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 > 第60章 杨默给出来的建议

第60章 杨默给出来的建议

第60章 杨默给出来的建议

精疲力尽地蹬着破三轮把某位土狗和那一车东西带回自己的小院子里后,接下来的两天,杨默都是早上去办公室点个卯报道,然后剩下的时间就是带着这货去添置包括床、衣服在内的各种生活物资,顺便还让她熟悉一下钻探公司的各个地方,一整天一整天地跑下来,着实累的不轻。

到了初八,杨默忽然找张主任批了一笔活动资金,说是项目调研用的。

虽然不明白都这时间口了,还需要调什么研,但杨默申请的资金并不算多,张主任大手一挥……准了!于是当天早上,某位刚刚换上新羽绒服的土狗同志就忽然消失的无影无踪,附近包括白杨村在内的三个村子里,打算趁着春节期间捞肥羊的年轻人也瞬间少了将近一半。

到了大年初十,杨默如约敲开了主任办公室的大门。

虽然说像眼下这种要紧事踩着dealine的节点去碰面汇报其实并不显得如何会做人,但没法子……既然中间涉及到了土狗同志,那么杨默自然就有了自己的考虑。

………………

“恩……这就是你的建议?……中间有什么考虑没有?”

看着杨默递过来那份资料,张文顺翻了翻,有些疑惑地皱了皱头。

作为第一批套期保值的实验对象,年前筛选出来的乡镇企业名单,可谓是经过了精挑细选,里面不但有着诸多当前盈利状况还算理想的企业,更有着许多诸如玩具、小家电等门槛较低的工业生产企业——众所周知,在这个年代,有着高附加值的工业品才是王道。

但杨默偏偏没有选定这些貌似接手之后就能快速盈利的企业,而是单独将一家小型食品加工厂拿了出来——偏偏这家食品厂的经营状况又不太好,似乎随时都有GG的危险。

这也不难理解,从资料上来看,这家拥有着八十多号人的食品加工厂在三年前由某位从南方沿海城市满载而归的“新经理”强势入主后,雄心勃勃地花了大价钱搞了一套二手的冷冻设备和两套小型流水生产线,并喊出了“一年销售突破50万,三年突破100万”的口号。

但由于经营决策的失误,这家食品加工厂生产出来的面筋、淀粉肠、淀粉鱼丸等产品,在齐鲁这边走的异常艰难。

这位一厢情愿的新经理似乎忘了,这些在味觉上可以带来“肉味”的产品成本虽然低,但齐鲁这边目前的消费价值观和消费习惯却跟南方沿海城市是两码事——在使用本地场景严重受限的情况下,即便能从南方拉到一两笔单子,但当下有着高昂无比的物流费用制约,也委实赚不到什么钱。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那位新经理是本地人,这种乡镇企业又有着极强的因果制约,人家早就卷着铺盖跑了。

还是那句话,如果是别人向他推荐把这家食品加工厂列为试点项目,他肯定早就敲着桌子喷过去了——这家食品厂除了那个配有发电装置的冷库和那两套都快可以丢进垃圾堆的小型生产线,还有什么是值得人惦记的?

但眼下推荐的人是杨默,张文顺就不得不认真探寻起来其中的原委了——这小子虽然平日里总是偷奸耍滑,但却绝不是说话不过脑子的人。

………………

见到这胖子并没有第一时间出口反对,而是询问起其中的缘由,杨默满意的笑了笑。

“主任,之所以没有推荐那些乍眼看上去利润更高,经营状况更好的轻工项目,而是推荐这么一家看起来一无是处的食品加工厂,其实无非是出于三方面因素的考虑。”

说着,杨默毫不见外地从这货的桌子上摸了一枝大福过来:“第一,所有三产试点项目的根本立足点就是解决公司家属和闲散职工的就业问题,因此只要能保持运营,试点项目的利润高与低并不重要,但能不能解决就业问题却很重要——这是后续一系列计划的生存基石,也是咱们的站位制高点,一旦丧失了计划的【正义性】,效益再好也是白搭!”

张文顺认可地点了点头,说白了只要能勉强维持这些项目运营的同时解决大量就业,他就是谁也无法撼动的第一功臣;相反如果光有效益却不能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的话,随时就有可能被别人摘果子。

想到这,他有些疑惑地看着杨默:“这话没问题,但是……这个食品加工厂毕竟只是个小厂,里面更是已经塞进去了八十多号人……在一切求稳的初期,我们不可能大肆优化人家的工人,所以……让他们挂靠后,真的能有效解决咱们家属的就业问题?”

杨默笑了笑:“主任,有句老话说得好:【功夫在诗外】……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评估一个项目能不能有效带动就业,并不是看它的具象价值载体能提供多少就业岗位,而是要看它牵扯到上下游产业链有多长,那些能被有效影响到的上下游单位,能定向提供多少就业岗位……咱们国家之所以反复研究,讨论要不要把房地产作为拉动经济的支柱产业,原因就是因为它涉及到的产业链够长!”看着张主任沉思的模样,杨默补充一句:“按理来说,这种食品加工厂虽然也涉及到了一些上下游产业环节,但却不够长,在没有做出足够体量之前,也谈不上什么真正的影响力,就更别提衍生出来的定向就业岗位了……但那是因为目前国内的绝大部分食品加工厂走的是TOB的路线……如果走的TOC的模式,那就截然是两码事了……准确的说,是变种的F2B2C模式!”

TOB?

TOC?

F2B2C?

那是什么东东?第一次听说这几个名词的张文顺瞬间一脸懵逼,全然不懂这是什么意思。

惊觉自己说顺嘴了的杨默赶紧给这死胖子补补课,用最简单的话告诉他什么是TOB,什么是TOC,什么又是F2B2C。

在这个话题上足足浪费了十分钟后,杨默才重新回归正题:“之所以选这个项目作为实验点,第二个原因就是……资金变现能力最快,初期账面效益曲线最漂亮,也更容易用数据说服公司在短期内推动后续的套期保值项目!”

“还是那句话,我们一定要赶在今年年底之前尽可能地收编足够多的优质民企和乡镇企业……等过了这个风口,要想这么近乎零成本地把这些企业纳入囊中,那就难了!”

而张文顺则是听的目瞪口呆。

资金变现能力最快?初期账面效益曲线最漂亮?

就这么一个随处可见的小食品加工厂?

你小子……确定没在糊弄我?

杨默见状,想了想,尽可能地用直白的话耐心解释道:“主任,从单体经营运作的角度来讲,其实最有价值并不是新增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又或者利润丰厚的项目……毕竟这意味着需要追投大量资金,人力配置也需要重来,而且更意味着不可控的市场风险和竞争威胁。”

“但对应的,对于任何一个经验丰富的经营者来说,那种【去库存】,尤其是能够利用现有的产品、工人、技术、生产线、供应链去消化现货库存的项目,那才是真正好项目——这种项目不但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开支,还能够迅速把负债变成盈利,而且账面数据上的周期增长曲线惊人,不懂行的人看了绝对会吓一跳。”

“当然,如果这种【去库存】的项目,还能通过规模效应来压低运营成本、增加收益,源源不断地将雪球滚的越来越大,那无疑就更完美了——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这种项目带来的价值顶的上十个同体量的纯现金收益项目!”

张文顺听的似懂非懂,隐约明白了什么,却又不是很明白,正当几番犹豫下,想要不耻下问时,杨默却仿佛没有看出他的疑惑,自顾自地说下去:“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作为切入口的第三个原因……主任,还记得前两天我向你申请了笔资金用于背景调查的事情么?”

张文顺一愣,然后下意识地点了点头,心说记得啊,可这不明摆着是伱小子过完年没钱了,打算假公济私地花差花差么……对了,到时候可别忘了找点发票补过来。

杨默见状,略有些心虚地咳了咳:“主任,我之前说过,虽然因为当下的特殊环境,咱们收编这些主动交公的企业并不需要直接付出什么代价,但实际上,要想以后不剩下一堆烂摊子,咱们必须按照正规的投资逻辑去筛选这些项目。”

“说句主任你不爱听的话……在绝大部分外行人的眼里,投资或者融资无非是一个【钱】的问题罢了,提及这个问题,大伙眼睛里往往只盯着那串数字……但我很认真地告诉你……这是一种极为肤浅的看法,甚至是极为错误的观念……如果公司班子都用这种肤浅到连蚊子都夹不住的眼皮汪子去进行后续的套期保值项目,我敢打赌,投一百个也成不了一个!”

听到杨默的语气带有冷厉,张文顺立即认真了起来“小子……怎么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