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寒门国舅 > 第19章 御史

寒门国舅 第19章 御史

作者:天子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0 00:55:31

第19章 御史

第19章 御史

转眼已到十一月中旬,天气越发寒冷,时不时就下一场雪。

张家父子还是不能归家,一直守在城里,除了最开始时有不少人积极种药,随着时间推移,前来种药的人越来越少。

县衙内,知县宋清刚开始对这件事抱有极高的期待,每天都派人查询情况,可惜没过多久便抛诸脑后,这对他来说只是一次政治投机,成固欣然败亦可喜,直到这天师爷李未邵跑进书房,告诉他巡察御史即将抵达的消息。

“乃贵州道巡按陈烓陈御史……据说他闻听本地大张旗鼓防治瘟疫的消息,马不停蹄赶来,这位陈御史行事果决,怕是不好相与,甚至一个不慎……官位不保。”

李未邵有些紧张。

大明巡查地方御史,称之为监察御史,分内差和外差,十三道监察御史分别在各布政使司,一共一百一十人,隶属都察院。

虽然本身官职只是正七品,但其职权却非常大,用官方的言辞是“代天子巡狩”,在朝内掌南北两京科试,巡视京营,监临乡试、会试及武举考试,巡视光禄寺、仓场、内库、皇城、京师五城,轮值登闻鼓。

在外则为巡按地方,以布按两司划分,每道管本司事务,另兼管在京部门、南京部门、都司卫所、王府、五城、特殊机构如盐司、土司等和南北直隶府州的事务。

南北直隶事务归朝廷直接管辖,不在十三道之列。

北直隶顺天、永平、广平三府归云南道;保定、真定二府归广西道;河间、顺德二府、保安州归贵州道;大名府归河南道;延庆州归广东道管辖。

因为巡察御史责任重大,非进士不能出任,“大事奏报,小事立断”,使其权限极大,也令地方上那些举人出身的官员惧怕无比。

当然巡察御史犯罪,会罪加三等,这也是为充分保证监察的力度。

宋清道:“这陈御史,本官听闻过他的作风,听说其任上行事非常果断,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豪绅百姓,都对其敬畏有加,他怎么会……跑我们这儿来了?”

李未邵道:“或许恰巧碰到他轮守于京师左近吧……宋知县,您看……”

“快,想办法迎接,一定要招待好。”宋清神色紧张。

李未邵问道:“要不要先将张生员治病之事给叫停?这事至今没见什么成效,且此番陈御史杀气腾腾而来,就怕……”

“怕什么?本官初衷是利于地方百姓,岂有丝毫私心?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巡按要来,只管接待,就算他名义上乃京官,我只是区区一知县,好歹我与他品阶相同,何须惊惧?”

宋清嘴上这么说,但内心已充满担忧,悔恨当初非要支持张峦搞什么种药防疫,这下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

不过一日,陈烓便在一名仆从兼车夫,以及两名锦衣卫陪同下来到兴济县城。

明朝中叶巡察御史办差,多由锦衣卫协同,以事务大小决定陪同人员品阶和数量,而一般锦衣卫不过是军户,在没有私利的情况下只能靠朝廷所发禄米过活,且经常拖欠或折兑,只有这种出外勤的时候,才有一定机会捞取油水,且还要上交部分给上司。

一般的锦衣卫并没有配发鲜明的制服,看上去跟个平常的贩夫走卒没多大区别,甚至就连陈烓这样的朝廷命官,走到哪儿看上去也像是个平常人。

但知县宋清却很擅于识别并招待这些钦差使臣,亲自出面,以城内行馆招呼,并准备了一点见面礼。

陈烓也不多废话,与李未邵会面后,便直接召来宋清问话。

“在下自河间府连夜赶来,据闻你兴济为了防疫,居然听信市井妖言,以不知名的东西往人身上种,并以此来防病。不知可有此事?”陈烓语气冰冷。

宋清坐在那儿,自称跟陈烓平级的他这会儿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支支吾吾道:“是这么回事。”

“砰!”

陈烓愤而拍案:“你可知晓,历来因人痘之法而防病者,有多少无端染病而殁的?究竟是什么新奇的手段,竟能让你这般一地父母官都偏听偏信?出了事情,导致伱一地时疫泛滥成灾,有多少百姓会因为你所谓的一念之仁而断送性命?”

“这……这……”

宋清一时无法解释。

一旁的一名锦衣卫建言:“上差,不如这就去拿了妖人,下狱拷问。”

“万万不可!”宋清身后立着听了半晌的李未邵急忙劝阻,“那是一位生员老爷,在本地素有名望。”

“生员?”

陈烓闻之皱眉。

在他印象中,考中生员就有了社会地位,距离士族阶层只是一步之遥,是什么人会这么不识好歹,跑去搞那些玄乎的事情?

李未邵这会儿终于体现出他被聘用的价值,替宋清解释:“这位张生员,出身名门,他的从兄乃是本地曾做过御史中丞的辽东张巡抚,与一般市井之人不同。”

“你是说……他是张中丞的……从弟?”

陈烓果然多了几分忌惮。士族阶层就是这样,打断骨头连着筋,盘根错节的关系,也是当官之人必须要认真考量的。

“是,是。”

李未邵道,“且这位张老爷,还有两个妹妹,分别嫁给朝中银台司的沈经历,还有一位,乃南京翰苑的掌院徐学士,可真非一般人。”

陈烓吸了口凉气。

好厉害的背景。

一般的升斗小民,他马上就能查办,但一听对方背景雄厚,那这案子自然要仔细斟酌推敲一番。

一旁的锦衣卫不解地问道:“他既是生员,前途远大,为何还要做那于情理不合之事?难道他真有家传的医术?”

这次轮到宋清来解释了,有了李未邵铺垫,他内心镇定不少:“的确如此,至少他是这么说的。若无实证,谁敢听信?他治病救人并取得成效,乃本官亲眼所见,这才推动在本地展开防疫大计。”

陈烓看了看侍立一旁的锦衣卫,显然在来的路上,他们已经商议好对策,准备一来就严肃查办。

但现在计划完全被打乱。

陈烓顿了顿,问道:“他如今人在何处?宣来见我。”

锦衣卫道:“小人这就去拿人。”

“不可不可。”

李未邵继续道,“这位张老爷,如今仍在牙古庙……几位上差或有不知,牙古庙乃本地安置痘疮时疫病患之所,他在里面为病患治病,已有多日未曾出来。”

“什么?”

陈烓皱眉,脸上带着些许不可思议。

连一旁的锦衣卫都忍不住问道:“你是说,他敢置身周边全是感染痘疮的病患中,给他们诊病?”

“是啊。”

李未邵道,“这位张老爷,可不光是嘴上说说,最初他为人治病,就是到患病的大户府中,半个多月未曾出来,结果那府宅自从他进去后,再无病患抬出,且有感染痘疮发了疹子治愈的……堪称神奇。”

“那可真是……”

陈烓突然想到什么,转而换上怒色,“以人痘之法治病,的确会有如此境况,他能保证其他人也如这府上之人一般吗?”

宋清眼看陈烓又改换脸色,赶紧询问李未邵:“最近几天,牙古庙那边情形如何了?”

李未邵道:“这几天,那边的病患的确少了很多,就算有病殁的,也是先前已发病或是临近发病的。以张老爷口述亲传,只要跟病患接触几日内及时种下药,都能确保不再患病。至少……到目前看来……情况属实。”

陈烓原本一肚子火气,以他的火爆性格,恨不能马上把这件案子给办妥,但此时也不得不按捺住,起身道:“本官这就去会会此人。”

“万万不可!”

李未邵说着,连连给宋清打眼色。

宋清接上话茬:“陈御史一路奔波,初来乍到岂能不先做休整?况且牙古庙之地,到处都是染了瘟疫的病患,何不先过几天,等那边的疫情稍微平息些,再将此人叫来,您详细勘问?”

旁边的锦衣卫也劝说:“大人,似乎的确应该如此,这件事,应当从长计议。”

陈烓脸色不悦。

显然,他也感觉出来锦衣卫随从对张峦身份的忌惮,这也是军户的通病,那就是欺软怕硬。

陈烓道:“此人行事如此不循常理,究竟何故?”

宋清走上前,小声回答:“据说是家道中落……本地陈尚书致休后,张氏一门家境已大不如前,但其在朝中还有些……人脉。此番他是想借机,由地方官府保举个监生当当。”

“这么说来,他还是抱有目的……若其胡作非为,我定不会轻饶。”陈烓说得咬牙切齿,但态度已然缓和,留下了一定转圜的余地。

宋清笑道:“陈御史远道而来,在下这就让人准备一番……兴济虽是个小地方,但紧邻运河,南来北往的客商很多,素来热闹。正好本地有很多事务,需要陈御史指点。”

不是让你在这里干等,而是假模假样跟你谈公务。

如此回头你也不会被朝廷怪责,说是在一个地方吃闲饭,啥事都不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