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寒门国舅 > 第173章 尤侃侃(求票)

寒门国舅 第173章 尤侃侃(求票)

作者:天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0 00:55:31

第173章 尤侃侃(求票)

张府门前鼓乐喧天,鞭炮齐鸣。

毕竟还没到亲迎的时候,就算热闹非凡,府上也不会设宴款待八方宾朋。

尤其是府门内一片安静,跟门口的喧嚣形成了鲜明对比。

内院厨房旁的饭厅内,张延龄一边吃着午饭,一边看着旁边惶惶不安的张玗,笑着出言宽慰:

“姐,今天就是走个过场而已,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的婚事朝廷有专人操持,且有一定的章程,不用民间那么麻烦,只要父亲在外面撑着就行。”

张玗愁眉不展:“我看就爹一个人在外面支应,怕他做得不好……你怎么不去帮帮忙?”

张延龄耸耸肩,无奈道:“我倒是想去,可外面都是什么阁老、国公,我哪里有资格跟他们搭讪?”

张玗问道:“鹤龄呢?”

“他出门替我办事了……我让他去找个人,也不知道找到没有。”张延龄随口道。

“你小子还挺会安排人的……也不知鹤龄怎么了,现在居然会听从你的调遣?以前你总是像个跟屁虫一般跟在他身后,到处惹事,结果被揍得头破血流……”

张玗说着话,似回忆起当初两个弟弟调皮捣蛋的光景,不由掩嘴偷乐。

姐弟俩正在寒暄,汤氏进门来,对张玗道:“小姐,大门外边已在往外院抬东西了。礼物实在太多,若放不下的话不知该放在哪儿。”

张延龄笑道:“爹会让人收拾妥当的……咱府上的仆人还是太少了,等家境好转些,以后可用的人手会逐渐多起来。”

张玗担忧地问道:“小弟,我当上太子妃后,家里会凭空多出很多花销吗?”

这问题问出来,连汤氏都不由多看张玗一眼。

毕竟这关乎到以后张家的生活条件是高是低的问题。

张延龄解释道:“姐姐当上太子妃……每个月应该都会有一笔俸禄,具体数目是多少我也不太清楚,但主要进项不是靠姐夫给你吗?嫁了人,只要把我未来姐夫哄得服服帖帖,不是跟他要多少有多少?”

张玗白了弟弟一眼,冷哼道:“也不知是谁说的,有人虽为长子,却郁郁不得志,家产还不一定由他来继承呢。”

张延龄咧嘴笑着:“我说的是以前的情况,现在不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么?嗯,我掐指一算,大概就在今年内吧,姐姐就要享福了。到那时,姐姐就是一家主母……整个大明天下都是姐姐的。”

“就你贫嘴。”

张玗听到这里,脸上有了笑容。

毕竟她也知道,当皇后可比当太子妃舒服多了,而且她也是有野心的,谁说当太子妃就是终极目标?

“等我吃完了午饭,再出门去给姐姐瞧瞧,那群达官显贵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再就是姐姐的嫁妆,也要拾掇拾掇。”

张延龄继续享用他的午餐。

旁边的汤氏问道:“那……二少爷,以后,咱在家里的境况有何改变?”

张延龄笑道:“我以后是国舅,至于姨娘你……至少也能拿个诰命,以女儿身写进家谱,光宗耀祖。”

汤氏抿嘴一笑,道:“虽然知道二少爷说得都是哄我开心的话,但不知怎的,听着就是让人心理舒坦。”

……

……

紫禁城。

文华殿。

大臣结束正旦节休沐开始上班,这也是朱祐樘年后第一天上课。

他精神头很不错,追着问了讲官几个问题,让一众东宫讲官感觉到他性格似乎变得开朗了许多。

授课结束后,朱祐樘找到当天领班授课的右春坊右谕德谢迁,继续问询有关礼乐治国方面的内容。

“有了谢先生,我的学习总算是有了着落……本以为李先生离开后,少了名师指导,我的课业会一落千丈,遇到问题也不知该找谁询问。”

朱祐樘脸上神色带着几分遗憾。

东宫讲官,名义上是由内阁大学士领衔。

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主要是翰林院的人来授课,其中又分成两班,之前是詹事府少詹事刘健和翰林院侍讲学士李东阳各带一班,轮流给太子上课。而在头年腊月李东阳父亲过世后,李东阳开始回家守制,另外一班就由兼着翰林修撰的谢迁来主持。

年后第一堂课,朱祐樘找谢迁问问题,算是“拜码头”。

谢迁恭敬地道:“太子有何不解之处,尽管相问,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祐樘道:“都说礼乐才能治国,实际上真是这样吗?谢先生,你能告诉我,如今大明朝是靠礼乐来维持四海升平吗?”

这问题,直接把谢迁给难住了。

理论是一回事,现实则是另外一回事,历朝历代大体如此。

他总不能说,如今大明官场昏暗,连我这个在翰林院待了十几年的家伙,到现在都没机会升个侍读或是侍讲,朝廷给的俸禄都不够我养家糊口的……瞧这官当得,除了清贵,什么都没有。

再看看朝中那些掌握实权的家伙,一个个脑满肠肥,谁不是腰缠万贯,生活奢靡无度?

更就别说朝中从内阁到六部沆瀣一气了。

谢迁只得委婉地道:“太子如今为东宫,即便出来讲学,但尚未问事……待日后,自会明白。”

谢迁以“尤侃侃”著称,说白了就是能言善辩,说话喜欢绕圈子。

这要是换作刘健或是李东阳,面对太子如此问题,定然会以大义相告,而不会像谢迁这样婉转表达……

太子啊,你年纪还小,没掌权,什么事都改变不了,等以后你登基就好了。

朱祐樘疑惑地问道:“谢先生,我马上就要成婚,也算成家立业了吧?难道一些事还不能对我解释吗?”

谢迁感慨。

眼前的太子还是被关在笼子里太久了。

他哪里知道这大明朝的黑暗?

双眼所能看到的,仅仅只是东宫巴掌大一块地方,你知道官场黑暗?还是说能体察民间疾苦?

谢迁笑着拱手:“臣先恭贺太子即将大婚。可有些事,非要亲身经历才能明晰,是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唯有涉身期间,方能感悟其奥妙所在。

“这朝堂上的事,其实臣所知也不多,长久在翰林院中只是埋头苦学,官场学问,臣也在逐步了解并适应。”

朱祐樘问道:“那翰林院和詹事府平时都是做什么的?”

“这个……”

谢迁想了想,摇头道,“臣除了编修书籍外,再就是精心备课,传授您学问上的事,与太子互相促进并成长。”

朱祐樘道:“那就是说,礼乐之事,并不是学问?”

“不一样。”

谢迁摇头道,“学跟用,大相径庭,这一切,还是有待太子亲身体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