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537章 漏斗式引擎(2)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第537章 漏斗式引擎(2)

作者:六千来世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1:55

第537章 漏斗式引擎(2)

第537章 漏斗式引擎(2)

其实关注德州,想要亲身从这番完全不该属于一个新晋地级市的“超热”状态中看出点什么东西来的人远远不止赵老和高庆峰两人。

得益于自己爱国华侨家族代表的身份,陈秉义和林可染在杨默“事无不可对人言”的态度下,除了那些涉及到战略要害的行业外,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对他们大开方便之门,只要你想观摩和了解,那就绝对不会给你任何设限;因此这大半个月以来,他俩对于大华公司和城产基金公司的许多情况远要比寻常人了解的多。

可是越了解,他们越是心惊,也是越加疑惑;因此本来应该投桃报李地主动跟卓玛丽洽谈早早就已经定出雏形的“德州华侨水上游乐城”投资事宜的两人,到现在竟然还是每天雷打不动地在商业示范区这边一逛就是大半天。

………………

商业示范区,商品交易中心;某个在半个月前才划拨出来的“优选商品展示区”。

看着一域展示台上,那十几辆造型简洁的迷你单车,以及车身各处细节上那些充满着质感和酷炫意味的小配件;饶是知道这些小配件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在平日里没什么卵用,车身给人的质感也并不是因为采用了什么先进的材料,而是纯粹就是设计师和喷漆师傅的功劳而已;

可陈秉义还是觉得,如果自己真的有孩子的话,一定会给他买上这么一辆拉风无比的自行车。

而林可染的则是仔细地观摩着与迷你单车只有一墙之隔的那些童车。

虽然她对孩子完全没有感觉,甚至就没打算要孩子,但她还是相信,只要看到了这些童车,十個当妈的里面,至少有一半是挪不开脚步,如果自身经济条件允许的话,绝对会给自己的孩子买上这么一辆童车。

无它,这些童车实在是看着太舒服了。

设计者似乎很懂得把握人心,不管是儿童推车还是婴儿学步车,造型上都借鉴了欧洲刚刚流行起来的加厚软布 人体工学 坐仰双姿 四带防护设计,然后在细节上稍稍做了改动;可移动式遮阳盖、轮部制动装置、底部储物隔层等设施也是应有尽有,可谓是实用性拉满。

除此之外,跟旁边的儿童/青少年自行车一样,这些童车极注重视觉冲击力,不管是铝制车架那种在阳极表面处理后充满质感的磨砂细纹,还是宛如战车式的双排六轮架构,任谁见了都绝对安全感爆棚。

再加上那明显是精心经过调配的暗鹅黄色或樱花粉的主色调,相信许多女人哪怕是自己没有孩子,都会想着买一辆来充当可以炫耀时尚的购物手推车了。

想到这,林可染和陈秉义对视了一眼。

饶是这段时间着实在商业示范区这边已然见到了不少的好东西,但每次过来考察时,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感慨。

大华公司大抵是大陆地区最懂得包装,也最懂得把握消费者需求的企业了。

明明就是一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材料,在他们的指导下,却能变成一件件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时尚商品。

这跟他们父辈之前接触过的那些国内企业,完全是两个风格嘛!想到这,两人看着那一大群把工作人员围的水泄不通的外地老板和企业代表……很显然,哪怕是再没脑子的人,也能通过那两组价格牌看出这些自行车和童车的市场潜力,尤其是海外的市场潜力;想必为了争夺合作权和代理权,今天又要上演一出激烈角逐了。

“这些单车和童车……真的是从冀省平乡那个小县城供应过来的零配件组装出来的?”

林可染想起这个跨域合作项目的资料,忍不住有些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记忆出现了问题。

作为无可争议的自行车大国,华夏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几乎每一个省份都有自己的自行车产业,而这其中,又以长三角、珠三角和津门地区生产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

因此当林可染和陈秉义当初在计划书上看到这个项目竟然把主要零部件的采购地点选在了冀省平乡这么一个之前听都没听过的小县城的时候,差点以为自己手上拿的计划书是经过篡改过的。

不过好在卓玛丽很耐心地跟他们解释,大华公司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构筑自己的区位优势,通过产业互联的方式去打造以德州为中心的经济生态圈;她这才总算信了……大华公司在齐鲁拥有着极为全面的工业门类和基础的情况下,依旧有大量的项目是跟冀省和豫省合作的,这由不得她不信杨默是有着自己的考量的。

但真正见到实物的时候,她却是忍不住再度怀疑了起来……她事后也查过平乡县的资料,那个目前人口只有十几万的小县城,虽然从八十年代初就逐渐成为了自行车修理、零配件生产和整车装配的集散地,但毕竟技术基础在那放着,她才不相信那里能组配的出这么酷炫的自行车和童车。

嗯……

没错,其实这些儿童/青少年自行车和童车,跟之前的汽车改装厂项目是一个路数,说白了就是打算通过“先市场后工厂”的形式,通过改装 大规模集采核心部件的办法,直接组装成一个新的产品。

陈秉义沉思了一下后,却是摇了摇头:“算是,却也应该不是。”

说着,他看了一眼自家的同伴:“你应该也看过冀省平乡县的产业资料,他们那边如今依旧是以传统的二八大杠组装业务为核心,去生产相关的自行车零配件;”

“所以如果你仔细观察展示台的这些儿童自行车,应该不难猜得出来,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主要部件,基本都是他们按照大华公司的要求和尺寸规格生产出来的……这些部件虽然是主要部件,但除了刹车系统会根据需求有所弹性以外,其余的部件其实技术含量并不高,也完全在平乡县的产业制造能力之内。”

“但是,诸如表面经过阳极处理的铝制车架、飞轮、后轴,以及那些特别设计过的车龙头、脚架、迷你车灯、车身载具等,要么是需要特别的工业处理工序,要么是需要制定专门的标准化生产模具,并采用相应的材料,这不是如今的平乡县所能做出来的……最起码在拿到大额定单之前,平乡县是不可能花费那么大的力气和代价去做这种亏本买卖的。”

“所以,不出预料的话,这些或是需要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部件,或是需要特别定制化的配件,都是德州这边的乡镇企业在生产才对……大华公司最近这一两年都在推动产业下沉,以齐鲁的工业基础,只要对接好业务资源,哪怕是乡镇企业生产这些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配件,也不是什么难事,而且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的品控工作反而可以做的更好。”

说到这里,陈秉义眼里浮现出一丝古怪:“而且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这些零配件甚至不是交由一家乡镇企业来生产的,而是分给数家企业来分别生产,然后再交到另一家企业来组装的。”

林可染不可思议地看着他:“就这么点东西,还要分给好几家企业来分别生产?大华公司就不怕这些企业饿死?”

陈秉义摇了摇头:“林小姐,你们林家之前不是做实业的,因此有些东西部太了解也正常……我问伱,你觉得眼前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儿童/青少年自行车,有市场潜力么?”

林可染有些不满地看了他一眼,旋即想了想:“国内不好说,大抵只能在那些一线城市走上一小波销量,市场大抵是有限的,但如果授权了出口资质,那这个市场潜力还是蛮大的……毕竟欧美那边很流行骑行,而儿童/青少年自行车又是个有些被忽略的细分市场。”

陈秉义点了点头:“没错,专攻儿童/青少年细分市场不但可以让大华公司在国内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利润远超主流的成人自行车,未来的市场空间也非常不容小觑……那些商人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那么疯狂的围在一起抢合作权和代理权。”

林可染撇撇嘴:“你想说因为市场容量大,所以等市场打开以后,即便是只生产一两种配件,那些乡镇企业也饿不死?”

“我觉得你太想当然了,等到国内的其他人发现这块蛋糕了,难道他们不会来抢?就单说眼前的这帮子人,别看他们现在一个个的如同着了魔,但你信不信,一旦把局面打开,把销售渠道掌握在手里,这些人马上就会在私底下另起炉灶!”

陈秉义笑着摇了摇头:“不,你错了,你还是在用江湖的那一套思维来看待商场,这样会吃大亏的!”说着,瞅了瞅神情开始不好看起来的林可染,陈秉义叹了口气:“这些儿童/青少年自行车不是一个个的单独配件,而是一件商品,一件完整交到消费者手里的商品,所以你不能用零配件的市场规则去看它!”

“像这种直接与消费者打交道的商品,先发优势非常重要,一旦消费者觉得你的东西好,他们往往就会只认你这个牌子。”

微微顿了顿,陈秉义声音稍稍压低了一些:“所以,你眼前的这些自行车,一旦能够证明可以打开市场,最有价值的不是它们新颖时尚的设计,也不是它们身上用到的新材料或者改装工艺,而是……它们的牌子!”

牌子?

林可染一下子反应了过来。

陈秉义笑了笑:“所以看出来了么,大华公司根本不怕这些商人在合作之后另起炉灶,因为这类商品目前的主要市场在欧美,你就算组装出来一辆一模一样的自行车,也照样很难卖的出去……因为大华公司已经先行一步了,而欧美那边的人,在市场已经有所起色的情况下,也大概率不会愿意承担这种沉没风险。”

“事实上,我估计大华公司巴不得这些商人能在利益的驱动下另起炉灶,然后使出各种手段呢,如此一来,德州这边的配件生产企业的订单只会更多,而他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可别忘了,大华公司是资产管理公司,而且还是央企,你不能以品牌厂家的眼光来看他们。”

巴不得这些人另起炉灶?

那些乡镇企业的订单只会更多?这是什么跟什么?我怎么有点听不懂?看着林可染迷惑的表情,陈秉义叹了口气:“林小姐,你要知道,如果我之前的猜测是真的,大华公司在业务分配过程中把铝制车架、飞轮、后轴等零部件交给DZ市本地的乡镇企业来做的话,那么我刚才的那个判断,就一定会成真!”

林可染彻底懵圈:“这是为什么?”

陈秉义摊了摊手:“因为你别看这些配件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的样子,但实际上要想做好,却也需要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予以配合和技术扶持……不管是材质,加工机床、工艺程序、精度控制、人体工学,背后都涉及到了一系列复杂的学科,在华夏当下的社会规则下,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没有多少资源的民营企业可以搞定的。”

“所以,这些儿童/青少年自行车的样品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出现在我们面前,只能证明一件事情……杨总正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把本地的工业技术资源向这些乡镇企业倾斜。”

林可染摇了摇头:“我还是没听懂。”

陈秉义有些无奈了起来:“在合理的激励和鞭策机制下,【一步快,步步快】这句话几乎可以用于各行各业,有了DZ市工业技术资源的倾斜,有了市场带来的资金回报,你觉得那些乡镇企业还会在技术水平和制造工艺上原地踏步么?”

“就算是他们想,你觉得以杨总的行事风格,会允许他们原地踏步么?”

“至少3~5年的领先期,足以让技术迭代了,就算没能迭代,那通过工艺的改进、熟练度的增进、良品率的优化,这些企业也能在制造成本和质量稳定性上甩掉后来者一大截!”

“成本低了,价格就可以降下来!”

“生意追求的是什么?”

“是利润!”

“有着这么一批产品质量牢靠,产能有保证,价格还能更低的零配件供应商,以后不管是谁再想进军儿童/青少年自行车领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他们定制零配件!”

“自行车如此,你刚才看到的那些童车同样也是如此!”

“杨总给这些企业最大的支持并不是现在的这些订单,而是给了他们一个行业领跑的机会!”

“呵,可别小看只是小小的一两个零配件……”

说到这里,陈秉义顿了顿,神情再度变得有些复杂起来:“林小姐,你听过【隐形冠军企业】这个说法么?”

隐形冠军企业?

就是德国引以为傲,并且盘踞欧洲第一工业大国和工业品出口大国的关键的那个隐形冠军企业?

林可染一下子明白了过来,然后抽了一口凉气:“陈生,你的意思是……大华公司,不,是杨总,这段时间的动作,都是在以孵化隐形冠军企业为主思路,做的布局?”

陈秉义点了点头:“或许杨总还有别的打算,但想要孵化一大批子本土的隐形冠军企业却应该是没跑了,要不然他不会以城产基金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做出那么多激进的动作。”

一想到这番布局可能是从三年前就开始的,而对方甚至还是一个比自己小了一岁多的年轻人,陈秉义就忍不住叹息了起来。

叹息完了之后,陈秉义收起了自己的复杂情绪,认真地看着眼前这位在他看来实在是不能称为合格工作搭子的美女:“所以,林小姐,我个人认为,我们林陈两家此行的投资计划,可能要稍微调整一下了。”

既然是转移资产,又有结交杨默的心思,那么以林陈两家的数十年底蕴,跑到德州来自然不可能仅仅投一个“华侨水上乐园”就完事了,毕竟如今国内的人工成本和物资成本实在是低的可怜,这让他们很有种“有钱花不出去”的痛苦。

林可染想了想,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既然族里面想要跟杨总做长久的朋友,那自然不能一个劲的把钱投在无关紧要的项目上,总归是要尽可能地挠到杨总的痒处,然后尽可能地跟他保持同步才成……陈生,你有什么好的想法了么?”

陈秉义摇了摇头:“这个暂时不急,城产基金公司那边好像也还没到银弹枯竭的时候……我们再多走走看看,族叔强调过,朋友有通财之义,万一我们急匆匆就把项目定了下来,结果等到杨总那边急需资金的时候却只能站在一旁干瞪眼,那就不好了。”

林可染顿时秒懂,立即点了点头:“赞同,好钢要花在刀刃上,时机最重要……那边的展台好像是做家具的,这好像也是个热门赛道,我们去前面看看吧!”

陈秉义点了点头,环视了一下这个面积至少在1000平米以上的“优选商品展示区”,心中莫名涌起一丝敬畏,然后缓步地朝着前方踱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