大的扶贫攻坚战就圆满结束了,国家工作的重心,也由原本的精准扶贫变成了乡村全面振兴;故此,三瓜公社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再像以前那么大了,因此三瓜公社的营收也开始了明显下滑。”

说到这里,杨默解释了一下:“赵老,高哥,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这之前,三瓜公社享受来自行政系统的政策支持,不仅仅只是体现在税收、土地、水电基建、银行贷款这些方面,更重要的是,当地主管单位还不遗余力地在媒体上帮助三瓜公社做宣传,以及通过行政和事业手段,协调全国各地的旅行社在客流量这一块向三瓜公社倾斜……这也是三瓜公社为什么前期投资如此巨大,又是个没有历史人文背书的非自然景观类旅游项目,但却依然能在短短时间里让每年到地旅游人次突破800万的主要原因。”

“所以,当行政系统不再在宣传和旅行社协调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后,三瓜公社的到地旅游人次自然会大幅下降……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前面说过,三瓜旅行社既然能被评为国家级半汤温泉养生度假区,那么里面自然是有着大量的康养温泉项目的。”

“温泉嘛,普遍都不便宜,有这么一个玩意拉高调性,完全采用市场招商匹配机制的三瓜公社,其余的休闲娱乐项目自然也不会很亲民……价格是天然的消费人群筛选机制,既然你要走中高端,那么潜在消费群体基数自然会少上许多,以前还可以靠着行政体系的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帮着你引流客户,如今没了这一环,单靠三瓜公社自己,人流量自然下降的厉害。”

听到这里,高庆峰忍不住出言询问道:“难道三瓜公社立项之前,投资方就没想过这个问题?”

杨默嘴角露出一个诡异的弧度:“连我们这些榆木疙瘩似的齐鲁人都能想到这个问题,那些聪明的江南人怎么可能想不到?”

高庆峰一愣,联系前后,顿时想到了什么,脸色一下子难看了起来。

杨默没去在意高庆峰的阴沉脸色,只是自顾自地说了下去:“赵老,您也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如果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快速发展,那不管这其中存在着多少问题都不怕,毕竟可以用增量收益去覆盖存量损失嘛!”

“但如果这种快速发展的劲头踩下了刹车,那么这些原本一直存在着的问题自然会一个接着一个的爆起雷来。”

“所以,等东大的扶贫攻坚工作以一个超乎所有人预料的速度提前结束,并将工作重心转向乡村全面振兴之后,营收断崖式锐减的三瓜公社就开始爆雷了。”

“首先,是三瓜公社的主要投资商淮商集团意识到安巢经开区更看重的是更具全面价值的高精尖工业项目,像三瓜公社这种缺乏战略价值的项目并不是政策支持的重点,于是在2017年,也就是东大开始将工作重心转向乡村全面振兴之后没多久,便启动了退出程序。”

“但是当时的地方主管单位却并没有兑现土地交付承诺,而是出了很多会议纪要,承诺帮助企业解决系列问题……这中间的考虑很明显,地方主管单位是希望等到三瓜公社证明自己丢了拐棍也能走路之后,再来启动股权回购。”

说到这,杨默顿了顿,中间插了一句:“我个人认为当地主管单位的考虑没有太大问题,毕竟这几十年以来,国内外的海量案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地方主管单位安安静静地去做好那只有形的手就好,一旦让他们介入具体的商业项目运营,只会把情况越弄越糟……像三瓜公社这种项目,地方主管单位启动溢价股权回购程序,其实更多的是出于激励和补偿前期投资商的目的,既然本质上就是买卖关系,那作为卖方,你至少要证明你的产品没问题才成。”

听到杨默把这种关系形容的那么赤果果,高庆峰和赵老都有些不舒服,但他们不得不承认,这话虽然难听了些,但却点出了事情的本质……三瓜公社的股权回购模式,不就跟犹大人把公司做起来后转手卖出去一个套路么。

既然是生意,你往上面套那么多有的没的装饰物干啥?这么一想通了后,便不再认为杨默在含沙射影一些了。

在没证明你的“产品”没问题之前,当地的主管单位虽然拒绝掏钱买账,却也表达了愿意协助你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诚意,这已经算是非常有诚意了,也就是这里是东大,要是换成欧美,想让买方一方面掏大价钱,一方面在发现产品有问题的时候愿意不遗余力地帮助你改进完善产品……你想P吃呢!

杨默见到两人开始微微点头,轻轻嗯了一声,继续说了下去:“淮商集团好歹也在东大混了那么多年,在见到本地主管单位如此表态之后,哪里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既然当地主管单位已经释放出了善意,那他自然只能乖乖接着,于是便不再坚持现在就启动退出程序,而是留了下来,专心解决三瓜公社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

说到这,杨默的嘴角再度翘起:“只不过呢,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有些事情如果先天就存在着不足的话,你后天再怎么努力,那也是很难弥补的,所以很快的,三瓜公社的主投资方淮商集团,便遇到了一系列令人有些难堪的新麻烦。”

微微顿了顿,杨默扫了一眼认真倾听的高庆峰,用一种说不出来到底是轻描淡写还是诙谐调侃的语气说道:“当然,遇到的这些令人有些难堪的麻烦里,一大部分固然是淮商集团自己在前期亲手埋下来的暗雷;另一部分,却是由一些很有些华夏特色的意外变动所引发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